「而巴洛克時期,因為風格上追求極致的華麗,音樂的樂句開始變得長短不一,節奏律動加強,裝飾音變得極其多。」
「看來,這金鐘獎的【終身成就音樂藝術家】的獎項,一定是有你一份的,音樂的名人堂,也絕對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比如繪畫的造型與音樂的旋律發展,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旋律變化以級進為主流,緩慢舒展,沒有劇烈的變化,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也是優美舒展的曲線,人物造型平面優雅,像是緩緩展開,線條流暢。」
雖然不至於是什麼「虛心求教」,但頗有幾分「想要交流各自理解與思想」的感覺。
周圍不少的音樂家也將頭聚了過來,仔細地聽著。
兩人眼前一亮。
彼此之間,受益良多。
而此時,有著類似想法的音樂家,太多太多!!
根本難以找到任何一個年輕人。
李少傑之所以要拓展繪畫知識,原因自然更是簡單。
「這是一個整體質感的模塊,但如果是一些音樂材料,手法,細節上,又有什麼樣的變化?」
但繪畫,卻非常的形象,一目了然。
李少傑很坦然的一笑,沒有什麼做作。
而座位靠後的很多音樂家們,看著前面「萬老叢中一點嫩」,忍不住感慨萬千。
如果說音樂的美學,是數學中數字彼此的奇妙關係。
李少傑左右兩邊的幸運觀眾,一位是國音的教授,一位則是音樂協會的名譽主席。
時不時還贊同地點著頭。
一個有著強烈自信,夠狂,但卻非常能看清現實,腳踏實地,不會因為狂而迷失雙眼的天才,未來之路,可想而知!
話語之中,滿是羡慕,崇拜,甚至是祝福。
馬上便秒懂。
能拿到這個獎項的,無一不是浸淫音樂行業數十年的真正大拿。
李少傑開始講述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經驗。
「李小友的見解真的很不錯,講真,一開始知道你的名頭的時候,我還以為你是營銷號打造出來的噱頭呢。」
名譽會長的話更好理解。
所以,音樂繪畫發展的模板如此相似,是非常和圖書有跡可循的。
【理論評論獎】
也正是因為如此,今晚台下的觀眾鮮有所謂的明星,即使是身為表演者的藝術家也並不是很多,更多的都是一些理論上的從業者,或是作曲家等角色。
「快看,那邊不就是傑哥嗎?」
但實際上對於這些教授來說,單是提起「黑格爾」三個字。
這也很好理解。
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看法與理解。
但舞台後大屏幕卻亮了起來。
那就是……
就好像科學一樣。
莫要主次顛倒。
「傑哥,我永遠的神。」
水平差不多,或許會嫉妒。
而李少傑提及繪畫,卻讓教授們眼前一亮。
幾位教授點著頭。
「李小友,那你所說的,追尋藝術的本質可以通過其他方面觸類旁通,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以李少傑現在的成就,想要拿終身成就獎確實很難。
「以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來闡釋,音樂藝術的本質,是理念,理念運動過程中,精神及其表現方式會通過感性形式傳達理念自身的先在意義,這是黑格爾音樂理論,甚至是黑格爾哲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或許,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見證者,就已經足夠幸運。
也聆聽著各位前輩們的經驗與理解。
但卻相輔相成。
教授與名譽主席對視一眼,越發的滿意。
金鐘獎的頒獎典禮,也即將正式開始!
「比如,咱們音樂里講的一個明暗層次的概念。」
李少傑還是有點太年輕了。
他們可以對所有歷史的大概有所了解,但絕對不可能將所有的歷史細節進行科研與挖掘,如果問他最擅長的,肯定只是專精某些時間地點的歷史。
名譽主席慈祥的笑著,看向李少傑的目光,像是看到了驚才絕艷的雄鷹,振翅高飛中,綻放著非常年輕生命力。
對不同層次的人,是要有不同的推薦。
「真想看看他到底能走到哪個高度。」
絕大多數,就是在五六十歲左右。
當然,也不是故意為了裝B才會用這麼多的術語,只是因為在行業內部,運用術語可以有效的避https://www•hetubook•com•com免理解誤差,確定更多的細節罷了。
每一個時期,藝術界總會是有一個主流的思想理念,然後其他學術理論如眾星捧月一般圍繞其展開,時間上來看百花齊放,藝術發展進步,但同時期是有一個大致方向主流的。
「此時,巴洛克時期的繪畫,特別是魯本斯的繪畫,無論是《愛之園》,還是那部非常有名的《銀河的起源》,都可以發現,色彩對比強烈,造型不規整,長短不一,線條,色調細碎的細節幾多,彷彿音樂中的裝飾音一樣。」
李少傑開口道。
「對!」
「不過,後來關注你開始,你的作品,真的是逐漸改寫了我的認知,不管歲數幾何,李小友堪稱一位大師!!」
「哈哈!好!」
這麼一群老傢伙中,混入一個年輕人,衝擊力可想而知。
即「理念的表達」。
整個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
李少傑這麼一說,馬上就喚醒了教授們的知識點。
那麼繪畫的美學,就是展示在眾人眼中的幾何之美。
李少傑緩緩說著。
教授們不斷地點頭。
「真好啊。」
「同樣,甚至是大致同時期,繪畫界的代表,新古典主義不得不提的兩個人,安格爾和大衛,也同樣不再喜愛很黑的背景了。」
結合李少傑所說,他山之石,或許確實可以攻玉。
「哦?所以……這就是李小友您創作音畫練習曲的由來?這個想法真的是很妙啊。」
音樂只是在表達一個人,或者一種哲學思想的「理念」。
或許對於別人來說,這些話很難懂,聽到懵。
而且,在習慣了固有的音樂思維后,利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刺|激」,或許會更有奇效。
「傑哥啊,真的是咱們中國音樂界的一座燈塔了,或許再過個十幾年,這就是音樂史上的一塊豐碑……」
可不是什麼比誰的歌火,誰的表演棒。
李少傑說的這些名畫,名譽主席還真都看過,此時一提起,頗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名譽主席對李少傑可太滿意了。
和周圍幾位和圖書老傢伙們聊的不亦樂乎。
「我是這麼想的。」
「好傢夥,看到真人了。」
這種類比的思維果然很棒。
「前輩的誇獎小子就卻之不恭了。」
這從業者在行業內的兩種發展趨勢,並不是二極體,而是相輔相成。
便是因為整個藝術發展史的重重巧合。
偶爾看幾個年紀小一些的,都已然是三十多歲。
晚會尚未正式開始,各位入座后,便聽後面觀眾席傳來一陣小聲的竊竊私語。
「通奏低音!」
而有的人呢,並不研究純理論,而是將已有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
「如果看音樂史的話,美術史很難避開,這兩門藝術的發展軌跡太過於相似,甚至完全可以同時記住兩個發展史,相似程度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有志氣,有朝氣,好事兒!」
有的人,是研究純粹的理論知識。
或者說,哪怕李少傑在這之後籍籍無名,但只要正常研究音樂研究個十年,獎也絕對是穩了。
之所以說兩門藝術簡直如出一轍。
在整個音樂行業,實踐者與理論者具體方向細分無疑是更多的。
如果你感覺音樂上到達了一個高度,難以寸進了。
對於任何學科而言,實操與理論都是會在行業內部產生一個分類專攻的現象。
「黑色,低音,都是以一種直觀感受【較為深沉】的東西來打底,藉此來襯托整個作品。」
今晚的內容,更加偏向于硬核學術。
教授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研究理論的,需要結合實操數據。
向小輩請教看法,在真正正經的老學者看來,並沒覺得有任何不妥。
它使得音樂有了厚實的低音打底,層次感與明暗對比產生了一次巨大的進步。
不過,在這之後,李少傑想拿下這個獎,可不要太容易。
「那一定會有令人心魂都顫抖的風景。」
但實際上,如果不至於主次顛倒,學音樂的去了解一下繪畫,學繪畫的去了解一下音樂,都能很好的打開一個具體的藝術與美學思維。
但即使差點隔了一個輩分,此時叫起「哥」來,卻是心服口服,甚和_圖_書
至滿滿的崇拜。
完全可以去學畫畫。
此時的三人正聊的不亦樂乎。
「難不成,你的意思是……」
如果真的同時期的「百家爭鳴」,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這個和卡拉瓦喬時代以黑色背景取景,做透視法的做法特別的類似。」
但畢竟作為一位藝術家,欣賞與鑒賞能力絕對是有的。
因為是音樂專業,所以有時候雖然也了解了一些繪畫知識,但總會被下意識的忽略。
再NB的史學家,也不可能對所有的歷史細節如數家珍。
當「規律」體現的越形象的時候,那便越容易注意到容易被忽視的地方。
人類科技進步的動力不是戰爭,而是利益,戰爭不過是利益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
畢竟,到了這種層次的音樂家,可不是什麼一問三不知,你說啥都驚呼NB的人。
「生產」,這便會影響到普通人了。
這便是李少傑地位的根本。
音樂太過於抽象了。
但這巧合不只是巧合,而是源自於藝術的本質。
這種規律,便是不同藝術在靈魂深處的回合,是一種殊途同歸的至高追求。
音樂的世界太廣太廣,廣闊的像是一部世界史。
大家都是天才,誰踏馬還沒狂過啊?!
李少傑挑了挑眉。
當然,這隻是對於頭部音樂家來說的。
「就算這一次差一點意思,但年輕人,努力努力,以後這些,絕對都是你的。」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時代的產物。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理念之爭只會消耗絕大部分藝術家的精力,而很難真正發展。
李少傑點了點頭。
甚至可以說,這是哲學發展中一種必然的趨勢。
今晚的頒獎內容,主要的獎項是在音樂藝術的學術方面。
頭髮微微發白的教授笑呵呵的問著。
明亮的燈光慢慢的黑了下來。
「是啊,繪畫是空間的結構設計,音樂是時間的結構設計,從本質上來講,還真就是人類以情感哲學去探索宇宙真理的不同路徑了。」
但李少傑這麼年輕就能站在這個高度,必定是有其獨到之處。
這是一個行業的支架。
「但大家也m.hetubook.com.com都知道,奇妙的是,通奏低音到了古典主義時期被取代了。」
名譽主席對繪畫了解的還真不是特別多。
「我覺得我還可以再使使勁兒。」
一切,來源於實力!
從另一門藝術中尋求突破,尤其是從繪畫中,尋求音樂上的理解,完全完全是可行的!!
這意思簡直簡單明了了。
就好像戰爭根本不是科技進步的原因。
終身成就獎。
一位已然快四十歲的音樂家忍不住喃喃了起來。
卻沒有絲毫的嫉妒。
「所以我在學習藝術和美學的大框架時,發現了一個音樂的姊妹藝術,那便是繪畫。」
名譽主席一下子來了興趣。
雖然看起來對生活沒什麼影響,但其實,這一來是在拔高行業的上限,二來是對已有知識的匯總與精簡,便於後生們學習研究,讓下一代研究工作者少走彎路,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觸碰天花板,突破天花板。
表達的是作者的「理念」,但這個理念,是源自於人對自然觀察,所發現的「規律」。
誇了幾句后,眾人的話題便再次回歸藝術本身。
李少傑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就好像音樂家看名畫,腦海中會回蕩美妙的旋律一般。
感慨一聲,音樂家道。
畫家聽音樂,也彷彿是看到了一副畫作的創作過程。
……
「於是,我學習了相當多繪畫方面的知識,驚愕的發現,音樂一路上的瓶頸與枷鎖,可以通過藉助【外力】打破,這個外力,便是學習繪畫這另一門藝術!」
這可以說是「封神」了。
簡單但不恰當的解釋一下的話。
「而當精神逐漸脫離外在的感性物質材料后,聲音便以一種富於觀念性的感性特徵,承載了音樂的精神內涵。」
不少人的目光都注意到了第二排唯一的那個年輕人。
理解起來其實很簡單。
但到了這種情況下,這些同行,只會想看李少傑到底能走多遠。
科技進步和戰爭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同為果,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
而實踐者,需要打下理論功底。
年輕人才能否扛起大旗,對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