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喪禮宜從厚

李迪是個有道君子,但是,有道君子不適合擔任使相。
劉娥抬起頭,看到李迪一個人過來,揉了揉發脹的眼睛說道:「是為鎖廳試的事情而來?」
李迪正在思考,忽然感覺大家的目光都看著他,李迪只能硬著頭皮說道:「臣贊同官家的意見。」
李氏被封為美人,真宗皇帝並不喜歡李氏,所以,真宗和劉娥一商量,以李家榮華富貴作為報酬,讓李氏把趙受益過繼給了劉娥,並養在剛剛失去孩子的楊淑妃宮中。
呂夷簡老謀深算,早就看穿了李迪的伎倆。
隨即,張知白等人紛紛點頭同意,即便是錢惟演,也點頭認可。
趙禎興奮的跑去政事堂。
「李愛卿,娘娘說,這件事,讓我親自處理。」
李迪到後宮,只是為了表個態,劉娥是大宋獨一無二的皇太后,李宸妃哪怕身份再特殊,也只是個妃子。
同樣是「死」,《禮記》中講,天子或者皇后死叫「崩」,諸侯或者公主、嬪妃死叫」薨」,大www.hetubook.com.com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祿」,庶人死叫「死」 。
其實,劉娥和李宸妃的關係極好,當年,李氏是劉娥的侍女,兩人好的情同姐妹。
趙禎想都沒想,說道:「既然是張愛卿和龐愛卿選出來的,想必最是公正,為何還要處置?按照名單發布即可。」
等趙禎走了,李迪拿起一本奏本說道:「本官入宮一趟。」
至於官家什麼意見?不好意思,咱不知道。
趙禎讚賞的看了一眼呂夷簡,副相太懂人心了,朕第一次拿主意,呂夷簡就懂得詢問我的意見。
晏殊的意思是說,都是一幫大人物,誰敢不服氣?來,咱們說道說道。
自從李氏生下趙受益后,真宗皇帝彷彿發現了一塊好土地,因此勤耕不輟,後來李氏又生下一女,很遺憾,夭折了。
片刻之後,晏殊也贊同。
而呂夷簡說,貴人暴薨,意思就是說,死掉的是個嬪妃。
劉娥點點頭表示知道。hetubook•com•com
錢惟演作為劉美的老丈人,自然看不得張唐卿再出風頭,「官家,恐遭士林非議。」
當然,真宗皇帝也沒慢待了李家。
這句話非常有藝術,不像李迪一般,直接把李宸妃的事情點出來。
劉娥半天沒有說話,忽然問道:「李愛卿,你打算按照什麼規制治喪?」
就在劉娥頭疼的時候,呂夷簡來了。
「既如此,官家,您看松林書院四子中鎖廳試前四名的事,當如何處置?」
「臣李迪拜見娘娘。」
李氏自小就跟著劉娥,知道劉娥的手段,或者說,知道劉娥在皇宮中的勢力。
「是,臣告退。」
可如果提高李宸妃的下葬標準,劉娥會是什麼想法?
李迪一說完,感覺渾身彷彿被抽幹了精氣神一樣。
晏殊最是喜歡這種文化界的奇聞異事,頂了錢惟演一句:「都是一幫有官之人,無妨。」
李迪等人已經知道了李宸妃去世的消息,此刻,所有政事堂的相公們對視一眼,都明白和*圖*書了劉娥的用意。
「朕以為,只要其中無舞弊之事發生,就要認可張愛卿和龐愛卿的眼光。」
李迪的每一步,都在呂夷簡的算計之中。
李迪神遊天外,他在思考這次劉娥把這件事安排給趙禎的用意,難道只是為了轉移趙禎的注意力,防止趙禎過多的打聽李宸妃之事?
根據宮裡的消息,入冬后,劉娥大病一場,一場風寒差點要了劉娥的命。
李迪犯了難。
言外之意,天下只有劉娥這一個太后。
並在次年生下了趙受益。
有沒有一種可能,劉娥在為退居幕後做準備?
按照禮制來說,李宸妃只是個妃子,只要李迪建議按照妃子的身份下葬即可。
但將來趙禎肯定會知道事情的真相,一個搞不好,會讓趙禎怨恨上。
李迪彷彿下了很大的決心一樣,說道:「臣以為,李宸妃就是李宸妃,皇貴妃的規制,應該符合她的身份。」
趙禎的目光,看向了李迪。
「這是後宮之事,就不勞使相操心了。」
李氏很https://m.hetubook•com.com聰明,如果她非要認自己的兒子,李氏能不能活?趙禎能不能活?都不好說。
尤其是「薨」這個字用的好。
趙禎興奮的打起了擺子,我的意見終於能正大光明的走出皇宮,這是歷史性的一步。
呂夷簡第一句話就是:「聞貴人暴薨,喪禮宜從厚。」
劉娥還是沒下決心,到底怎麼辦理李宸妃的喪事。
李氏的父親李仁德被封為左班殿直,一個正九品的低級軍官,據說,每月俸祿五貫。
呂夷簡立刻說道:「官家目光如炬,臣贊成。」
整個政事堂,唯一還沒有表態的,只剩下了李迪。
劉娥在多年無出的情況下,讓宋真宗寵幸了自己的宮女李氏,果然,李氏是塊好土地,僅僅一次,就懷上了龍中。
半盞茶時間之後,劉娥笑著說道:「李愛卿是忠臣,予知道了,回去安心辦差吧。」
「臣是為李宸妃之事而來。」
等到了垂拱殿門口,看著劉娥坐在皇位上處理奏本,李迪下定了決心。
「天家無私事。和_圖_書如果太后信得過臣,就讓臣擔任李宸妃的治喪使吧。」
呂夷簡說完后,政事堂內陷入了安靜。
趙禎看到張唐卿竟然得了解元,高興的不得了,大宋文魁不愧是大宋文魁,沒丟人。
一說到李宸妃,劉娥的眼光冷的能殺人。
呂夷簡看著李迪出門,冷笑一聲。
「非也,官家已經下了定論,按照張觀等人的排名即可。」
最後時刻,李迪還是決定站在劉娥這一方,因為李迪的年齡比劉娥還要大,再干,也幹不了幾年了,最好是安安穩穩干到退休,等趙禎親政的時候,咱主動請辭,成全一段君臣兩相和的佳話。
而李氏也謹守本分,雖然和兒子住在一個皇宮中,但李氏從來沒有主動去看過趙受益,也就是後來改名為趙禎的兒子。
至於,子孫後代?看他們的造化吧。
呂夷簡問道:「官家有什麼建議?」
李迪一路上都在思考,在李宸妃過世的這件事上,我該站在哪一邊?我該怎麼出主意,才能既得到太后的認可,還能為將來做打算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