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知貢舉

「為何賈相要迴避?」
范仲淹等不及了,在他看來,改革,一天都不能耽誤。
呂夷簡咳嗽一聲,輕聲說道:「崇義公,你胡鬧。」
自從賈昌朝參知政事後,一直非常低調,他以支持新政,取得了趙禎的信任,但賈昌朝成為執政之後,並未表現出對新政的支持,反而一直遊離在呂夷簡和范仲淹之間。
韓琦會意,立刻站出來說道:「臣舉薦樞密副使張唐卿知貢舉。」
范仲淹也出列表示了支持,連龐籍都表示了支持。
劉直方說道:「寶興軍副都統制陳佑斬監候,剝奪其妻、子誥命官身,其他人等發配西北充軍,王石接任寶興軍都統制,將寶興軍和神衛軍對調,由神衛軍負責泰戲山至大石寨一線防務。」
然而,讓人吃驚的是,最先被推薦的,竟然是賈昌朝。
開什麼玩笑,除了神衛軍和寶興軍對調以外,其他的人家早就做過了,如今不過跟大家彙報一下而已,要是政事堂提反對意見,這不是打臉嗎?
開封府劉渙冷笑幾聲說道:https://m.hetubook.com.com「制科考試時,張相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不會照顧族人,不會照顧同門師兄弟,要是按照你們的說法,賈相公也應該迴避。」
他知道,這是柴若訥在向自己繳納投名狀。
這說明張唐卿設計的監察體系是完備的,符合大宋國情。
最近傳的太厲害了。
慢慢的,大家似乎忘記了賈昌朝這個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柴若訥喜滋滋的看向了趙禎。
意思是說,賈昌朝不和好人來往,喜歡結交宮人和宦官。
群臣愣了片刻,隨即開始紛紛指責柴若訥擾亂大朝會秩序,滿嘴噴糞,這是對科舉考試的褻瀆。
接下來,該是重頭戲了。
「臣贊同樞密院的決策。」
「這……」
雖然百官也認可召試官員算士大夫中的一員,但在知貢舉這種事情上,召試和科舉,完全是兩回事。
眾人一看,幾個大佬都同意了,咱有什麼理由反對?
呂夷簡和范仲淹都皺起了眉頭。
一次有預謀的兵變https://www•hetubook.com.com,因為樞密院邊軍司和承旨司處置得當,迅速被撲滅了,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聽聞這一科,賈相恩師的孫子也參加考試,試問,要不要迴避?」
在處置這件事中,文官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邊軍司監軍侍御史李本軒能迅速控制住局勢,其次是寶興軍檢點文字能配合李本軒,第三,則要歸功於各廂的掌書記能快速向基層官兵傳達寶興軍都統制欲造反的消息,命令大家安分守己。
柴家,已經失去了和張唐卿抗衡的資格,既然當不成敵人,那就要當朋友,柴若訥以胡攪蠻纏,打斷了賈昌朝一邊倒的局面。
人人都看向了張唐卿和龐籍。
而賈昌朝怡然自得的看著自己面前的笏板,仿若不聞。
一系列的操作,把寶興軍的兵變,消滅在了萌芽狀態。
「老賈的人不少啊。」,張唐卿暗暗記住了支持賈昌朝的人員名單,以後再算賬。
隨後,又有十幾人站出來,反對張唐卿。
范仲淹覺得,宋綬或者王隨知和_圖_書貢舉都行,龐籍也可以,最次也要張唐卿。
「臣反對,據聞,益都張家有一子已經到了開封,準備參加春闈,張相公當迴避。」
新任崇義公柴若訥站出來,鄙視的說道:「要這麼說的話,大部分人都不能知貢舉,因為你們的同鄉有科舉考試的,要不,官家,臣知貢舉?」
想到這,范仲淹給韓琦了一個顏色,又看了看張唐卿。
呂夷簡心中,他是最適合擔任知貢舉的人選,但他知道,范仲淹一黨不可能讓他如願,所以,呂夷簡心中比較傾向於張唐卿。
夏竦立刻說道:「臣贊同。」
百官心中,冒出了賈昌朝的履歷,「天禧元年,真宗祈谷南郊,賈昌朝于道左獻頌辭,召試,賜同進士出身。」
百官的目光,看向了站在前面的賈昌朝。
趙禎又問道:「呂相,政事堂是什麼意見?」
趙禎淡淡的說了一句准奏,就把寶興軍的事情蓋棺定論了。
召試和晏殊曾經參加過的「童子試」一樣,都是由皇帝親自考試,皇帝覺得合格,就給個進士出身。
和_圖_書禎問道:「呂相,你怎麼看?」
也就是說,賈昌朝並非進士出身,而是走的召試的路子。
人人都覺得,知貢舉非張唐卿或龐籍莫屬。
到底誰知貢舉。
「臣聽聞張家舉子進京后,並未見過張大人,就是為了避嫌,張家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難得了,要不這樣,如果張家舉子中了,需要公開他的答卷,諸位以為如何?」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神衛軍經過在銀州的整頓,已經脫胎換骨,得到了樞密院的信任,雖然神衛軍還無法回到禁軍行列,但從廂軍變成了邊軍,待遇上升了半格。
這說明,年初的軍事改革是成功的。
只有社會上要求精貢舉的聲音大了之後,張唐卿才會順理成章的革新。
趙禎也有點意外,賈昌朝?
「你看看,你看看,你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自告奮勇,你們又不同意,奈何?」
神衛軍都統制張唐順,則是張唐卿的堂哥,未來成就可期。
哪怕呂夷簡,都已經開始接受張唐卿知貢舉,畢竟他的小兒子馬上要入大學讀書了,張唐卿知和*圖*書貢舉,先摸一摸他知貢舉的路數,等下一科,呂公著科舉時,說不準能一舉中第。
慢慢的,大家回過味來了,賈昌朝想當知貢舉。
不過,按照韓琦的說法,張唐卿可能不會按照新政派的路子走,張唐卿比較喜歡順其自然的革新,也就是說,在社會上形成大的輿論風潮之前,張唐卿是不會改弦更張,以策論取士。
可什麼時候社會上才會形成大的風潮?起碼這次就沒有所謂的風潮,難道,朝廷還要等三年嗎?三年之後,萬一還不行呢?精貢舉要何時才能完成?
「臣贊同木大人所言,張相公應當迴避。」
張唐卿微微笑了笑。
「是是,是下官胡鬧,下官馬上閉嘴。」,柴若訥不以為意,嬉笑著退到了隊伍里。
張唐卿腦海中一下冒出了後人對賈昌朝的評價:「昌朝在侍從為名臣,及執政,不為善人所與,或以為結宮人宦官,數為諫官、御史所攻。」
可賈昌朝橫空出世,讓范仲淹迅速調整了自己的計劃,龐籍的身份過低,新政派如果強行推龐籍上位,可能會雞飛蛋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