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這次不自污

太宗皇帝時,正值交趾發生內亂,太宗皇帝立刻派遣大軍南下,想要收復交趾,恢復交趾郡的稱號。
很遺憾,大軍實在太菜了,最後關頭功敗垂成。
「莫說了,你看著辦吧,後宮以你為主。」
回到後宮,看到兒子趙舫咿咿呀呀的學說話,趙禎的心情才好了很多。
沒有回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呂愛卿,四千里路,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一來一回都要半個月時間,耗費頗大。」
「知道知道,燕雲十六州嘛。」
這符合先帝的性格,在先帝趙恆看來,能不打仗,就千萬別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大家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多好?如果不是寇準拉著先帝的衣服把他送上戰場,趙恆這一輩子都不會出現在戰場上。
「我為何要貪污?」
張唐卿沒說話,看到有魚兒咬鉤,張唐卿輕輕一提,一條四五斤重的魚兒出了水面。
趙禎點了點頭。
就在趙禎都要扛不住時,張唐和*圖*書卿的第三本奏本終於進京了。
先帝時,交趾再次發生內亂,李公蘊篡位,百官認為這是攻打交趾的最佳時機,但先帝認為,趁亂出兵,不祥,錯失了這個機會。
「那就是陸上不通嘛,只能依靠海上,拿過來幹啥?」
隨即,梁固開始了彈劾張唐卿的第一炮。
「太好了,太好了,二十七歲的樞密使啊,聞所未聞,聞所未聞,唐卿,你是第一個。」
劉瑩手上的動作沒停,繼續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自己做主了?」
劉瑩一邊納鞋底子,一邊說道:「我也聽說了,楊太妃聽人說,越李國和大宋之間,隔著大山?」
「自污啊,這事你沒少干。」
南方的雨季來臨了。
「不去了,相見兩生厭。」
可接任樞密使也有缺點,那就是張唐卿的政治生涯可能會在他四十歲左右的時候就結束了。
難道,張唐卿要滅國嗎?
趙禎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但當和*圖*書天晚上,瑤華宮總管閆文應來報,郭清悟薨了。
「如果納入大宋版圖,將來還有無休止的造反,派遣大軍平叛,所耗錢糧也是個天文數字啊。」
「額……開疆拓土,是每個帝王夢寐以求的功績。」
如果在樞密副使任上干十年,樞密使任上干十年,再在宰執天下的位子上干十年,他能幹到五六十歲。
劉瑩一邊穿衣服,一邊說道:「昨日,我命人在昭陵旁邊單獨開了一方墓穴,就把郭清悟葬在那裡吧。」
到處都在下雨,張唐卿也無事可干,如今,大軍已經全部穩定下來,只等著越李國新皇李佛瑪到高平州,兩人談一下,張唐卿就準備回京了。
如今,機會再次擺在了面前。
劉瑩見趙禎的心情好了一些,才輕輕說道:「郭清悟不好了,剛剛瑤華宮裡的管事來說,姐姐昨日偶感風寒,沒想到今日一下子就不好了,你去看看她吧。」
張唐卿把儂全福之事一彙報,hetubook.com.com朝堂百官傻眼了。
「其實郭清悟夠苦了,……」
太宗皇帝和先帝時的事情,再次擺在了大家面前。
「這次不用。」
趙禎抱著趙舫,問劉瑩,「娘子,你覺得越李國遠不遠?」
為了謀取燕雲十六州,張唐卿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他不允許在謀划的過程中出現另類的聲音,也不允許別人對他的政策指手畫腳。
雨中,張唐卿和劉美坐在江邊釣魚,楊悅這個七品官伺候著,當真是樂趣無窮啊。
「滅,還是不滅?」,每個人心中都在衡量,都在權衡利弊,和前段時間的輿論相比,徹底轉了個個。
第二天,百官得知郭清悟死了,沒當回事,反倒是聽說聖人把郭清悟葬在了昭陵之側后,紛紛為劉瑩點贊,這才是現代婦人該有的覺悟啊。
所以,張唐卿必須做到一言而決,名正言順,最好的法子就是接任樞密使。
君臣兩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後來,天武軍和水師進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富春江的消息傳來,滿朝文武集體失聲。
不過,在回京之前,先把邕州的軍隊訓練一遍再說,將來邕州和高平州的防禦,還要指望這五萬人呢。
可開疆拓土的功勞,燒的趙禎夜不能寐。
劉美一下來了精神,「樞密使?」
「如果不是為了接下來的事情,我是不可能這麼早接任樞密使的。」
劉瑩笑道:「整整一個河西路,還不夠大官向祖宗們炫耀的?別忘了,燕雲十六州,不比河西路差多少。」
「哈哈,是極是極,朕開疆拓土的功勞確實不少了。」,經過劉瑩這一說,趙禎想要越李國的心思淡了很多。
開封府內輿論紛紛,有人拍手稱快,有人覺得張唐卿窮兵黷武,大部分百姓認為,和我沒關係。
任誰都沒想到,郭清悟之死,給大宋朝廷帶來的動蕩,不下於當初她被廢,這是后話。
趙禎沒有說話。
新任御史中丞梁固,早就想新官上任三把火,一直沒有比較大的官犯錯hetubook.com.com,這下可好,正好撞到了梁固的槍口上。
但相對於政治生命來說,燕雲十六州比較重要一些,畢竟自己已經謀劃了好幾年時間,快到了塵埃落定的時刻了。
只有越李國的使者,瑟瑟發抖,等待著開封的貴人們,決定越李國的生死。
趙禎抱孩子的手,停頓了一下。
趙禎站在地圖前,不停的打量越李國。
尤其是梁固,當初彈劾張唐卿多狠,現在就多狼狽。
張唐卿淡淡的說道:「差不多。」
「怎麼沒見你貪污一下呢?」,劉美問道。
趙禎點了點頭。
不過,張愛卿為何要去越李國?
趙禎翻了個身,輕聲說道:「你去看著料理一下吧。」
「是,官家考慮的是,其實在臣看來,四千里路,已經是治理的極限之外了。」
攻打屬國是一回事,當發現有滅國的機會時,大家又是另一番考慮。
趙禎雖然面上義憤填膺,可內心卻很爽,報應不爽,報應不爽啊,以前都是你們禍害大宋,現在知道大宋不好惹了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