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再復盛世
第1289章 印刷

隨即,馬車又繼續行進,來到了縣城。
圍欄中,數只公雞母雞,慢走細跑,不時地叫喚幾聲,拉出糞便出來。
隔壁矮小一截的,則是通判衙門,巨大的登聞鼓,極為顯眼。
縣學的作用,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而一畝中田,也不過三四貫罷了。
這樣一想,李嘉頗有些自愧。
皇帝輕聲道,聲音頗有些疲倦。
自穿越而來,就是富家子弟,習慣了潔凈,怎麼能忍受這般的污穢,他已經強忍多時了。
「寒門子弟,也能占幾個名額。」
因為這東西是永久性的,第一輪是豪族,二輪三輪,最後總會輪到寒門子弟。
「這——」少年頗有些哆嗦。
按照道理來說,那,寒門豈不是難得上升?
「多謝郎君!」少年滿臉感激涕零。
李嘉眯著眼睛一看,字不錯。
不遠處,則是高欄的茅房,半破的門遮掩著,一邊則是豬圈,哼哧哼哧地啃食著,有野菜野草。
入城稅,人頭一個銅錢,牛羊等和*圖*書,五志十錢不等。
有好有壞,李嘉心中頗有些沉寂。
再旁邊,就是巡檢衙門。
吳青弄不懂笑點在哪,但也賠笑著:「冬臘月,縣學應該是沒開。」
寒門只是相較於世家來言的。
這些是足以傳家的書籍。
縣學如此了,那麼地方上的秀才舉人,那定然基本上是豪族的囊中之物。
甚至有套刷,也就是多色彩書本,比如正文為黑字,朱字註釋則為紅字,然後色彩的多樣化,造就了春宮圖的活躍……
院落中的污穢,似乎明目張胆,即使是在冬日中,也隱隱散發的臭味。
只見,十三本黑皮線裝書,疊成一塊,攤散在桌面上,彷彿金子般閃爍,光亮。
「你我有緣!」李嘉淡淡地說道:「這些都是官修版,有句讀斷句,秀才舉人試也是根據與此,比抄錄好上許多。」
自然,坊市之分,就不存在了。
李嘉聞言,沉默了。
問道為何這般少,直言,沒那麼多先生。
回到洛m•hetubook.com.com陽,李嘉一個人待在書房之中,苦思冥想,終於寫出一個字——印刷術。
「改進印刷術——」
心中也有所得,李嘉迫不及待地離去,甚至有些落荒而逃。
而且,每月也只上十天課。
這話在理啊!
心中過了一遍,他終究是放棄了。
說著,李嘉揮了揮手,吳青很識相地拿出一個包裹出來,然後在少年的驚詫中,直接打開:
寒門,家有幾十畝地,能夠養活一個讀書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一旁的吳青當然知曉眼前皇帝的心思,他強忍著心中的笑意,這才配合道:「陛下所言甚是,豈止是書籍,就連吃住,都是極為簡易,污穢的。」
寒門?大唐還有世家嗎?
偃師縣作為京畿縣,頗有些繁榮,但一縱一橫兩條街,滿是商鋪,能解決了一切。
明清時期,為何讀書人極多,就在於科舉只考四書五經,考試的格式都固定了,一切去繁就簡,造就了大量和*圖*書的寒門子弟。
一整套十三金,在市面上價值百貫。
當然,四書五經還得包含朱子註釋。
果然,改革什麼的,並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出來的,還需要一番實踐,才能得出真知。
說白了,就是沒落的貴族,世家的支系,他們知曉讀書的重要性,所以竭盡全力地養個讀書人。
甚至,小孩鬧不住,就直接對著食槽,直接蹲拉起來,也不怕豬啃了屁股。
李嘉看了一眼,其胸前寫著兩個大大的轉運二字,他就立馬知曉是轉運使司衙門的人。
活字印刷一直被宋吹津津樂道,但遷活字,如同磁懸浮列車一樣,太過於昂貴。
隨即,派遣手下去打聽了一番,書店老闆言語,說縣學一年只在三,四,五,六,七,八,這六個月辦學,其餘的時間都大門緊閉。
至於縣學,則是一個三進的小院,牌匾上偃師縣學四個大字。
眼前的少年,也算是勉強是寒門了。
至於大門,早就已經關閉。
他當然不會奢望普和_圖_書通的平民百姓,能夠佔據秀才舉人的大多數,但寒門佔據多數,就顯得極為適合。
李嘉恍然。
說著,皇帝就突兀地笑了起來。
到了明朝,印刷術大為進步,木活字應運而生。
「好好讀書!」
即使如此,印刷術的普及,讓每本書的價格,降到了數百文,甚至數十文。
木活字,與鉛活字,以及錫活字、泥活字相比,更加的廉價。
面對疑惑,少年則直言道:「秀才舉人甚少,我們縣每次也才一兩個,舉人更少的很,河南府兩年也才攤上十幾人。」
就如同後世一般,有錢的部門建築最為顯著,李嘉一抬頭,就是轉運使司衙門,比一旁的縣衙還要氣派。
他自然知曉其中的珍貴,不提金錢,光是這一套書,買都買不到。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
況且,那些豪族子弟進入功名系統,對於朝廷來說也是好事,這相當於融入了。
只是,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著實難弄啊!
李嘉不以為意,勉勵道:「好好讀m.hetubook.com.com書,為國效力。」
秀才舉人真的是大浪淘沙。
以管窺豹。
「去縣學看看!」
「怎麼不開門?放寒假了?」
縣學延請名師,但哪裡比得上那些豪族的高價先生,寒門渴學,但教學資源卻十分費勁。
皇帝心情有些差了。
李嘉搖了搖頭,他隨即道:「大唐,已經沒了世家,也不能有世家。」
狼狽而出,李嘉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馬車,狠狠地吸了幾口氣,忍不住地感嘆道:「民生多艱,百姓多苦啊!」
「回去吧!」
無他,實在是受不了這般的環境。
直到這時,這位皇帝也意識到,一場衛生運動,也迫切地需要展開了。
如此,書籍真的開始普及了。
李嘉點點頭,接過話題,說道:「病從口入,吃住的地方那麼,那麼,污穢,怎能不多病多災?」
一旦有了缺口,自然就會源源不斷。
雖然說村長所在,比較不錯,但也是比較而已。
非要做個類比,就是明清的自耕農,美國的中產階級,屬於社會統治的中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