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番外
番外4 震雷

如此強烈的政治懷柔,讓藩國開始分裂。
「陛下!」王圭整理下鬍鬚,一臉誠懇道:「世祖以來,朝廷維持宗藩,一賴宗法,二依威德,三靠繼祀,四為公正。」
在中央的支持下,世祖系藩國大勝,仁宗系實力大減,損兵折將,而且還土地減少,在朝廷調停下,不得不屈服。
政治上的攻勢,還不止這些。
而仁宗、純宗之後五世系藩國,則完全不服。
對於元德皇帝的兒子們,除留下八歲的幼子外,其餘的,一律封為國公。
「如今,公正已失,繼祀無有,宗法殘存,僅以威德,四失其三,獨木難支啊!」
隨即,其又淘汰官吏,懲戒貪官,裁撤兵馬,清剿盜匪,梳理民籍。
隨即,他又疑惑:「若旁支可繼統,那日後我的皇子們怎麼安排?」
十二年,廢黜北庭都護府,設寧國,以皇五子就藩。
李怡璟不敵,奔走于廣州。
「哪三法?」
而李延煦,則直接宣布,將朝鮮半島,廢藩置府,廢黜軍管,朝鮮府,管轄曾經的蜀國、齊國、韓國、吳國。
王圭勸說著。
「一者,諸藩之子因戰亂多年不就宗學,離我之心漸遠,陛下須復之,不從者,當以懲戒。」
也多年來的戰亂,河北府,幽州府,幾乎毀於一旦,流離失所者,不下於百萬和*圖*書
紹隆十九年,李怡璟崩于臨安府,廟號:「宣祖」,謚號:「紹武昭興繼德孝皇帝」。
三國頻繁南下挑釁,朝廷剿撫並用,終難滅其野心。
其中,鄭國在原先的謨葛失部,建立起藩國,都安北城,有三萬帳牧民,土地範圍從豐州以東、武州以北,方圓數千里。
后,歷經十世,為成祖、度宗、恆宗、景宗、康宗、明宗、孝宗、神宗、顯宗、獻宗。
四年,發兵十萬,復河套。
宣武七年,改元紹隆,以交州為臨安府,矢志北伐。
趙王李怡璟,奔于長沙府,即皇帝位,仍以景定為年號,是為景定二十七年。
「好,就這樣辦吧!」
沈國,則在黑車室韋人基礎上建立,本質上就是為了協助遼北都護府,對抗契丹等蠻人,所以國力強橫,位於呼倫湖南側。
飽受征糧徵兵之苦的山東,江南等地,更是流民四起,戶籍丁口,損失近三成,賦稅減半。
韓、蜀、齊、陳、涼,以及趙國之錢糧,填充國庫,僅一月間,就還欠官吏半年的錢糧,一時間,洛陽民心大安。
八歲的幼子,則受養于宮中,封為薛王,並承諾,日後待其成年,將會為他擇一地為藩國,薛藩不絕祀。
皇位的繼承,本來在薛王一脈,如今轉成了趙王www•hetubook•com.com一脈,對於他們來說完全沒有區別,反正也輪不到他們當國。
不久,果然藩國雀躍,宗室之心漸安。
「再說,天竺地域廣闊,土地肥沃,可比諸藩半島強太多。」
荊國,則在更遠的阻卜部基礎上,建立起來,也就是漠北地區,國都極北城,牧民數萬帳。
百姓饑饉,天下百廢待興。
因北人不習南土,恰逢雨季,病疫四起,徐兵潰敗。
宣武四年,走船于占城,復又上交州,引兵十萬禦敵于諒山。
十年,復設藩國,帝以皇次子為定王,置於舊陳國(渤海舊地)。
「陛下,這天下寬闊的很,莫要盯著那些藩國熟地,世祖年間,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可比如今辛苦多了。」
而下了洛陽后,全國數十府,不得不屈從,就算是短暫叛亂的江寧,浙江,西川等府,也旋即被平定。
公元1379年,亂軍攻破洛陽,帝自焚而亡。
聽著這番話,李延煦大驚失色,不復之前的得意,他頗有些頭疼道:「相公可有教我?」
於是景定二十七年,又為宣武元年。
「好!!」李延煦大喜,拍著手讚嘆不已:「這真是國策也。」
哪裡像之前,皇帝就想盯著自己的藩國,從而讓他兒子繼承,毫不講理。
至此,亂了近五年的和-圖-書中原,再次恢復了和平。
甚至,在某些方面,進行絕對的拉偏架。
畢竟,距離洛陽太遠了。
國都,黑車城。
這時,首相王圭大為震驚,忙不迭的拜見皇帝,叩首悲憤道:「陛下,宗藩難保矣!」
十一月初七,帝崩于長生殿,享年六十五。
僅半載,天下人心思定,元德皇帝的仁德忘卻,只記得其多年來的苛待災難。
陳藩、涼藩已經遷徙海外,既往不咎。
由此,天下安定二十載。
正所謂,慈仁短折曰懷,故正統皇帝用之。
而,由於趙國以旁支奪嫡,讓藩國蠢蠢欲動,尤其是封與漠北的藩國,如鄭國、荊國、沈國。
五年,重修長城,年支五百萬貫。
更是宣布,在來年,也就是正統二年春,恢復停辦數年的恩科考試,一時間民心雀躍。
換一句話來說,他們只能在洛陽,自己的王府里,稱孤道寡,享受著皇帝的監控。
李延煦下定了決心。
「二者,陛下諸子,多已年滿十六,可就藩于海外,依為支柱。」
而這四藩,由於參与了造反,以下犯上,直接導致了元德皇帝的失位,所以其宗室,盡廢黜為庶民。
李延煦知其難,所以凡飢荒處,皆減免之。
但,列爵而無封地。
此後兩百余年,邊患不止,朝廷不堪重負。
朱重貴發兵www•hetubook.com.com二十萬,南下長沙。
由此,世祖系三十二國(除去繼祀的),仁宗系三十國,幾乎是意見不一,吵出火來。
亂民之首,朱重貴,淮江府人,以三十七歲,洛陽稱帝,改元宣武。
李延煦頗為疑惑,他對於自己的操作正津津樂道,此時聞聽到逆言,不由得說道:「十年來,不曾朝貢的藩國,如今絡繹不絕而入洛陽,道路為之堵塞,宗藩體系再復,怎能說不保這等危言聳聽的話來?」
天命三年,三國犯邊,北庭都護府(河套)失陷,危及寧夏、西涼、山西三府。
截止到正統三年,各府大致平定,飢荒緩解,流民安定。
如此,到了正統十年,終於點起了火花。
但在民間,則言語,失位而死也同樣曰懷,其意義不言而喻。
於是,宗藩三策施行天下。
「陛下賜封懷宗之子,又養薛王于宮中,已有重整宗法之雛形。」
后,復三次南伐,李怡璟皆勝之,徐兵不復再來。
景定二十八年,宣武二年。
因家鄉,古為徐國,故改國號為大徐。
「憑藉著威德,雖然見效極快,但卻僅僅能維持數載,一旦畏懼之心漸消,藩國離去之日不遠矣。」
大家都覺得,肉還是爛在自己鍋里比較好。
諸藩半島的二十余國,進行了一番大混戰。
二十五年,七月,冊封趙www.hetubook.com.com王為太子,監國。
而其四藩之世子,則繼承王位,既往不咎。
藩國時反時歸,新藩時滅時復。
對此,李延煦樂見其成,大力拉攏世祖系,針對仁宗系,實行區別對待。
正統二十年,五月,上暈厥于殿,翌日,封皇長子為趙王,監國。
正統元年七月,皇帝李延煦,加元德皇帝為懷宗,謚號「明義通仁武德彰化孝皇帝。」
太子即皇帝位,改明年為天命元年。
隨即,藩國開始朝貢,朝廷聲位大震。
而由於在黃河之畔對峙三載,導致黃河水患難治,幾乎每個月都有決堤,河南府糧價翻數倍。
廟號成祖,謚號:「紹武文成昭明孝皇帝」。
王圭抬起頭,正色道:「如今,乘著威德未失,須重做三法。」
於是,消失一百多年的邊患,再次出現。
以第一代藩王,如中山王、衛王,徐王、成王等,世祖系藩國,皆表示勉強接受。
十一年,設景國,于舊趙國之地(黑水都護府);設平國,置於烏古部,沈國之側。
「三者,百余年來,藩國之主,若無有子嗣,庶出旁支,難以繼位,陛下可結與恩義,可從旁支選嗣過繼,如此不下十載,宗藩盡心五朝廷。」
皇位只能在薛王一脈,這是世祖皇帝定下來的規矩,就算是變更皇位,只能在他們之間親藩之中選擇,何來趙藩奪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