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完結卷)
第631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送靚妹妹

如今是高歡最虛弱的時候,搞定了高歡,困局也就解開了。
甚至連周宣帝宇文贇的老母李娥姿都是西魏軍從江陵城搶來的。
李希宗自知與高歡的梁子已經無法化解,所以橫下一條心,派人把長子跟嫡女都送到南邊來了,擺明了有跟高歡魚死網破的心思。
完全沒什麼「有恆產者有恆心」的自覺性,反倒是證明了「倉稟實則知禮節」的古話不虛。
如今關中的情況,有點像是一個人捧著熱水壺。不鬆手感覺燙,鬆手又會水壺落地濺一身熱水。怎麼都覺得難受。
不排除割了腦袋,至少也會把他們扣押在鄴城當人質。
越想省錢越是沒錢,賀拔岳搞不懂這個邏輯關係。
現實的情況是,如今的關中,人口凋敝,戶口少得可憐,而且很多都被控制在本地豪右手中。
事實上,賀拔岳剛才正想說要不謀一下河北。若是把河北弄到手,那基本上便可以實現南北對峙。運氣好一點,甚至一統天下都不在話下。
無論怎麼改革制度,財貨與糧食都需要人去生產,去運輸,去儲存。這些物資是不會自己憑空變出來的!
府兵改制浪費了那麼多機會,要是勞而無功,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
劉益守心中一陣鄙夷。
說是送來給他暖床的。
這就沒法等閑視之了。
由此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府兵制,其實問題是很大的,只是被一系列軍事勝利所掩蓋。
「言之有理。」賀拔岳點點頭,不置可否。
還是因為窮,沒有錢又無法兌現這些賞賜,以至於現在府兵士氣低落。
但是他很生氣!一刻都不能忍!
然而壞處卻也很明顯。
領導一張嘴,底下跑斷腿。只有真正辦事的人才知道好事多磨是什麼意思。世上沒有那麼多捷徑可以走,能走的路多半都被前人走過了。剩下的無一不是荊棘遍地。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拖家帶口的,當官只是一份職業,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書房裡的火把忽明忽暗的,一如眾人的心情。
賀拔岳沉聲詢問道。蘇綽說了這麼多,肯定不是為了發牢騷,賀拔岳不想聽牢騷話,他只想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那次失敗的種子,其實早在當初改制的時候就已經埋下,直和-圖-書到多年後府兵制度磨合順暢后,北周軍才漸漸在戰術層面趕上並超過了老對手北齊。
同樣是因為窮,所以迫切要出去搶;又因為要打贏必須士氣高漲,也就必須用豐厚的賞賜許諾把士卒們吊著,不然這些人無利可圖,隨時都有可能嘩變然後打道回府。
高歡邀請河北世家的某些人,嗯,也就是字條上署名了的那些人,到鄴城霸府商議大事。
就快新年了,長安城內已經有些過年的氛圍,大部分官員已經休沐,但韋孝寬與蘇綽等人,依舊是在丞相府,與賀拔岳商議府兵改制的相關事宜。
蘇綽攤開雙手說道。如今府兵改制最大的問題,就在這一塊。
「劉益守稱帝只是遲早,到時候蕭紀必反!這便是我們切入的最好機會。先取漢中,再取西川,與劉益守爭奪蜀地,王圖霸業可期!」
如果說盧氏還只是在試探,李氏就已經是在堅定站隊,而且下了重注!
「為今之計如何?」
蘇綽對著賀拔岳深深一拜說道。
一切毛病都是窮病,一切鬧騰都是缺錢鬧騰。
雖然府兵改制還未最終完成,但有些問題卻已經暴露出來了。
韋孝寬拱手說道:「主公,關中困苦已成定局。靠我們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唯有從外部找到出口,才能破局。如今府兵改制已經初有成果,不如邊用邊改。」
蘇綽可謂是目光如炬,看透了現在改制困境的本質,不是別的,正是因為窮。
賀拔岳顯然是一籌莫展,似乎對此已經有所預期,他深吸一口氣,壓住內心的怒火問道:「有什麼問題?」
賀拔岳感慨嘆息了一句。無名的焦躁在心中淤積,讓他很想提刀砍人。
這便是斷尾求生的意義所在,世家最引以為傲的生存法則。
朝廷窮得叮噹響,瞞不住明眼人。
這些人自帶裝備(自己出錢向國家購買),甚至自帶狗糧出征,可不是為了什麼保家衛國,也不是為了什麼天下一統,更不是為了賀拔岳這幫人!
大部分人都是將信將疑。
這幫世家子弟頓時坐不住了!
府兵改制本身就是為了省錢暴兵,但暴兵后竟然會無錢養兵。既然如此,那為何還要改制呢?按從前的編製補充兵員hetubook.com.com難道不行么?
府兵改制的好處當然有,士卒們的作戰積極性很強,都想著建功立業,並且折衝府召集兵馬很容易。
說完賀拔岳沉吟不語,擺明了就不想攻打蜀地,覺得此戰似乎沒什麼把握,更別提現在漢中都丟了,落腳點都沒有何談出兵?
劉益守前世歷史上,西魏攻南梁的江陵之戰,那些府兵出身的士卒們,攻破江陵城后就甩開膀子劫掠,與那些流寇無異。
劉益守一邊感慨河北世家就是會玩,一邊將妹子安置在建康城內某個別院內,隨即不再搭理。
「如今府兵改制已經到了關鍵階段,只是有個最大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亂世之中開創一番基業,尤為不易。然而人力有時而窮,無論怎麼勵精圖治,關中的困苦,似乎是一道攔在面前的大山,難以逾越。
蘇綽不假辭色答道:「沒錢養兵。」
現在哪裡還有什麼王圖霸業啊,連高歡都被打殘了,河北都搖搖欲墜,只怕這話賀拔岳自己都不信。可不這麼說,還能怎麼說呢?難道勸說賀拔岳投降?
府兵制度,說白了就是皇帝是大股東,士卒們手持員工福利股份,用自己的錢買公司股份,底薪低高分紅。打贏了吃肉,打輸了喝西北風。把戰爭當作一門生意來做。
「打哪裡?」
蘇綽沉聲對賀拔岳說道。
劉益守與李祖升攀談后才知道,他之前給高歡的那一堆小紙條,幾乎把所有排得上號的河北世家都給坑了個半死!
「主公,如今府兵困局有三:一是鮮卑各部與關中本地豪右部曲無法協作,二是新編入的府兵本為農夫出身,武藝稀疏平常不能久戰,三是府兵打仗並非因為軍餉。朝廷不能許諾豐厚賞賜,則府兵作戰意志必定薄弱。兵員不足的問題解決了,倒是又產生了其他問題。韋將軍所言不虛,如今不如選一弱敵,戰而勝之,拿到財帛犒賞三軍。既可以練兵,又可以解困。朝廷有了威信,自然不缺猛士。此乃破局之策。」
很顯然,他也認為韋孝寬的辦法是好辦法。或者說,再不動手,也實在是沒招了。
面對朝廷許諾的豐厚賞賜,大多數府兵士卒的反應都是:連修長安城的錢都沒有的官老m.hetubook.com.com爺們,肯給錢我們發獎賞?
大家出來混都是政治動物,與其藏著掖著,不如索性就放開了搞吧。
所以現在的問題又變成了:要不要出去搶,以及要去搶誰。
如果國內生產不夠,或者存量不夠。要麼耗時間等著,要麼去外面搶,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主公,蘇先生說得對,而且還有個問題。府兵自備裝備,朝廷又不給他們發軍餉,對他們的控制力很弱。戰陣之上,這些人很難不對戰利品上下其手。想要令行禁止如臂指使,恐怕不易。不給豐厚賞賜,控制不住部曲。給了,朝廷會越打越窮,入不敷出。」
府兵改革的本質就是為了少花錢多辦事,沒想到蘇綽的回答居然是沒錢養兵!
沒想到韋孝寬提前將一盆冷水灌頂,說要搞事只能先從四川這邊搞起。賀拔岳聞言面色尷尬,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他的回答,就是經典的邏輯死胡同。
因為窮,所以無法提供士兵的全部裝備(上次大戰後損失殆盡),只能讓府兵們自備裝備,甚至自帶狗糧!
蘇綽雲里霧裡,說得人頭暈目眩的,根本不明就裡。
要想約束住這些人,必須在戰後有豐厚的賞賜,才能在作戰時如臂指使。如果沒有,那對不起,他們在戰場上就會摸魚,把搶劫搶戰利品當主業,把打仗當副業。
他就差沒說對外開戰了,只是放眼望去,都不知道要打誰才好。
賀拔岳低聲問道,輕輕的拍了拍胳膊,用手遮住袍子上的補丁。
不僅是在政治上大大失分,也讓北齊在攻略梁國淮南的時候少了許多阻力。
十二歲就被送出去!這是人乾的事?
北魏那時候的國情,跟現在關中的國情完全不同!北魏那時候北方不缺人,現在關中缺丁口缺得厲害,人的矛盾要遠遠大於地的矛盾。
可是沒過兩天,他就被河北世家的「大手筆」給驚嚇到了。
「又是要從長計議啊,這要什麼時候才能到個頭?」
當時西魏的諸多將領,其中不乏楊忠、于謹等名將,就完全約束不住士卒劫掠。只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歸根到底,轉了一圈回來,府兵制度推進受阻的原因,終究還是一個字:窮!
世家枝繁葉茂,雖然只有他和圖書們向劉益守拋媚眼了,雖然他們也是在家族授意下辦的這件事,但家族拋棄他們也不會令人意外。
換句話說,府兵實質上的「軍餉」,都是來自於官府分給他們家的田地,平日里不納稅不交租,亦是不用服徭役所產生的額外利益。
其中就包括李希宗在內。
看著嬌羞可人的李祖猗,看著面有憂色的李祖升,劉益守心中忽然有了一個大胆的想法。
西魏軍是如此軍紀敗壞,要不是蕭繹太廢物,搞不好宇文泰這一戰會陰溝翻船。戰後很多南人從關中逃亡到北齊,一時間西魏的名聲可謂是臭不可聞。
韋孝寬昧著良心拱手說道。
既然頂不住高歡的壓力,那就潤吧,直接找後路。
聽到這話,賀拔岳大感意外。他認為的問題,應該是關中本地漢人豪強的部曲與鮮卑各部不相容,二者無法並肩作戰才對。
困龍之局,以何破之?
看到賀拔岳面露不快,蘇綽一臉無奈拱手說道,整個人看起來都很憔悴。
府兵出戰是為了得到賞賜和軍功(也就是更多的土地),亦是為了鞏固與擴大這部分利益。
賀拔岳亦是無奈嘆息道。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河北人心震蕩,稍有風吹草動,很容易抱團取暖。若是我們出關強攻高歡,則是在幫高歡渡過難關,幫助高歡凝聚人心,攻河北下下之策,不可取也。蜀地沃野千里,自成一系。蕭紀與梁國朝廷貌合神離,兵少又缺乏警惕之心。先攻蜀地,最容易得手。若攻蜀地,則必取漢中。」
年關將近,劉益守還沒來得及把親信召集起來開年會,北面來建康的一艘商船,就送來了出自范陽盧氏的一位小美人,才十二歲!
可別把底層那些人都當傻子啊!朝廷能不能拿得出錢來,那些人是有預判的。
韋孝寬亦是憂心忡忡地說道。
他們雖然被徵召就必須出戰,但誰規定打仗就不能摸魚的?
反正家裡有田,不慌。
趙郡李氏東祖的李希宗之子李祖升,攜其妹李祖猗前來吳王府求官,將妹妹送給劉益守當侍女紅袖添香。
「蜀地封閉,如何進軍,如何保證糧草供給?敵軍若有防備,蜀地易守難攻,怎麼攻城略地也是件難事。」
而西魏與賀拔岳,現在缺的就是糧食、財帛!和_圖_書現在就是使喚不動這些府兵,又不敢降低待遇。
自從上次被下獄,韋孝寬就沒什麼心氣了,所有一切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賀拔岳聽不進去實在話,那他就多說點漂亮話,僅此而已。
「府兵是軍籍,全家不用交稅,自備武裝,甚至是自帶乾糧從軍。其實自拓跋氏開國以來,便有類似制度。我等如今用來,不過是拾人牙慧,不值一提。雖然如今設立了二十四開府,負責從軍戶中招募訓練選拔府兵,府中軍戶皆為軍籍不必納稅,也無須朝廷供養。但少了這部分賦稅,朝廷能收上來的稅便遠遠不夠用了。這是根本性的矛盾,人力無法調和。」
如今賀拔岳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他們就是為了搶錢而去的。搶錢就是唯一的目的,府兵想上升到將領階層,可能性基本為零,這些人也不做指望。
府兵有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這些薄有家財的富農大爺不好伺候。不拿你的錢,就不聽你的話,這是很淺顯易懂的道理。
說完,韋孝寬將一封寫好的策論雙手呈上遞給賀拔岳。
瘸腿的府兵制度暴露出了不少問題,直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打了「補丁」后,周軍這才逐漸成為一支善戰之師。
無論賀拔岳玩什麼天花亂墜的制度,多少戶人家養一個士卒,這個是定死的客觀規律,靠著忽悠是忽悠不過去的!
「有話不妨直言。」
損失的輜重不計其數,被拋棄在路旁,延綿數十里。
這是看不起誰呢!當他劉某沒見過女人?
……
「主公,可能是在下說得不夠清楚。現在府兵的問題在於人,又不在於人。終究還是一個字:窮。」
這些人接到消息很快就意識到,上次向劉益守輸誠的事情已經敗露,高歡這是要秋後算賬。
等到宇文護率二十萬兵馬攻洛陽的時候,府兵制度迎來第一次大考,在戰術層面完全不能擔當重任的府兵,被北齊的少量精兵以點破面,戰略上可圈可點的周軍因為戰術上的完敗不得不飲恨而歸。
沒錯,府兵確實不需要朝廷供養,但問題也很大:朝廷損失了很大一部分財稅來源。如果沒有外來的財富補充國庫,這種套路是玩不下去的!
一旁的韋孝寬不說話,顯然是知道蘇綽要說什麼,懶得幫腔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