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納兵

北方的兵已經無法調,南方的兵也疲憊,調鄉兵,民兵去金州,本來就有御史提議過。
只要不是旗幟鮮明的造反,賈雨村是希望金江鎮實力越強大越好的。
北方饑民遍地,南方的糧價也一日高過一日。
如果又收復全遼東,其他山區不提,平原就比現在金江鎮所佔領的平原地區翻了三倍。
奏疏到了朝廷。
「登萊碼頭的物資已經開始積蓄,各地的兵源也在開始召集,開春后就會陸續抵達金州。
所以開發台灣,至少要在金江鎮解決身側所有潛在敵人後,才是合適的時機。
大周的商品是爆品,卻因為生產力低下,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那麼必定一方獲得的商品多,另外一方就獲得的少。
清末最後的時期。
因此唐清安壟斷了貨源,導致走私商人獲得的商品量直線下滑。
海貿的事情,賈雨村也有參与,以兩人的關係,此事不必隱瞞他,而且本來需要他的配合。
因此唐清安告訴賈雨村,想要大力抽調這幾地的兵源。
前明的時候,遼東是戰區,加上國家新立,人口減少,國內田畝多,因此沒有多少百姓願意到遼東。
「此計甚妙。」
遼東從戰國以來,史冊就明確記載,是產糧之地,雖然不如南方的一年多季。
唐清安笑道。
在唐清安穿越前的時代,商品愁的是銷路,只要有人敢下訂單,就敢暴產交付。
唐清安讓人取來軍司,關於海盜突然北上的原因分析的文書,遞給了賈雨村翻閱。
唐清安明確回答賈雨村,明年的確和-圖-書會向蠻族發動決戰,所以是真心請求朝廷的支援。
海盜突然北上,原因說複雜也複雜,說不複雜也不複雜。
所以吸收福建各地的無地之民,既能增加金江鎮的實力,又能解決海盜之苗頭。
他只能隔了一層歷史來猜測,卻不敢保證一模一樣。
一旁的唐清安也不急,等著賈雨村慢慢看。
「善。」
而現在的南方早已經開發出來,無地可繼續前行,前面就是大海。
例如山西和陝西交界處的毛葫蘆兵,廣西的狼兵,浙江的浙兵,福建的滕盾兵,還有其餘幾處地方的地方兵。
最後取消了州府,改成了衛所。
「對於金江鎮,還是需要警惕一些,賈雨村此人和平遼侯關係太深,難以承擔重任。」
皇帝想了想,沒有反對。
沒有化肥,沒有機械,沒有官方的組織,更沒有鼓勵的政策,也沒有官方出面興修水利。
哪怕遼東一直處於戰爭的前線,遼民也高達了數百萬之多。
所以唐清安計劃要派船去福建等地,運兵到金州。
但是目前的金江鎮,還是朝廷的金江鎮,所以賈雨村內心沒有負擔。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不光是福建之民,我估計雲貴的百姓,也會趕來坐船。」
因此對於這個要求,朝廷不但不會反對,反而會大力支持。」
「國內北方雖大,可是多年來的抽取,兵力已經枯竭。南方同樣經常有戰事,兩廣民亂,雲貴叛亂等等。
現在有了賈敬的介紹,映照他的說法,才算是看清楚了一些事物。
hetubook.com.com不過內閣和皇帝,擔憂會引起平遼侯的誤會,憑白生出事端,因此沒有採納。
因此,唐清安才想要用海船去福建各地運兵,以提前摸清楚門路,為日後移民打下基礎。
確認了唐清安的想法,賈雨村才知道自己該如何做。
因此兩人見面后,沒有太多的客套,而是詳細的攀談一番。
在以往的遼東,遼東節度府的權利日益縮減,最後到了駐守北鎮一地。
他對同時期的原本時空的歷史上,哪幾支軍隊是很出名的,有些記憶。
大周的商品不是無限的,反而非常有限。
因為糧食越來越貴,所以每年的稅賦銀子,導致能買到的糧食越來越少。
衛所的軍戶,已經不堪服役,需要修生養息。
「如此就請世叔替我上言朝廷。」
如果是賈赦來信,告訴唐清安,國內哪些軍隊是不錯的,唐清安是不敢信的。
以前南方的百姓都不夠,因此百姓移民都是往南方移,而不是選擇遼東。
一樣的生產力。
後世的人,很難理解古代的生產力。
歷史上因為生產絲綢佔地過多,南方的官員多次因為桑田農田而爭論。
「難道是擔憂南方的士兵,一路行軍太久?」
這些歷史可以借鑒不提。
看完金江鎮軍司的意見,以及唐清安所解釋的話。
遼寧省,也就是現在的遼東,人口達到了一千余萬人,奴兒干司分出來的吉林為五百余萬人,黑龍江為近兩百萬人。
倒是地方上的鄉兵,民兵,戰鬥力反而超過了衛所軍。
「皇上聖明。m.hetubook.com.com
賈雨村納悶道。
而偏偏大周的海禁,這些百姓只要出海,不管何種原因就成為了罪民,因此害怕被官府發現。
福建等地的百姓,是一定會出海的,任什麼國情和政策,都不能阻止沿海地區的百姓出海。
農業的時代,這一句話就概括了此矛盾。
奴兒干司中的少部分平原地區不提,其他的老林沼澤不易開發,同樣先不提。
至於遼東能不能收納數千萬人口,唐清安內心不肯定,但是千萬人口是沒有問題的。
賈雨村即是唐清安的老熟人,又同是一個派系,最後還是唐清安二弟的岳丈。
賈雨村當著唐清安的面,寫了關於請調國內鄉兵,以及海運福建各地兵的事宜。
到了民國初期,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東三省的人口又翻了將近一番,達到三千萬人口。
這是一次嘗試。
而且上面又有將領,大多都昏聵貪婪,這些邊軍士兵脫離不了將士的吸血。
鄉兵,民兵,是大周軍制的補充。
如果未來打敗了蠻族,收復了遼東,就可以以此契機,來接應福建各地的無地之民到遼東。
不過他也不會反對。
到了後期,國內的田畝慢慢減少,湧入遼東的百姓才越來越多,加上多年的生養。
如果真的達成了唐清安的計劃,那麼金江鎮完全有入主中原的潛力,可以和大周抗衡。
「我計劃用海船,去南方運兵到金州。」
國內田畝不足,可是遼東可以開荒的土地多。
稻米可以吃,而生絲不能吃。
劉一儒又不傻,很快就看穿了賈m•hetubook•com•com雨村賣巧的心思,得出了結論。
百姓沒有立足之地,要麼下南洋,要麼加入走私。
唐清安也罷免不了這些將領,做到只留下士兵,這會引起朝廷的猜忌。
多一分桑田,就少一分農田。
福建多山沼澤,道路崎嶇,當地盛產竹藤製作的盾甲。
「這是為何?」
大周現在缺的是糧食。
而總兵等武官,則負責軍事。
可是大周不同。
得出了結論,賈雨村隨後向唐清安解釋。
這是無法解決的衝突。
因為此事對朝廷來說,的確是省力的好事。
因此關於商品的生產量,不是無限的,不是金州有多少訂單,國內就能生產出來多少。
「這件事朝廷應該不會反對。」
聽到賈雨村的話,唐清安的確有想法。
不管是吸納人口,還是解決海盜之根源,都是對金江鎮有利處的。
遼東都司代替了遼東節度府,遼東巡撫管理民政,以及軍所後勤等事務。
但是來自於賈敬的話,唐清安雖然不至於全信,卻也是有了大致的參考。
幾十年間,百姓自發的湧入遼東,沒有統一的管理,百姓自產自救,就到達數千萬人口。
我會向朝廷奏請軍務軍略,你有什麼想法,可以提前告訴我。」
真要是到了造反的那一步,賈雨村會根據雙方的實力,來決定的自己投靠到哪一邊。
賈雨村很興奮。
闖關東。
「我估計平遼侯認可這件事。」
九邊的邊軍軍心不定,就算士兵的戰鬥力不錯,可是管控不住,屬於一顆炸彈。
歷史上戚繼光建立的戚家軍,狼筅借鑒的毛和-圖-書葫蘆兵,滕牌則是吸取的福建兵。
賈雨村成為了遼東巡撫,按照朝廷和金江鎮的約定,目前他的職責,是監督督促金江鎮,各項事務都用在明年的戰事。
內閣關於此事,慎重的商議了一番。
賈雨村得知朝廷的擔憂,主動上疏請命,寫到他會向平遼侯曉以大義,說服他認可此事。
聽到唐清安的話,賈雨村沉吟了一番。
乃至於發生了桑田之爭。
官府大力興修水利的情況下,至少養活七八百萬人口是不成問題的。
因為福建等地的田畝,養不活人口。
首先朝廷就會大震,絕對會和金江鎮立馬翻臉,其次也會引起西方國家的警惕。
遼東都司也是軍事機構,卻又不同於衛所,因為遼東都司的官員,是由朝廷選調,是流官而不是世襲的官員。
不過如今是紅樓的世界,到底是不是一成不變,唐清安就要慎重的思量一二。
至於開發台灣,現在還不到時機。
而偏偏金江鎮的濟州島開市,靠著變相打開海禁的口子,以及官面上的關係,壟斷了貨源,影響了走私商人。
這是大勢。
他向皇帝建議。
如果沒有戰亂的因素,百姓就不會再害怕,湧入遼東的百姓,同樣會猶如闖關東時期一樣,達到高峰。
賈雨村第一次見這種文書,因此看得非常的仔細。
光如今東江鎮佔領的地盤,加上漁政,就可以養活三百多萬民眾。
賈雨村心中升起了一個想法。
唐清安笑了笑,走一步看三步,這條建議不會這麼簡單。
「明年大戰後,就把賈雨村升調回京城,另派人去金州。」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