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針對金江軍

用超過這些部落的武器裝備,殘酷的征服了這些部落。
當年奴兒干司中的各部,皆願意歸順前明,百年後又輕易歸順大周,因為大周能帶來先進的文化,還有更先進的生活方式。
例如征服瓦爾喀的八旗軍,行至必音屯,大肆擄掠姦淫,將瓦爾喀一帶的部落人口,砍去手腳,刺穿人們的耳鼻。
「已經犧牲了幾位兄弟了,連二哥都已經犧牲。」
對於此事。
不但打壓二哥,還打壓自己,甚至在遼西的時候,當眾鞭打他。
而都城設在瀋陽,需要運送物資供養,如此形勢下,與我方不利。」
如果不是皇台吉的支持,他們連一旗都沒有,因此選擇了支持皇台吉。
魏稱為徒太山,唐朝稱為太白山。
還有年輕的多爾袞,因為被皇台吉委以重任,同樣支持皇台吉。
我們當遵守父汗遺命,兄弟同心,共同度過難關。
只有眼前的莽古爾泰,面對皇台吉底氣十足。
如果不派他的兒子去,換了旁人,他是不放心的。
聽到皇台吉生氣的聲音,莽古爾泰沒有畏懼,理直氣壯的回復。
「你記住你的話才好。」
代善犧牲,兩紅旗中的鑲紅旗,交給了薩哈廉和瓦克達兩兄弟,正紅旗則划給了皇台吉自己的長子豪格。
最後就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
現在的蠻族,掌控勢力的分成了三支,最大的一支當然是皇台吉,除了親掌精兵巴牙喇,還有兩黃旗。
正是因為和_圖_書蠻族的積蓄不夠,才分了部分人口回奴兒干司,而豪格的不負責任。
如此隆恩,範文程痛哭流涕,感恩戴德。
以範文程,寧完我為代表的人,終於獲得了更加大的權利,又越發穩固了皇台吉的權勢。
又析「九州」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東北是幽州,即遼寧北鎮以西地區簡稱遼西;分青州東北為營州,即今北鎮以東地區稱遼東。
加上兩個大兒子岳託,碩託投靠皇台吉,因此灰心喪氣放棄了汗位。
「遼陽的金江軍虎視眈眈,金江軍的騎兵,常犯境襲擾,現在瀋陽已經無法種田。
這次報了上回被當眾鞭打之恨,心中不滿已經去了一半,而且他也沒有主意如何應對。
而莽古爾泰有資歷,但是實力不如皇台吉,才眼睜睜的看著皇台吉坐上了汗位。
「五哥如此怨我,難道想要逼我退位嗎?」
他一直都對皇台吉是有怨言的。
當初的四大貝勒,最早的阿敏死在金江軍炮火之下,接替的塔拜又被金江軍俘虜。
「五哥你想怎樣?」
但是皇台吉充耳不聞。
同樣的一片土地上,金江鎮在將軍的帶領下,上下齊心,克服諸多困難,努力發展民政。
而蠻族困頓,不少蠻人因為無法生存,在皇台吉長子豪格的帶領下,退回了奴兒干司。
這些部落,大多都消亡在了老奴手中。
奴兒干司的最高山脈長白山,它的主峰白頭山,猶如一把利劍插入雲霄hetubook.com•com
只剩下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一些種族。
八旗開始了新的變化,民生各事都歸到了漢臣。
「讓眾貝勒共同推薦。」
等等。
如果是以前,皇台吉一定會想辦法,打壓莽古爾泰,不過今時不同往日。
皇台吉冷冷的說道。
如此就是五旗。
「父汗才去世幾年,你既然坐了父汗的位子,卻連都城都保不住,你難道不羞愧嗎?」
不久。
你做的對我當然稱讚,你做的不對,我必定要罵你。」
「你不要以為當了大汗,就能為所欲為,我可不是二哥,為了國家,忍受你的妄為,受了委屈還甘願為你犧牲。
《周禮·職方氏》,划東北為幽州。
無邊無際的深山老林,有無數的野獸蚊蟲,沼澤河流,同樣養育了眾多的部落。
「金江軍步步緊逼,不定何時就要來攻,五哥難道真的要現在分裂蠻國嗎?
皇台吉畢竟還是實力最強大的。
莽古爾泰和代善是不同的。
以和大周互市獲得的利益,發展出來的強大,然後躍過大周所定的地盤。
「各旗旗主無法治理民生,當讓漢人來做,旗主只負責領兵打仗。」
乃至數百年前,前明設奴兒干司,各部頭人歸附,奉貢納冊,包括老奴的祖先,也是大明之臣。
皇台吉當眾說道。
莽古爾泰恨恨道。
莽古爾泰心中冷笑。
在白雲中隱隱若現,隱沒在茫茫的「林海」之中。
鞭打了豪格,嚴hetubook•com.com厲的痛斥一番,最後讓豪格重新回奴兒干司,讓他用心做事。
「你要是做不好這個位置,就當讓位。」
乃至後來,兩人常發生爭執,甚至到了動刀的地步。
留下狠話才離開。
特別是這些漢臣,一致認為應該遷都,把瀋陽當做兵城。
皇台吉解釋道。
阿杜的父親,濟爾哈朗的父親,都是被老奴賜死的,因此兩人都沒有資歷對抗皇台吉。
加上杜度和濟爾哈朗沒有自己的主意,因此也沒有反對,剩下的莽古爾泰獨木難撐。
蠻族受了大敗,已經無力繼續內訌。
蠻國內的漢臣一日勝過一日的受到重要,甚至開始管控國家的民政起來。
是鴨綠江,松花江,圖門江的發源地。
此地向來都是納入中國的版圖,到了大周,同樣如此。
雖然還未發生,但是皇台吉知道莽古爾泰有野心,所以屢次打壓他,甚至當眾鞭打他。
真要是把父汗的遺命放在心上,就應該是四大貝勒共同執政,而不是皇台吉獨坐。
手段之野蠻殘酷,讓人聞之色變。
現在蠻族連番受挫,更是蠻人生活困苦,對於皇台吉不滿的聲音漸多。
有大逆不道之心。
苦心思慮的謀划蠻國的未來。
竟然取消了正藍旗,編入兩黃旗,後來才重新恢復正藍旗。
因此莽古爾泰,不客氣的質問皇台吉,是否真的要放棄瀋陽。
面對這個提議,眾蠻人都無法拒絕。
原來是四貝勒共同執政,保證和圖書各部齊心,而皇台吉一意孤行,只為加強他的權勢,取消了傳統的制度。
薩哈廉,瓦克達兩兄弟,因為岳託,碩託兩人投降忠順王,導致海州失陷已經在國內抬不起頭。
皇台吉神色悲痛。
對於是否遷都,他和不少人都商議過,包括漢臣李永芳,範文程,寧完我等人。
正白旗是老奴長子的長子阿杜,鑲藍旗是老奴弟弟的兒子濟爾哈朗。
因為物資短缺已經到了枯竭的地步,再不加以改善,只能等著餓死,而治理民生的確是漢人出眾。
他深知奴兒干不同遼東,遼東可以集中生活,從而加強集權,但是奴兒干司不行。
而漢臣最忠心皇台吉。
終於一些的枝頭上,已經開花結果。
莽古爾泰統管正藍旗多年,威信甚高,哪怕莽古爾泰已經死亡,皇台吉仍然顧忌頗深。
等熬過這次的危機,五哥如果還是認為我做的不好,我願意退位給你。」
「讓給誰。」
皇台吉得知大怒。
看著莽古爾泰離開的背影,皇台吉咬牙切齒。
皇台吉打壓年長有戰功的阿濟格,拉攏更為年輕的多爾袞和多鐸,任命多爾袞為鑲白旗旗主。
戰國時期,魏國的地理書,《尚書·禹貢》也有詳細的記載,冀州,青州各包含了部分的東北。
在莽古爾泰突然病死後,皇台吉還派人搜撿了他的府邸,搜到牌印上「大金國皇帝之印」十六枚。
遊獵的生活,必須在冬日來臨前,積蓄足夠的食物,還有乾柴,保證在屋子和_圖_書裡抗過天寒。
導致冬天的來臨,不少人都沒有足夠的積蓄。
資歷最大的代善犧牲,除了皇台吉,就剩下了莽古爾泰。
皇台吉眯起了眼睛。
並且在四千年前,自有文字起,長白山就已經見於中國的文字記載,如《山海經》的不咸山。
當初蠻族勢大,人心向上,所以莽古爾泰無法抗拒皇台吉。
所處之地皆是周地,他又如何能安心。
從繁華的瀋陽,到了物資短缺的奴兒干司,豪格鬱鬱寡歡,沒有盡心的組織百姓生產。
面對態度強硬的莽古爾泰,皇台吉深吸一口氣,並沒有繼續強硬,而是採取了緩和的語氣。
例如如何對抗金江鎮。
不過他也不想蠻國分裂,畢竟強敵就在眼前。
所以哪怕部分蠻族已經退回奴兒干司,但是皇台吉心中的憂慮並沒有消除。
是中國自古之地。
很多貝勒都不滿,認為皇台吉太過自私。
根據蠻族老檔記載,所言天命汗軍紀嚴明,征撫並用,以撫為主,實際中卻不是如此。
莽古爾泰有了底氣,才敢如此逼迫皇台吉。
蠻族沒有這等便利,唯有殺戮恐嚇人心。
而他的長子豪格,也不能理解父汗的苦心。
一直到了春天,這片土地上,餓死凍死了數千人。
現在蠻國內憂外患,都是皇台吉的原因。
代善是有資格有實力爭奪汗位,但是顧慮國家的形勢,認為困難重重,自己無力應對。
然後就是莽古爾泰的正藍旗,他雖然只掌握一旗,但是他資歷和威望最高。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