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底很多人年齡不小了,為了照顧部分的人,有時候會開後門,數數也當做識字。
不光是長興島,還在其他的地方,尋找和繼續開墾其餘類型的農田,從國內招收的難民,也不再是全部以種糧食為主。
喀爾喀草原的部落,至少能集結十萬騎兵。
但是他有他的支持。
那麼大周不但不會失去各個藩屬國,反而會越發的穩固。
無論是實力還是名氣,他都遠遠稱不上可汗。
堅持五個月,可以養活難民將近五萬人。
金州是唐清安第一個根據地,也是發展最久的地方。
眾將緊張的忘記了呼吸,忐忑的望著那名老兵,生怕對方嘴裏說出個不認識。
識字五百個,已經是金江軍老兵的基本要求。
但是大哥根本沒有計劃調動太多老兵的意思,根據大哥所言,頂多調動瀋陽一帶的上萬金江軍。
唐清安大笑的拍了拍老兵的肩膀。
這就是打了勝仗的好處,以及朝中有人的好處,可以解決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遼西方面,喀爾喀各部勢力等等不提,至少上萬北鎮軍是支持自己的。
休養。
這場戰事,唐清安甚至不想去直接參与。
唐清安笑著看向眾人。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的分析,聽到唐清安臉皮發燙。
好像名字中帶了野的,生命力都是極其的頑強。
劉承敏咬了咬牙,只能勉強答應。
見了隊長見什長,見了什長見伍長,見了伍長見老兵。
兩萬四千石的糧食,除了壯勞力下田,一日吃一頓乾飯一頓稀飯,其餘老弱婦孺都吃粥。
事實是不會騙人的。
雖有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之說,但是形勢不同,肯定應對的方式也不同。
面對當初勢大的蠻族,誰又能保證金州能一定站到最後呢,哪怕是大哥不也是整晚整晚的睡不著。
正如哪怕再調皮的孩子,當他感受到真正的老師的心意的時候,哪怕他學不進去,也不會怨恨老師。
在人們的眼中並不起眼,但是當經過疙瘩角落的時候,總會和-圖-書無意間發現。
「所以拈花拒絕了我,我並不擔心他,因為他枉顧民心,不懂百姓們想要什麼。」
至少在當下人們的眼中,西方國家的船要堅一點,炮要遠一點,那就學過來么。
全島東西長六十余里,南北寬二十余里,沿著海邊走一圈,長達近兩百里。
「這個字念什麼?」
老兵們願意繼續前行,唐清安才有底氣。
既是金江鎮的自豪,但也是大哥的壓力。
像林如海接下來就當眾保證,不會短缺第一鎮的物資供應等等,賈鑒也會親自去一趟喀爾喀草原。
眾人聽完劉承敏說的,當年如何偷襲的羊倌堡,以及當時新兵居多,入城后反而走失的危險等等。
這五萬人就是金江鎮的本。
劉承敏也感嘆道。
金州一帶駐守了三四萬老兵,其餘各地合計駐守了四萬余老兵。
「先生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以後誰敢再得罪先生,先來過我這一關。」
六萬兵。
大周周邊遍地藩屬國。
以那時蠻族鯨吞全遼的態勢,誰敢在鬍鬚上拔毛?也只有將軍這等偉岸之人,才敢做出驚人之舉。
也不嫌棄身上的衣服會沾灰,影響自己的形象。
「正是因為經歷過苦難,才深知安寧的生活來之不易。」唐清安在一塊凸起的石頭上坐下。
話說起來很冠冕堂皇,實際上他是真心如此認為的。
他已經不是當年金陵的那個毛頭小子,而是親歷十年戰事的老將,對於戰事,他心中有數。
利用好了土地,才能讓人們繁衍開枝散葉。
但是因為把他伴的野心家挑起了戰爭,所以當下都被金江鎮直接管理。
「能打。」
佛郎機,鳥銃,紅夷大炮不皆是如此。
眾人連稱不敢。
「既然拈花要戰,那就堂堂正正與之一戰,讓他輸的心服口服,打出未來的和平。」
如此這般,就是未來大周開發新大陸的底氣。
漢人、科爾沁人、把他伴人、吉里迷人、苦夷人、苦兀人、達斡爾人、乞列迷人、和圖書
北山族人、海西族人、葉赫族人、朝鮮人……
金江鎮開放。
「恐怕馮公也沒有想到吧。」
例如朝鮮。
雖然各部沒有表態支持拈花,但是劉承敏也無法確認,以拈花當下的威望,到底能徵集出多少人馬。
為了準備一場戰事,當然不是兩人嘴上提一句如此簡單的事情。
因為什麼?
聽到將軍的話,周圍的人們都裂開了嘴,發出了笑聲,至少人們都很捧場。
無論何時何地。
大周目前的「死穴」,是因為他走向了封建王朝的末期,是力有所窮的表現。
眾人圍城一團,一旁的親衛們,在將軍的示意下,紛紛為官員們,從四輪馬車中搬出來凳子。
反而認為將軍有失偏博。
當年將軍出海八百人,誰能想到將軍有今日之功業?
隨著那名老兵的說話,話音剛落,周圍不約而同的呼了口長氣。
最重要的是,金州的老兵是在休養,不是生病了,真的形勢有變,一封調令即可出山。
但是只要老兵們願意識字,唐清安才能給更多老兵們該得的東西。
殖民是妥協后的產物,並不是最有效的。
也是歷史上毛文龍,短短的幾年間,從一名普通的中級軍官,就能成為一方軍鎮總兵的主要原因。
劉承敏點點頭,沒有多餘的解釋。
眾人即震驚又佩服,且感嘆。
野菜。
為什麼?
這座大周國內,長江以北第一大島的海島。
誰能代表這份民意,誰就能獲得百姓們的支持。
「對了。」
十年的時間,沒有老兵有還沒見過將軍的,哪怕只是遠遠的見過一面。
因為那時候的遼東沒有人心。
採取修生養息之策,結合擴充新合軍,陸續調出了近萬老兵,加入到了新合軍。
只需要見一見。
還有近萬的新合軍在國內,合計五六萬的新合軍中,原本出自金江軍的老兵就是高達近萬人。
如果不願意吃學習的苦,那麼老兵的道路也就止步於此了。
數百萬遼民。
所以軍人們在金州安家的不少和*圖*書。
戰事的意外很多。
「草原上徵募四萬兵,國內其他處的新合軍,暫時抽調歸入第一鎮,加上瀋陽的萬余金江軍,湊個六萬兵不成問題。」
相反。
但是往往會把自己也騙了。
薩爾滸之戰,唐清安認為就算交給現在的自己去指揮,也是打不贏的。
不需要說什麼。
「想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前程,就需要不停的努力,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最大的部分,合計四萬新合軍,調去了第四鎮。
哪怕他走向社會幾十年,也不會忘記那名真心教他的老師,多年銘記於心。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現場的氣氛很好,人們都很開心。
對自己他有清晰的認知,自己不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已。
雖然他自立為汗多年,但是草原上,並沒有人真的把他當做可汗。
對於眼前的老兵們,唐清安真的希望他們能勤奮起來。
「安逸使人志氣消,勤奮使人志氣高。」
有北鎮的幫忙和牽扯,他至少不用擔憂遼西方面。
不是自稱為汗就真的是可汗了。
不但去打聽情報,也會拉攏諸部,請他們不要支持拈花,甚至出兵協助金江鎮。
心中忍不住傷感。
如果能給他三萬金江軍老兵,那他豪不在乎什麼拈花之流。
和官員們分別後,唐清安從長興島坐船,抵達了金州南部,去見一見老兵們。
金州最初有九萬老兵。
並不代表大周的文明,比西方國家的落後。
用五萬的本,創建下如今的基業。
而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然,最過分的也不過是從一數到一百,還有沒直接從一數到五百的。
因為他沒有民心。
唐清安本來不想要大動干戈的,可是有時候不由人。
將軍出海以來的,眾人笑稱的龍興之地。
聽到將軍的嘲笑,不少人不好意思的低下了腦袋。
哄騙民心很容易。
唐清安感嘆道。
拈花到底不是可汗。
「幸好當時復州有一萬七千石糧食,我們從蠻族手裡搶了回來,加上當時朝廷https://www•hetubook•com•com支援的幾千石糧食,才算是度過了當年的難關。」
所以眼前的老兵們,有平日里因為讀書苦,從而罵天罵地的人,但是在將軍的面前,人人都向孩子一般的激動。
那就不是照顧了。
只要大周繼續保持開放,不把自己封閉成一個連火槍都以為是巫術的落後土著國家。
不是躺著睡大覺。
「安。」
四萬畝的農田,土地肥沃,五月播種,九月十月收穫,最主要的是島上林木多,種植了大量的桑田,麻田。
唐清安讓人都坐。
只有不停的奮鬥,才能不停的前進,永遠的走在前列。
千萬人口國家的朝鮮,猶如花枝招展的小胖子,誰都能來捏一下,任人打扮。
劉承敏背後有兜底的存在。
「這仗能不能打?」
隨著金江鎮的擴充,內部的形勢也複雜了起來,不像以往那麼單純的模式。
土地是萬物的根基。
「當年我跟馮勝之他們說,要在此地開發四萬畝地,馮勝之臉都綠了。」
就是金州對拈花的標價,是對他的尊重。
草原百姓早就不想要戰爭。
大哥對他的限制太多了。
在場的諸人,都是保證戰事勝利的重要人物。
唐清安指著一片樹林說道,他當時就是在那裡,和馮勝之等人說話的。
放假雖然多,不代表士兵們就不訓練了,也不代表軍紀也不存在了。
唐清安看向劉承敏。
唐清安看著面色激動的士兵們,真心的向他們勸慰道,「國家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個人也是如此。」
隨著遼東的糧食產量節節新高,對於其他經濟作物的田畝需求直線上升。
每個人唐清安都見到了。
對於西方國家,將軍有些小題大做。
一行人陪著將軍巡視海島。
大哥的平遼侯之位,並不是撿來的。
「哈哈哈。」
「我聽說你們中的部分人,脾氣大的很,連先生都敢罵,很不得了啊。」
近一年的修整中,軍學堂加入到軍中,教導士兵們讀書識字,越發的熱鬧了起來。
而不是像西方國家和*圖*書陷入了死胡同,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時間,結果最終因為缺乏人力,自己國家的人種都變了。
京城不就有不少的官員,加入了所謂的景教,並且還在翻譯西方國家的書籍。
人們聽著將軍對東西方國家的談論,倒是沒有人認為將軍說的是錯誤的。
識字。
勤奮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從來沒有可以躺在功勞簿上的說法。
從年輕的時候,輕易聚眾十萬騎入關,到年老的時候,沒人再願意跟他入關。
是歷史已經證明的。
除了科爾沁與赫圖阿拉,其他部落的人,絕大多數由金江鎮直管。
拈花的確不是可汗,不值得金州全力以赴。
但是。
如果大哥只給他一萬金江軍,那麼他集結科爾沁,遼河套諸部,估計能湊出五萬人馬。
人是能感受到旁人的心意的。
無論是左翼蒙古,還是右翼蒙古,包括拈花的失敗。
以前把他伴,還有科爾斯等部落,是由台吉管理的。
人們的衣食住行,皆來自於土地。
大哥還年輕,但是籌謀了十年,也承擔了太多的壓力。
加上遼東的富庶,影響力的擴大,不光是內地的漢民,包括草原上的牧民,紛紛的投靠遼東。
唐清安的志向並不滿足於殖民。
在林如海的帶頭下,官員們紛紛坐下,劉承敏站著,走到大哥身後,看到大哥的頭髮中,竟然有了白絲。
凡是有這種想法的機制,絕對是無法帶領國家和百姓們走上富強的道路。
從旅順開始,一個營一個營的巡視。
例如科爾沁的奧巴。
長興島上,左支使林如海,右支使顧道初,判官朱文,推官鄧章……第一鎮節制使劉承敏。
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規模,劉承敏心中都沒有底。
很辛苦。
數百年的戰爭,除了野心家之外,誰也不願意繼續承受。
當人們見到了蠻族的殘暴,心中的敵人,就轉變成為了蠻族,抵抗蠻族就是人心所向。
相反。
「金江鎮為什麼強大?因為金江鎮萬眾一心,民心所向,所向霹靂,無人能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