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

山東大軍毗鄰北直隸京師,若有異動就是滔天之禍,雖然現在山東總兵李孟忠心耿耿,但是做防範也是必要的。
唯一機動的兵馬,在淮安府和揚州府一帶,只能是守住那幾個城池,接到地方上求救的戰報,然後出兵援救。
那些江南出身的官員提出的奏摺,大多只是內容空洞的攻擊而沒有什麼具體的手段,而這次南京兵部右侍郎的奏摺,卻實實在在的提供了方法。
這樣的盜伙不敢在淮河北部去和兗州軍和淮北軍對抗,只能是不斷的向南,但這些強盜團伙除了給兗州軍南下的借口之外,不能給兗州軍造成任何的阻礙。
而且要找幕僚師爺,全天下的讀書人有多少,何必去冒這麼大的風險。
單純看這個奏摺,上面充滿了對武將的不信任和提防,幾乎是從最壞的角度來揣測一心剿賊平亂的山東總兵李孟,並且想出了種種算計和限制他的手段,對待有功勤謹之臣,卻用這樣的手段,真是讓人心涼。
究其原因,也就是山東的高官大將們在給他們撐腰,而且也不知道這些山東文士如何想,東林黨和浙黨、甚至是閹黨都是講「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可兗黨和萊黨卻整日間講什麼聖君獨裁,文臣輔佐。
對這個立有大功的罪臣,崇禎皇帝沒有什麼關切的心思,只有薊遼總督洪承疇感懷當日的同事的情誼,暗地裡面派出了幾名手下準備到京師來收屍和幫忙孫家置辦後事。
需要孫傳庭的,就是完全不同於大明的這個體系,有異心的勢力。
南京兵部侍郎吳嘉衛的奏摺可以說正是符合當下的局面,這幾年攻訐山東的奏摺已然不少,可總是牽扯到山東總兵李孟這個統兵大將,朝廷處理有實力的軍將,一貫都是謹慎小心。
甚至有五家有官方身份的鹽商,也是揚州府鹽商同業公會的商人,都在這次的流民之亂中,因為鹽場的鹽貨運送不出來,賠掉了大部分的銀子,反倒是被方家趁勢收購了許多的份額,動亂過後,他們剩下的也就是個場面而已。
但十月的時候,這些南直隸的兵馬發現,山東兵馬的駐紮的地方就在距離他們三十里左右的清溝。
只要你在大明這套官場體系之中,你救孫傳庭毫無意義,他沒有實力,只不過是個待罪的文臣,或許他的經驗和見識能力或許能做個不錯的幕僚和師爺,但把朝廷的罪人費盡千辛萬苦救出來,就做這麼個小事,花費的風險和收益未免不成正比。
在這個風聲放出來之後,馬上就有仁義士紳主動出資,收購那些被破壞的田地莊園,連接成片,準備招攬無地的流民,在南直隸和圖書耕種。
客軍在當地,軍餉糧秣都是當地官府供給,給養在誰手中,軍隊自然會對誰表示親密,即便是親自帶出來的也不行,這兗州軍和淮北軍只要在江北之地呆下去,肯定會和山東越來越疏遠。
雖說朝廷對這些帶兵的大將現在沒什麼辦法,可吳嘉衛所說的留兗州軍在淮的計劃卻極為的合適,順勢而為,並不會讓李孟有太多的反感和憤怒,一個虛銜,讓山東總兵李孟的實力分散,這很划算。
陳六率領的九千兗州軍,有五千軍隊在河南開封剛剛的和流寇「宋江」戰鬥過,修整的時間不過五天,直接就是全軍順著運河南下淮北。
淮北這邊局面迅速的平定了下來,但許多股流民卻都是跑到淮安府城和山陽和鹽城一帶。
但這樣的救援能有什麼用處,淮北的鄉間有許多鹽商和南京勛貴富戶的產業和莊園,還有靠著海邊的那些鹽田鹽場,這些可都是在城池之外。
山東這些年平安無事,那山東總兵李孟卻一直是打勝仗,下面的兵馬也該分散調動,不能讓他掌控的太久,這也是統馭武將的帝王之道。
當然,軍將們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兵馬被劃分到別處,想必這山東總兵李孟心中也會有不少的怨氣,不若給他個鎮守兩淮的銜頭。
而且山東兵馬進入南直隸之後,南直隸兵馬一籌莫展的流民之亂迅速被平定,地方上的士紳地主也都希望這支軍隊常駐。
南京兵部右侍郎吳嘉衛的奏摺送抵京城之後,不管是內閣六部,還是司禮監權閹,都認為吳嘉衛所說的乃是老成持重之言,雖說朝廷在剿滅賊寇和對關外的女真方向都在大動干戈,但其他各處的安寧也要保證。
事實上,他們進入山東之後,才知道京師內傳出來的消息是孫傳庭在詔獄內偶感風寒,加上身體虛弱,救治不力,重病身亡。
九千軍隊沿著運河一路的南下,在宿遷開始沿陸路的行進,讓兩淮士紳感覺到驚喜的是,山東兵馬一出現,鬧得無法無天的流寇們聲勢立刻是小了許多,淮北軍漸漸的在海州一帶紮根。
太平的地方也有,就是張江鎮守的海州一帶,膠州營淮北軍鎮守的這一區域,壓根沒有什麼流寇亂賊的過來,凡是出現在附近的,都是被毫不留情的打垮。但這支部隊,就是不願意去其他地方救援,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職責所在。
民間多有武將在前線奮勇廝殺,可文官奸臣卻在背後為了私利和齷齪的考慮,相處種種限制的橋段,這奏摺若是流傳出去,這吳嘉衛恐怕也要帶上奸臣這頂帽子了。
但話說回來,在詔獄之中的孫傳庭對任和-圖-書何人來說,都沒有什麼價值了,或者說不管是朝廷還是獄卒們,都不覺得把這名無權無職的罪臣救出去,有任何的作用。
在沭陽的陳六放出風聲來,說是淮安府的平賊方略,是以招撫為主,剿滅為輔,不給地方上造成太大的殺傷。
客軍的行動往往都要受到不熟悉當地情況的制約,而且地方上的勢力,對待這些外來的兵馬都是頗為的敵視,戰鬥力要減弱許多,不過膠州營卻沒有遇見這樣的問題,鹽商方家是南直隸江北一帶的地頭蛇和首屈一指的大族,處處有他們協助,自然是順利無比。
方家上下也都是喜笑顏開,自從淮北出亂子一來,他們家的鹽貨生意收入已經是增加了兩成,這還是扣掉了所有給山東的那部分。
天子下旨拿人下獄,所謂「君要臣死,不得不死」,被人救出來,雖說是逃得性命,可算起來已經算是不忠,名節已經是大損,若是所謂的「耿直之臣」,現在恐怕就要怒斥這些救他們的人了。
方老太爺和方家在兩淮之地的影響很大,鹽商之中也有幾家和方家是牢固的同盟,他們的外圍又有許多拿過好處的官吏,對這些官吏來說,兩淮之地駐紮著哪裡的兵馬其實沒什麼干礙。
劫詔獄,救欽犯,天大的案子,可孫傳庭不過是個罪臣,上下根本沒有人關心,而獄卒們為了不擔這個責任,卻齊心合力的把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詔獄裏面的那些獄卒,羅頭又幹了一個月,說是家中有事,辭掉了詔獄的職位,離開了京師。
膠州營兗州軍的政策幾乎是立竿見影,來前看似不可收拾的局面,迅速的平靜下去,大隊大隊的流民主動的來到屯田田莊,放下武器,拿起農具。
在九月中旬就上奏京師朝廷,奏摺裏面寫到,南直隸兵馬護衛南京和鳳陽中都兩個重地,還要在和湖廣以及河南沿線布防,兵力已經是有些不足,說是捉襟見肘也不誇張,此時河南大亂,流寇隨時都有可能竄入南直隸,而且這次的兩淮流民之亂,說明兩淮之地也有隱憂。
生意做到方家這樣的規模,想要再向上一步已經是很難,今年這等於是憑空的飛躍,全家上下愈發的覺得當日間和山東總兵主動的示好,這個行動是多麼的正確。
目前來說,山東兵馬有三分之一在兩淮之地,不如就把這三分之一的兵馬留在兩淮,分散他李孟的力量,這才是完全穩妥的策略。
孫傳庭這幾個月在監獄之中被周番子的瀉藥折騰的夠嗆,不過離開監獄之後,解決這個問題卻也簡單,開始一兩天用清淡的粥菜調養,接下來幾天開始用雞湯和和圖書肉湯調理,人的身體也就慢慢的恢復了過來。
但吳嘉衛的想法是東林黨和浙黨的共識,山東文人在崇禎十年之前,也就偶爾出兩個能發出聲音的人物,成不了氣候。可這些年,兗黨和萊黨也是成形,雖然大部分是民間的文士,可和江南士人格格不入。
當然,朝中諸公不會理解,膠州營的軍隊是依靠什麼來維繫,也不知道李孟是如何控制他手下的將領,他們甚至不知道幾名大將和李孟是同鄉的事實,至於,吳嘉衛的這封奏摺本就是李孟授意,他們就更不知道了。
而且原本躲藏官兵的那些手段全然無用,不管他們怎麼躲避,總是能被兗州軍找到巢穴,並且聚殲擊潰。
涉及到黨爭,那可就要不管民生社稷,豁出一切來鬥了,這可是東林諸公多少年的優良傳統。
成海和周番子在京師離開的最初幾天,連歇息都不敢歇息,急忙忙的趕路,護送這隊伍的人則是緊張的警戒放哨。
不過五天以後,這一行人終於是確定了後面沒有追兵派出來,鬆了口氣,再走不遠差不多就能進入山東的境內,在山東地面上,這支隊伍可就沒有什麼危險了。
南京兵部右侍郎吳嘉衛在奏摺中看似處處的為百姓黎民著想,不過接下來卻也有些誅心的言語,說山東總兵李孟鎮守山東一地,經營太久。軍隊和地方上產生勾結,畢竟不是什麼好事。
成海發現一件事,就是招呼孫傳庭的時候,在右邊的能聽見,左邊卻反應很遲鈍,問周番子才知道,在下獄之前,幾次上奏陳述都沒有得到迴音,反倒是被問罪下獄,心火上攻,左耳已經是聾了。
崇禎十三年十月十二,崇禎皇帝下旨,左都督、鎮守山東總兵官李孟,加授援剿兩淮軍務職司,游擊陳六、守備張江率魯軍常駐兩淮,護衛一方。
跟隨兗州軍一起的,還有山東各個屯田田莊抽調的人員,這些人對如何管理流民,更有效率的耕種田地,並且進行半軍事化的訓練,都有足夠的心得。
但也是有些人已經是在搶掠上嘗到了甜頭,已經不願意去坐那辛苦的農夫,這樣已經蛻變成盜匪的流民。
但淮北的這次變亂,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場浩劫,原本那些中小地主活的還算非常滋潤,地方上也有不少依靠鹽業做些小私鹽生意的富戶,在這一次的流民之亂中,幾乎全部是破家破產。
反正都是大明的官兵,有什麼區別,這膠州營兗州軍軍紀森嚴,又能保地方太平,留下來比從前要好,那還何必去干涉什麼。
可部隊趕過去的時候,那些流民早就散去,這麼多小股的流寇到處騷擾搶掠https://www.hetubook.com.com,淮安府處處烽火,那些來援的南直隸兵馬已經是折騰的疲憊不堪。
兩淮一帶,工商繁盛,鹽業發達,這兩樣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耕種所需要的人力,一貫是有衝突,在這土地肥沃,繁華富庶的南直隸之地,居然有些人少地多的趨勢,很多地主也覺得工商和鹽業比耕田更加的核算,農業更是相對的蕭條。
僅剩的那些兵馬還要駐守各個重地大城,江北之地乃是南京的屏藩,必須要得力的軍將才能駐守保衛,山東總兵李孟素來謹慎小心,兵馬調度有方,山東一地,在其鎮守以來都是平安。
南直隸為了平息流民之亂倉促湊起來的將近一萬兵馬,在和流寇的游擊戰中疲於奔命,在兗州軍過來之後,從軍將和士卒都是鬆了一口氣,也沒有想什麼,只是退回了淮安府城附近的大河衛駐紮。
在九月初的時候,陳六率領的兗州軍暫時是駐紮在沭陽附近的劉家莊一帶,暫時的休整,準備在九月中旬展開平賊的作戰。
按說逃脫詔獄,等於是從死地出來,可這孫傳庭的表現頗為的奇怪,不管是怎麼想,也沒有什麼人會冒這麼大的風險來救他出來,但孫傳庭也沒有出聲詢問。彼時文人都講究個忠心風骨。
兵馬分置兩省,南直隸的江北之地又是富庶地方,久而久之,李孟的兵馬肯定是產生分化,這樣也好控制。
看著山東兵馬的態勢,針對的好像不是流民,而是同為官軍的自己。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兗州軍駐紮的地方是方家在清溝的大莊園,給養和糧草,一部分是本地的士紳供給,還一部分是從運河上運來。
這做法按理說,本地的士紳大族都是支持,誰想到揚州府的鹽商和淮安府的士紳們,都是異口同聲的請求山東兵馬常駐,說是若非如此,地方上不得安寧,偏生揚州府和淮安府也有些官員和這些士紳一個鼻孔出氣。
從德州城那邊進入山東,濟南府是李孟最後控制的山東府縣,屯田田莊之類的民政也都是剛剛開始。
想來這支山東兵馬也要在淮安府常駐了,跟他們搞好關係,肯定對將來大有好處,凡是有這個身份地位的士紳富商,紛紛的主動和兗州軍表示善意和支持。
兗州軍還沒有開始作戰,但地方上的治安已經是好轉了許多許多,或許是賊人們害怕膠州營的軍威。
膠州營兗州軍的任務就是平定地方,儘管南直隸的剿匪兵馬一再表示,對淮安府淮南一帶的流民,他們自行剿滅即可,兗州軍依然是大舉南下,在沭陽留下兩千人駐守,其餘大隊返回宿遷,在宿遷乘船南下,進入淮南。
不過來到和圖書之後,卻被詔獄告知,天氣炎熱,這孫傳庭又是病了多日,生怕屍體停留過久造成疫情,加上孫傳庭的家人也已經是消失不見,索性是抓緊焚燒,到最後只是捧著骨灰回到灤州。
山東兵馬的表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不過只要地方上能夠太平,也沒有人在乎具體用的什麼方法。
等到兗州軍進剿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流民都是在引導下,進入了屯田田莊種田吃糧,雖說喪失了自由民的身份,但比起瀕臨餓死的時候可要強太多了。
大筆的糧草和給養順著運河,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文如商行做了筆很不錯的買賣,囤積多年的糧草總算是找到了買家,孔三德在孔府之中也是被大力的稱讚,並不是什麼可笑的事情,山東災荒遍地,可孔家這個大地主卻積存著大量的糧秣。
「仁義士紳」收購田地,招募流民耕種,承諾既往不咎,這不管怎麼看都是慈悲穩妥之舉,只是這些仁義士紳雖說都是兩淮各地的人士,但花錢買地的銀子,和經營這些田莊的具體人員,全部是來自山東。
不過孫傳庭卻是坐在馬車上,不聲不響,護送他的那些人不管怎麼安排伺候,他都是默默的接受,在路上的要求就是把車廂帘子掀開半邊,孫傳庭只是獃獃的看著路邊的風景,一言不發。
淮安府亂成了一鍋粥的模樣,大隊小隊的流民在地方上到處的作亂為禍,即便是南直隸調集的兵馬進駐,也是照應不過來,河南和湖廣的亂局漸顯,鳳陽、廬州、安慶這幾個地方的官軍不能妄動,要在那裡駐守。
民間的呼聲如此高,南京兵部那邊也有人不閑著,南京兵部右侍郎吳嘉衛又是發揮了他敢言的優點。
南直隸自己的兵馬不好用,淮北軍不來救援,那隻能是指望陳六率領的兗州軍了,這九千兵馬的調動,輜重和給養,還有駐紮在當地的營房,可都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
有這麼多的兵馬駐紮在境內,淮安府和毗鄰的揚州府,怎麼也自在不起來,雖然明面上感謝其保境安民,可暗地裡面不斷朝著各方面說,眼下江北兩淮之地已經是太平,再也不需要外地軍隊的救助。
現在的濟南府雖然是山東中樞之地,比起其他府縣卻還破爛了一些,但行走在濟南府境內的時候,孫傳庭臉上還是露出了些驚訝的神色。
天下兵馬,主要的戰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集中在湖廣四川一帶剿滅張獻忠、羅汝才部,還有一部分在北直隸和關外,抵擋女真的攻勢。
這些流民作亂,是膠州營有意引導的結果,不過幾乎每一股之中,都有膠州營布置的人手,而且這人手往往是整個隊伍的領導者。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