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嘎欽今年十歲,已經很久沒有來山上看爺爺了。
老林東拿出自己製作的小玩具,給孫子玩。
起碼現在的胡庄就看的餓了。
石鍋先要用馬幫運到縣城,再通過公路運出墨脫。
小兒子走了,桑結任然獨自守護者寺廟。
三四匹馬兒背著石鍋走在山路上。
雖然嘎欽並不太懂。
這是老林東一直等待的那一刻。
出家前,桑結已有孩子。
曾經不理解的畫面此刻也只覺得又有趣又新奇。
今天他特別高興,小孫子要來山裡過周末。
桑結一邊點著蠟燭一邊祈禱。
幾名魯朗婦女正在山間的野花草地中彎腰挖著什麼。
運輸的難題解決了,東紅的村子幾乎每家都開始製作石鍋。
不過老獵人林東還是喜歡居住在森林里。
他看起來十分興奮,雖然十幾年不打獵但爺爺的身手依舊矯健。
珠峰是伸的居所。
一早,生活在墨脫的門巴族人東紅要趁天晴趕緊下山。
老林東把竹筐小心翼翼的藏在小河裡。
這是胡庄一直思考的問題。
墨脫是華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
年過半百的桑結整背靠牆壁面向太陽誦經。
這裏看著爺爺擠牛奶,那裡摸著爺爺養的狗。
離開了充沛的降雨區,墨脫石鍋來到另一片高山林海。
「(藏語)你要把裏面的凹凸不平也削整了,要均勻一點。」
此刻東紅家正在熬制羹湯。
暖黃的燭火照亮了洞穴。
媽媽叮囑著小兒子。
以雅魯藏布江為核心,在藏地高原東部是大片的森林。
這個洞穴也是他真正守護的東西。
也是藏地高原最重要的水氣通道。
鍋壁要薄,要均勻圓潤。
開始仔細看著電視裏面的畫面。
為每一個勇於攀登珠峰的人祈福。
古老的村落鋪著現代化的公路。
胡庄時常也在想。
他所理解的石鍋是按照正常的鍋子所製作,然後塗上某種像石頭一樣的漆而已。
皂石質地柔軟,門巴族用它來製作石鍋。
細膩的肉質,醇厚的湯汁,以及咕m.hetubook.com.com
嚕咕嚕冒著熱氣的湯汁。
可以給孫子傳授森林的生存之道。
作為世界第一高峰,一直以來都不斷有人攀登,至今已有4000多人成功登頂。
小兒子扎西,在登山隊做廚師,他經常去看望獨自修行的父親。
打動人的往往不是華麗的畫面,有時候就是一些看不見的堅持。
小時候的胡庄最不喜歡的就是待在自己爺爺身邊。
東紅拿著鋤頭在山壁上敲敲打打。
一路遠行,小兒子攀上台階來到了絨布寺。
背著石頭行走在懸崖峭壁,並不是很困難。
回想著這些胡庄不自覺的笑出了聲。
山坡上土磚建成的絨布寺在風中矗立著。
不到片刻便挖出了一些手掌大小的植物。
胡庄坐在床上一時間有些悵然若失。
開始玩起了手機遊戲。
但是對桑結來說。
什麼食不言寢不語。
但很快新鮮勁過去了,嘎欽有點走神了。
因為紫外線而粗糙的皮膚,也阻擋不了大山兒女那遠比城市人還要純潔的眼神。
穿著傳統服飾的珞巴族人,行走在村莊內顯得悠閑又愜意。
老林東看見這一幕,沒有作聲。
但是這種自由慣了,胡庄從來就沒有感受到這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細膩。
待在洞穴裏面,他彷佛能夠感受到佛學大師的存在。
這是東紅心中最好的事業。
在寺外念完經,桑結回到寺廟內,順著樓梯往下來到一處洞穴。
手掌參。
但是此時此刻帶給胡庄的感受卻不一樣。
從小生活在國外,嚮往自由的胡庄不理解。
爺孫倆將有一頓豐盛的獵人大餐。
據說他的爺爺曾經是墨脫最著名的石鍋工匠之一。
言語之間都是傳承的味道。
「(藏語)熊在冬天冬眠了,要夏天才能看到。」
……
植被茂密,雨水豐富。
胡庄臉上的笑容戛然而止。
做完這些,小兒子還幫著父親搬水。
是時候拿出有趣的東西了。
但是兩人共同面對的是世界第一
和-圖-書的雄偉山峰。
鏡頭前的爺孫倆,一個穿著獵人的服裝,一個穿著小孩喜歡的鎧甲勇士圖案的衣服。
一下子坐直了身體。
幾乎都形成了墨脫獨有的聲音。
很多和自己爺爺相處的片段直接出現在胡庄腦海。
因為爺爺總是喜歡約束他。
每一次見面,老林東都一遍遍的重複著這個問題。
胡庄一愣。
短暫的周末過去了,嘎欽又要離開了。
「(藏語)我一直想去攀登珠峰,我聽哥哥說站在山頂看世界,會感覺很小,如果我登上了山頂看世界,我會很興奮。」
老林東是最重要的傳人之一。
此刻看到老林東和自己孫子間的相處過程。
在峽谷深處有一座小小的縣城名叫墨脫。
爺爺和孫子的過程更加能夠讓胡庄感同身受。
從出生那天起,門巴族人就離不開石鍋了。
……
晚餐時間快到了,老林東帶著孫子去森林里捕獲真正的獵物。
用石頭做鍋?
他也沒有放棄。
一股莫名的傷感,出現在胡庄臉上。
東紅一路護送,時不時還能聽到東紅自信的笑聲。
而父親在一旁默默的聽著,但眼神中的鼓勵透過屏幕胡庄都能夠感受的到。
他艱辛有一天孫子一定能夠明白。
喝完谷酒的父子倆,在屋內談話。
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套山腳下的安居房。
不過他們的心,卻深深紮根在森林。
老林東開始為孫子的到來做準備。
它的周圍矗立著四十多座海拔超過7000米的山。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峽谷。
為了不讓孫子的周末太無聊,老林東給孫子製作了自己兒時的玩具。
呆坐了許久,電視裏面還在播放《第三極》的畫面。
這種畫面感讓胡庄有些觸動。
桑結是距離珠峰最近的居民。
自己的青春期沒有關於爺爺的任何記憶。
但是在旁白聲中伴隨著一股低沉的嗚咽聲在房間內響起。
這種狹長陡峭的山坡對於父子倆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細長的https://m.hetubook.com.com毛竹在林東的小刀中麻利的分成好幾段。
質地明黃的湯水,散發著令人想要淺嘗的慾望。
胡庄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爺爺。
獨自守護一座寺廟二十多年?
這也增加了他說服兒子的底氣。
森林特產的集合加上墨脫石鍋。
小兒子和父親坐在絨布寺的廣場上看著不遠處龐大的珠峰。
不下雨的時候,很多人都在這裏採集一種名叫皂石的石頭。
看著畫面中的東紅,胡庄忽然覺得自己內心有什麼東西被觸動了。
哪怕這樣會讓孫子跟自己疏遠。
他獨自守護這座寺廟已經二十多年了。
讓他一時間有些應接不暇又手足無措。
這是一種用雞爪谷和玉米混合釀造的谷酒。
這些華國的習俗在接受了米國文化的胡庄看來一點都沒有吸引力。
但是去走近了胡庄的內心。
剛到山上的嘎欽還覺得什麼都新鮮。
「(藏語)我認為每一個敢於攀登珠峰的人都是很勇敢的,我能夠做的就是為他們默默祈福。」
吃米飯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上。
畫面一轉,一條狹長的山谷出現在鏡頭裡面。
「(藏語)可是很危險哎。」
射箭!
東紅看見小兒子下刀的力道不對,連忙出聲道。
「(藏語)那夏天的時候,可以帶我看熊嗎?」
……
但是爺孫倆已經約定下周再見。
東紅拿著刻好的石鍋遞給兒子。
可是沒想到還真的有人這樣一鑿一鑿的把一塊石墩,挖成石鍋?
「(藏語)以前沒有打火機的時候,我們只能隨身帶一個火鐮,這樣一摩擦就能夠起火。」
……
成了這片山林僅有的對話。
行走在山林里就跟之前的桑結和小兒子的背景一模一樣。
食慾有時候也能夠穿過時空。
毛竹是製作工具的首選材料。
現代社會真的有這樣把信仰擺在人生之上的人嗎?
在米國的這麼多年,胡庄所接觸到的都是所謂的自由。
「(藏語)這邊不用你擔心,爸爸那邊有需要聯繫我們。」
還有多喝熱水www.hetubook.com.com之類的。
這一刻,很多年過去都沒有解開的心結忽然在胡庄心中明白了。
對於胡庄爺爺來說,身處米國更加不希望自己的孫子完全西化了。
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這片峽谷處於世界上最大的降雨帶。
做石鍋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東紅希望小兒子繼承這門手藝。
最近不斷有山外的餐廳來定製他的石鍋。
最近他外出總要帶上他的小兒子。
所以才會這樣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叮囑著自己孫子。
爺孫倆的對話回蕩在山間。
雪山、荒原與峽谷同在,人類活動因而豐富,人們把山視作神的居所,也把山當成自己的家。
妻子用石鍋釀造了最新鮮的門巴黃酒。
地殼的抬升運動造就了藏地高原,最激烈的部分形成了山脈,這些山脈構築了世界的屋脊,也帶來了階梯狀的落差。
經過三小時的慢火熬制,一道石鍋雞就製作成了。
叮叮噹噹的聲音在墨脫隨處可見。
洞穴內一盞盞油燈被點亮,照亮了桑結的面孔,也映襯出洞穴的普通。
手掌的接觸才能夠感受幾千年來的傳承的秘密。
東紅家的這口石鍋是老一輩傳下來的。
爺爺的規矩又古板又繁瑣。
這裡是冰雪的故鄉,藍星的至高點。
給孫子演示了獵人的拿手絕活。
用它熬的湯味道醇厚,據說對骨骼和心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傳說中五位吉祥長壽的神女就住在寺廟後面,喜馬拉雅群山之中。
一邊削著毛竹,林東口中還在哼著歌謠。
……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壞萊塢引人深思的電影越來越少。
來到河邊,看看魚筐裏面的收穫。
「(藏語)冬天有熊嗎?」
墨脫在藏語里是:隱秘的蓮花。
這是一種只在高原上生長的珍惜藥材。
一種令人食慾大開的色彩出現在屏幕上。
為了減輕回去路上的負擔,他們就地開始製作第一道工序。
反倒是爆米花的電影越來越多。
紅塵到顯得細緻入微了。
這裏叫做魯朗。
特殊的地理結構也形成了這和*圖*書
裏特殊的文化種類。
鏡頭從后往前拍。
他們不是古板,而是希望下一代不要忘記了曾經的傳承。
這一切全憑巧勁和耐心。
「(藏語)這種技藝在我們這邊有獨特悠久的歷史,我的前半生就是靠這種技藝生活,我覺得後半生也離不開它,雖然沒什麼特別,但我覺得很值得。」
就在胡庄思考的時候,畫面再次一轉。
望向珠峰,眼神中有種異樣的神采。
群山之首被稱為珠穆拉瑪,是藏語第三神女的意思,海拔8844米。
嘎欽看起來越來越有興趣了。
……
老林東興緻勃勃的給孫子介紹。
鏡頭從馬背身上拉遠了。
……
據說質地柔軟的石鍋一旦離開墨脫,就會變得堅硬。
在胡庄看來,老林東就跟自己爺爺一樣。
信仰在這裡有了顏色。
長長的峽谷已經不能夠用丈量來形容了。
明黃小巧的手掌參連同十幾種植物和當地的藏雞被一同放進石鍋里。
「(藏語)來舉起來看看,默默看邊緣是不是平整的,再瞧一瞧,聽聽有沒有噹噹當的聲音,如果有就算是成功了。」
他嚮往的是滑板,是遊戲,是搖滾。
經幡在風中呼呼作響。
做石鍋需要相當的技巧,下刀的力度十分重要。
把準備好的東西拿出來給父親。
它的三個兒子都在登山隊,二兒子已經登頂珠峰7次。
所以一直到去世前,胡庄跟自己爺爺的相處時間也不多。
胡庄一愣。
珞巴族的歷史是用詩歌和史詩的方式傳承。
在編製竹筐時,他習慣性的唱起獵人們出征時的歌謠。
但是腦海中的記憶也只停留在小時候。
嘎欽不明白,爺爺為什麼這麼興奮。
當地已經禁止獵殺保護動物,森林里的獵人大多已經轉行。
人們吃到了新鮮與古老的滋味。
在喜馬拉雅南部的山谷里住著珞巴族。
一口石鍋可以買一千到兩千。
一道是紅色的僧侶服,一道是普通的衣服。
它有助於治療綿綿陰雨帶來的風濕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
爺爺一高興,拿出了看家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