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旁邊,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臣默然站立,他的身邊還有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攙扶。
張俊雖然貪婪好色,但軍事才能不弱,否則怎麼可能與岳飛並稱為中興四將之一。
王霖不想當這個傻子,也不願意成為史書上記載的笑話。
王霖目光深邃道:「宗相,目前大燕用人之際,當舉賢不避親!朕意,當以宗將軍為兵部郎中,出任韓世忠副將。」
目前接受了這個所謂天可汗的尊號,金人不服,蒙古人不服,大理人不服,甚至西域各國都不一定很服。
宗澤點點頭,他是點到為止。
陪葬墓除了嬪妃、王子、公主的以外,還有不少功臣高官的墓。
宗穎心中振奮,面色卻極平靜,他跪拜在王霖面前,輕道:「臣願為大燕效死!」
「漠北胡人,遲早要解決。與其等其統一各部,發展壯大,不如朕主動出擊,為日後封狼居胥,打下堅實基礎!今後,縱然朕無力定鼎漠北,也會為後世子孫開一片新天!
畢竟,與劉延慶父子、張俊相比,韓世忠被王霖一路薦拔至今,也是皇帝心腹之一。
至少現在還不行。
加上宗澤不願意舉薦自家兒子。
國力還沒有強悍到遙懾萬族的程度。
劉延慶此人雖懦弱,卻顧全大局,戰陣之中,不舍袍澤,也算是我大燕難得之大將。雁代交於他,可保我大燕疆土無虞。
但宗澤面上卻還殘存一絲隱憂。
邊上是他的兒子宗穎。
至於劉延慶原先鎮守的防線,則以張俊代之。
宗澤率眾臣躬身施禮,再無多言。m.hetubook.com.com
好在皇帝沒有讓他返回京師,而是以閣相身份留在真定,輔助皇帝謀划幽燕。
都是對中原的致命威脅。
在勢力還沒有強到唯我獨尊的高度,要這麼一個虛名有何用?
若是將來光復燕雲,滅了金國,統一西域,再遙控西南及海外,還差不多。
蒙古十八部活躍的苦寒之地。
尤其吐蕃,大理這些在國土上與大燕相接的小國,其實還是擔心大燕會吞併他們的國度。
宗澤。
王霖非常清醒。
想起自己竟然能與上述這些偉大的歷史人物相提並論,王霖心中既感慨,又有幾分惶恐。
正如他生活的前世,若無那位偉人的橫空出世,就不會有持久的繁榮鼎盛。
雖然號稱舉賢不避親,但宗澤為人剛正,認為宗穎才能雖具,卻不可因己而青雲直上。
至於西域諸國,其實倒並不怎麼擔心。
所以,此戰,必勝!敗不得!」
那裡是廣袤的漠北草原。
他卻不知,此一戰,是王霖刻意提升韓世忠在西軍中威望的一戰。
秋高氣爽,真定城裡城外越加繁盛。
他這個兒子心性沉穩,卻也有一番熱血報國。
為對張俊構成監督,王霖又破格提拔了另一位年輕的將領,一代名將李繼隆之後,宗澤心腹李久安。
天可汗是唐代異族各國首領對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稱,太宗皇帝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
過去的匈奴,現在的蒙古,契丹,女真,以及日後的韃靼,北虜,瓦剌,建州女真,其實都沒什麼兩樣。
宗澤輕嘆www•hetubook.com•com一聲,回頭掃了兒子一眼。
作為穿越者,王霖深知,要想徹底消除漠北胡人之患,除了鐵血武力征討之外,就只有移民共存。
皇帝這般調離雁北一線,不能親眼看到大燕兵馬光復燕雲,宗澤心中有些抑鬱。
王霖目光炯炯,威勢四射。
如岳飛,張浚,韓世忠,劉琦,楊沂中……甚至說起來,李綱、宗澤這些閣相,也為王霖一力薦拔。
金國之完顏阿骨打。
聞聽皇帝此言,宗澤微微有些遲疑。
西軍掌控在韓世忠手裡,王霖才能放心。
韓良臣經過數戰,已經展現出不俗的軍事才能,但在宗澤眼裡,還是太年輕了些。
這便是千古聖君的偉大氣魄了!
王霖嘆了口氣道:「宗相,漠北胡患自秦漢時就為中原心頭大患,歷經千年而不絕。胡人亡我之心不死,其實與金人並無二致。
宗澤躬身道:「陛下英明神武,老臣能追隨聖君開闢一代偉業,乃人生之幸事。請陛下放心,老臣不親眼看到我大燕光復燕雲故地,洗雪百年國恥,絕不會閉眼。」
自謙說:朕當與諸國國主共治天下,以求萬世太平。抗金亦為自保,非有徵伐四海之心。
王霖嘆了口氣道:「汝霖公,朕調你回真定,一則是朕身邊需要你這樣一位老成謀國的閣相輔佐,二則是擔心你的身體。」
王霖扭頭望向了宗澤。
還有,大燕之王霖。
「大燕用人之際,可容其小節缺失,用其長處。宗相放心,朕心中有數。」
韓世忠能壓得住西軍悍卒,完成和*圖*書皇帝的苦心謀划么?
「宗將軍,你去韓世忠帳下聽命。宗相在真定,自有朕照顧,不必擔心。」
王霖上輩子曾遊覽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自秦漢以來,漠北胡人之患一直就沒有徹底消亡過。
皇帝這是已經下定了決心,要為後世開太平!絕後患!
目下,我大燕與金人維持著相對平靜的戰略平衡,金人不會再輕啟戰端。趁此良機,我大燕也只能以戰養戰,一來滅蒙古士氣,揚我大燕國威,二來……朕謀求的是蒙古良馬!」
宗澤又道:「雁北之地,交於韓良臣和吳玠吳嶙之手,以劉延慶和張俊為輔,當大定矣。
所以,王霖果斷拒絕了諸國使臣的上表。
宗穎淚流滿面,叩首道:「吾父子深受陛下隆恩,當以死報之!」
於是各國使團高高興興地走了,他們都各得所需。
見皇帝久久凝望著遙遠的北方,宗澤知道那不是金國的上京,而是蒙古人的漠北王庭,不兒罕山。
各國使臣齊上萬表,為大燕皇帝王霖尊號為天可汗。
王霖自登基以來,提拔人才無數。
……
既然耶律大石死去能消弭一個西遼王朝的崛起,王霖相信自己此番誅殺合不勒,也能產生相應的作用。
王霖笑吟吟的目光突然望向了宗澤身邊的宗穎,道:「宗將軍也為軍中之龍,文武雙全,宗相何不放宗穎去軍中歷練一二?」
此人雖然年輕,才剛二十來歲,卻已在西軍中頗具名望,在金人兩次圍攻太原中表現突出。
一個偉大的人物,對於一個種族的發展,具有常人難和-圖-書以想象的力量。
不僅唐太宗本人的主體陵墓宏大,而且還有許多陪葬墓。
在唐代帝王的陵墓里,昭陵是最高、最大的一座陵園。
早在此之前,管亥帶著殘存的蒙古乞彥部十餘人匆匆離開真定,返回蒙古。
而與此同時,錦衣衛將合不勒等蒙古人的首級鞣製,八百里快馬送往武川之南的曠野,按照皇帝的旨意建立京觀一座。
再如漢之漢武帝劉徹,唐之唐太宗李世民。
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幾座異族將領的陵墓。像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鐵勒部的哥論易勿施莫賀可汗的孫子契苾何力,突厥酋長執失思力等,死後都陪葬昭陵。
宗澤原本作為閣相,坐鎮雁北,遙控整個西軍。
現在的蒙古,因為合不勒的死去,或許再無統一的契機。
但宗澤氣勢如虹,精氣神尚可。
他也非背後議論人非的人。
如今終於等的雲開見月明,機會來了,被皇帝欽點。
皇帝要引誘蒙古鐵騎來犯雁北,紮下了口袋陣。他本想親自指揮這場曠世難遇的聚殲大戰,可皇帝卻突然調他來真定,將整場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韓世忠。
秋風蕭瑟,已至秋末。
現在的金人,大燕已經可以力敵。
這是基於前方有韓世忠和吳玠吳嶙兩部十余萬人釘在雁北核心區域。
昭陵周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古老的陵山宛如坐落在一張寬闊的碧毯上,更顯得高聳入雲,氣勢磅礴。
只是張俊其人貪婪好色,陛下雖以李久安制之,卻仍不可小覷。」
宗澤笑道:「陛下能拒絕諸國上天可汗尊號www•hetubook.com•com,足見陛下為千古明君,歷朝歷代君主都不能及也。請陛下放心,老臣不惜殘身,定要為江山社稷死而後已!」
他還需要時間,十年及以上的時間。
宗澤心中凝重,忍不住就開口低道:「陛下,目前我大燕金人為大敵,以光復燕云為目標,若是再與蒙古人開戰,老臣心中始終憂心忡忡……」
但考慮到老者的身體狀況,王霖還是聽從了群臣的建議,以劉延慶父子替代宗澤,接管雁代防禦。
「小乙,命人取筆墨紙硯來!」
王霖雖有唐太宗之志,也相信自己將來定能有望恢復漢唐盛況,但此時此刻的大燕,與漢唐相比,無異於天淵之別。
「征伐未必在疆場。宗相老成,智謀雙全,有宗相、李相吳相國相在,我大燕就能江山永固,不動如山。」
其實還不到六十歲的老臣,已經老態龍鍾。而比他年輕二十歲的李綱,已經自稱老朽。
契丹之耶律阿保機。
秋風獵獵,王霖遙望著遙遠的北方。
行宮。
宗穎的統兵之能其實在軍中也是有口皆碑。
但宗穎之能淹沒在其父的光環之下。
他真正能掌控的除了燕國本土,就是西夏,連吐蕃都存在一定的變數。
畢竟父子連心,他壓制了兒子十多年,還要繼續壓制下去么?
王霖望著宗澤,在他的前世,不到六十歲的年紀還不能退休,可這個年月的這般年紀,已經看起來垂垂老矣。
王霖率在真定的文武群臣登臨真定城樓,眺望各國使團離去。紅日高懸,秋風徐來,已經寒意濃濃。
所以宗穎目前只是普通軍中郎將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