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入幕之賓

相較於學問,他更看重處理俗務的能力。
高澄事前早有預料,但暫時沒想過要禁止,因為他自己這個最大、對考生們來說最重要的主考官,還在等著一眾考生拜座師。
京試資格,他拿定了,誰也奪不走。
第二名則是一位中年長髯美須公,同樣是定州大儒。
但是崔贍之父崔甗(yǎn)卻與崔暹舊怨頗深。
崔贍急著入職高敖曹幕府,並非是擔心受高澄重用的崔暹報復,而是自認為有崔暹從中作梗,自己難以躋身高澄幕府,這才受高敖曹之邀,與他同赴廣州。
崔贍三人都是士族出身,對於他們來說,一貫節儉的厙狄干用來待客的飯食並不豐盛,甚至相較於他們自己家族中某些奢豪享樂之人來說,算得上粗茶淡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也是老父親為在洛陽的厙狄伏敬、厙狄顯安操碎了心,這也是厙狄干今日招崔贍過來的用意。
這種事情熟讀史書的高澄自然知曉,他好奇的是崔贍祖父崔休死於公www•hetubook.com.com元523年,也就是高澄出生后的兩年,享年六十三歲。
之所以見客的只有兩個幼子,正是因為其長子厙狄伏敬與次子厙狄顯安已經被高歡派往洛陽,與高澄處關係。
在送走崔贍后,厙狄干又立即命親信代為向長子、次子寫信,在信中對崔贍多有讚譽,要求他們不要以對方年紀小而輕視,同時也讓他們在洛陽想辦法緩和崔贍與崔暹的關係,賣作人情。
也許換一名文官刺史,就不會冷落前兩名。
崔家女再怎麼往小里估年紀,怎麼也是與小高王年歲相差無幾,基於這份好奇,高澄得知崔贍、崔甗、崔休之間的關係后,特意命人察看,崔休確實有一個女兒與他同歲,待嫁閨中。
厙狄干對崔贍能夠立足洛陽同樣充滿信心,他與崔贍明言,希望對方能在洛陽與兩個兒子為友。
當時河北士民大起義,崔甗被高敖曹領三百輕騎從家鄉劫去了信都,當作師和-圖-書友對待,從而稀里糊塗的參与了這場信都建義。
定州經典科前三之中,厙狄干最重視崔贍,倒不只是年紀,他認為能否做好一名官員,與對儒學經典的研究,關係並不大。
但重點不在於此,而是厙狄干在成績公布后,由於對崔贍的好奇,而索性一同召見經典科前三,這無疑是在與歷史上的拜座師這一傳統暗合。
畢竟在答題時倉促發揮,與精心雕琢,所面臨的競爭不能同日而語。
這兩人中,排在第一的是位皓首老儒,在定州廣有名聲,因學識,而與崔贍之師荀濟為友。
女大三,抱金磚,一想到高濟懷抱六塊金磚,就讓好兄長高澄擔憂不已,畢竟稚子抱金過市,可不是什麼好事情,總要想些辦法才是。
原時空的老十二高濟,史書並沒有記載詳細生年,但是老十一高湜生於538年,不管怎麼算,崔家女最少也年長了高濟十八歲。
招來經典科前三后,一番敘話后,厙狄干留三人在府中用飯。
也正是這和圖書樣的緣由,高敖曹對當時一起被綁去信都的崔贍多有了解,這才在他十五歲時,立即發出邀請,任他為主薄,並將政務全盤託付。
若是不給臉面,那就是朱元璋的待遇了,例如他死後即被廢止的《明大誥》,以及為內官不得干政這一祖訓立碑。
馮氏生性放蕩,多與人有私情,其中就包括高澄的主薄,邢邵。
官場新丁們抱團取暖、尋求靠山,都是人性的必然選擇,縱使高澄明文禁絕,當文官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若要給他留些臉面,還會另尋名目,另尋方式。
無論拜座師,還是錄同年,都是文官結黨的重要方式,他們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里,始終在依靠科舉編織自己的關係網。
當然,關於崔贍,高澄對其庶母馮氏的風流韻事更感興趣,八卦嘛,人之常情。
少年得志的他儘管努力在待人處事上保持一份謙虛,但內心的驕傲卻在不經意間流露。
崔贍年才十五,卻應高敖曹之邀入職幕府,其中有高澄心腹崔暹的原www•hetubook.com.com由。
很快就有鄉人回來報信,雖然結果與預料略微有些出入,未能在經典科奪魁,但第三名的成績足以讓崔贍獲取明年京試的資格。
回到臨時下榻的住處,哪怕州試成績需要三天後才會張榜公告,崔贍卻已經提前研究起了京試的策問,為其做準備。
明年策問的題目容易猜,但真正要答得出彩,引起主考官高澄的共鳴,從而在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毫無疑問,難度更大。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一同趕考住宿在旅舍的鄉人們大多去了刺史府外焦急等候成績公布,崔贍卻安之若素,突出一個成竹在胸。
或許厙狄干並無太多私心,僅是愛才太切,但世事就是這樣,無論是考官愛才惜才,還是考生試圖攀附,拜座師傳統能夠流傳,自有它的道理。
畢竟他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別說誦讀經典,連字都認不得幾個的人,卻在定州做出了成績。
崔贍感謝了報喜的鄉人後,獨自在屋裡凝眉不語,可當他受到定州刺史厙狄乾m.hetubook.com.com的召喚,前往刺史府拜見的時候撞見了經典科前二,這才釋然。
畢竟清河崔氏的門第擺在那裡,歷史上,婁昭君為自己最小的嫡子,這一世以賀六渾的身體狀況也不知道還能否出世的第十二子,高濟,與崔贍的親姑姑、崔甗之妹說親,還要特意交待高濟:
用膳后,厙狄干獨留了崔贍,為他引見自己年幼的第三子厙狄安定、與第四子厙狄洛。
長子厙狄伏敬受任直閣屬官,次子厙狄顯安獲封散騎常侍。
崔贍走出考院的時候,滿臉輕鬆寫意。
崔贍或許才能過於二人,但州試的經典科專考四書五經的釋義與見解,分心俗務的他縱使天資聰穎,又有名師精心栽培,又如何及得上過往專心治學的兩人。
『好好表現,別惹了崔家人恥笑。』
崔甗出身清河崔氏大房,也算信都元從,只不過他這元從身份說起來有點滑稽。
崔暹與崔贍同是定州人,一個出身博陵崔,一個出身清河崔,年齡相差懸殊,除了同樣的才能出眾外,原本也扯不上多少關係。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