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來一波營銷軟文

既然產品的品質沒有問題,接下來就需要打開市場需求。
如今看到這篇《喝豆漿預防糖尿病》的文章,周大爺頓時如獲至寶,再仔細一看,這竟然是內分泌科醫生寫的文章,那准錯不了,於是周大爺捧著報紙,將這篇文章看了三遍。
一系列的軟文營銷后,讓普通老百姓樹立起「豆漿有益健康」、「喝豆漿預防疾病」等觀念。
然而王久陽並不滿足於此,他還在不斷地改進豆漿機,他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生意,王久陽甚至打算,在未來辭掉教師的工作,搞一個公司,專門做小家電。
李衛東投出去的這些吹噓豆漿作用的文章,全都是專業的醫生所寫,自然是很符合報社的要求。
電視機的畫面上,出現了一個年輕的媽媽,只見年輕媽媽端了一小碗的干黃豆,直接倒進了一台機器里。
「老周,你去哪?」趙大爺開口問道。
而那些腎不好的,也會買上一壺豆漿當水,一頓的噸噸噸,想要來一個滋陰補陽。
然而普通的廣告哪有營銷軟文厲害!
鏡頭一轉,只見年輕的媽媽拿著那台機器,倒出了一杯熱騰騰的香濃豆漿。
然而王久陽的心思,並沒有放在教學和論文上,他一直在搗鼓食品加工機、電飯煲等各種小電器,平日里他也沒有在想著該如何給學生們上課,而滿腦子都是變壓器、交流電等物理符號。
趙大爺說著,從兜里掏出了另外一份報紙,然後指了指其中一篇文章。
普通人吹噓豆漿的好處,說豆漿能治病,大概是沒有多少人肯相信的。
想到這裏,曹主編便決定,將彭江淮的這片喝豆漿預防糖尿病,放在新京時報健康專欄的頭版。
一大清早,周大爺照例出門遛鳥,他提著鳥籠子,來到了報攤前,順手買了一份新京時報,便走進了小公園裡,來到了涼亭坐下,便開始開報紙。
雖然豆漿機很簡陋,只是原始的泡磨豆漿機,出漿率並不高,豆渣還多,可好歹也算是一台自動化的豆漿機https://m.hetubook.com.com,至少能省去推磨、和蒸煮的環節。
然而周大爺卻跟很多的老人一樣,對於自己血糖偏高的情況非常緊張,整日疑神疑鬼,生怕自己也得了糖尿病。
九十年代是紙質媒體的黃金時代,城市裡的普通家庭,大多會訂購報紙或者雜誌,報刊和雜誌接廣告也比較容易。
……
趙大爺卻擺了擺手:「我血糖很正常,用不著預防糖尿病。不過說起這豆漿,那可是好東西啊,可以給骨骼補鈣,幫助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
中國人雖然喝豆漿,但並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有喝豆漿的習慣,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會把豆漿油條當成是早餐。
普通人對於這種慢性病的認識是不足的,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都經歷過餓肚子的時代,生活一變好,立刻開始胡吃海喝起來,很多老年人即便是得了糖尿病,也不會控制飲食,反正慢性病初期基本沒啥癥狀,就無所謂了。
「旭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彭江淮,名字好熟悉啊!我想起來了,之前我們王總編的父親糖尿病住院,去的就是旭日醫院,找的就是這個彭主任!這彭主任也算是小有名氣的醫生啊,他寫出來的文章,肯定是很專業的!」
於是李衛東便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把這些尬吹豆漿好處的獲獎作品,投給各大報紙和雜誌。
一股全民喝豆漿的苗頭,眼看著就要形成。
「時不我待啊!要不找去找朋友湊點錢,先把公司給開起來!」王久陽心中暗道。
綜合性的報紙也會有一些專業的板塊,自然也需要專業素材。
曹主編看了看文章的署名,發現有兩個,一個是作者,寫的是旭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彭江淮,另一個則是選送單位,寫的是中國營養學會健康徵文辦公室。
曹主編畢竟不是專業的醫生,他所掌握的醫學知識非常有限,彭江淮這種醫學大拿隨便寫點東西,就足以忽悠住曹主編這種https://www.hetubook.com.com非專業人士。
為人父母的,看到豆漿可以促進骨骼發育,讓孩子長高的文章后,自然會買豆漿給孩子喝;為人子女的,看到豆漿可以補鈣,預防骨質疏鬆,也會去買豆漿給父母喝。
曹主編立刻明白過來,這文章是彭江淮投給營養學會的徵文文章,然後營養學會又將這片文章投到了自己這裏,希望藉此發表出去。
價格昂貴是一個因素,當時一台豆漿機的價格是一千五到兩千塊錢,普通家庭未必捨得花這麼多錢買一台豆漿機。
新京時報社,曹主編收到了一封最新的投稿,投稿的內容是喝豆漿可以預防糖尿病。
王久陽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愈發上提的髮際線,喃喃自語道:「可惜啊,豆漿沒有生髮的功能!」
「老趙,你看看這個,喝豆漿可以預防糖尿病!」周大爺將報紙遞給了趙大爺。
這就好比人們聽到冬蟲夏草時,相信絕大多數人說不清楚冬蟲夏草的功效,但是卻都知道,冬蟲夏草是有益身體健康的好東西。
「去一趟菜市場,找賣豆腐的老陳頭,讓他明天給我留一壺豆漿!」周大爺開口答道。
李衛東也覺得,時機差不多了,趁著豆漿的這波熱度剛剛興起,該把豆漿機推向市場了。
報社的編輯一看投稿人,都是某某醫院的醫師,很多還是知名大醫院的醫生,自然不會懷疑文章的專業性。
下一秒,周大爺猛地站起身來,提著鳥籠子就要離去。
所以在紙媒體時代,有錢有實力的企業,大多會包下一整個版面去做廣告,這樣的話就相當於是視頻網站播劇放到一半強行插廣告,讀者翻到那一頁整版的廣告,不想看也得看。
鏡頭有一轉,年輕的媽媽端著幾杯豆漿,走到餐桌前,爺爺、奶奶、爸爸還有孩子,已然等候在那裡,他們每人端起一杯豆漿,開心的笑了起來。
平日里,報社的小編們想要去找大醫院的醫生約一篇稿,人家都未必有時間,如今有醫生主和-圖-書動投稿,自然是求之不得,必須給過稿!
王久陽從小就喜歡喝豆漿,然而做出一碗豆漿是很辛苦的事情,王久陽小的時候,想要喝上一杯豆漿,需要泡豆子、推磨、過濾、蒸煮,忙活八到十個小時,才能喝到一杯豆漿。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半年的研究,王久陽果然成功了,他做出另一款豆漿機。
人們看過報紙上的吹噓后,對豆漿的效果深信不疑。
另外早期的豆漿機使用不方便、出漿率低、豆渣多、豆子需要提前泡軟等因素,也讓消費者對豆漿機望而卻步。
不一會,周大爺看到了那篇《喝豆漿預防糖尿病》的文章。
徵文的主辦方經常會通過報刊雜誌發表獲獎作品,從而起到推廣的作用,可以擴大影響力。
等待的時間,王久陽有些疲憊地靠在了椅子上,隨後拿起一份報紙,消磨時間般的看了起來。
隨後年輕的媽媽又盛了一碗水,同樣倒進機器里,之後她按下了機器的按鈕。
然而隨著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人們也開始逐漸的重視起慢性病來,但凡跟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有關的信息,總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大批量投放的廣告手段,李衛東打算等正式出售豆漿機的時候在用,現如今他的主要計劃,是為豆漿做營銷軟文。
很多時候報刊和雜誌也會主動的去刊登一些徵文的獲獎作品,畢竟一般能獲獎的文章,肯定是經過篩選的,質量也都是比較高的。刊登這種高質量的文章,總比瞎拼爛湊的好。
接下來就是將這些吹噓豆漿功效的文章投放到報紙和雜誌上。
「夏日飲用豆漿能夠消熱防暑、生津解渴;冬日飲用豆漿能驅寒暖胃、滋養進補。平日使用可滋陰壯陽,對腎脾兩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有極佳的效果……怪不得我腎這麼好呢,原來是因為常喝豆漿!」
這讓王久陽下定決心,要做出一台豆漿機,可以輕鬆地喝上豆漿。
通過兩次的有獎徵文大賽,李衛東已經收集了好幾十篇尬https://m•hetubook•com•com吹豆漿好處的文章。
這個年輕人名叫王久陽,是鐵路成人中專的老師,有著大學學歷的他,剛剛拿到工程師的職稱,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
一份報紙出現個兩三篇吹噓豆漿功效的軟文,就能給讀者留下好的印象,而若是多看幾份報紙的話,那麼印象就比較深刻了,當其他人提起豆漿時,本能的會覺得豆漿是強身健體的好東西。
周大爺有個姐姐,去年的時候就被查出了糖尿病。而前段時間查體,周大爺的血糖也是偏高的。
「原來豆漿還有這麼好的效果。這麼看來,豆漿機一定會有市場的!」
濟城鐵路成人中專,實驗室里,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正在擺弄著一台機器,這台機器有攪拌刀片,有加熱棒,赫然就是一台豆漿機!
想要把豆漿機賣出去,首先得推銷豆漿。
所以曹主編覺得這篇投稿寫得很好,既抓住了普通老百姓所關心的熱點,題目選材又非常的新穎,適合放在新京時報的健康專欄。
「喝豆漿預防糖尿病?真的假的?」曹主編仔細地看了一遍投稿的內容,發現內容還挺有科學依據的。
王久陽又拿起了另一份報紙,很快的他便發現了另外一篇吹噓豆漿功效的文章。
於是李衛東決定使用軟文攻勢,先在報紙和刊物上吹一波豆漿的好處,先把豆漿給包裝起來。之後再開始賣豆漿機。
電視機前,周大爺頓時覺得,碗里的那從賣豆腐那裡要來的豆漿不香了!
……
就比如歷史上的某品牌豆漿機,早在1995年就出現在市場上,可一直到2000年以後,豆漿機的年銷量才破萬,最初幾年豆漿機的銷量並不是很好。
忙活了大半天,王久陽將泡好的大豆倒進了豆漿機里,加上水,按下了啟動開關,他要試驗一下,這一次改進,做出來的豆漿會不會更加美味。
……
如今李衛東所開發出來的豆漿機,使用的是德國的高速電機,外加S39009不鏽鋼鑄造的刀片,比起歷史上的一代豆漿機,性能和_圖_書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就產品的品質而言,李衛東已經做到了當時的極限。
……
……
所以當豆漿機作為一款新產品推出市場的時候,未必有那麼多潛在用戶。
此時的王久陽,愈加堅定了要開公司做豆漿機的想法。
能不能恢復男兒雄風不好說,不過多喝水總是對腎比較好的。
這種情況對於報刊雜誌而言,也是常有的事情。
後世的人滑手機APP,遇到廣告都想要跳過去,九十年代的人看報紙,自然也不會去關注豆腐塊大的廣告。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做出一台豆漿機。
此時電視機里出現一個畫外音:「一杯豆漿,只需要十五分鐘,小狗免泡豆漿機,你值得擁有!」
九十年代的人哪裡見識過營銷軟文這種東西,更何況這些吹噓豆漿作用的文章,並不是在廣告區,而是在健康板塊,壓根沒有人意識到,這些文章是李衛東銷售豆漿機的前奏。
很多人跑去菜市場找賣豆腐的購買豆漿,小區門口那些磨豆漿的,生意也變得好了起來。
但同樣的尬吹,從專業人士口中冒出來,那公信力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這也正常,人上了歲數,身體機能會不斷的下降,出現「三高」的癥狀也很正常。
進入到九十年代以後,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常吃的好了,出現「三高」癥狀的人也越來越多,諸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老周,看什麼呢?」另一位姓趙的大爺同樣拎著個鳥籠子,緩緩地走了過來。
周大爺扭頭望去,這標題果然是《多喝豆漿多補鈣,骨質疏鬆不再來》。
但凡市場需求和產品品質能佔一項,豆漿機也不至於那麼難賣。
於是李衛東直接找到營養學會,先是以搞科研的名義,贊助了一筆錢,然後借用營養學會的資源,搞一個徵文活動,花了點小錢,便從一群專業人士那裡,弄來了一堆吹噓豆漿好處的文章。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市場沒需求,產品還不好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