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風雲
第二百八十章 民主與專制

「……」黃宗羲面色一滯,這齊王說話怎的如此直白?大明使團來漢洲本土近月時間,什麼事都不談,盡安排人領著我們這裏看看,那裡瞧瞧,甚至還帶著我們深入工廠生產車間,近距離觀摩那些轟隆隆發出巨響的機器,或者到鋼鐵冶鍊廠房,看四濺飛起的鐵水鋼花。未了,還讓我們使團一行人員,在某個教軍場,實地感受了一番齊軍攻防演練,火炮火槍齊射,騎兵沖陣,還有那飛躥的神火飛鴉,搞得好不熱鬧。
「黃先生,你可知我們齊國現在每年可以生產多少鋼鐵嗎?」齊天笑著對程源說道。
「黃先生不是曾言,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嗎?若是孫可望之輩能做得比大明天子更好,且使得百姓安居樂業,萬民無憂。那麼,這天下改個姓,又有何妨?」
黃宗羲拱手謝過齊王后,便側身坐在一張椅子上,余光中瞥見齊王旁邊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正在好奇地看著他。
「請齊王賜教。」
「眾人集策,參政議政,倒是理想治國理念和方法。但黃先生可能忘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
「你所著言論,我盡數拜讀,不少理念也甚為贊同。」齊天看著黃宗羲,認真地說道:「身為天下人,當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過於萬民之憂樂。行事要思萬民之憂樂,立身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生所言之思想,雖簡樸,但具有前瞻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我等聞知,均應謹記這些道理,並能身體力行,踐行之。」
「黃先生不必拘禮,請坐下說話。」齊天不由的仔細打量著這位被後世稱之為秦以後二千年間「人格完全,可稱無憾者」的少數先覺之一。
「你不是認為君王乃獨夫,既然軍權歸屬中央,那地方何能獨抗集權,如何制衡中央?」
「你們此次使團來我漢洲,可是想要藉助齊國之力,對孫可望進行一定程度的壓制,以避免其跋扈張揚之舉?」聊完了有關民主和專制的問題,話題不由轉向了大明使團訪齊的目的。
「說句通俗的話,集中力量好辦事。」齊天笑著說道:「縱觀我華夏數千年歷史,神州雖有離散分裂時期,但統一聚合和_圖_書卻是大勢所趨,為我華夏主流。封邦建國以為諸侯自治,或者設置方鎮以屏中央,雖可制衡集權,但多少會因為諸侯和方鎮野心滋長,而使得九州離散分裂,甚至重回戰國,或割據藩鎮,彼此攻伐不斷。若是外族番邦襲來,以九州分裂之力,何能抗之?」
「君王獨夫,天下共抗之!」
「……」黃宗羲陷入了沉思當中。
「不錯。」齊天點頭說道:「專制獨裁向民主集策的轉變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去學習和適應,且民智廣開之時方能實行。另外,民主和專制並非是彼此割裂,互相對立。二者之間,應該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互相轉換,彼此促進。比如,決策之前,當充分民主群策,通盤考慮,而決策即出,所有人和所有地方,當依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各自職責,不得推諉拖延。」
「我齊國工部在去年十二月報上來的數據顯示,我們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五萬二千余噸。嗯,大概摺合七十萬石。」
「數十年來,大明在面對清虜的進攻下,幾乎每戰即敗,每敗即潰,每潰即失地,以至於讓清虜最終攻入關內。其中除了各種人為因素外,清虜的裝備不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已超過明軍,這一點或許也是明軍每戰即沒的原因之一。可問題是,整個大明,擁有的鋼鐵量足足是清虜的數百倍,甚至數千倍。若是拼消耗的話,清虜本不應該有如此輝煌的成就。」
「齊國政府安排你等參觀建業府轄下縣鎮鄉屯和眾多工礦企業,先生心中可是認為我齊國藉機向大明使團炫耀此等奇技淫巧之事務?」
「齊王殿下!」黃宗羲悚然一驚,隨即一股怒火湧上心頭,「孫可望之輩乃流賊出身,殺官殘民,所經之處,無不生靈塗炭。昔日,甲申之變,若非流賊肆虐,清虜也不會趁勢入關,亂我神州天下。試問,此輩怎會做得比我大明會更好?……然,十余年來,你齊國可是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扶助我大明。今日,為何要改弦易轍,另助流賊之輩?」
「但實際上,大明朝政的徹底無序,秩序的徹底崩潰,官兵地域歧視,權力黨爭,宦官專權,君王怠政https://www.hetubook•com•com、亂政,最後使得各種勢力分崩離析,萬劫不復。我齊國扶助大明十余年,投入人力物力無數,最終卻因一領兵軍將的既得利益遭到損害而獻城投降,致使登萊局勢徹底敗壞。」
「我聽聞,孫可望在主政江南、江西、湖南等地,循雲貴之模式,收繳大量土地,將其分配于無地流民,並且規定官民一體納糧繳稅,此舉,不僅很好的促進了各地的民生恢復。同時,也保障了你們大明官軍有充足的物資和民力,與清虜對抗。若是以目前你們大明朝廷之力,可能做到這些?」
「巨量的鋼鐵,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具體實力。」齊天繼續說道:「眾所周知,鋼鐵可以打造刀劍長矛,可以生產鐵甲防具,更是可以生產無數的火炮火槍。在戰爭時期,足量的鋼鐵會成為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物資。」
「齊王之意,可是要支持孫可望篡逆大明江山?」黃宗羲警惕地看著齊天。
「願聞大王垂見。」黃宗羲鄭重的拱手說道。
「齊國之工坊廠礦,器物轟鳴,生產極速,各類貨物產出源源不斷;鄉間民屯,亦良田縱橫,稼穡旺盛,百姓無飢餓受凍之虞;縣鎮之間,道路通達,車輛不絕,往來便宜;港口之內,更是舟船雲集,四方商賈齊聚於此,貨殖各地,繁盛之極。……齊國,可謂大治。我為大明使者,於此,為齊王賀!」
「既如此,大明若自身不去圖變求存,那不妨換一個人來試試。」
「君王若不願分權呢?神武如洪武皇帝,不是也裁撤了宰相,盡攬國中大權。」
「黃先生,陳涉當年于陌野之中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及至五代時期有人嘗謂,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至此,你還願意相信封建邦國,以及藩鎮設立,可制衡中央集權?」齊天嗤笑道:「君王獨夫,暴虐殘民,說的不好聽點,無非是改朝換代,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可若是大肆封邦建國,那神州天下,九州之內,數百年後,恐再復諸侯林立,成為各自分裂獨立之邦,大一統之勢恐難以為繼。甚至,華夏之傳統和文明,亦將不復存留。」
「外臣不知。」黃www.hetubook.com•com宗羲愕然,這是炫耀個沒完了。
「大王……,外臣愧不敢當!」黃宗羲不禁愕然,想不到這齊王不僅對自己所言所行有一定的了解,還對自己如此認同,心中對這位漢洲之主,評價不由高了幾分。
「……中央應與封建地方訂立君子之約,以制軍權。」
「民主,是需要時間去學習和適應的。」齊天悠然地說道:「十幾年前,漢洲初立,我亦曾想過將漢洲建成一個眾民之國,更是想要試行先生所言『天下為主,君為客』的理念。但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當今天下真的需要民主嗎?或者說,這個時期,我們的百姓真的想要獲得自主管理之權力嗎?」
「黃先生在《留書》中所言,三代以下之法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張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並提出了『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思想命題。對此,我深以為然。觀我齊國在漢洲立基近二十年,所立法制數千條,竭力盡以『天下萬民』為本,以公開、公正、公平為總則,以確保天下之民,能為公法所護,不為殘政所迫。但要全面實施全民法制社會,尚任重道遠。」
「封邦建國也好,設立宰相以分君權也罷,無非就是想要限制君王獨裁之權,行民主集議之力,儘力避免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以免為國家、民族,以及普通的百姓帶來不測之風險。黃先生,我理解的可對?」
1655年2月15日,漢洲,建業城王宮。
「正是。」黃宗羲拱手說道:「孫可望在我大明廣德天子(定王朱慈炯于去年十月,在南京繼大明皇帝位,次年改元廣德)繼位以來,雖然表面執禮甚恭,但暗地裡卻以其秦王為尊,大肆攬權,朝中大小政事皆出秦王府,置天子于不顧,勢若傀儡。長此以往,恐有董卓之行。」
「沿邊不法商賈肆意走私鐵器與清虜,再加之我大明軍隊數敗於遼東,戰陣之中丟棄了不少武器輜重。如此,方使得清虜可獲得……遠勝於我明軍之裝備。」黃宗羲神情尷尬地說道。
「君王手中可是有兵。」齊天笑道:「黃先生,你這話說的可有點大逆不道呀!」
「黃先生,你可能有所不知。在當今時代,以hetubook.com•com弓箭刀馬為主的冷兵器,在面對火炮和火槍的打擊下,已然讓野蠻的遊牧部族失去了應由的傳統騎射優勢。在遙遠的西方,高度文明的歐洲夷人已開始在全世界征服野蠻人,圈佔大量的殖民地。」齊天冷冷地說道:「然而在神州大陸,在大明,卻製造了這一段弔詭的歷史事件——我華夏文明竟然被一群來自深山老林且人數極少的野蠻人所征服。此謂咄咄怪事呀!」
「齊王所言,可是認為君權分立,民主集策,尚需時日?」
「不過,先生另有所言,自秦以來歷代政治『有亂無治』,弊病的根源在於秦『廢封建之罪』,進而效法古代『封邦建國』的諸侯自治制度,或者,退而求其次,則應效仿唐初設置『方鎮』以屏藩中央的制度,以此制衡中央集權,實施地方自治。說實話,對此,我是不甚贊同的。」
「既然君王昏聵殘暴,豈會由一紙契約所能約束?」
「……大王所言,恐言過其實。」黃宗羲搖頭說道:「封邦建國只是分出了治權和財權,軍權當為統一,歸屬中央。如此,當可避免封建離散。」
「然也。」黃宗羲點頭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依賴聖君明主治理國家,乃僥倖之心,不可長久。國家大政,眾人集策,方能避免有失。」
「外臣,當不得齊王謬讚,更當不得太子如此大禮!」黃宗羲見王太子齊子興走到他近前,朝他躬身施禮,連忙起身回禮。
「可若天下集權于君,而君未能視事,或不願視事,更有甚至,以君之私慾,行殘萬民之事,豈不是有如戰國、藩鎮之禍?」黃宗羲反駁道:「數千年華夏歷史,有為之君,畢竟是少之又少,而暴虐殘民之帝,卻為數眾多。封邦建國,乃至方鎮自治,雖有分裂之危,但總有掣肘之法可避其禍。」
「君王之下,當設宰相,以制君權。」
「先生來我漢洲已有近月時間,在我齊國各部官員陪同下,已走訪建業府縣鎮鄉屯十余處,參觀各類大小工礦企業數十家。於此,你可有何感?」齊天沒有回到黃宗羲的問題,反而突然轉了話題。
「大王所為,已遠超歷代,此齊國之幸,漢洲百姓之福。」黃宗羲由衷地贊道。
「齊王所論,外臣https://www.hetubook.com.com尚需多加思慮,方能解心中所惑。」黃宗羲隱約覺得齊王說得有理,但自己數十年來,一直抨擊君主專制,潛心研究民本之念,試圖去限制君主之權,發揮萬民之力,可不是齊王三言兩句就能立時說服的。
這一切,難道不是你們齊國在向我們大明使團炫耀嗎?我們知道你們齊國船堅炮利,戰力強橫,更是在去年于鴨綠江邊,一戰覆滅了清虜三萬大軍。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奉皇帝之命,前來你們漢洲本土,尋求你們對我大明更多的援助,尤其是對大明皇帝特定的支持。
「他是我的長子,作為王太子,以後可能會執掌這個國家,所以時常會隨我一起聽政,多少能增長一些見識。」齊天笑著解釋道:「子興,與黃先生見禮。這可是來自大明最具前沿思想之大儒!」
「……」
「……」黃宗羲頓時無語,「那……,齊王有何高論?」
「未必竟然吧。」齊天笑著說道:「你們廣德朝中官員可敢將眾多鄉紳官員名下的土地無償分配給無地的流民?你們的官員可會提出官紳一體納糧的規定?更為重要的是,你們大明的官員可敢打破舊有的社會生產秩序,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治理結構?」
「以朝廷之力,如何做不到這些?」黃宗羲下意識地反問道。
黃宗羲躬身向齊王施禮,隨後垂手站在殿中,等待齊王問話。
「我齊國自十余年前,就不遺餘力的在轄下各地大辦教育,極力普及民眾的識字率。即使如此,我齊國也不敢說國中民智已開,可能盡數行使賦予之權力。就算是施政履政之官員,尚不能完全獨立脫離君權至上,集權為主的既有治理模式。在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輕輕地邁上一小步,或許就能極大的推動人類的進步。但要是步子邁得太大了,很有可能是整個社會的一場災難。」
「大明在萬曆年間,全國鋼鐵產量就有十萬噸以上,人口更是億兆,軍隊亦百萬之多,為何會被區區數十萬清虜吊打,並使其迅速席捲天下?有哲人嘗言,軍事是政治的鏡像,戰爭的戲劇性反轉,映射的是政治的徹底失敗。你們可能會說,朝廷覆亡,是天災頻發,流民不斷,加之財政破產,官兵欠餉,屢屢嘩變,以至於為清虜所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