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版府兵制

發端于西魏時期,完善於隋朝,至唐朝達到極致的府兵制,是崇禎最喜歡的兵制。
崇禎說道:「那就強制性分家,只允許嫡長子繼承恩田,至於其他的兒子,不能從老子那裡繼承哪怕一分恩田,想要養活自己,就只能自己出去闖,但是當朝廷有了新的徵兵額度之時,可優先予以考慮。」
這樣一來,大明朝相當於就有了三百多萬府兵,而且這些府兵的恩田所有權被以皇明祖訓的名義鎖住,永遠都不會遭到兼并。
如果沒有國家機器做後盾,小老百姓根本守不住土地。
朱慈炯撓撓頭說:「父皇,這樣的話倒是跟隋唐時的府兵制有些相似,入則為民,出則為兵,還需自備軍械以及乾糧。」
「到了宋朝之後就一直是募兵制。」
「不光是這四百萬畝禁止買賣。」崇禎沉吟著說道,「將來第二批募兵退役之時,也要照此遵行,對了,這個說法也要改掉,說充抵不怎麼好聽,說恩賞!就說朝廷為了獎勵為國家立有戰功的有功將士,每人恩賞二十五畝恩田的購買額!」
「欸,這個話題可就太大了。」崇禎擺手道。
朱家後世子孫應該也不至於蠢到去挖這個根基。
當下朱慈烺說道:「父皇是說,充抵給三十鎮邊軍的這四百萬畝官田禁止買賣?」
不讓自由買賣土地,地主階級肯定是不高興,資產階級也不會高興,關鍵小老百姓也同樣不會高興,這不擋和-圖-書人財路么?
然後像徐州這樣的邊鎮弄二十個,大明就有了三百二十萬府兵。
你看那些村民高興不高興?敢拿刀跟你玩命!
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隋唐時期的府兵也算是能打的,至少遠勝宋朝的募兵以及明朝的衛所軍,比秦漢時期的義務兵制也要先進。
因為這是可計算的,二十五畝恩田可以保證優渥的生活,但是要想過上三妻四妾的沒羞沒臊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不謀求全面禁止土地兼并,只謀求小範圍禁止土地兼并,而且還有朝廷恩典以及皇明祖訓的雙重背書,崇禎相信這一條應該有機會長久的沿續下去。
因為這個時候,正好趕上大明的擴張時期。
限止買賣的土地也不過八千萬畝,佔比大明朝的七億畝耕地不過一成略多,應該還不至於招來各個土地利益集團的瘋狂撕咬。
所以崇禎很想重建並改進府兵制。
朱慈炯連連點頭說:「對噢,兩代之後沒準已經繁衍到了上百丁,區區二十五畝恩田分拆成一百多戶,每戶不過二分地,也就養不起府兵了。」
「父皇是說海外領地么?」朱慈炯的眼睛亮起來。
想到這裏,崇禎又說道:「打下新的疆域之後,又可以建立新的府兵鎮台,這些新的府兵鎮台不僅可以替大明守御邊疆,遇到有大戰之時,還可以為中央朝廷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備府兵,如此一來數百年hetubook•com•com內我大明都將立於不敗之地。」
像朱慈炯說的兩代之後繁衍到百丁,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肯定少之又少。
「就是說,他們可以以每畝二兩五錢的超低價,在限定州府購買二十五畝恩田。」
就說現在,村幹部要是攔著不讓拆遷,
這些職業軍戶不用承擔沉重的徭役、雜役,甚至不用繳稅,專事打仗。
說白了,府兵制就是在全國範圍內選定一批職業軍戶。
充其量一妻一妾頂天了。
稍稍一頓,又說道:「這一條需寫入皇明祖訓。」
「不說這些了。」崇禎擺擺手,又道,「說回土地兼并,全面杜絕是不可能的,至少近五十年內絕對不可能,但是禁止特定性質的土地買賣卻還是可以的。」
所以崇禎要做的就是拿國家機器給特定人群充當後盾。
「若非各省藩王、皇親國戚侵佔了太多的莊田。」
「若非各省的官紳通過詭寄、飛灑等手法逃避徭役、丁役。」
好嘛,崇禎甚至連二十年後的擴張都算計到。
所以崇禎不會幹這種蠢事,頂多就是限定一部分土地。
一妻一妾的話,能活下來十個子女最多了。
一句話,崇禎不可能得罪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那麼干是找死。
朱慈烺的政治悟性確實很高,崇禎一說他就立刻反應過來了。
這一百萬自幼從父輩那接受嚴格軍事訓練,而且不用給付一分餉銀的府兵,將成為大明朝https://m.hetubook.com.com對外擴張的最堅實的武力後盾,簡直是完美!
「但是全面禁止土地買賣顯然是不行的,真要是全面禁止土地買賣,用不了幾天,父皇沒準就會步了武宗皇帝和你們皇伯父的後塵,也來一個失足落水,呵呵。」
「府兵制是與均田制相輔相成的,唐朝到了玄宗時,均田制遭到破壞,府兵制也就跟著崩潰,對外征戰只能徵召募兵。」
土地兼并確實很難全面抑制,地主階級對於土地的貪婪與索取是銘刻在基因里的,資產階級對於土地兼并也是一樣貪婪,無非就是用途不同而已,地主階級兼并土地種糧食,資產階級兼并土地建房辦廠搞大農場。
「所以到了本朝,太祖爺又開創了衛所制,也算是變相恢復了府兵制。」
順便把小老百姓趕進工廠里上班。
朱慈烺想了想又道:「真要是這樣,這些邊軍的恩田確實不會再被人兼并,但是還有個問題不可忽視,就是兩代之後人口多了,該怎麼辦?」
這就跟遊牧政權的打草谷有些相似。
「除非大明朝禁止土地買賣,否則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杜絕土地兼并。」
當下朱慈炯說道:「父皇,有朝一日,兒臣要帶著這些新成長起來的府兵,去海外替大明朝開疆拓土,實現真真正正的萬邦來朝。」
「我大明之國用也不至於困窘到現在這個地步,更不至於被幾百萬遼餉給拖垮。」
而且打仗是義務性質的,www.hetubook.com•com沒有餉銀或祿米,但是打了勝仗能有賞賜,另外就是從戰場上繳獲的財貨也能分潤一部分。
國家供給這些職業軍戶比較好的生活條件,遇到要打仗時,這些職業軍戶就每家每戶派出一名府兵,自己攜帶軍械、馬匹甚至於乾糧,替朝廷去打仗。
對於這點,崇禎顯然也是有所考慮。
「可是府兵制也有缺陷哪。」朱慈烺說道。
反正都要把土地從小老百姓手中搶走。
說到這稍稍一頓,朱慈烺又說道:「及至倭亂爆發,大明就只能夠恢復募兵制,招募義烏礦工為兵清剿倭寇,因為江浙衛所軍早已腐朽不堪戰。」
頓了頓,朱慈烺又痛心的說:「可恨的是,去歲父皇向那些個皇親國戚募餉之時,竟然還有臉哭窮,故意在大街上設攤變賣府中器物,還有那些官紳,一邊冠冕堂皇的反對開海禁一邊卻海貿做得不亦樂乎,一邊喊著朝廷不能與民爭利,一邊卻將礦稅、商稅、市稅盡皆收入囊中,屬實可恨、可殺!」
這是特殊情形,通常也就是五六個子女,兩三個兒子。
這樣的府兵,因為屬於半脫產性質,擁有充足的訓練時間,軍事素養都會比較高,而且由於家境較殷實,配得起糧良的甲胄以及兵器,所以戰鬥力大多很強悍,這點從隋軍以及唐軍的戰場表現就能看得出來。
也就是說,二十年內會生出兩倍的府兵,假設中興初期退役了五十萬募兵,二十年內就會生出一百萬府兵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就完全不是負擔好嗎?
「但是募兵制的缺陷就是士卒戰鬥意願低、易鬧餉。」
朱慈炯也附和道:「父皇,看來這法子也非長久之計。」
假設十個子女男女各半,也就是五個兒子。
朱慈烺肅然說道:「何止是府兵制、衛所制敗於土地兼并,自古以來多少王朝的覆滅皆是因為土地兼并而起,我大明亦是如此。」
「可是衛所制也一樣沒辦法克服府兵制的缺陷,各衛所的高級將領紛紛開始大肆侵佔屯田,底層軍戶食不裹腹還要為朝挺打仗,也沒時間訓練,進而導致戰鬥力每況愈下,嘉靖時衛所軍就已經不堪用。」
崇禎說的有趣,朱慈烺和朱慈炯小哥倆卻神情凜然,大明的皇帝不好當哪。
下意識的,朱慈炯低頭看了一眼崇禎賞賜給他的腰刀。
「這二十五畝恩田是朝廷的恩典、皇帝的恩賞,所以嚴禁買賣,因為買賣朝廷的恩典就是大不敬之罪,如有違者當收回恩田。」
「世上哪有什麼長久之計?任何政策任何法度,只要能確保頒行之初行之有效,就已經堪稱是良法、善政了。」擺擺手,崇禎又道,「不過,西魏以及隋唐時的府兵制,還有太祖爺開創的衛所制皆敗於土地兼并,倒是值得探討一二。」
給所有的老百姓充當後盾,徹底鎖死土地兼并那是痴心亡想。
「跟府兵制還真是有些像。」崇禎點點頭,又說道:「不過我們大明朝不會那麼摳,軍械和糧草還是要給民兵準備好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