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冶鐵御史

原因很簡單,就是農民的積極性提上來了。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何騰蛟泉下有知估計會被氣得活過來再次一次吧?」
「聖上此舉,誠然利國利民!」章曠大為動容,朝崇禎深深一揖。
在將來,崇禎肯定還要把湖廣的模式推廣到整個大明。
當下崇禎一正臉色說道:「吳晉錫,朕欲在長沙府下湘潭縣設一大型冶鐵工場,專替內務府冶鍊生鐵、熟鐵及鋼鐵,今需一冶鐵御史負責此事,你可願為為朝廷擔此重任?你若是願意,朕這便提議內閣擢升你為右僉都御史兼冶鐵御史。」
總之一句話,如果讓湖廣的9000多萬畝耕地留在各府縉紳名下,再佃給佃農種,每年撐死了也就產出九千萬石!但是如果讓自耕農來耕種,就至少可以收糧一億八千萬石,這就憑空多出來九千萬石糧食,足以保證江南的糧食供給。
崇禎便決定考一考吳晉錫。
朝廷新募的新軍章曠已經見過了,據說只是不到三千新軍就將六千多精銳亂兵打得潰不成軍,現在聖上要調來27萬新軍長期駐防武昌,還能有什麼事?便是偽順又或者建奴傾舉國之兵南下,也是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侵佔宗室的莊田?」崇禎冷笑道,「誰借給他們的膽子?」
「臣借用天工開物之原文,凡鐵分生、熟,出爐未炒為生,既炒則為熟,生熟相和煉之則成鋼,不過臣以為其鍊鋼之法實不足取。」
不過章曠還是擔www.hetubook.com.com心湖廣的安危。
「聖上,這樣怕是不妥吧?」章曠嚇得臉色都白了。
聽到這,章曠頓時徹底放下心來。
到崇禎年間,各藩侵佔再加上各府地主縉紳投獻的,各藩名下的莊田少說也在8000萬畝往上,留在地主或百姓名下的耕地絕不會超過500萬畝。
崇禎道:「這些亂兵聚眾嘩變、放火殺人,甚至還殺了我大明的湖廣總督,朕不予嚴懲卻反而要賞賜給他們恩田,你覺得這樣合適嗎?」
說到這裏,便可以確定吳晉錫對於礦冶之道確有涉獵,是個技術型官員。
「對,別的省先不管,但是湖廣乃是大明之糧倉,不能再任由藩王弊政延續下去,而是必須拿出壯士斷腕之決心,刮骨療毒!」頓了頓,崇禎又說道,「好在,分封在湖廣的這些藩王大多已經被闖賊和張獻忠殺得絕嗣,所以問題不大。」
「責罰就免了。」崇禎哼聲道,「章曠,有一顆仁心是好的,但是仁慈太過,那就成了爛好人,受了你恩惠的人也是不會念你的好。」
又起身說道:「不過此策若是當真推行開來,必然會極大觸怒湖廣之縉紳,臣擔心這些縉紳會勾結外賊,欲不利於大明。」
「至於剩下的那十萬余亂兵,則必需得終身服勞役。」
「朕還是剛才那句話,他們翻不了天。」崇禎冷然道。
這下章曠真佩服得五體投地。
見崇禎決心這麼大和_圖_書,章曠一咬牙說道:「臣能辦!」
「此間是臣思慮不周。」章曠連忙有些訕訕的向崇禎致歉,「還請聖上責罰。」
「朕打算在長沙府下湘潭縣設立一個大型冶鐵工場,這十萬亂兵就替朕、替朝廷在那裡冶鍊一輩子的鐵吧。」
頓了頓,崇禎又道:「章曠,趁現在春耕還沒有開始,百姓們都還閑著,你趕緊組織壯丁興修水利,至於銀子,據朕所知現在戶部有的是銀子,你若是開口去討要,上百萬兩估計是很難要到,但是幾十萬兩應該不難。」
「花銷之事不用你操心。」崇禎當即打斷,「內務府會提供所有開銷。」
「臣領旨。」章曠長身一揖興沖沖走了。
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極大的促進糧食增產。
好半晌,吳晉錫才問道:「聖上,打造冶鐵工場以及開礦之花銷……」
就當下而言,還是優先處理好湖廣,畢竟這是大糧倉。
有了這五千萬石糧食,同樣足夠保證江南的供給。
「哦?」崇禎問道,「你有更好的法子?」
即便按8000萬畝計,一年便可以收取糧賦428萬石有奇!
待吳晉錫大禮參拜過,崇禎問道:「吳晉錫,聽堵卿說你對金石礦冶之道頗有涉獵?」
「不敢說頗有涉獵,只能說略懂。」吳晉錫一臉謙虛的應道,不過從表情就看得出,此君應該是真懂礦冶之道。
「回聖上話,臣有幸拜讀過天工開物一書。」
和-圖-書頓了頓,崇禎又接著說道:「湖廣熟,天下足,湖廣乃是我大明朝的糧倉,朕絕不允許那些蠹蟲危及大明的糧食安全。」
當然了,步子不能一下就邁這麼大,不然就會扯著蛋。
「可否與朕說說生鐵何來,熟鐵何來,鋼又何來?」
堵胤錫道:「要說呢,許多莊田原本確實也是各府縉紳的,只是為了逃避稅賦才不惜投獻于各藩名下,但既然現在這些莊田已經在各藩名下,縉紳就無權再拿回去,他們想要拿回去也行,把投獻在各藩名下之後逃脫的稅賦補齊即可。」
「章曠,你說什麼呢?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
所以說湖廣熟天下足,這話真不是一句諺語而已,真有事實依據。
崇禎笑道:「你說的是炒鋼法吧?兩漢時便有之。」
同樣的道理,佃農和自耕農的積極性也是截然不同的,佃農因為是佃的別人家地,就不會很盡心的侍弄,因為誰也不知道來年地主家還讓不讓佃?但如果是自家耕地就不同,那肯定是往深了翻土,也肯定會起早摸黑拾糞往自家地里施肥。
吳晉錫想了想,又說道:「此冶鐵工場之規模需多大?年出鐵多少斤?」
崇禎甚至連人選都想好了,那就是應天巡撫兼提督操江軍事金鉉。
當然,以上的假設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上湖廣由於多次遭受兵亂,人口大量流失,現在至少有一半以上耕地拋荒,所以每年能夠產出五千萬石糧食就頂天了,但即便是這樣和-圖-書,改由自耕農來耕種也可以多出來五千萬石!
堵胤錫倒是見怪不怪。
「臣,謹領聖上教誨。」章曠再次長長一揖。
崇禎又接著說:「不過,你剛才的話朕聽進去了。」
「十八萬亂兵,朕不會濫殺,那八萬沒有做過惡的,就留在武昌府種田吧,可以每丁先分給他們二十畝田,前三年需要上繳收成的五成,此後每年遞減一成,直至降為每畝五升三合五勺止,今後就一直按照此數徵收糧賦。」
「能辦就好。」崇禎欣然道,「眼下已經過了驚蟄,馬上要開始今年的春耕,所以此事你需要抓緊辦,各藩的莊田收回之後全部充為朝廷官田,分給湖廣的百姓去耕種,田租就按太祖高皇帝定下來的額度,每畝五升三合五勺!」
因為這麼搞的話,打擊面就實在太廣,整個湖廣的地主縉紳怕是要翻天。
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懲處之法。
章曠道:「聖上,那武昌鎮的鎮兵從何而來?」
崇禎道:「武昌鎮暫且不設鎮兵,至於安危,你也不用擔心,朕會把南京的27萬新軍全部調來武昌長期駐訓。」
章曠欣喜道:「聖上是要從亂兵中篩選出五萬到十萬人充為武昌鎮的鎮兵?然後每丁賞賜二十五畝恩田?」
吳晉錫聞此不禁有些懵,大型冶鐵工場?冶鐵御史?
「確有一法,不過並非臣之所創,乃是臣於一古書中得來。」吳晉錫道,「既然生鐵炒之可為熟鐵,當也可炒之而為鋼,而不必錘鍊!」
打發hetubook.com•com走章曠,崇禎又派人把吳晉錫叫來行轅。
可是只聽說過屯田御史,從未聽說過有冶鐵御史啊,不過右僉都御史倒是不錯,正四品的科道言官,再往前一步那就是朝廷重臣或者封疆大吏。
「聖上是說,將藩王名下的莊田充為官田,再然後分給百姓耕種?」章曠差點懷疑自己的耳朵出現幻聽。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你讀過沒有?」
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同樣的地,同樣的人,為什麼一個包產到戶就能讓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他們翻不了天。」崇禎卻冷哼一聲說,「章曠,你只需要告訴朕,此事你能不能辦?你若是不能辦,朕便讓別人來辦,但這件事是一定要辦的。」
稍稍的一頓,又說道:「當然,防患於未然還是要的,朕決意在武昌再設一個鎮台,屯兵十萬到十五萬,所以得留出四百萬畝官田給朕作恩賞田,普通的耕地還不行,必須得是洞庭湖畔最肥沃的良田才行。」
「工場規模自然是越大越好,年出鐵量也是多多益善。」崇禎不假思索的說道,「朕不給你設定上限,但是下限卻得說好,年出鐵不少於兩千萬斤!」
經張居正清丈之後,湖廣合共有耕地9100多萬畝。
「聖上竟也讀過那部古書?」吳晉錫不禁有些意外。
因為藩王侵佔耕地的情況,除了廣東福建和江南之外,整個大明都是重災區,只要整個大明都按照湖廣的這個法子辦,大明就再不會有糧食危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