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百年大計

文官武臣們一邊落座一邊嘖嘖稱奇。
「慢是慢了點,但是能動起來就好。」
聽說火車頭重30萬斤,在場的幾十個文官武臣頓時發出一片驚嘆。
所以整個給人的感覺就是空間無比巨大。
「聖上,首揆,孟閣老……」車廂內的群臣忙不迭的向崇禎等見禮。
翁之禮顧不上招待這些官員,又回到了火車頭。
崇禎的目光從張慎行等閣部大員臉上掃過,又接著說道:「關於北直各府州及北方數省的土地如何處置,似乎也該有個明確的說法了。」
「聖上……」張慎行原本還想阻止,心說這玩意到底靠不靠譜誰也說不好,聖上您是萬金之軀暫時就先不要上去了,可是還沒等到他說話,崇禎就已經抬腿上了火車,張慎行便也只好跟著其他官員跟了上去。
因為火車廠早就在之前試車了多次,完全可以跑起來。
然而運河沿岸的風景卻談不上美麗,土地也是大量荒蕪。
說完,崇禎就率先登上了火車頭。
崇禎當即穿過過道橋進入到車廂,與群臣相見。
因為有崇禎這穿越者在,車廂連接也直接用上詹氏挂鉤。
3000馬力的蒸汽機是目前功率最大的。
火車廠的工人卻已經在翁氏挂鉤上面墊上木板,又在車廂與車頭間拉上多條鐵鏈,很快就搭好了過道橋,兩側甚至還有六道鐵鏈充當護欄。
伴隨著「嗤」一聲放氣聲響,車頭開始動起來。
但是更多的官員和圖書興奮異常,臉上也儘是期待之色。
所以江南及湖廣的糧食生產絕不能出問題。
火車頭後部的兩個工人立刻將鍋爐門開到最大,再一鏟一鏟往裡送無煙煤,鍋爐里的爐火很快燒到了最旺。
有個侍郎更是忍不住問翁之禮:「翁掌柜,這麼重的鐵傢伙真的可以跑起來?蒸汽機似乎也沒有那麼大的馬力吧?」
翁之禮走到火車頭前,一臉得意的說道:「聖上,還有諸位大人,咱們大明火車廠所打造的這個火車頭,長5丈,寬1丈,高9尺,重約30萬斤。」
翁之禮笑著說:「劉閣老容稟,得先跟後面的車廂連上,要不然就把車廂里的列位大人給落下了,呵呵呵。」
「哦,哦哦哦。」劉理順忙不迭點頭,「有理,甚是有理。」
儘管十分吃驚,不過幾位閣老還是自恃身份,提出了改進的意見。
要不然大明治下就又會爆發大規模的飢荒。
不過火車頭的駕駛室根本裝不下那麼多的官員。
隨著時間推移,火車的行駛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崇禎終於又聽到了熟悉的喀嗒聲,這是鋼輪碾過鋼軌的連接處時發出的聲響。
只是輕輕一碰,車廂就通過翁氏挂鉤牢牢連住了火車頭。
「那還等什麼,趕緊的開始吧。」
明明只是分開不到片刻,卻搞得好像久別重逢,四位閣老也很興奮。
這時候,火車頭已經再次動起來,而且這次是往前行駛。
沒一和*圖*書會,火車就駛出火車廠的內部軌道,上了兩京鐵路。
整體形狀跟崇禎手繪的機車頭也沒有太大差別。
看到後面的官員還要往火車頭上擠,翁之禮趕緊制止:「列位,列位大人,火車頭上根本坐不下那麼多人,不過沒關係,我們還準備了一節車廂,車廂里有大量座位,足以容納列位大人就座,列位大人請這邊來。」
此物屬實神奇,只要輕輕一撞居然就能鉤住,屬實方便。
得益於崇禎這個穿越者,華夏的火車就沒有重複另一個世界的老路,把最開始的火車設計成為馬車的樣子,而是上來就是火車該有的樣子。
不過倒是刷上了油漆,而且刷的硃紅色。
在得知了這一點之後,四位閣老和馬鳴騄再次嘖嘖稱奇。
一眼看過去,只見這頭怪獸充滿了濃郁的賽博朋客風,因為各種管道、法蘭、閥門基本全都暴露在外面,沒有任何的裝飾加以遮掩。
馬力這個功率單位還是被引入。
因為三年之內,北方數省的農業生產絕不可能恢復如初,那麼這三年內京師及北方數省的糧食就要靠江南及湖廣供給。
經過多年戰亂,北直人口原本就所剩無幾,剩下的青壯又大多被建奴強征為練勇、綠營炮兵以及八旗漢軍,八里橋戰敗之後又被明軍抓去修築鐵路,所以荒廢的不只是皇莊,整個北直幾乎都沒人種。
崇禎卻已經通過走道,來到了火車頭的後門,正好看到工和_圖_書人打開了車廂前門,然後一眼就看到坐在車廂內的群臣。
有些官員更把腦袋探出車窗往外看。
向崇禎見過禮,翁之禮又道:「開車!」
馬鳴騄唯恐崇禎心下不喜,解釋道:「聖上,從北京直到通州段運河兩岸的土地,大多都是皇莊,本來是可以佃給無地百姓耕種的,只不過經過多年的戰亂,北直人口銳減,流民又大多跑去了江南,所以很招募到流民耕種。」
一頭巨大的「怪獸」就橫亘在巨大的工棚之內。
畢竟是領導嘛,不管懂或不懂,總得提出點改進意見,不然體現不出水平。
「嘿,聖上!」群臣紛紛起身涌到車廂的前門。
火車頭上的人員就要少得多,除了崇禎、朱慈烺父子,就只內閣的四位輔弼還有內務府主事馬鳴騄等七人。
兩京鐵路為節省運輸成本,基本都是沿著運河而修建的,所以駛出火車廠區之後,映入崇禎和群臣眼帘的,便是運河沿岸的風景線。
當然,崇禎只是畫了一個草圖,但許多事有靈感就足夠。
工棚雖然大,但是橫亘其內的火車頭卻也絲毫不見小。
「諸位卿家,京師以及北方數省的光復也已經有段時間。」
順便再說一句,道岔機構也是崇禎提供的構想以及草圖,然後再經由翁之禮帶著火車廠的工匠把它造出來。
崇禎估計了下,行駛的速度大概30公里每小時。
當然,現在的道岔機構完全是人工操作。
「不和圖書光是皇莊,整個北直乃至整個北方的土地都沒人種。」
對於崇禎來說,這個速度簡直慢到髮指,但是對於群臣來說卻已經快到讓人害怕,有個年邁的侍郎甚至嚇得臉色發白,險些昏過去。
這時候劉理順忽然輕咦了一聲問道:「咦,怎麼往後開?」
所以說這話的時候,翁之禮顯得信心十足。
1馬力等於1秒內將150斤重物提升1米。
儘管他們不懂工業革命,卻也能朦朦朧朧的意識到火車的重大意義。
既然話說到這,崇禎就決定擇日不如撞日,趁著這個機會在火車上開個辦公會議,跟內閣把能決定大明百年國運的土地大計給定下來。
「老天爺,真的能跑!」
有了崇禎繪製的草圖,翁之禮帶著火車廠的幾個老工匠,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將具體的結構給琢磨出來,所以,現在這個叫翁氏挂鉤。
「此事朕知道。」崇禎點點頭表示他知道。
朱慈烺、四位閣老還有馬鳴騄也相繼跟了過來。
翁之禮的信心並不是虛張聲勢,而是基於事實。
不光火車頭可以跑起來,就是拖拽多節滿載石頭的火車皮也完全沒有問題,火車的運輸能力真有聖上說的那麼誇張!
聽到這,眾大臣便紛紛從車窗外收回目光。
後面的官員這才發現後面的軌道上還停放了一節車廂。
「完全沒問題。」翁之禮笑著說,「咱們的這個火車頭用的蒸汽機,跟周瑜號使用的是同一個規格的和-圖-書蒸汽機,功率3000馬力。」
這也是崇禎為什麼重視江南及湖廣的農業。
崇禎聽了卻差點笑出聲,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當火車頭完全跑起來後幾位閣老會有什麼樣的表情?老花鏡掉地上?
大明有了火車,兩京之間的聯繫就會更加緊密,江南的財賦就能更快的轉運京師,而且損耗也會大大降低,這無疑會大大的降低治理成本。
幾人說話之間,火車頭已經順著鐵軌往後滑行了數十步,然後聽到嗒的一聲,車頭和車廂就通過連接機構,連接到了一起。
「此物真奇哉,燒煤就能跑!」
作為內閣輔弼,這點起碼的政治素養還是有的。
眼前的這個工棚已經從古典風過渡到了純粹的工業風,主體都是用鋼材搭建而成,因此工棚的挑高極高,單根橫樑的橫跨也是極大。
「首揆說的是,只要能動起來,速度可以想辦法慢慢的提上去。」
四位閣老便紛紛驚呼了起來,六七十歲的人了,此刻卻表現得像個小孩子,完全被眼前的景象給震驚到了。
話說,四位閣老好像沒有戴老花鏡?
當下六部尚書以下官員以及內務府各科的都給事中就上了後面的這節車廂,車廂里居然還有一排排的長椅,足可以坐下上百人。
另一個工人則用力打開閥門。
按照這個速度,大概需要兩個晝夜才能到達南京。
大明的能工巧匠其實不在少數,只要你能提供加工草圖,就都能給你造出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