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關東鎮八荒
第四十一章 上野奇襲(十二)勸降失敗

德川家康是這樣,宇喜多直家也是這樣,秀家又有什麼理由因為這個出身的問題去輕視人家呢?
西國大名自不必說,早就被秀吉規訓成了乖寶寶,再想想看這些年被北條氏折騰的關東眾們,他們或多或少與北條氏有些仇怨。
裏面說到成田氏的橫山黨並不是派別的意思,他們的祖先就是橫山資孝,是妥妥是平氏武門之後,藤原這個姓氏是冒稱。
然而,這恰恰是秀家想要看到的局面,現在的成田氏長對北條氏的痛恨還不足夠,他們還不會對秀家死心塌地,他想要勾起成田氏長骨子裡的恨,為此即便犧牲忍城的數百人也在所不惜。
關東,實在是太大了,這裡有著太多的人口,最初被封在這裏的源、平、藤原氏經過數百年的繁衍,早就在這裏建立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他們此前只是知道秀吉打算對北條氏政動兵,此前公開的命令只下達給了岡山豐臣家和東部幾個大名,他們都以為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可是秀家秀家卻是轉身走回到自己的馬匹身邊並翻身上馬,從穴山信忠的手中接過自己的兜立,對著成田氏長說道「我給你20息的時間回去,我計數到了我就派兵進攻了。」
至永祿3年(1560年)就任關東管領的上杉謙信南下關東,成田長泰又轉投上杉氏。作為北武藏最重要的家族之一,成田長泰非常給這位新任關東管領面子,盡起領內軍勢聚集了2200人蔘陣。
成田氏出身於武藏七黨之一的橫山黨,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他是藤原道長的子孫,不過因為遠古的文獻太過久遠而難以考據。
事實證明,成田氏的脖子並沒有傳聞的那麼硬。當然有可能是在永祿6年(1563年)時候,被上杉謙信親手教育的緣故。
誰知這樣一位忠心之臣,卻被北條氏政以其有背棄本家行為為由知行被限制到3000貫,事後經過大道寺政繁的遊說在北條氏康的介入下給予了5000貫文的知行。
然後我們可愛而忠心的成田長泰就被上杉謙和圖書信狠狠的教訓了一番,最後被迫開城投降領地被限制到了1500貫文,不僅被迫隱居還被要求離開忍城。
很可惜,最終還是情感戰勝了理智,讓成田氏長作出了這麼一個看起來不切實際的選擇。
試想一下對於秀家來說,這些關東諸家族,在下達通知之前主動投靠;在獲得消息之後選擇降服;和在知道消息消息之後負隅頑抗被迫降服他會給出怎麼樣的態度呢?
成田氏並不算被北條氏欺負的太慘,甚至在北條氏康時期,對成田氏的投效還進行了優待,不過對北條氏有怨言是真的。
至於成田長泰為什麼不下馬,有說法說是因為他是藤原氏名門之後,在中古時代天皇作為神官的盟主被擁立,賜予了其他擁立他的神官團體共同治理天下的權利。
「右大將……」成田氏長看到秀家給出這麼苛刻的條件臉色一變,還想說些什麼,卻被秀家的倒數驚醒
即便是此刻已經降服於北條氏的那些豪族,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又有多少人會繼續為北條氏賣命呢?
畢竟北條氏的傳統就是前任家督退位后,在幕後總管整個局勢。
「因此……」說道這裏他還掙扎了片刻,繼續說道「因此,我決定依靠我們自身的實力回去。」
此前秀家是打算像對贊岐一樣,犁一遍關東之後,再進行分封統治,這樣自己的命令可以完整的下達下去。
「噗嗤~呵呵呵」聽了成田氏長的話,不知道秀家的隊列中是誰先憋不住笑出了聲,進而引發一連串連鎖的反應。
而源平橘三姓作為天皇這個神官頭目的子孫,是神籍下降的產物,他們在法理上已經成為了「人」,作為神的化身的藤原氏可是高貴的姓氏,在面對這三姓時候擁有不下馬的特權。
主要原因是北條氏正忙著拔除武藏松山城這顆釘子,成田氏被作為可以拖延上杉家的棄子而拋棄了。
第二次國府台合戰,上杉謙信慘白,他狼狽的逃回了越后,成田長泰趁機恢復周圍的領地。
事實上也正如他所和圖書想的,秀家釋放出來的態度實在是太明顯了,就是想要拉攏成田氏。
感覺受到了侮辱的謙信用扇子打掉了成田長泰的烏帽子,成田長泰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因此直接帶著兵士返回了忍城,開始和上杉謙信展開對抗。
只聽成田氏長向後退了兩步,向秀家鞠躬說道「在下很感念右大將的看重,只是在下身家都在忍城,北條氏對成田氏不薄,在下實在不忍摒棄。」
現在的他陷入了兩難,理性讓他想要就此投降,但是情理上讓他不能放棄忍城的同胞。
隨著秀家右手會動,以旗本眾為先鋒的4000餘宇喜多軍想著千餘人的成田方衝殺而去。
秀家見成田氏長久久不給回復,在一旁催促道:「怎麼樣,快決定吧下總守。趁著關白殿下的敕命還沒有到來之前,你還能把自己買一個好價錢,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價錢……」
就像秀家在處置琉球和蝦夷問題上一樣,一定要學會以夷制夷不能蠻幹,而成田氏恰恰是秀家最初選定的家族之一。
再次得到答覆之後,秀家痛苦了閉上了眼睛,思考著是否要冒險將他們放過去。
成田顯泰和其子成田親泰,消滅兒玉氏、忍氏等勢力擴大,佔據忍城並以此為中心塑造出了成田氏的最盛期。
可是就在鎌倉鶴岡八幡宮舉行的關東管領就任儀式上,成田長泰並沒有和其他大名一樣對上杉謙信下馬行禮。
同時對於這些依戰功而生的武士來說,眼前的千餘人頭是他們最好的戰功憑證,成田氏長的決定正和他們的意思。
但是沒用,當時的北條氏剛剛擊敗上杉謙信,邊上又有甲駿兩個盟友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成田長泰只能默默的接受這個決定。
他們臣籍下降了,你成田時難道沒有改姓馬?就連殿上公卿家都改了苗字,早就不以藤原氏自稱了!
但是在實際考察了上野豪族的情況之後,秀家打消了這個念頭,犁地這個事兒,前人都已經幫秀家做完了,秀家要做的是扶持對北條氏不滿的家族,以加強對自己和*圖*書的統治。
來到室町幕府時期,成田氏已經成為山內上杉家的非常重要的家臣,藉著上杉家的名號。
其中就包括被北條氏趕走的太田資正和一眾上野豪族。
秀吉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根據江戶時代成田氏的後裔製作的《成田氏系圖》中所言,他們是關白藤原行成的弟弟藤原基忠成為武藏守時,開始居住在武藏國崎西郡。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秀吉將會發起的會是一場摧枯拉朽的速攻戰。
即便他此次轉封帶來了2萬多人,其中有6/7千武士或者准武士,但是這些人依舊不足以填滿整個關東,為秀家建立一個全新的從下而上的統治體系。
基忠的子宗直成為崎西郡司,接著家忠、道宗敘任崎西郡司,等到藤原助隆時居住在成田鄉,自此開始以成田這個地名為苗字。
但是俗話說的好,風水輪流轉,你再看看現在的藤原氏子孫,見到源氏之後的將軍,又有哪個不拜的?
眼看秀家這是要來真的了,成田氏長帶著柴崎敦英和正木利英扭頭就走,可是20息的步伐將將滿足他們跑回到戰馬邊翻身上馬而已。
不管怎麼說,成田氏在武藏的影響力都榮小覷。
事實上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個唱紅臉的北條氏康才有可能是真正的計劃者,藉著北條氏政新任家督,年輕氣盛的名義好好限制一下成田氏在武藏北部的影響。
「20、19……」秀家一遍說著,一遍給自己帶上兜立,做好戰鬥的準備。
問題還是出在上杉謙信身上。
當然,這些所謂的內幕消息不過是相對現在而言的,根據約定秀吉將會在今日正式出兵北條,這樣一來所謂的內幕消息多將公之於眾。
但是,內幕消息最重要的就是時效性不是嗎?
軍心不可違!
就憑柴崎敦英前面那句「豐臣小兒」,秀家就必須給她的家臣們一個交代。
如今20多年過去了,成田氏的當主都換了人,秀家不清楚成田氏長是否對北條氏還有芥蒂,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秀家想要依靠北條氏統治武藏和*圖*書的想法。
至於秀吉……算了,這人是想直接掛靠天皇私生子不行之後,直接另起爐灶創了一個新的姓氏,簡直low到爆。(哎?怎麼感覺再說自己。)
不過在這個時代也有另一種說法,最起碼秀家派人搜集關東武家資料的時候看到了這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在聽到秀家的情報之後,成田氏長躊躇了片刻,他不是看不出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幾次張口想要說什麼,可是最後還是沒有開口。
不管出身究竟如何,等到在鎌倉時代,成田氏就已經成為將軍的御家人。
他痛苦的皺著眉毛,抬頭看向眼前這個青年,再轉頭看看自己身後的千余軍勢,遺憾的搖了搖頭拋棄了腦海中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行的,根本打不過去。」
真實的原因已經不可考了,秀家也覺得像成田長泰這樣的大名不至於這面死腦筋吧,因此才有了他之前讓穴山信忠帶話,讓成田氏長步行來見自己的故事。
秀家是真心想要給成田氏長指出一條明路,所以將很多上層的內幕消息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公之於眾。
武藏實在是太大了,秀家想要統治武藏依靠自己帶來的人不夠的,需要切實的依靠本土勢力進行懷柔,依靠他們對武藏進行統治。
成田氏長絲毫不懷疑秀家所說出來話的真實性,這位可是現在豐臣家內部的三把手,是絕對的高層,在他這隻小名眼中就是秀吉在關東意志的延伸。
全因他的親人、女兒還在忍城,此時他一旦改弦易幟,那麼忍城的親屬們又會遭受北條氏怎樣的處置呢?
但是,秀家說到底不過是他們擁護起來的一個人罷了,失去了軍心的屋大維和凱撒他們還是皇帝嗎?
秀吉甚至都沒有給北條氏緩過氣的機會,這一次是要拉全天下的大名下水,讓天下勢力整個站在北條氏的對立面。
即便秀家是他們的主公,是他們的領導者,他們對秀家的任何命令都會完整不折不扣的執行。
至於理由,非常簡單,關東不是西國,不是他的吉備,宇喜多家在這邊沒有基本盤,沒有www.hetubook.com.com幾十年積累的聲望和背後可以狐假虎威之人,這裏只有敵人。
秀家扭頭掃了一圈,從身邊戰士們的眼神中看到了對戰鬥的渴望。
在成田家眼中我是為你北條氏扛過線死過人的,最後撐不住才投降的,你不能以此為由砍我一刀啊!
這次成田氏長給出的回答更加堅定,即便他和秀家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況且秀家也不能這麼做。
「豐臣大將這是在照顧我們。」成田氏長敏銳的汲取到這個訊息,對於秀家的態度也趨於軟化。
武藏國作為備北條氏統治數十年的基本盤,這裏的武家對於北條氏的忠誠是比較頑固的。
若果秀家真的在關東另起爐灶,那麼那些丟掉領地的人一定會記恨秀家,那些沒有被改易的人也會人人自危,他們會聯合起來讓秀家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面對上杉謙信的討伐,成田長泰籠城死守並向北條家派去求援的使者,可是北條家口頭上答應的好好的,實際行動沒有一點。
秀家理解他們的想法,在他們看來成田氏長想要突破2個備隊和旗本眾的防線是根本不切實際的。
之後由於上杉氏的衰落,成田氏在成田長泰的帶領下轉投北條氏,面對這樣一個地頭蛇北條氏康慷慨的接納了成田氏的投效。
但是這不正是戰國這個混亂時代的常態嗎?
在聽到秀家爆料出來的消息的時候,別說成田氏長了,就連秀家身邊護衛者他的武士們也有些動容。
秀家的話似乎是讓成田氏長下定了決心,秀家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光芒,可惜的是反作用。
這群人逐漸演變為後來朝廷律令制的統治者,也就是藤原氏的前身,他們在本質上依舊屬於神的化身。
說到底你不能拿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員啊!
「這是你最後的決定嗎,下總守?」秀家似乎還想掙扎一下,勸說成田氏長「改邪歸正」。
永祿6年(1563年),上杉謙信再次興兵南下,其中就有要討伐逆臣成田氏的目的。
儘管兩人之間間隔了好幾次人,但是成田氏長還是聽清楚了秀家的對話。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