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東旭新生
第一百零六章 正統登基,華族傳承

男爵子出生不授爵。男爵崩后,其世子繼承男爵級,階位由天皇級公卿議定。其餘諸子品級不動,原本累功升至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最終在鎌倉幕府的調停下,大覺寺統與持明院統決定以更替方式輪流即位,即兩統迭立。
子爵初授人數為104人。
一條家基加封至姬路24萬石,稱景福宮郡王。三條實家遷封肥后熊本25萬石,稱千葉宮郡王。
但是秀家念及秀吉和秀長的情分,決定對豐臣氏下降至和尋常大名一樣的身份,一樣成為新天皇的臣子。
不論他們願意不願意,秀家所在的大覺寺統王政復古已成定論,現在要理清的是輝家成為天皇之後,豐臣家和天皇、大名和天皇之間的關係。
授予公爵的人可就多了,秀家的所有兒子,除了足利、筒井、立花、結城四家之外其餘都被授予了公爵,除此之外還有近衛、九條、今出川、鷹司四家關攝家,豐臣秀貞的長子家貞、秀家的弟弟秀久都是公爵的爵位。
對於皇嗣親王立下大功者,天皇有權晉位其為世襲罔替的鎮國親王。
男爵初授人數為234人。
第一級第一階是鎮國親王,意思是擁有一國封地或准國持的親王,必須得是天皇子嗣、兄弟擔任,鎮國親王被准許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其實今出川晴季已經看出來了,秀家如果真的打算趁這個機會徹底推翻皇權體制自己另外開一個政權,他根本沒必要來找晴季想辦法偽造宣稱。
硬要從北朝找分支繼位本也是可以的,但是這樣一來就等於徹底得罪了秀家,今出川家的未來難測。
自古以來天皇必然會娶公卿家女子為妻,秀家之所以拖到自己的兄弟們大多結婚了才來考慮自己的婚事,就是為了等近衛信尹的女兒滿13歲啊!
而現在正統皇帝只授予了自己的兩個弟弟,乃是有擁立之功的一條家基和三條實家。
而且也從旁找到了左證不是嗎?
伯爵初授人數為41人。
而之所以要娶近衛信尹的女兒,目的就是在為今天自己登位天皇做鋪墊啊。
消息太過震撼,以至於連秀家的老夥計中川秀政一時之間都接受不了。
筒井、立花、結城四家則是因為家格不夠最多只能被授予侯爵。值得一提的是,上杉家虎居然是被授予的公爵級。
所有品級,包括不屬於華族的普通人,凡立下不世之功的,都可以被重新授予華族爵位,已經擁有華族爵位的,可以不受累功上限限制,額外授予更高級的爵位。
主要授予3萬石以上大名和羽林家的公卿,但是並不是所有3萬石以上大名和羽林家都能成為子爵。
主要授予5000石以上大神旗本,朝中有特別職務的1000石以上也可以被授予。
明治天皇遙尊過去小倉宮和玉川宮祖先為正主,反正現在南朝和-圖-書血脈都找不到了,按道理南朝就算是正統也絕嗣了,也應該由北朝繼位。
在進入南北朝時代后,足利尊氏擁立持明院統的光明天皇,而後醍醐天皇作為大覺寺統的代表則逃往大和國的吉野(今奈良縣)。北朝的持明院統在京都受到足利氏的嚴密控制,而南朝大覺寺統則持有象徵天皇的三神器——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和草薙劍,雙方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就算該親王做出了謀逆這麼嚴重的事,也僅僅是讓親王本人自裁,從旁支另外找一系繼承親王領國和國格罷了。
但是沒有辦法啊,人家秀家手裡有兵、有刀還有錢,明擺著就是要強行公武合體不分上下了,這個時候你不順著人家的意思走,結局只有被浪潮淘汰一條路。
秀家聽到今出川晴季為自己偽造的宣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因為今出川晴季受命之後閉關了好幾天一直在在找線索,今天算是突然襲擊的,根本沒有和秀家通氣。
秀家既然主動找上門來,就代表秀家還是對現有的社會結構妥協了。
後代每一世降等襲爵,伯爵及以上降至男爵不再降等,子爵和男爵有可能因為降等而被劃出華族的序列。
清華家嫁女兒的浮田三郎必須得是高門之後,現在扯他是后醍醐親王之子宗良親王之後,這一切都說的通了啊,也只有流落在外的皇室血脈,公卿家才會出於保護的原因將自己的貴女嫁過去啊!
從以上的故事可以看出,一直都是北朝毀約生亂,皇室正統和三法器之前一直都在南朝皇帝手中。而現在的北朝天皇也是由足利尊氏為了叛亂立起來的傀儡,但是足利尊氏擊敗了南朝,北朝這個偽立的傀儡反而成為唯一的天皇。
除此之外,就是北朝現在還剩下的那個伏見宮親王。但是因為正統皇帝有意將本據從京都南遷伏見,他伏見宮的被改為了北山宮親王。
每個階位的一品爵對應的是當階位的2代世襲,二品爵對應1代世襲,三品爵則被要求下代繼承必須降等。
他本來還很疑惑秀家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把自己叫出來,結果一個潑天的富貴就砸到了自己身上。
其實雖然後陽成天皇和八條宮智仁親王雖然死了,北朝天皇家並不是真的找不到繼承人了。
有了錢,還有了政治投機的目標,再加上武力的威懾,今出川晴季這才願意幫秀家偽造宣稱。
皇嗣親王不能世襲罔替,他們和鎮國親王一樣是皇位繼承中的重要補充,在天皇本家傳宗接代出現問題的時候,優先從各皇嗣親王家和鎮國親王家選人入嗣繼位。
就算良恕法親王不願意還俗繼位,沿著北朝血脈往上找,正親町天皇的太叔祖一脈的伏見宮家如今已經傳到了第九代邦房親王(1566-1622)這裏。
公爵初授人數合hetubook.com.com計約15人。
更重要的是,秀家武家上位並不是推翻整個體制,而是自己化入體制內,這就有秀家(天皇)和公卿們聯手壓制武家的可能,公卿家未必不能隨著一起恢復權勢。
第五級為伯爵,分一二三三品。
比如後來足利氏家有平定北海道的功勞,被加授公爵的爵位等等。
(注意:之前將軍是大名的領導人不是主子,天皇是大名的法理意義上的主子。)
第四級為侯爵,分為一二三三品。
處理方式也很簡單,反正有秀利犯事事在先,豐臣家也沒多少人了,就算直接滅族也情有可原。
目前受封這裏的只有3個,兩個是正統的兒子,受封關東江戶10萬石的惇明宮親王和受封若狹小浜10萬石的北宮親王。
打頭的便是足利氏家、筒井定家、立華景家等兒子,除此之外中川秀政、池田輝政、堀秀俊、宇喜多詮家、宇喜多宗勝、宇喜多秀伊以及秀家那幾個養子都是侯爵的級別,侯爵對應的是公卿家的清華家。
然而在眾人這麼激烈的簇擁中,秀家卻表現出了抗拒和推辭。
第七級為男爵分一二三品。
後來后深草天皇子孫稱為持明院統,亀山天皇後裔稱為大覺寺統,為皇位的繼承爭論不休。
「我乃是陛下親授的征夷大將軍,乃是臣子,自古以來哪有臣子登位的道理呢?」
但是此事已經成了既定事實就不容改變,更別說大佬、奉行、十人眾多以秀家舊臣和兒子居多了,秀家在這裏擁有絕對的話語掌控權。
豐臣輝家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他與秀家、眾公卿一道返回剛剛的房間。
公爵子自出生起授男爵,后可累功升遷至至多侯爵級。公爵崩后,其世子繼承候爵級,階位由天皇級公卿議定。其餘諸子品級不動,原本累功升至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郡王的基本上只能由皇族子嗣擔任,不論是從皇嗣親王降級下來的,還是從下面級別增補上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具備特別貢獻的家族也可以被超額授予郡王身份。
比如說宇喜多這個名字是來自后宇多天皇,比如三條實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浮田三郎等等。
眾人對於誰秀家和輝家誰登位天皇並不在意,只要哄好的主是出自這家的,他們那一樣有擁立之功。
然後在眾人驚訝的眼神中走到了御階之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反觀之前一直坐在御階上主持事務的秀家反而坐在了下首的位置。
足利氏家沒有被授予是因為他是足利氏之後,因為大覺寺統上位的緣故被打成了逆臣,足利氏家必然要被降品級授予。
然而秀家又猶豫道:「話雖如此,但是畢竟我是將軍,后陽成天皇一脈乃我親屬,又是擁有三寶器眾人公認的天皇。現在他們在我當位的時候出了意外死了,而我又馬上等位和-圖-書天皇,說出去于情于理都不還好啊。」
畢竟在那個年代家格地位是一道鴻溝,你要說你浮田三郎是百濟王子流落過來的,流落到了日本就是連源平都算不上的泥腿子,堂堂的清華家高家憑什麼把女兒嫁給你一個泥腿子?
第一級第二階為皇嗣親王,也必須是天皇子嗣、兄弟擔任,但是他們的封地不固定,甚至可能沒有封地僅有名號。
秀家的話雖然帶著猶豫,但是在話語中已經很自然的將后陽成天皇說成了自己的親屬,顯然已經認可了自己奶是南朝正統後裔的身份。
自古以來皇位傳承最忌諱兄終弟繼、叔終侄繼,這套流程或許會挽回父親對兒子的愧疚,但是會為以後的變亂埋下禍根。不論古今中外都得到了印證,即便是中東戴頭巾的都不能免俗。
伯爵子除世子出生授男爵之外,其餘諸子部授爵。后可累功升遷至至多伯爵級。伯爵崩后,其世子繼承子爵級,階位由天皇級公卿議定。其餘諸子品級不動,原本累功升至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最後經過了2個月的準備,輝家在京都登位,取名正統天皇。以為自己這個大覺寺統後裔才應該是天皇正統的意思。
然後在今出川晴季、近衛信尹等公卿家的解釋下,還有秀家的補充下,豐臣氏幾個重要大名都知道了豐臣輝家即將登基天皇的事實。
「但是我確實出身卑鄙,直到現在才得知我乃大覺寺正統子孫。又多次擔任織田、豐臣氏之臣,若再為天皇恐污祖宗清明,當然諸位這麼擁立我大覺寺統登位的熱誠我也不好意思辜負。」
但是這裏面也就是說說而已,現在還是皇嗣親王的北山宮家只是正統為了安撫持明院統家罷了,既然打定主意要將北朝打為逆賊,他們很明顯會在下一代就被降級為郡王,失去皇位的繼承權。
第三級為公爵,分為一二三三品。
子爵子出生不授爵。后可累功升遷至至多子爵級。子爵崩后,其世子繼承男爵級,階位由天皇級公卿議定。其餘諸子品級不動,原本累功升至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親王子自出生起授子爵,后可累功升遷至至多郡王級。皇嗣親王薨后,其世子繼承郡王級,階位由天皇級公卿議定。其餘諸子品級不動,原本累功升至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神遊了整局遊戲的輝家突然就被黃袍加身成了MVP,就連自己的親爹都跪倒在了自己的下面對著自己山呼萬歲。
好不容易經過秀家的解釋這才明白原來自己被秀家和公卿家推舉成了新的天皇,再看了一眼一樣跪倒在自己的岳父近衛信尹,他突然發現秀家原來早在8年前就已經開始為今天布局了。
秀家的身份確實太過尷尬了,他宇喜多氏出身吉備,後來改名改姓豐臣,先後做過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豐臣秀利的臣子,www.hetubook.com.com天皇又恰好死在他的任期上。
侯爵初步授人數為34人。
關於南北朝誰是正統的最終說法是在明治時期由明治天皇最終蓋棺定論的,他不否認南朝才是正統,但是北朝傳續已有千百年,日本能有如今的國富民強離不開歷代北朝天皇的勵精圖治。
而這也是秀家這麼多年來,一直不讓輝家摻和政治里的污糟事的原因。
島津義弘、淺野長政、伊達政宗、最上義光、藤堂高虎、毛利秀元、武田秀信、佐竹義重、森忠政、鍋島直茂、長宗我部信親、佐久間勝之、秋田實季等知行超過10萬石以上的大名,以及公卿家的大臣家被授予的是伯爵。
說實在的,這個活還真難辦,但凡北朝還有點路子今出川晴季都不至於直接否認已經傳續了200的北朝一脈,大肆揮舞「南朝正統回歸」的幌子替秀家搖旗吶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不否認北朝得位不正,單就伏見宮家現在就有3個男丁存活,論繼位的排序怎麼著也應該伏見宮家繼位,哪裡排得到你秀家?
正統天皇繼位之後只授予了自己兩個嫡親弟弟為鎮國親王,信家為後樂宮親王,鎮守岡山一國、備中一部30萬石,昭家為瑞鳳宮親王,鎮守仙台多郡32萬石。
侯爵子自出生起授男爵,后可累功升遷至至多候爵級。候爵崩后,其世子繼承伯爵級,階位由天皇級公卿議定。其餘諸子品級不動,原本累功升至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可以說他的現在身體的政治牌坊已經被污染了,就算被眾人推舉上了天皇的位置,後世也會有閑言碎語說他這個天皇得位不正。
第六級為子爵,分一二三三品。
第二級為郡王,分為一二三三品。
之後正統天皇宣布《華族法案》,約定將天下所有公卿、武士定義為7級20階。
之後到了北朝後小松天皇時,南朝後龜山天皇退位且交出三神器,使南北朝復歸統一,按照原本兩統迭立的原則,繼任者必須是后龜山天皇的子孫,但后小松天皇違約,立自己的兒子實仁為稱光天皇,並宣布兩統迭立結束。
「況且我武士也當習慣了,現在讓我等為大寶我恐不能勝任。這樣吧,我繼續當我的將軍,替天皇陛下操持天下武家。我有一子喚作輝家,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諸公若是不嫌棄,我與諸公一道擁立其為天皇,登大寶位如何?」
當然天皇有權施恩于華族,允許其繼續原級世襲一代,但是最多不能原級世襲超過2世。
事實證明公卿們的節操就和技|師的大腿一樣,只要錢給的夠就會為你打開。如果給錢還不行,那就用武力恫嚇。
而現在今出川晴季喊出「南朝正統回歸」的口號,等於是從法理上否認了自光嚴天皇以後的13任天皇的法統,從源頭上認為他們得位不正。
公卿家和-圖-書目前超然的政治地位來自於公卿天然高於武家的家格排序。讓秀家一個武家成為天皇,等於是給了武家騎在公卿家頭上的一個機會。
當然啦,秀家的其他兒子們一時之間也不太好接受。
日本是沒有「三辭三讓」的說法的,正當秀家兩次推辭搞得公卿們有些迷惘的時候,秀家主動開口說道「諸位的公心我已經看到了,特別是今出川殿的出力,我大覺寺統子孫萬世不忘。」
難道今出川晴季不知道給秀家造宣稱,讓他成為天皇的後果嗎?
見到秀家推辭,秀家的兒子一條家基立馬說道「父親此言差矣!父親乃是宗良親王之後,本來就擁有正統法理,當年乃是被宵小足利尊氏及后小松等人篡奪的皇位。如今複位世人只會知道我奶后醍醐正統之後卧薪嘗膽200年終於復還王政,哪裡會有人說那什勞資胡言亂語?」
郡王子自出生起授子爵,后可累功升遷至至多公爵級。郡王薨后,其世子繼承公爵級,階位由天皇級公卿議定。其餘諸子品級不動,原本累功升至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同時改年康佑7年(1613年)為天命元年,意思是在200年後又有大覺寺正統繼位乃是順應天命的意思。
與公卿家這邊談妥了,秀家立馬從一旁的豐臣家大佬會議上叫出了豐臣輝家。
而有了今出川晴季打頭,近衛信尹更是喊出了「南皇登位,王政復古「的口號。
但是還別說,今出川晴季這個想法很有創造力,最起碼秀家是比較滿意的。
因為秀家已經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登位天皇,那麼他的兒子們就可能被稱為親王,兄弟們突然發現自己和自己的八郎哥哥之間差距拉的有些大了。
大家好兄弟說好了一起搞事一起嗨,成為我們事實上的領導人也就罷了,怎麼突然之間就成了我們法理、事實雙主子了?
與其給後世子孫留下詬病,還不如自己不上位,全力推一個乾淨的政治白手套上去呢。
除了以上繼任品級之外,品級自授予之日起基本不動。
況且秀家不僅僅是給了錢,還答應在公武合體之後重塑貴族官階排序,在保證公卿家身份地位的基礎上,秀家還答應會額外給今出川家一個不錯的身份。
南北朝究竟誰為正統之事其實一直到後世都爭論不休,其產生的是由於后嵯峨天皇禪位予其子后深草天皇,又反悔,逼退了后深草天皇,立了另外一位愛子亀山天皇,但是又要求亀山天皇將皇位讓給自己的侄子后深草天皇之子伏見天皇。
公卿家之所以會在今出川晴季提出這個法理觀點之後從迷惘到堅信,現在更是簇擁著秀家繼位,就是在見到秀家上位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也想要摻和一把獲得擁立之功。
(其實就是明治時期掌控力很強,至於他之前的天皇有個屁的勵精圖治,完全是幕府養的吉娃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