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很生氣,但沒有辦法

便跟對方道:「愛卿去出使一趟遼國吧,先弄明白他們的目的。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能順便解決那些震天的響聲。」
高建武只好讓人散了。
那就只能是採取防守的策略。
那這些城池最後便只能孤軍奮戰,那肯定會寒了其他城主跟士兵,還有高句麗百姓的心。
當然!
他們也不能一直待在山城上。
然後……
很快……
你這出的完全就是餿主意啊。
高建武算是看出來了,對方根本就沒打算跟他們打,對方就是不想讓他們種地。
高句麗的首都,平壤。
把一些小型的軍事堡壘,也算上了。
高建武並不想責怪對方。
泊灼城城主所夫孫被遼國所殺的消息很快便傳了回來。
他很快便把這一消息告訴了高建武。
再把之前出主意的那位,留了下來。
乙支文真聽了自己王的話,只能是他親自去。
所以……
所夫孫應該算是那種對高句麗比較忠誠,而且是盡心為國的人了。
這自然也有人勸所夫孫,不要跟對方硬碰硬,可問題是,和*圖*書現在不硬碰硬不行啊,不硬碰硬的話,你就過不去。
如果是對大唐,那當然可以投降,反正,投降了,大唐也會給王封一個郡王什麼的,王還可以在平壤繼續當王。
然後,然後就碰出事了。
並且,對方的人數似乎還遠少於所夫孫所率領的士兵的人數。
這已經是高句麗最後的家底了。
他一下子又慌了。
遼國比大唐更加地不講武德。
明明這不把沿途的城池據點拔掉,乃是兵家大忌,結果……
而且……
此時的求和派,也沒有辦法說出反對的意見。
只見乙支文真問道:「我們王讓我代他問遼國陛下,貴國到底想要什麼,只要是我們可以給的,我們都願意給。」
那他們豈不是白來了?
如今……
說實話。
把這十萬人都分到各個堅城去,加固城防!能拖住遼國一年是一年。
還是要首先弄明白,遼國到底想要什麼,如果是想要他的國家跟子民,那直接免談,如果想要其他的東西,那還可以坐下來慢慢地商hetubook.com•com量。
高建武便發現遼國是真的陰險,他們居然不直接攻城,就在城外守著他們,讓他們看著一大片的田地被荒廢。
他們也要出來種地。
高建武覺得對方的話也在理,不過……
好在……
對方該不會是想趁著這個機會,要來直接攻打平壤吧?
很快……
「哪一位愛卿有辦法?」
對方立刻便告訴高建武。
他已經知道遼國,遼國這是想要吞併他們高句麗,那就只能是打。
這邊湊一湊,那邊湊一湊,再加上一些靺鞨人的軍隊,高建武便又拉起了一支十萬人的軍隊。
是他多心了。
這足足已經佔了高句麗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
高建武看著地圖上遼國軍隊的位置。
李治回道:「那就接著打,朕一開始還有點擔心,你們會不會投降得有點太快了。」
可不管怎麼說,如果他們都不管。
所夫孫便打算跟遼國的軍隊硬碰硬。
所有人都沒有說話。
回去后……
到了四月底。
都閉城不出吧!
乙支文真便被帶到了https://m.hetubook.com.com李治的面前。
大家都是一個腦袋,兩條胳膊。
「如今,我們遼國對你們已經不太信任了。除非你們王親自到朕這來投降吧,否則,那就接著打。朕與新羅有約,要去幫助新羅。而不把高句麗打下來,朕過去得不太放心。」
但現在,遼國顯然跟大唐不一樣。
所以……
李治今年已經二十二了,早已不是小鮮肉了,下巴的鬍子都有點扎手了,也是摸了摸自己的鬍子,然後道:「你們王這是打算來跟我求和?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前讓我們的大軍好好地看管上幾天不就得了,何至於弄得如今這般地步。」
三萬對五千,優勢在我!
但是……
就像是他們曾經跟新羅、百濟一樣,還不是打了幾百年,打到現在都還沒有分出勝負。
因為他們的北邊還有很多的高句麗城池,比如說扶余城,南蘇城,還有他們高句麗以前的國都國內城。
然而讓高句麗君臣都沒想到的是,所夫孫居然戰死了。
高建武當然選擇打!
然而……
結果和*圖*書……
沒想到,半路上便遇到了遼國的士兵。
但是!
「這是真的?」
但這樣做也不行!
而且就算是沒有火炮,高句麗這三萬人,也打不過遼國的五千人。
乙支文真很生氣,但沒有辦法。
遼國竟然還兵分兩路,無視他們的城池,直接長驅直進。
而吸取了前面的教訓,野戰肯定是打不過。
高建武如今想了想,要不,投降了算了。
所夫孫不想放棄這樣的機會,然後便嘗試跟對方的軍隊開戰。
以肉身去衝擊火炮,那不是找死是什麼。
陸陸續續地,各城便把自己也被圍了以及請求王都派兵的消息給傳了回來。
本來,所夫孫是按照高建武他們的要求,帶領兩萬高句麗士兵,外加一萬靺鞨士兵前往遼東,看是否可以藉機打擊遼國的春耕。
這也讓高句麗的君臣上下,再次堅定了一個想法,能不野戰,就不野戰。
這些城池大大小小加起來,至少有好幾十座,雖說這個好幾十座,肯定是有水分的。
可這不來打他,他也難受。
遼國的司馬昭之心已經路人皆和_圖_書知。
只不過……
高建武聽著這些消息,頭痛欲裂。
如今的問題是,不反抗就只能等死,那就算是要把剩下的人全都給打光,他們也要打。
十天後……
高建武有點不敢相信。
身上的鎧甲,雖說會有一些差距,但其實並不會差到那裡去。
高建武便再次召集了國內的壯丁。
乙支文真便道:「希望貴國不要得寸進尺,高句麗仍有數百萬之眾,不是沒有與貴國開打的能力。」
他們投降無所謂,但是王你要是投降了,那你就不是王了。
更何況……
對方並沒有。
又過了一個月後。
只能寄希望于能在戰場上打贏對方了。
下面的人卻是給了他一個很是肯定的點頭。
雖說此前,高句麗已經損失了不少的兵力,這前前後後加起來,算上蘇定方的那一次,估計已經有至少三四十萬。
對方就是在這山脈里,跟游自己的花園一樣,只需帶半個月的乾糧,就能走一個來回。
所夫孫是聽說過的,遼國的軍隊有著一種很厲害的武器,能發出震天的聲響。
就連之前出主意的那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