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大化學家

人工降雨實驗的成功,無疑是讓大唐的貴族士子對自然界的形成,又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概是因為益州是南方,而此前,他們實驗的地點大多都選在了北方。
只能是把元素周期表的前二十個背了出來,然後發現好像都不太像。
直到把各種各樣的實驗都做完,種種證據都指向了,這玩意就是濃硫酸,然而,李重也最多只有三成的把握而已。
李重:「這個世上,就沒有那種葯。不過這煉出金,煉出銀來倒是可以。喏,你看,這裏都寫著要怎麼鍊金跟煉銀呢。」
沒過幾天。
先把它默認成硫酸鐵溶液吧。
具體的原理,也就不多說了。
他其實是一個很保守穩健的人。
因為這東西,真的好像對金屬有著很強的腐蝕性。
在某些性質上。
李重打算完全摒棄古人對這些東西的描述,然後自己編一套描述的方法。
而這一次,文章中也是把各種證據羅列很詳細,包括空氣的溫度、www.hetubook•com.com濕度等等。
不過……
不過不管這東西到底是不是濃硫酸吧,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他說不定可以用這個東西來做蓄電池。
看完了這文章,就連李重都不禁覺得,這他娘的,似乎很有道理。
李重的重點是擺放在,他們在自然界所能提煉出來或者是挖出來的,那些很純很純的物質。
另外……
也就是說……
李重:「說了你也不懂,不過簡單地來說,就是從一樣東西,變成另外一樣東西,這就是化學。」
當把它煮沸,把裏面的水都蒸幹了以後,這玩意真的很像他曾經學過的濃硫酸。
為此……
李重也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答案,說不定可以從這裏面去尋找。
說白了,方向本來就錯了。
在古代搞化學,其實難就難在,這古籍跟後世的課本相差得實在是太多了。
那也就是說,他們撒鹽的這個舉動,一定是對降雨產生了什麼和-圖-書影響。
另外……
反正……
而這一次,他們也撒了鹽,卻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畢竟……
在濕暖的環境下,鹽作為凝結核,更具優勢。
新城只覺高深莫測,「那你能煉出讓人長生不老的丹藥?」
新城被李重給抱著,她對這個,自然是談不上有多大的興趣。
「駙馬也要當道士?學人家煉丹嗎?」
李重便道:「煉丹、追求長生不老只是對外那麼說,我這其實是在研究化學。」
而文章在最後也是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不同現象的原因。
「什麼是化學?」
而這一次之所以認為人工降雨實驗是有可能成功的,便是因為他們在大量地進行測量之後,發現空氣濕度相對比以前,有了相對比較明顯的變化。
李重很快便從一種綠色的晶體當中,提煉出了一種酸。
北方降雨,或許用的不是鹽,而且需要一種能夠大量吸熱,使水汽能夠凝結成大顆冰晶的物質。
科學院已經https://www.hetubook.com•com逐漸地可以對一些東西,進行定量化的處理。
而李重卻知道,這玩意應該就是一種酸!
看看能不能生成沉澱。
就是要跟自己已知的東西結合起來,比如說,拿這疑似濃硫酸的東西,去跟其他自己已經已知的溶液什麼的,卻反應。
那李重也只能說,他也不知道。
主要是從實事求是的態度出發,是怎樣就怎樣,比如說從顏色,吸水性,液體的濃稠度、氣味,腐蝕性、揮發性等等出發,客觀地描述一樣東西,而不是像古人那樣,搞得神經兮兮。
當然!
最後經過李重的一番研究。
其實李重這都已經算是好的了。
他貌似又做出了另外一種酸。
現在,大唐的科技發展基本上已經發展到一個瓶頸了,這化學要是得不到更好的突破,他們便很難有什麼更大的收穫。
這下所有人終於都知道,為何之前的降雨都失敗了。
北方的空氣是相對來說比較地乾冷的,而南方www.hetubook.com•com則不同,一般來說更偏向于濕暖。
至於你要說,什麼東西能讓四周快速地降溫。
那怎麼辦?
南方降雨,確實,應該是靠凝結核,靠重力作用來決定的。
起碼!
也就是說……
而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這想必應該就是稀鹽酸了。
而北方降雨,說不定是要先凝結冰晶,然後等冰晶從天上掉下來,半路再受暖融化成小水滴,這才是北方地區人工降雨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後……
比如說……
要不是李重一直在逗著她,她才不跟李重這麼無聊地看這種完全看不懂的書。
捷徑肯定是走不了。
他還有一點底子在不是,就好像是做那些化學填空題,雖說不知道具體的化學反應式,但是,卻可以通過一點提示,知道其中一半,從而去推出新產生的物質到底是什麼。
也就是說,以前他們撒了鹽,並不會出現什麼明顯的變化。
那些花花綠綠的礦石。
李重也是把那些擅長煉丹的,都找來,別聽他們忽悠,和*圖*書胡說八道,說什麼能夠煉製長生不老葯。
溫度,可以用溫度計來測量,其實以大唐現在的技術,要製作溫度計並不難,難的只是如何選取一個恆定不變的溫度,然後以此為標準,把刻度給刻出來。
其實坐過熱氣球的人就會知道,這南方的空氣,跟北方的空氣有著很大的不同。
而且鬼還記得硫酸鐵溶液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只能是一步步腳踏實地,走前人曾走過的路。
因為這味道真的很刺鼻。
他依稀記得以前做實驗題的時候,好像應該是有做過的。
大唐的道士、煉丹家都把這種叫做綠礬,通過對綠礬進行蒸餾,最後,得到的溶液,他們稱之為『綠礬油』。
實話實說,李重也不太敢確定。
實話實說,這硫酸根跟什麼東西會發生反應產生沉澱,這個李重還真的一下子有點想不起來。
至於濕度計,李重採取的乾濕球法,就是用兩個溫度計,其中一個溫度計什麼都不做處理,另一個溫度計,則是用紗布沾水包裹起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