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父與子,去與留

倒是次子虎廣和一批年輕一輩的,比如虎七郎,他們就不這麼想。
「我虎七郎,是頂天立地的男兒,石重貴用三端帛布,辱我報效國家之心,這晉國我是不會再呆下去了。
「大人是準備用天王所賜金銀,補貼七郎等人嗎?」
這樣的傷勢,得到的撫恤,就是三貫錢。
「七郎他們怎麼說?還是鬧著要回河西去嗎?」
阿郎是指弟弟,這父子兩口中的阿郎和兄長是誰?答案顯而易見。
虎廣憤憤不平的走到虎刺勒面前座下,他知道虎刺勒的打算,因此父子之間,多有齷齬,爭吵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也是,以後他也是一鎮衙內了,自然心態會有所轉變,虎刺勒如是想到。
虎廣長嘆一聲,不知道是該搖頭還是點頭。
此時一匹帛布大約價值為兩千錢,也就是兩貫,三端帛也就是一匹半,價值三貫整。
「你再去勸勸七郎,也給下面的兒郎們說說,天子雖然沒賜下多少金銀錦帛,但是給了我虎刺勒徐州武寧軍的節度使之位。
虎刺勒就是這樣,當年他跟著張昭東歸,就是想到中原的花花世界建功立業。
而中原再是混亂,但也比河西要繁華多的,加上一待就是六年,很多人開始習慣了在東京生活,也在東京安了家。
他為父親分析過張昭更能成事的原因,但看起來,根本沒起到什麼作用。
好一副父慈子孝的畫面。
那種錢,我怕用了會給子孫帶來災禍。二郎君,你跟我們一起走嗎?」
而那些契丹權貴眼中,對於漢人的些許鄙薄,更讓心高氣傲的趙匡贊難受。
他們原本有八百人,六年間,戰死、病死了幾十人,傷退了幾十人,現在還有六百多。m•hetubook.com•com
他們這個部落,最開始是臣服於歸義軍的草原達旦人,後來作為曹元忻的陪嫁,跟著去了于闐,再接著,被曹元忻送給了張昭作為護衛。
趙延壽也沒想到趙匡贊是這麼一副淡定的神態,隨即也想到了他這個倔強兒子,定然是做出某種決定了。
端,是布帛的單位,確切的說,是布幣的單位。
虎廣心裏泛起了最後一絲希望,自他們到東京起,六年中,天王從來沒有忘記給他們發軍餉,父親虎刺勒更是每月有三十貫的特殊補貼。
東京開封府城外,一處還算不錯的莊園中,準備開始上任徐州武寧軍節度使的虎刺勒,正在房中讓人備了幾個小菜,溫了一壺好酒,他要小酌幾杯。
宮中伶人一言一笑就能稱旨,賜下錦袍、銀帶、百千錢,此等社稷,何堪護衛?」
所以此時,看見父親趙延壽已經將頭頂的漢人髮髻,換成了契丹式髡髮之後,他還是震驚了良久。
而現在,他的夢想,基本已經達成,心裏對於張昭的歸屬感,似乎就不是那麼強了。
回到中原后,兒子虎廣跟隨慕容信長到了東京,那時候天王還是中原天子的臣子,這數百涼州驍騎,也是天王跟朝廷交易的一部分。
「別說七郎,我都想回大涼去了,我入馮玉他八輩祖宗!
他的態度是,天王能入中原,他肯定要想法幫助,但天王要是不入中原的話,他虎刺勒,也不準備回去了。
趙匡贊直視趙延壽眼睛,在平常來說,直視父親,可是非常不敬的。
趙匡贊今年已經十九歲了,比起當初跟張昭的第一次會面,他成熟了很多。
「有些東西,張天王給和-圖-書不了,只有陛下能給,陛下昨日就已經允許某髡髮了。」
「逆子!爾日後一定會後悔的,今日失掉的,可是太子之位。」趙延壽徹底火了。
「某跟隨陛下六年之久,他怎麼想的,某一清二楚。
說著,趙匡贊一拱手,「有些人想跟隨孩兒,還請大人給個方便。」
「父子之間,一定要如此嗎?」
此時銀銅不足,多以布充貨幣,一端就是把一匹布對摺起來然後裁成兩半,這一半就是一端,也就是半匹布。
虎刺勒聞言,也禁不住吸了口冷氣,這石重貴,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幾乎同時,媯州州城,一對父子也在做著極其重要的交談。
趙延壽指著頭上的契丹式髡髮說道,他好像還有點自得,因為在遼國,明面上,漢人是不準留髡髮的。
「大人日後一定會欣慰,因為孩兒延續了趙家的香火和富貴。」
如果用這錢來給虎七郎等發放補貼,意義就不一樣了。
「回去了一定要告訴天王,某虎廣之心,天日可鑒,更沒有忘了當年我們在西域時發下重建大唐的誓言,某會去武寧軍,在那裡,比回河西更有用。」
趙匡贊點了點頭,他緩慢而清楚的回答道:「兄長確系明君,但阿郎卻是天縱英主!下注,當然要下那個最有前途的。」
虎廣這樣差點被打出腦漿子的,都不能算重傷。
兩句話看似沒有關聯,但實際上又有關聯,虎七郎看著虎廣的臉色,也不忍再調侃。
趙延壽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了,他突然感受到了一種陌生和背叛。
「外放藩鎮的前程,已經把大人給迷住了,他現在已經把自己當成武寧軍之主,當成割據一方的節帥了。
虎廣呆hetubook.com•com了一呆,看著正模仿昔年天王模樣,開始封官許願的父親,他突然什麼也不想說了,只是輕輕點了點頭,然後就起身離開。
等到了徐州,我十倍,不!百倍補償,財貨、女子都會有的,絕不會讓任何一個兒郎有饑饉之憂。」
「看來大人已經做出選擇,您果然還是不相信孩兒的判斷,是孩兒太年輕了是嗎?」
「咱們最近置辦田產用的有些多了,不足以酬功了,還是到了徐州再說吧,武寧軍富庶,總要給兒郎們弄來三五萬貫養家。」
對虎刺勒來說,當然也是一樣,他從一個西域之地的小人物,十年間就做到了中原朝廷的大鎮節度,可謂是走上人生巔峰了。
「三伯給我許了什麼樣的賞賜?總得有三百貫吧!」虎七郎看著虎廣,帶著些調侃意味的問道。
雖然他們在東京開封府置辦了田產,還經常用這筆前結交、拉攏禁軍將校,但仍然還有很大一部分留存。
看著不少吧?可代價是重傷啊!
在五代,能外放節度,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再之後就是慕容信長一心要回河西,天王於是把他虎刺勒派到東京,來統領這幾百涼國鐵騎。
「你們從此向西,到了陝州就會有人接應你們。」說著虎廣拍了拍虎七郎那隻沒了手腕的右胳膊。
其中一半是他們虎氏的族人,一半是涼州以南六穀部的驍騎。
趙匡贊搖了搖頭,「大人所想的,陛下以前不會給你,讓您髡髮后,就更加不會給,自此刻起,大人也不必跟孩兒說這些了。」
要是在河西,天王一餐只吃兩個菜,穿粗麻布衣,也要保障好將士們撫恤的。
這些年,趙匡贊其實是在煎熬中渡過的。
倒是你和*圖*書,這麼快就下決定了嗎?阿郎就一定勝過兄長這麼多?」
自從跟隨母親到了契丹以後,趙匡贊很快就失去了母愛,因為母親燕國長公主不適應契丹氣候,沒多久就病逝。
虎刺勒看見兒子第一次沒因為此事跟他爭吵,還以為是虎廣終於開竅,喜的臉上皺紋都舒展開了。
對於讓他經受這一切的父親趙延壽,趙匡贊已經很久沒跟他說過話了,甚至已經很久沒見過面。
更兼他們裝備精良,騎術精湛,是中原少有的輕甲弓騎兵,對晉國軍隊有極大的補充作用。
說實話,石家兩代天子,還是挺看重他們的。
不過,沒等虎刺勒一個人好好享受下這份志得意滿,兒子虎廣就罵罵咧咧的走了進來。
這些年輕人是看著張昭一步步神奇崛起的,是跟著張昭一路東征西討打遍西域的。
趙匡贊臉上堆起了極其公式化的笑容,「請大人給個方便。」
將士們功勞絕大,殺的契丹人屍橫遍野,他竟然只出幾萬貫就打發了。
我曹冒白刃,催筋折骨,抵禦胡寇,重傷者只給帛三端。
……
趙延壽臉頰一抽,看起來就好像是要發怒,但還是生生忍住了。
而且做為張天王最大的幾個迷弟之一,別說父親虎刺勒,當年如日中天,娶了前唐永樂公主,身為張天王好大兒的慕容信長,有些迷醉於東京繁華的時候,虎廣都敢當面噴。
而同時在宮中大肆慶祝,賞賜伶人近侍往往一出手就是一人數百貫,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遠不止三百貫呢,只要你願意,三千貫都可以。」
不過,在虎廣希冀的眼神中,虎刺勒緩緩搖了搖頭。
……
「趙家人,絕不在一棵樹上弔死,這是大人,哦不!阿翁在hetubook.com•com世時,就經常這麼說。」
虎刺勒輕輕問道,他口中的七郎,也是屬於虎刺勒部落中的一員,只是現在他把原本的部落改成了家族,原本部落中的人,都姓了虎。
虎七郎右手被契丹人齊腕砍斷,一隻眼睛受了重創,得到的撫恤,就是這價值三貫錢的三端帛布。
畢竟這些涼州驍騎在中原沒有根基,可以籠絡作為親衛。
河灣北邊的土包上,二十余騎彪悍騎士正在靜靜等待。
伯父雖然略有積蓄,但遠不可能拿的出來三千貫,只能是去武寧軍的地盤上搜刮。
這是個驕傲的少年,他一直以身上大唐皇族的血脈而驕傲,雖然這個大唐皇族在實際上並不那麼真。
若不是有涼國特製的複合頭盔在,極大的削減了這一槊的威力,虎廣應該是立斃當場,而不是只被砸破了頭。
對於涼國,雖然還有特殊的情感,但並沒有那麼的懷念了。
震驚過後,趙匡贊竟然出奇的好說話了,好像是下了某種決定。
因此對張昭的情感,非常熾烈,到現在還以涼國人自居,一直在相信,天王肯定會入主中原。
虎廣包著頭,神情顯得有些萎靡,契丹鐵鷂軍那一馬槊,可把他打的不輕。
為首的是一個斷腕壯漢,他有些心神不寧的看著遠處,直到看見了一人匹馬朝這邊過來后,長長鬆了口氣的同時,彷彿又有些難受。
當然,這傷其實不輕,虎廣足足在馬車上躺了一個多月,到現在頭上的傷,還沒好完全,一到颳風下雨,腦袋都隱隱作痛。
什麼傷能稱得上是重傷呢?那就是斷手斷腳以後生存都很困難,那就叫重傷。
黃河北岸,一處無名渡口,說是渡口可能都誇大了,實際上就是個有幾條漁船停泊的小河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