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春闈

唐寅明顯厭倦了在興王府的繁瑣工作,想早早回家鄉安度晚年,過上閑適的退休生活。
「……天下大勢,我一介布衣無從定奪,只想安穩度日,從未曾有過爭名逐利的想法。」
論忠恕。
婁素珍問道:「若是興王府出真龍呢?」
英雄難過美人關,要說他對婁素珍沒想法……開玩笑,那是曾經可望而不可及的女神,即便是現在……心態上也是如此,他自問沒資格「追求」婁素珍,所以只能當逃兵。
婁素珍道:「至少朱小公子擔心先生將來無心朝事,讓我勸說先生,要以天下大局為重,不要以個人好惡而亂了家國社稷,也勿要辜負上天對你的磨礪,平庸至死與青史留名或只是一念之間。」
「啊?」
唐寅感慨地說道,「即便如今尚在興王府做事,也不過是報答當年老興王收留賞識之恩,等世子回歸安陸后,我便要請辭,回江南養花種田。」
唐寅苦笑不已,心說,果然一個逆臣的妻子,會跟朱浩這樣瘋狂的小子有幾乎相同的想法,自然容易受朱浩挑唆。
也就是她,有資格在唐寅面前侃侃而談,換了別人面對這樣一個天下聞名的大儒,能說上兩句就不錯了。
八股取士的關鍵。
一下子,唐寅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婁素珍仍舊弓著腰行禮。
他的確有退出興王府的心思,這幾年在安陸,他賺了不少身家,理想中養花種田的美好生活眼看將要到來,至於什麼朱四當不當皇帝,都不在他計https://www•hetubook.com.com劃之列。
「別……別。」
總之這是在寧王謀逆后對文人的一種勸諫和勉勵,士大夫階層要讓士子遵循天地君親師的禮教法統,讓臣子安心當好韭菜。
唐寅搖頭苦笑,「王妃,您乃千金貴體,即便離開江西之地,也該以皇室恩遇為重。」
朱浩心態平和,參加科舉考試次數多了,慢慢也就習慣了,按部就班完成一系列考前工作,然後開始審題。
算了,算了,好歹朱浩這小子救過婁素珍,就讓他在婁素珍心裏面保留個赤子的形象吧!
心思已定。
朱浩心想,果然題目如時局,說什麼佞臣當道,實則科舉取士還是以士大夫為中心,這題目只能以迎合士大夫喜好為準,不是比誰抨擊當權者更加激烈,或是比誰對朝廷更忠心就能金榜題名。
貢院中。
唐寅聽出婁素珍想做回普通人的心思,半晌沒吱聲。
唐寅詫異地打量婁素珍。
還是說這小子已經瘋狂到準備去謀刺皇帝的地步?誰敢保證除掉皇帝,就是興王府那位繼承皇位?
「就當先生為了幫我,幫無辜捲入叛亂,丟官去職的讀書人,以及顛沛流離的百姓,還他們一個公道,讓他們可以繼續做大明的順民,這不好嗎?」
果然是朱浩那小子在背後搞鬼。
婁素珍繼續道:「在我看來,先生之志向,或不如朱家小公子。」
三道題目,有一種修齊治平的進階感覺,先論「忠恕」,再論仁治,https://www.hetubook.com.com而後就是高潔的心態。
安陸平盜和救災,那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為興王府辦事罷了,不用把我擺在那麼高的位置上。
婁素珍聽了這些話,就知道朱浩的擔心不無道理。
婁素珍道:「先生不留南昌,是察覺南昌有人行那謀逆之舉,裝瘋賣傻不惜自賤,終守得名節,可見先生並非拘泥外物之人。
會試第一場,四書文經義。
難道他真的能掐會算?
唐寅先是驚訝。
言外之意,我現在不再是什麼王妃了,而且都不自稱「妾身」,好像我從沒嫁過人,只是個普通的小女子,你唐寅還跟我提什麼「皇室恩遇」?
論以仁治國。
最後他只能暫時點頭:「王妃的話,在下記在心裏了,一切看情況吧……如今陛下春秋正盛,談何興王府出真龍?」
婁素珍在氣場全開的情況下,完全把唐寅給壓制住了。
大明好好的基業,眼看就要敗壞在這昏君手裡,還有天理嗎?
婁素珍當著唐寅的面,問詢了他未來的打算,如同朋友間閑話家常。
唐寅趕緊起來還禮。
「呃……」
婁素珍微微搖頭:「先生勿要再以皇室為由,將民女束縛住。」
「呃?」
唐寅支支吾吾,「人各有志吧。」
「這……」
第二題和第三題有相似之處。
朝廷負了我,當天下危難時,還要我對天下人負責不成?
唐寅道:「實不相瞞,朱浩的確有神機妙算之能,但其言多有虛妄,望王妃不hetubook.com.com要當真。」
婁素珍想知朱浩有關小興王會在未來兩三年內當上皇帝的話語,是否是出自唐寅的揣測。
……
「倍」通「背」,有悖逆的意思,寧王為下卻「倍」,那肯定是有違中庸之道,應該大肆抨擊。
《論語》題:「吾道一以貫之。」
朱浩很在意匡扶社稷,唐寅並熟視無睹。
難道要告訴婁素珍,朱浩那小子想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三道題看完,類似於截搭題中的截題,只出四書中一句,題目就算出來了,或許考官覺得,考生能來參加會試,學問必然不錯,難道你堂堂舉人還背誦不出課文?只要出這麼一句,你就應該知道立意方向,無需贅述太多。
難道寧王把我選中當王妃,然後不顧我們婁家的安危,悍然舉旗造反去送死,我還應該感謝皇帝要將我滿門抄斬不成?
朱浩安心審題,答題,而科場外,唐寅則在朱浩進考場前再三囑咐下,去見了婁素珍。
唐寅這幾年一直過著獨居生活,本來他在女人面前就有點不知所措,再加上眼前這位是他心心念的「女神」,人家曾經地位崇高,才學和見識遠非一般女人可比,這是個可以讓江南士子為之傾倒的「紅顏禍水」,他這樣一個已到晚年,在女人面前支支吾吾的老光棍,想去與之辯論,哪怕胸有韜論,這會兒也只能結結巴巴。
婁素珍言語不卑不亢。
唐寅又不能直接伸手去扶,畢竟男女授受不親。
「先生不答應,妾身便不起來。」
「啊…m.hetubook.com.com…這這……」
兩年?
或許是受寧王謀反之事的影響,畢竟孟子題下句就是「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我倒覺得公子並非口出妄言,即便我不贊同寧王謀逆之舉,但其所言,今上德不配位,也乃吾之所想,即便逆舉不成,但昏君民心已失,蒼天當歸於正位。大明法統不可亂,今上既去,則必應興府紫龍盤升。」
婁素珍起身,恭恭敬敬行禮:「一介草莽之女,尚且連本來身份都無法恢復,得先生神機妙算,救我於水火,銘記於心。若先生志向高遠,將來定可安邦定國,也不枉費我與先生相識一場,以及對先生的期許。請先生為百姓,為興王府,將鴻鵠之志勃發於心。請先生答應小女子的請求吧。」
隨即恍然。
心想,果然跟朱浩那小子有關。
《孟子》題:「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唐寅又不知該怎麼接茬了。
唐寅不屑道:「他年少氣盛,如初升旭日,自然有遠大志向,而我如日落西山,倦鳥思歸,也乃人之常情。你對那小子了解不多,他的志向遠非……唉!」
第三題分明是在暗示寧王違背了「為下不倍」的儒家行為準則。
唐寅囁嚅道:「江西之事……非我,非興王府能過問。」
三道題都不算難,就看考生是否能針砭時弊。
四書文三道題目。
……
他到底對寧王妃說了什麼?為何這次再見到寧王妃,她的精神狀態看上去比之前m•hetubook.com.com好很多,人生也有方向了?
婁素珍微微一笑,道:「若將來興王府真的出了真龍,先生也不肯出手相助?」
婁素珍這才直起身子,正色道:「公子說,兩年之內,一切就會有定數。」
突然覺得,這女人說話跟自己那個學生一模一樣,都是如此直截了當。
《中庸》題:「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
「這……」
那小子怎會這般確定?
朱浩是對症下藥啊。
唐寅抬起頭,驚訝地打量婁素珍。
「我原本以為,先生胸懷天下,為國為民,看來我對先生期盼過高了。」婁素珍繼續搖頭。
論君子立身處世之道,也是論君臣相處之道。
現在婁素珍勸他回頭,他非常為難。
「到安陸後為保一方百姓安寧,帶兵平寇,賑災安民,哪件說出來都是忠義之舉,何以如今四海不安,先生卻想偏安於私宅,不過問朝堂紛爭?」
寧王沒有成就大事,也未必有人冒險行刺,但人收拾不了昏君,老天自然會出手懲戒,難道「人間正道是滄桑」是虛言嗎?
「就算有真龍出,那也與我無關。」
婁素珍的話沒有像朱浩那般篤定,卻按照她自己的想法分析局勢。
二月初九,清晨。
話到嘴邊,唐寅不知該從何講起。
朱浩這小子這麼擅長給人洗腦嗎?
第二題還蘊藏有對皇帝的勸諫——「天子不仁,不保四海」。第一題「忠恕」也體現出相關思想。
如今他把興王府世子牢牢地攥在手中,心思非常複雜,可說是一隻老謀深算的小狐狸,連我唐某人都覺得汗顏?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