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忠烈千秋

畢竟立國於南美的大明,不過只是華夏數千年歷史中的一員,華夏的先賢英烈們可以在這裏得到一年四祭。
忠烈祠,既是供奉陣亡官兵的祭祠所在,同樣也是國家公墓,位於應天南郊的忠烈祠佔地達數百公頃,這片規模宏大的墓地,儘是一片綠色,看起來宛如國防綠一般。和所有的墓地一樣,這裏顯得有些冷清,綠色的墓地上,只有幾條白色綿延到遠處,那是白色大理石製成的墓碑,數量雖然不多,但這隻不過是剛剛開始罷了。
「砰!砰……」
禮槍聲結束之後,軍號手拿起軍號吹響了熄燈號,低沉的熄燈號聲此時顯得極其的肅穆。
「預備……放!」
伴著低沉且肅穆的熄燈號,站立在棺旁的六名士兵同時抬起國旗,他們的手上戴著白手套,然後輕輕的把沿中線國旗合攏,戰士們按照標準的折旗步驟,站立軍棺兩側六手相交,動作輕緩的將國旗折起。
「砰!」
和-圖-書在過去的十七年間,許多人的習慣和性格都發生了變化,十七年前,軍人是當差吃糧的丘八,而現在呢?軍人是神聖且令人尊重的。
在公墓的入口處,是一座華夏式城門式的牌坊,牌坊中央門廊上書「忠烈千秋」,右側門廊上書「成仁」,左側門廊上書「取義」,此取自於文天祥的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砰!」
「嘟……嘟……嘟、嘟……嘟、嘟……」
以皇帝陛下和國家的名義緬懷他們,感激他們!
事實上,在大明許多陣亡的戰士都沒有親人,他們孤身一人飄洋過海來到這裏,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忠誠締造了這個國家,為華夏民族開拓了這片土地,他們被安葬在忠烈祠,他們理應得到祭奠與愐懷。
待學生們走近后,他們看到了十幾米開外正在進行著的葬禮。
此時,在這些魂歸忠烈祠的忠烈之和*圖*書士的葬禮上,這些神情肅穆的學生們,又一次接受了愛國主義的教育,這比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的「軍葬」更加的直觀,對他們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這面旗幟,以皇帝陛下和國家的名義,獻給您!用以感激您的兄弟為帝國做出的光榮、忠誠且可敬的貢獻,謹以這面旗幟表達整個國家以及帝國軍團對他的感激之情。」
孩子們甚至可以背下這段話,這是寫在書本上的「贈旗語」,按道理是應該交給陣亡官兵親人的,如果他們沒有親人,則交給他的兄弟——戰友。
在大明,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背出這句話,是軍人的犧牲奠定了這個國家的一切,也正因如此,他們值得人們去尊重,也必須得到人們的尊重與緬懷。
槍聲再次隨著軍士的口令聲響起,儘管槍聲讓學生們的身體微微驚顫了一下,但是此時他們的神色卻變得的更加的肅穆。
十七年!
對於大和-圖-書明而言這裏既是祭祀先烈的忠烈祠,也同樣是一個紀念中心,他右翼側殿是先賢祠,供奉著華夏先賢,而左翼側殿是游就館,展示著大明軍隊的武備以及繳獲的各國兵器,從其建成的那天起,就經常有學校組織學生來這裏參觀。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如茵的綠地上,在白色的墓碑之間,順著槍聲的方向走去,這些年少的學生們,對於軍人的葬禮充滿了好奇,甚至有些嚮往,畢竟,在大明的中學課文中,就有軍人葬禮的描述。
忠烈祠不僅供奉著大明陣亡將士的牌位,同樣也供奉著自先秦起到明末的華夏忠臣義士的牌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華夏文明的傳承。
「砰……」
這是他們第一次目睹軍的葬禮,但是與書上的描術不同的是,今天這裏沒有親人的抽泣聲。
是什麼鑄就了這一切,是軍人的犧牲,軍人的勇敢,當然還有就是國家發自骨子裡對軍人的推崇以及諸hetubook•com•com多的保障,而不是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軍人是令人尊重的職業」。
不建皇宮建忠祠!
由此可見大明與歷朝歷代的不同!
領隊的士官雙臂交攏將國旗合抱在胸前,然後緩緩的走前墓地前的士兵。
再往裡走,沿著通道兩側的松柏,就能看到一座規模宏大的中式建築,那裡就是忠烈祠了,它的形制借鑒了唐代的含元殿——完全出自朱大皇帝之手,他憑藉回憶繪製了後世對含元殿的複原草圖,然後將草圖交給建築師們,歷時三年才建成這座大型宮殿式建築,從其建成的那天起,就是整個南美最具華夏風韻的華夏式建築。
士官的聲音低沉,他用雙手把國旗輕輕的送到戰友的面前,儘管一切就像是流程一般,但當戰士接過國旗的時候,他同樣用雙臂將其抱在胸前,像是擁抱著自己的兄弟一般。
今天和往日一樣,有從應天學校過來的小學生來這裏參觀,與往日不同的是,平日里https://www.hetubook.com.com靜悄悄的忠烈祠顯得有點「喧囂」。
為了表示對軍人的敬重,大明用許多看似有些教條化的東西,用細微到繁瑣的條令去保障軍人生前以及身後的利益,正是這樣細緻入微的關切,讓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得到軍人地位的不同尋常。
整齊的排槍聲,從空曠墓地里傳來時,正在進行參觀著學生們,紛紛的立正,他們目視著槍聲傳來的方向。烈士的葬禮正在進行著,戰爭總是會死人的,每天都是陣亡戰士的骨灰從前線送到應天,在忠烈祠的公墓里每天都會有葬禮進行著。
墓前,沒有送行的親人,只有六名身著禮服的士兵站在那裡,即將入土的棺材上蓋著國旗,這是屬於軍人的榮耀,
學生們自覺的排成排對著墓地行著軍禮。
莊嚴且肅穆。
完成「贈旗禮」后,士官向年青的戰士敬了一個軍禮,他的動作輕緩,似乎充滿了不舍,此時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的肅穆……
六名持槍的軍人,舉著步槍對著空中鳴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