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遇著!弩箭!

「你等使數千之軍于松漠之境意欲何為,既然來了,那便留下吧!」
折家領軍大將折立行乃軍中老將,自來行事謹慎,面對「幽州」軍守關隘之陣勢,勒馬關前與薛仁貴相對,馬背上施禮而道。
是時,折軍軍異動同是引得駐守「幽州」的守軍關注和朝廷偵騎司的注意,數道奏摺急報朝廷。
這廝忍住悲痛之心,想聖上旨意其時也無作用,使軍士速往長安城報備兩軍交戰情勢,對吳平言道。
殿堂上、李世民再對秦文遠說道。
「哈哈!老將軍未有旨意不得率軍進入幽州城,此乃薛某之職責所在,至於借道此關隘外控制之道路往別處卻不在某家管轄之中,老將軍自便,休得騷擾幽州守軍,使某家為難。」
吳平等三人于交戰中甚有默契,皆是存了耗盡這老將體力的打算,使你方戰罷我接上的車輪打法,四匹馬于戰場上滴溜溜形成圈子,馬背上騎士戰得難解難分。
便在此等不溫不火,對即將發生之事使諭令快馬傳達「幽州」衛孝傑阻擋之時,折家軍數千輕騎已然于「幽州」古北口關隘與薛仁貴所領之軍相遇。
可惜,今日折家軍遇著的是秦家這等善於施遠程攻擊的騎兵,兩軍尚未接戰,折家軍已然被秦軍手弩攻擊而使陣型大亂,皆是因倒地的軍士和馬匹阻擋而起。
其時、折家軍駐守「府州」城,家主折衝有萬夫莫擋之勇猛,卻是自高自大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裡,偏這位自信過了頭的老將軍卻又與謝弘相交莫逆,恨秦文遠校場比武不給謝弘留下全屍,以致使折家兒郎參与刺殺徐天的行動,引來折家巨大的變化,最終被依附於秦文遠東北勢力下的折家取而代之,直至宋朝與楊家將齊名。
這折家如今之勢雖是不如往昔之榮光,卻也是隱世的大族。
卻原來折家出生乃党項族,其一部為徐天治下的東北少數民族,一部早在大唐初年www.hetubook.com.com便已歸順朝廷。
「且停下交戰,折某有話要說!」
好一場慘烈之戰,竟是于兩方主將話不投機間貿然而起,這卻是誰也想不到的結局……
折從阮這廝有自己的打算,待折家大部兵士去后,竟是換過便裝,使留下的數名百戰老兵和麾下十數侍衛稍加偽裝,如走親訪友的富家公子隨從,再是往長安城中而去。
這廂薛仁貴放走折家軍不久,朝廷使其阻止折家軍往東北方向的旨意傳到,薛仁貴接旨后稟報折家軍早是過「古北口」關隘外大道,行蹤不明。
這廝觀察周遭地勢,果不其然、突感寬闊地勢邊沿的林木里有危險的煞氣,一時不敢聲張恐影響己方軍心,悄然使身邊數位偏將傳達軍令,欲使軍儘快退至安全之地。
李世民接報,諭令太子李治、秦文遠、李靖于甘露殿見駕。
三位拜見皇上之後,李世民言及折家之事,秦文遠不屑而道。
見說不動折二公子,近家領軍將領也是無奈,率大部兵士自去。
「皇上;微臣以為折家此舉乃為其子折宗本失蹤之故,使軍往東北異動,無疑是認定其子落入徐天手裡,欲行逼迫徐軍之勢達到救回其子的目的,唉!折衝也算得當世名將,此次出此昏招,想必為兒子的事心神大亂方如此,已然犯了領軍大忌,但願這老兒聽從幽州軍勸告,不使事態擴大。」
「某等來遲,使大軍自相殘殺,罪過也!」
「無妨!本公子省得利害關係,不必擔憂。」
折立行被吳平此等威脅之語激起心中怒火,想折家軍乃塞外使敵聞風喪膽的百戰之軍,何時受過這等羞辱,即便今日面對數倍於己的秦軍,萬不可墜了折家銳氣。
吳平恭敬而語。
「薛將軍請了,折某等欲借道古北口關隘下之道往松漠城見識秦軍之利,還請將軍行個方便,折家萬分感謝。」
「小子和-圖-書;休得使軍與折家惡戰,點到即可!」
聞聽得吳平答應,折立行拋下手中長槍,端坐馬背任徐軍看押。
吳平見這廝來得勢猛,馬背揮長槍並大呼。
吳平等敬佩折立行英雄,以禮相待,將其簇擁于大軍軍前,絲毫未曾將之看作是俘虜。
薛仁貴這廝如何聽不出這老將軍的話中之意,所謂見識秦軍之利不過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分明是欲往「松漠」或是「饒樂」城方向騷擾秦軍,估計與秦文遠於「長安城」被刺殺的事件有關,然、折家為何如此,卻不是這廝能想到的。
折立行已然氣極,竟是大怒聲里縱馬並使手裡三尖長槍攻擊吳平。
吳平聞言,手執紅櫻長槍打馬上前,面帶肅穆大聲斥道。
折立行率軍過「古北口」外控制的大道之後,使數千輕騎于山野間疾馳,待到「松漠」城轄境不遠的開闊之地,折立行使軍擺成陣勢,于高處凝視徐軍於此設立的哨所,見其哨所處有區區百名軍士竟是發現折家大量騎兵而沒有絲毫懼怕的意思,仍是持兵器悠然于軍寨中巡邏。
旋即使槍接戰對手,軍陣前兩員使長槍的大將皆是挺手中長槍直刺展開惡戰。
折衝于「府州」都督府接到長子失蹤疑是秦文遠所擒、羅家「燕雲十八騎」被斬,同安大長公主,蕭瑀被貶的軍情急報,方知事態也脫離掌握之中,這老鬼驚慌失措之下出昏招使大軍異動,竟是欲往「幽州」方向,欲與徐家軍施壓,逼迫徐天交出其長子。
「老將軍且放心,折家軍乃我等所見真正的強軍,自當以禮相待。」
「甘露殿」上李世民與秦文遠、李靖言談折家之事,太子李治只聽不言,學習如何處置突發危機的決斷。
便在大軍整頓、欲行之際,有朝庭宣旨官趕到,見其大戰後血腥的場面,直呼。
「哇呀呀!氣煞老夫也,看老夫斬殺你這賊將狗頭。」
吳平即傳令鳴金收https://www.hetubook.com.com兵。
折家兒郎見其主將被俘,頓使軍心潰散,再聞主將馬背上大聲喝道。
「某乃折家軍主將折立行,請徐軍主將說話。」
吳平與折立行槍來槍往捉對廝殺,別看這折家老將已然年齡偏大,卻是出手狠辣,交戰時久,吳平竟是被這廝殺得有些狼狽不堪,漸落下風。
秦軍見得主將出手,軍中號角吹響,「轟隆隆」的馬蹄聲震顫大地,而折家輕騎卻是成突圍的陣型,欲衝出徐軍包圍之中,不慌不亂散開衝鋒的隊形顯示出折家軍不懼強敵的軍心。
聽秦文遠輕描淡寫的語氣,李世民已然肯定折家軍此次往「幽州」方向異動,討不討得好且不說,恐還有損兵折將的危機,皇帝老兒如何看得唐軍自相殘殺,急發二道諭令使「幽州」守軍阻截折家軍並傳聖諭,使其那裡來回那裡去。
此等現象讓折立行有些疑心中埋伏之計並使軍停止不前。
乞力蘇骨與蘇進開見吳平不敵對手,吩咐左右副將繼續圍殺折家軍,二人挺兵器加入吳平與折家老將戰團,三騎如車軲轆般圍著折立行廝殺。
時間稍久,正如吳平等預料的那樣,折立行已然有些力竭,這廝望著麾下數千折軍已然陷入徐家軍重圍之中,其脫困也是痴心妄想,心中不忍折家兵士被如此屠殺,壓著不甘的心於馬背上大聲喝道。
望著袍澤死於秦軍弩箭之下,折家軍頓起同仇敵愾之心,竟是放棄突圍欲與秦軍拚個你死我活,奈何拚殺之際,卻又因手裡的兵器、盔甲落後,使己方輕騎在攻擊里被敵大量傷亡。
「公子不可,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還是依末將之意行事吧!」
「賊將休得大言不慚,你等既為唐軍,可有聖旨入東北之境,拿來某家看看,否則,今日你等來得去不得。」
折立行竟是渾然不懼,一桿三尖長槍使得神出鬼沒,但見這老鬼手中長槍指南打北,掃東擊西,不www.hetubook.com•com落半絲下風。
秦文遠於長安城中接報折家軍異動的稟報,暗笑這折家當真不識時務,傳令東北司馬雲天等視戰場情勢相機而動,不必請示,達到重創折家軍的目的便行。
「犯我疆域者,休得放過一人,違令者,殺!」
「某等乃是唐軍,自然行得唐境,何時要遵守秦家規定,想是你等欲謀反霸佔此地,就不怕朝廷追究其責嗎?」
到得長安城,折二公子于城中「東市」附近包下「迎賓樓」客棧西廂的二進大院,相對此地的熱鬧,正是有「大隱隱於市」的狡詐。
「吳將軍!折家俘虜可否待皇上與齊王等商議之後再做處置?」
折立行聞言大喜,謝過薛仁貴后竟是揮軍越過「古北口」關隘之下消失於崇山峻岭之中。
「唉!某觀你秦家騎兵進退有法,想是精銳之軍,然、你等仗著兵力勝過老夫卻算不得有本事,如是你我兵力相當,老夫可擊殺你等,如今情勢,老夫不忍麾下兒郎做無謂犧牲,投降可以卻不得被人凌|辱,如是你等答應,老夫當使麾下交出武器,否則、縱是玉石俱焚,在所不惜。」
秦文遠言畢,李靖一旁開口奏道。
便在這廝不動聲色調動大軍之時,突聞得數聲炮響,但見得三路騎兵從林木間殺出,怕不有二萬之眾對摺家軍形成包圍之勢。
折立行初見秦家軍軍威,方知傳言不虛,勒馬于軍陣之前對徐軍大聲喝道。
「皇上不必多慮,秦家軍不會主動挑釁折家,如那折家不識時務,可怪不得小子要給這等自以為是,一意孤行的亂軍教訓。」
折從阮聽得接應自己的將軍之言,稍作沉吟,冷靜言道。
司馬雲天根據麻三稟報的折家軍情況,速使吳平所部並調動乞力蘇骨、尚飛、蘇進武等將領于「松漠」與「饒樂」一線,使徐家、契丹、突厥三部騎兵形成口袋之陣,做好殲滅敢於來犯之敵的準備。
這廝當真不知審時度勢,竟是傲慢而道。m•hetubook•com.com
「皇上休為此事煩心,折家所為,欲施不戰而屈人之兵計策,自以為能達其目的,卻是將小子東北之軍看得稀鬆平常,此去定然討不到好,如是折家領軍之將不識時務,小子管教他有來無去。」
「大人所說正是我等之意,我等當善待折家軍士,待某家王爺傳來軍令。」
麻三麾下斥候探得折家軍異動的情報迅速呈送「松漠」城都督衙門,駐守「松漠」城的秦軍大將吳平速使八百里加急稟報秦文遠,並於主持東北軍政的司馬雲天等軍政大員及時商議應對之策。
「殺!」
見折家輕騎乃精銳之兵,薛仁貴暗忖;這折家軍只要不進「幽州」城,借道「古北口」自是算不得什麼,想邊塞之地,天高皇帝遠,便是發生大事與薛某又有何關係,巴不得這折家可以壓壓秦軍的霸氣才好呢。
「老將軍可是看清形勢,願意使軍投降!」
吳平言道。
秦家軍數員大將各執手中兵器耀武揚威,于各自軍前皆是大喝。
「可使大部于河西駐紮等候父帥之令,其餘人等隨本公子潛入長安城中打探長兄消息,如是本公子沒有猜錯,想必大哥已經落入齊王的手裡。」
「降了吧!休做無謂犧牲。」
折立行麾下諸多副將見戰場形勢於己方不利,已然明白主將之意,皆是難掩悲憤之色,紛紛丟下手中兵器,下馬肅立。
傳旨官聞聽此消息,急令薛仁貴打開關隘並派出數十軍士隨同,使其帶路追趕折家軍傳達皇上諭令。
秦家兒郎聞將軍軍令,轟然應諾之下,馬背上皆是以手弩平舉,齊齊指向折家軍士並控馬步步相逼。
這歸順大唐的折家人世代習武,堪稱將門之家並與羅家軍皆為大唐駐守邊塞的雄師,卻又游弋于大唐核心權力之外,世襲武將封號,非宣召不得入京。
吳平等見得戰場主動權掌握自己手中,不怕這老將施拖延之計,想實力面前,任何計策皆是浮雲,遂罷戰仍是逞三面之勢包圍折立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