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國事!譏諷!

這廝自得旨意觀天相起,便見紫微帝星暗淡無光,好在有武曲星化氣相助,使其終能解厄,于宮中奏報皇上之後,聞聽得齊王秦文遠使藥物穩住聖上病症,再聞秦文遠建議設立「煙閣」之事,李淳風也是心中瞭然,莫不是那小子便是觀天相里望見的武曲星?
只見他雙手比出怪異手勢,使十指收回緊扣,左手在前,口中輕輕念道。
「嘿嘿!小子早為皇上想出這功德堂的涵意,據史書記載,有北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所言。天子畫凌煙之閣,言念舊臣,出平樂之宮,實思賢傅,是以;臣以為功德堂取意凌煙閣,最是能表皇上對臣子的懷念之心,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皇上此次病症貧道怕是難以使其短期內康復,只能行調理之法配以藥石使病症不致繼續惡化,再尋解決之法。」
此乃道家真言字訣,這「皆」字卻是象徵危機感應,真言既出,也是有知人心,操運人心的道家無上術法迭出,使其應對危機能解開一切困擾,四象和合。
「齊王府」中如今是人滿為患,再難尋得清靜。
「你這賊道,竟敢起賊心攻擊本聖子,念你修行不易,奪你十年道痕以示懲罰。」
三個老東西在「玄園」里商議得當,算計如何跟著秦文遠獲得更多仙法,長安城皇宮裡卻是愁雲慘淡。
李世民病榻上使太子李治監國並宣召徐天與孫神醫和「龍虎觀」觀主袁天罡入宮會診,再使欽天監李淳風觀天相奏報。
待得李世民于朝堂上傳旨,曉諭眾「凌煙閣」撫慰功臣之事,滿朝文武重臣皆為能使自己在「凌煙閣」中是否有一席之地而緊張。
太子李治領旨,見父皇精神似有好轉,不禁為秦文遠數語使父皇精神如此變化大感驚異。
袁天罡聞李世民確立徐天所奏甚是不爽,他本是為蕭瑀家的事對秦文遠不滿,今日又見這小子壞自己所提之事而起恨意,竟是不顧及徐天道門聖子身www.hetubook.com.com份,使道袍長袖猛甩,嘴裏發出重重的「哼聲」表達怒意。
「皇上;兩位道長所說皆切中病症,然、袁道長提議招魂之事,臣以為大可不必,想國朝故去的,活著的功臣,皇上如是欲使法事超度亡靈或是表彰功臣,不如使善於畫像的臣子,使工部于皇宮建造功德堂祭祀、參拜,功德堂建造好時,袁道長可於其中設壇做法行祭祀典禮超度亡靈,此舉豈不是既能解皇上為亡靈所纏的煩擾,又能使活著的功臣感念皇上的恩情嗎!」
前往「契丹」和「薛延陀」部遊歷的凱瑟琳公主等回到長安,卻是與「齊州」來長安城的墨涯子和墨家人等碰個正著。
這話說得霸氣,眾臣心裏自然有些明白。
「無量天尊!貧道以為皇上此症乃陰陽不濟所致,所謂風邪、濕邪不過是表象,道家講究大道無為,萬法自然,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聖上如今情勢,怕是因操勞國事使夜有所想、日有所思招致曾隨聖上征戰,為國捐軀的臣子亡靈所擾,不如聖上下旨,貧道于宮裡設壇,使幽醮之法攝召亡魂,鍊度施食,使其早歸輪迴。」
「神醫;小子倒有藥石使皇上病症得以緩解,可否勞煩神醫于宮中多留些時日見證藥物的功效。」
對這新解事物,秦文遠嚴令東北代首領司馬雲天嚴肅保密機制,使接觸發報機和密碼的軍士于東北王府內房舍工作,齊州「歷城」同樣如是。
卻原來這英靈里有長孫無忌畫像,這廝本是死於秦文遠之手,此等仇敵,這小子如何會祭拜於他。
閻立本奉旨建造「凌煙閣」功德堂,李世民御筆欽點二十四位大佬,便儒生畫像置於「凌煙閣」受人敬拜。
聞秦文遠有治「風疾」的藥物,孫思邈再是被這處處給人驚喜的小子震撼,想皇上此等風邪入體的病症,歷來為醫家所忌,至今沒有有效的藥和圖書石可用,想何人能根據病症配出這等逆天藥石,使病症緩解,莫不是這小子道門,「崑崙」仙山有逆天轉命的秘法?
「你個老匹夫這是徵求意見嗎?怕是心裏已然有決定了吧,老夫也想往長安城呢,卻是捨不得園裡的生活,且、那小子留下諸多書籍,書中的知識,老夫以為並不簡單,皆是聞所未聞的仙家之法,莫不是你個老東西已讀懂不成,還是留下於此研究這等知識,使墨涯子賢弟往長安城跟著那小子倒是可以,畢竟近水樓台先得月嘛!」
李世民聞秦文遠娓娓道來,竟是精神大好,起身坐于龍榻之上對太子李治言道。
二十四位功臣名單公布,使大殿里諸多人歡喜、諸多人愁。
「小道爾!看你家爺爺手段。」
李世民雙目凝視殿堂上諸位大臣表情,用有些虛弱的聲音說道。
李世民聞言,失望神態下一言不發。
袁天罡見秦文遠不鳥自己,竟是雙袖揮舞使出道家術法。
數月過後,時間已是大唐貞觀十八年的初春之時,乍暖還寒的季節里,朝廷傳旨于「凌煙閣」中舉行盛大之典,使二十四位功臣畫像懸挂堂中。
「此言善!只是這功德堂卻是以何意設立呢?」
「跪!」
但聞得有道音之聲大作,看似柔和卻又帶著滅魔之氣的勁風襲向秦文遠雙腿,竟是欲強迫秦文遠在勁風的擊打下跪地。
這二十四位大佬皆為李家的從龍之臣,多是李氏未取得江山時便跟隨先帝李淵的大臣,當然也有秦王「天策將軍府」中跟隨李世民並參与到「玄武門」事變的功臣。
隨著秦文遠手勢不停變化,袁天罡仿似心智也被控制,處於鴻蒙之中,望見秦文遠法身淋浴霞光之中,金光閃耀,其威嚴、肅穆的面容如神祗臨世。
「那小混蛋不知還有多少秘密瞞著我等,似這等千里傳音之術,老夫只在典籍里看過,卻是傳說天庭中大神使此等方法號令天兵,這小子是如何得和*圖*書知?此等仙法,當真使人心熱,老夫之意,不如使二弟帶數十名墨家人往長安城,跟著那小子得些好處,李狂兄以為如何?」
獲得殊榮的李靖、程咬金、秦瓊、房玄齡、魏徵等文武大臣自是臉面笑得稀爛,想為國事操勞,為李家效力大半輩子,得此等榮譽也算得值了,畢竟皇上沒有忘了他等功勞。
「皆!」
「尼瑪!老子前世便知這等盛事,比你袁老道所知天機更多。」
墨家二老、李狂在見識秦文遠於「玄園」里拿出的有線電話使秦府和「歷城」王府能及時通話外,再見這廝使「滴滴滴」的聲音里便能獲悉遠在千里之外的信息的設備,墨家家主墨青子背著手在「玄園」秦府另闢的發報室里,見識過報務兵發報、接收電訊並譯出電文後,這科學狂人對同在報務室觀看發報的親兄弟墨涯子和秦府供奉李狂說道。
孫思邈自然不知道其間因由,以為秦文遠的師門對藥石一道有參天造化之能,對秦文遠奉如天人,加之徐天有道門聖子的身份,孫老道竟是待皇上病情穩定后,時常出沒「齊王」府邸拜見這小子,一來二去竟是於此間住下的墨家二老爺墨涯子成為知己。
秦文遠聞孫神醫的診斷後本是心存對古人博大精深的中醫術法敬佩不已,聞聽到袁天罡此等鬼神之說,不禁為這神棍好張利嘴可笑,想這廝神神道道,竟是提出為亡靈超度,使李世民解病厄的建議,除了不屑這廝「跳大神」忽悠皇上,竟是心裏也有計較。
翰林學士說寫此話,再是拿出摺子高聲頌念獲此殊榮的功臣之名。
「凌煙閣乃朝廷撫慰英靈、表彰功臣的所在,國朝千秋萬代,前赴後繼,你等欲受萬世敬仰,當有功于社稷,爭取成其為閣中一員。」
袁天罡這廝卻是有些裝神弄鬼,見皇上不語,竟是擺出仙風道骨的樣範說道。
問清服用之法,孫神醫侍候李世民服下,待皇上沉沉睡去,悄聲對m•hetubook•com•com秦文遠再道。
「這老東西倒是老謀深算,竟是使此等方法獲取朝臣忠君愛國之心,算盤打得不錯。」
皇帝老兒常感周身酸痛無力,咳嗽、抽搐,甚至出現昏迷之狀,奈何宮裡的太醫卻是束手無策,想不出醫治的辦法。
待得上諭下來,諸臣懷著忐忑的心情上殿聽旨。
「貧道參拜聖子!不敢再有忤逆。」
這卻不是秦文遠功勞,慨因人的心理活動,聞得使心情開朗的事,便是病中也能提些歡欣之氣罷了。
見袁天罡敢使此等陰招,徐秦文遠冷笑,蔑視這廝不自量力。
孫神醫如此所想,竟是激動之中一把抓過徐天手裡玻璃瓶中裝著的藥品,倒出幾粒,望著如黃豆般大小,白色的藥片,只這藥片的外形,孫神醫也是深信不疑。
秦文遠卻不鳥這廝,親切與孫神醫交流李世民病情,懷裡拿出用意念搜尋系統倉庫得到的治療「風疾」之症的藥物輕聲說道。
秦文遠吩咐管家秦世軍將王府後院圍牆打通,使院外空地之處另建容納百人的院落,使綠蔭遮掩的迴廊相連,此處卻是安置墨家人的住所。
「齊王爺這是何意?難不成心裏沒有對這些為大唐出生入死的功臣有半絲的敬仰嗎!」
金鑾下,有翰林學士高聲道。
「徐天此等提議,朕准奏!待朕確立凌煙閣功臣之後,著工部尚書閻立本建造凌煙閣並使儒生畫像,屆時還需袁道長設壇作法超度忠義亡靈。」
秦文遠收手,竟是不與殿上眾臣招呼,自顧邁步離開舉行盛典的殿堂。
卻原來秦文遠想著既然袁天罡能提出此議,不如自己遵循大唐歷史,使皇上設「凌煙閣」祭祀和表彰大唐有功之臣。
眾臣聞聲皆是下跪,獨有秦文遠似鶴立雞群兀自站立,袁天罡大怒斥道。
太子監國期間,李世民病體稍有好轉,卻是得益於秦文遠對症所下的藥品。
此話之意,自然是勉勵未曾於此次入選的朝臣,倒是皇家使得高明手段,使此事https://m.hetubook.com•com成為激勵大臣們為國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獲得光宗耀祖的榮譽。
「袁道長此話差矣!非是本王不敬仰英烈,然、卻也有本王不屑的鬼魂置於其中,怕是承受不起本王跪拜。」
這廝心裏暗自譏諷袁天罡,也懶得與其爭論,卻是對皇上直言說道。
墨家老兒甚是高興徐天小子懂事,墨菲夫人對夫君如此關照娘家人,竟是施百般嫵媚感謝這廝,倒叫秦文遠有些不適應,暗忖墨菲這妞是咋了,怎地這些日時時纏著小爺……
「皇上有旨!為安撫英靈,表彰國朝功臣,使如下大人畫像入凌煙閣享萬世之功。」
秦文遠沒有想到自己的提議竟是讓李世民善加利用,心裏不禁譏諷皇帝老兒。
「貧道便於宮裡多留些時日,倒是想看看聖子師門此等秘葯的功效!」
秦文遠話落,仿似金口玉牙吩咐天機,聞聽得殿堂里清越的響聲過後,袁天罡也是面色蒼白,嘴角有血絲浸出。
按照皇上旨意,袁天罡設壇作法事超度亡靈,這廝扯虎皮做大旗,作法之時,竟是于壇上對參与此盛事的大臣喝道。
這廝如何抵擋得住此等神威,不自覺雙膝跪下,口中恭敬而道。
卻原來李世民近日不知何故使身體不適,太醫診斷其染上「風疾」之症。
「此次入閣供奉大人分別為;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郡王李孝恭、蔡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樊國公段志玄、夔公劉弘基、蔣公屈突通、勛公殷山喬、勛公張亮、潐國公柴紹、邳公長孫德順、潞國公候君集、郯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永興公虞世南、刑國公劉正會、莒公唐儉、英國公徐世勣、翼國公秦瓊。」
能知悉于電光火石間發生之事的,滿殿之人怕只有欽天監李淳風。
數人入宮,皇上病榻之前,神醫孫思邈先是凝神靜氣與皇上把脈,得出皇上此乃風邪、濕邪入侵身體之故,面色凝重對皇上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