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寵愛!護著!

「臣女告退!」
秦曉樂與薛仁貴爭鬥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雖于殿堂上有些爭論,結局卻是皆大歡喜。
……
這廝小嘴巴啦巴啦的倒是會說,機靈的樣兒使李治及一干朝臣皆暗言。
便在這廝伏地思忖該如何狡辯,邁過這坎之時,金鑾上與李治並坐,未曾開口說話的皇后武則天,卻是於此時輕描淡寫地說了起來。
望著這位帶有出塵氣質的俠女走出殿中,武則天心中雖有不爽,卻也不想于殿堂上又起波瀾,她今日之所以幫薛仁貴逃脫被徐世勣抓住的痛腳,不過是欲發展自己在軍中的勢力,而薛仁貴這樣的人才正是她所需要,有了今日的恩,接下來使薛仁貴效忠自己想必不在話下。
「得罪!」
「徐家感謝諸位百姓厚愛,小女代爹爹與諸位見禮,這便請諸位父老鄉親散了吧!」
薛仁貴終是被秦家小子的槍招和氣勢驚到,他是萬沒想到眼前年紀輕輕的小子馬背上竟有如此高強的武藝,原以為憑著自己手裡的長戟,數招便能將這小子挑落馬背,如今看來,自己能否戰勝這小子也是沒有十足的把握。
「皇上有旨,薛仁貴、徐曉樂接旨!」
程咬金厲聲大喝,待二人下馬,再是喝道。
李治所以如此是害怕秦家為這小子先訂下親事,此為先下手預定女婿的手段。
武皇后卻是對秦曉樂更如自己兒子般嚴厲,時常將這小子傳召於後宮訓誡,使和曉樂對這皇後娘娘甚是厭煩,竟是打起欲出宮往大唐軍中就職的想法,想以此躲開這娘倆的糾纏。
武則天聞言,甚是贊這廝見機,面帶溫怒之色繼續說道。
此卻是唆使薛仁貴的朝臣得報「齊王府」門前二人大戰,且、群情激憤,生怕引起動亂不好收場,想著已然達到使薛仁貴惹怒徐家的目的,遂使人稟報皇上,以使此事暫得平息后觀秦家是否會報復而引動長安城之亂,落入使皇上責難秦家的圈套。
「齊王府hetubook.com.com」門前寬闊的空地上兩員虎將爭鋒。
「本宮使你捉拿私帶皇家之物,潛逃出宮的賊子,怎地便使軍與徐府親衛發生衝突,甚至與徐曉樂爭鬥,你之行事如此沒有章法,當真使本宮失望,還不退下回營自省罪過。」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硬闖,便讓小爺打發了你!」
「許大人此言差矣!想那徐天因行功引動天現異象,長安城百姓好奇之心拜謁徐府,何來徐家妖言惑眾之說,你這老匹夫誣陷人的功夫倒是見長,說什麼不符禮法,那是你這老匹夫的一家之辭,且、天子腳下那來的愚民,好像你多正義似的,其實不過是見不得徐家在百姓心目中的聲望罷了,偏要上綱上線,于皇上面前顛倒是非黑白,真特么不是個東西。」
「皇上;小子有本要奏!」
李治聞程咬金出言不遜,對這老臣也不好斥責,出言使其退下,正欲安慰此時被這番言語氣得說不出話來的許敬宗,不料,秦世勣說出的話更是難聽。
太極殿上,群臣聞聽武皇后如此所說自然不疑有他,慨因皇后早已參与處置朝政之事,使薛仁貴按懿旨行事自然不在話下。
薛仁貴一旁聽到秦曉樂之言,當然不會甘於落了下風。
散朝過後,李治吩咐秦曉樂隨己往御花園散步,問及這小子與薛仁貴爭鬥之事,對這小子馬背上的功夫甚是讚賞。
這廝暗忖中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再不敢輕敵,使手中長戟左擋右擊,同樣是挑、剌、掃、橫劈、霸王舉鼎各種招式迭出,阻擋徐曉樂的攻勢時尋機反擊的機會。
「虎父無犬子啊……!」
薛仁貴得此吩咐,大喜過望,沒有想到今日這坎竟然輕易邁過,趕緊隨著皇後娘娘的話意叩頭謝恩。
秦曉樂接過姐姐擲來的長戟,馬背上對此時已然奉小姐之命退下的驪山門人和周倉說道。
大唐乃馬背上爭得天下,對軍功看得尤其https://m.hetubook.com.com重要。
「皇上;小子回府之時,發現薛將軍率兵于齊王府前無端欺壓良民,問及官軍可是奉旨行事,薛將軍卻是強詞奪理,先是誣陷徐家親衛打傷長安城守軍兵士,其次卻又施小人行徑欲偷襲小子,小子自然不會束手任人欺辱,說不得便見識見識薛將軍的手段,小子無罪,還望皇上息怒。」
秦文遠於「歷城」府邸收到皇上書信,將皇上之意告之秦曉樂生母長樂公主得知,長樂公主自然沒有意見,夫婦二人皆回信就按皇上意思辦理便是。
秦世勣這話當真是拿到薛仁貴的七寸,也是他得人吹捧心中膨脹,不知東西南北,竟然把此等使兵的規定拋諸腦後,此事如朝廷深究,說大可斬了他的頭也不為過,說小就看朝廷中有無重臣保他了。
程咬金允准秦曉倩所請。
這廝心中好不後悔,想自己數次尋秦家的晦氣皆是失利,怎麼就不吸取教訓呢,如今此事該如何圓場,使大事變為小事。
秦曉樂打不出的悶屁,太平公主卻是想著能和她的曉樂哥哥一併出宮遊玩,當真是開心死了。
騎在黑色馬匹上的徐曉樂將手中似矛似方天戟的長槍使得跳脫輕靈,槍尖運行的軌跡甚是刁鑽,或上挑、或斜刺、或橫掃、或如強弓上搭著的利箭欲飛出取人性命,看似沒有多大的力道卻又能帶起破空的嘯音,朵朵槍花綻放,招招不離騎坐紅色馬匹背上的薛仁貴。
「還不下馬聽旨,你二人慾要抗旨嗎?」
秦曉樂和太平公主如何知道二人往後將結為夫妻的這等大事,太平公主仍是以捉弄徐曉樂為樂,常使後宮中諸多妃嬪見得二人嬉鬧,皆是嬉笑二人乃前世的冤家。
薛仁貴聞言頓時嚇得跪地,此時,他心中有些明白自己是被人當槍使了,怪只怪自己心浮氣躁,得些既不關風也不擋雨的好話便忘乎所以,終是成為別人慾打壓、噁心徐家的馬前卒。
「程老國公https://www.hetubook•com.com請了,可否容本門主陪弟弟一併進宮參拜皇上。」
對於秦家,這位皇后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她知道無論怎樣也不可能讓徐家效忠於自己,便是那日秦曉樂真成了自己的女婿,不過是與女兒找到終身幸福的歸宿罷了,似秦家這等只掃門前雪,不管別人瓦上霜的家風,才是能使家族經久不衰、綿延於世的處世之道,這點武則天倒是將徐家想得透徹,何必又與秦家人產生毫無意義的仇怨呢。
皇宮太極殿上,李治大怒宣薛仁貴、秦曉樂進殿,見得隨同中有徐天長女,礙於秦曉倩驪山掌門人身份,賜座于金鑾階下。
空氣中瀰漫的殺伐之氣壓抑得圍觀的軍民大氣不敢亂出,仿若看愁雲慘淡的天空里魔神爭霸。
場中百姓聞言皆是拱手回禮,聲稱不敢受齊王之禮,盛讚秦家仁義。
李治溫言應允,秦曉倩面帶冷笑退出殿堂,竟是對武則天並無有恭敬之意。
「周叔父和諸位姐姐且看小子會會這位施陰手,卑鄙無恥的小人。」
秦曉樂、薛仁貴激戰中聞聽有皇上旨意傳達,二人各使兵器護身慢慢分開,皆是端坐馬背拿眼望著程咬金。
二人不敢反抗,皆是收起手中兵器,此時,端坐「齊王府」府門的秦曉倩起身,吩咐身邊門中弟子接過弟弟手中的兵器,拱手對程咬金說道。
薛仁貴于焦急中突聞皇後為自己開脫,這廝心中雖不明所以,然、卻是福至心靈。
「皇上;微臣有事不明,想薛將軍乃是長安城四門守軍提督,有何權利使軍行京兆尹府職能,此等越俎代庖的行為已然觸犯軍規,如是長安城中各營兵士都如這般隨心所欲,想怎麼樣便怎麼樣,豈不是視朝廷調動軍隊的命令為兒戲,如此大的過錯,以許大人在朝廷中所處之重要職位,竟然會視而不見,避開這等重要之事,卻在皇上面前大談禮法,不知安的什麼心,還請皇上明察。」
「有其父必有其子,都不m.hetubook.com.com是尼瑪省油的燈啊!」
「秦家的底蘊當真不虛!」
「薛仁貴、徐曉樂;你二人可知罪!」
待眾簇擁姐姐秦曉倩安坐府門前,秦曉樂勒馬挺槍指著薛仁貴大叫。
便在二人交戰已近數百回合不分勝敗之時,有程咬金率千牛衛兵士到來,馬背上高呼。
秦曉倩吩咐周倉及門中弟子回府警戒,拱手對周遭圍觀民眾大聲說道。
話落,秦曉樂已然縱馬沖向薛仁貴,那氣勢、那豪橫的霸氣,竟是與他爹爹秦文遠當年在府門前橫掃朝廷軍將的風采不差分毫。
「皇上容稟,臣麾下一彪軍士接報齊王府門前有百姓聚集,為維護長安城治安,吩咐數十軍士按接報所說的情形前往查看,卻是與齊王府中親衛發生衝突,軍士多有受傷,想那齊王府親衛乃虎狼之兵,素來與官軍不和,為將事情平息,臣便親自往齊王府欲解釋誤會,卻被齊王府親衛使武力拒之門外,時、巧遇徐小將軍回府,臣請其解釋齊王府縱兵擊傷守軍之事,不料徐小將軍冥頑不靈,仗著齊王權勢,先是出言不遜,接著使兵器攻擊臣,臣遇事不夠冷靜,遂與之發生衝突,臣知罪,願領皇上責罰。」
程咬金有些看不下去,也是出來大聲喝道。
這一番話語,說得好不委屈,竟是將自己因為嫉妒不滿秦家,拿無辜百姓出氣的卑鄙行徑說成正大光明,這薛仁貴也是善辯之才,果然引起殿上諸多大臣同情而指責秦家,其中、尤以中書令許敬宗這老東西義憤填膺,殿堂上仿若維護正義的衛道士,激動得面色漲紅大聲而言。
「薛將軍乃是奉了本宮的懿旨行事,並無有違背軍規之嫌,爾等不必為此事爭論。」
秦曉樂這廝機靈,聞皇上之言,先是于殿上說了起來。
好個義正辭嚴、好個不符禮法!
「你且說來朕聽聽!」
二人手中皆是長兵器,你來我往的出招使人看得眼花繚亂,仿若二龍爭珠般張牙舞爪,搖頭擺尾互不相讓。
這廝施恩過後m.hetubook.com.com,趕緊起身離開太極殿。
「皇上;秦家慣使鼓惑民心之事,長安城愚民拜謁徐府,此不符禮法,有擾亂臣民忠君意識之嫌,臣民要拜的應是天地、君上、廟堂、先賢等,薛將軍使兵士驅散愚民,問責徐家,此為維護大唐禮法,並無過錯,徐曉樂仗勢欺人,逞勇鬥狠,襲擊大唐官軍,此乃大罪,臣奏請皇上降旨剝奪賊子軍職,交由刑部處置。」
「微臣聞報賊人出現平康坊附近,使軍士打探並擒拿,誤將齊王府門前百姓當做賊人捉拿責問,卻未曾想到此會與齊王親衛發生衝突,臣治軍不力,這便回營整治軍士,自省罪過,感謝皇上、皇後娘娘不罪之恩。」
有曾見過秦文遠英雄無敵的老人,此時見徐曉樂這等氣慨,撫摸鬍鬚輕聲贊道。
李治心中明白皇后此舉定有深意,也是順水推舟不言不語,卻是使金鑾下坐著看戲的徐曉倩對皇后這等拙劣的表演甚感不屑,見弟弟也沒有什麼大礙,在不想于殿堂看君臣表演,起身告退。
隨著這聲,有十數軍士擁上,分別對薛仁貴、徐曉樂言道。
一紅一黑兩匹駿馬來往轉換、交錯,馬蹄踏地發出「嘚、嘚、嘚」的脆響,仿若是征戰的鼓點,又似沙場激奮戰士不懼生死的樂音。
這老小子看眼前的小兒越是欣喜,勉勵徐曉樂當勤習文韜武略,爭做大唐棟樑之才,待這小子歡喜告退之後,李治回到御書房親筆與秦文遠寫就書信,信中言及欲招秦曉樂為駙馬,待太平公主及笄之時便下旨賜婚。
此時、皇上李治欲行巡萬年宮,秦樂作為皇上親軍護駕隨巡,以為有時日能避開皇后和太平公主娘倆,雖說事後仍要回宮,起碼能得些清靜不是。
萬沒想到,這小子避開了老的卻避不開小的,太平公主纏著父皇欲要同行,李治對這小女兒極是寵愛,當然應允一併前往萬年宮,且、還讓徐曉樂護著小女。
「皇上有旨,拿下二人于宮中問責!」
「微臣辦事不力,請皇後娘娘責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