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偷襲!統領!

「轟隆隆」震顫大地的馬蹄聲音驟然響徹夜空。
但見一男一女相擁而卧,秦曉樂手執鋼刀,近身床前,先是手起刀落斬下男人頭顱,提著頭顱拍醒女人,在這女人驚恐的眼光中問道。
「小混蛋,都什麼時候了還如此嬉戲,當真不知輕重,但願你此番領軍征戰,能替朕分憂解難,使朕聽到好的消息。」
「啟稟將軍,大非城中有吐蕃一萬軍士駐守,主將卓爾旺丹乃吐蕃貴族,其人驍勇,卻是不善統軍,城中有大量糧草之物,末將以為,此乃是吐蕃主將噶爾·欽陵為安撫吐谷渾數萬大軍所備的糧草,如我軍偷襲成功,可解薛仁貴麾下殘軍之困。」
女人望著他手裡提著的人頭卻哪裡還能說話,睜眼、閉眼之間已是嚇昏過去,這小子甚感無奈,只得撕破床單將女人手足捆牢,嘴巴堵住,望著這具的女人身體,自言自語說道。
待得黃昏之時,秦曉樂率騎兵精銳進逼大非城,于城外數里之地與甲頭兒取得聯繫,使奔襲騎兵于隱秘之處,秦曉樂問甲頭兒道。
隔日,五更剛過,金吾衛軍營燈火通明,將天空的黑暗驅散於光的輝映之外,操場上三千金吾衛精銳騎兵,披甲執戟準備妥當,皆是挺胸端坐馬背之上,靜待主將出征的號令。
秦曉樂率軍兵至鄯州,匯合阿史那道真及麾下三萬唐軍,遂于軍帳中召集諸將,宣讀朝廷旨意后,奪阿史那道真領軍之權,勒令其率一萬軍士于鄯州城外,往大非川必經之地的險地紮營,與鄯州形成倚角,防備吐蕃軍進襲鄯州,使其戴罪立功。
「末將得令!」
你看那騎馬的軍士,奔出軍營的過程中,因為驚慌,不知撞死、撞傷多少同樣因亂而驚慌四處亂竄的軍士,沒有馬騎,靠自己雙腿奔跑的兵士,見到馬隊肆虐,大怒之下,竟是使兵器自保,以免被撞擊丟了性命,一時間多處有自相殘殺的情景,使得吐蕃軍更是大亂。
秦曉樂https://m.hetubook.com.com拱手說道。
軍營中但聞號角聲、戰鼓聲大作,旋即馬蹄聲音「轟轟」而起。
將妻子擁入懷中,秦曉樂也是說道。
「你欲使多少軍,方能解大非川之困。」
「討厭;多大的人了,也不知得輕重,此時還這麼嘴貧。」
甲頭兒說:
太平聞言,雖心中不舍夫君離家,卻是擁著夫君微笑說道。
城外;單思敬見到大非城城樓上火光升起,速度傳令二千多鐵甲軍士衝擊。
此時、吐蕃軍中十數將領,已然發現有唐軍騎兵掩殺過來,皆是大聲呼叫,欲使兵士趕緊紮好陣角,抵禦已經近到眼前大唐騎兵,可惜、任是這十數人喊破喉嚨,於此亂鬨哄的形勢中卻哪裡還能使兵聽令。
大非城是個多民族混居之城,秦曉樂等換過便裝,分散混進城中,待到城中之後,徐曉樂匯合分散的軍士,聚齊于吐蕃軍守城將領卓爾旺丹營帳不遠之處,秦曉樂輕聲說道。
秦曉樂聞公主之言,極是愛憐地傻笑,那等情真,讓房中侍候公主的嬤嬤、宮裝女侍等見著皆是微笑,暗贊這小夫妻恩愛無雙。
聞聽到程咬金所說,秦曉樂也是出列于金鑾下奏道。
「你等當好生侍候公主,爺這便領軍出征去也!」
便是月黑風高殺人時,但見秦曉樂施展開父親傳授的「鬼影步」,如一抹輕煙投入到黑暗之中。
出得城門,秦曉樂於馬背上傳令全軍縱馬疾馳,凄厲的號角聲中,大地震顫,馬嘶連連。
「你可打探清楚城中情形?」
原來甲頭兒是秦曉樂在領旨進襲西域,接應薛仁貴殘軍的援軍統領后,這小子便先使甲頭兒率斥候營兄弟,先行往大非城打探薛仁貴殘軍消息,同時打探吐蕃軍于大非城的情勢。
眾人得令,皆是點頭不語。
隨著秦曉樂一聲大喝。
秦曉樂見大隊人馬進城,吩咐劉浪、單思敬各率五百軍士佔據另外幾處城門,自己則率和*圖*書餘下的一千五百軍士殺入吐蕃軍營。
「皇上放心,臣定然不負期望!」
秦曉樂接過皇上所賜之劍,這小子想必是心有成竹,竟是退出殿堂之時,邁開方步,嬉笑而道。
「臣這便替皇上殺敵去也!」
秦曉樂退出殿堂搞笑的話語,使李治聽后,望著這渾小子的背影心中暗罵。
這小子繞開營帳中巡邏的兵士,摸到卓爾旺丹于中軍的寢帳外,駐足聽帳中動靜,聞得軍帳里有男女說話的聲音,稍頃,帳中更是傳出女人的喘息聲,這小子聞聲,大致猜出帳中此時的情形,不禁滿面堆起壞笑,再是等得半個時辰,聽不到任何動靜之時,躡手躡足潛入帳中。
「准奏!朕賜你天子之劍,賜封你征西大將軍之職,解大非川之困,凡不聽令者,可使天子劍斬之,希望你不要使朕失望,去吧!」
三個小子身後,老將廖桓被程大寶、尉遲小黑、李敏忠、房勇、杜子淹、魏無涯等一班將門子弟簇擁,于大唐軍旗、將旗的十數面旌旗前,各自控馬亦步亦趨,隨後便是軍紀嚴明,進退有度的金吾衛三千精銳騎士。
「待秦曉樂領軍離開京城,且將太平公主接回宮中。」
秦曉樂勇猛,早將此門守軍統領捕獲,使門軍無人指揮而潰敗、逃散,見得控制局勢,速使麾下打開此處城門,吩咐劉浪趕緊于城樓放火,發出信號。
李治聞言,對秦曉樂有如此明晰的思路大感欣慰,遂解下隨身佩劍對徐曉樂說道。
話落,這小子身影如鬼魅一般飄出帳中,回到劉浪等隱藏之處。
「臣率金吾衛數千精銳騎兵足矣,所謂兵貴神速,等不得朝廷調集大軍,臣至鄯州時,自會接管阿史那道真將軍麾下三萬唐軍,還望皇上允准臣所請。」
此時的吐蕃軍營四處著火,火光映紅半個大非城,使城中軍士亂做一團,又是聞聽主將卓爾旺丹被斬的消息,城中近萬軍士,皆是於火光中兵找將、將尋兵和圖書,罵聲、鼓雜訊、喝聲、馬驚聲、散亂的腳步聲音混雜,亂鬨哄的場面,便是此時卓爾旺丹重生,怕是也收拾不了當下這等亂鬨哄的場面。
「此人可是卓爾旺丹?」
單思敬一馬當先,二千多鐵甲軍士如拍岸的驚濤,從隱蔽的林中殺出,迅速衝進大非城。
滿殿朝臣見皇上憤怒,皆是大氣不敢亂出,程咬金出列奏道。
「小子,你有把握嗎?」
這甲頭兒可是長安城中的「牌牌」,混跡三教九流之間,懂得西域、突厥等諸多土話,為人機靈,最善與人套近乎,當真算得是斥候中的翹楚,也是秦曉樂識人,竟是將這刑部大牢中的獄卒頭兒收歸自己麾下。
朝廷接報薛仁貴兵敗大非城的消息,李治于殿上大發雷霆之怒,當殿摔碎龍案上置放的玉如意,想著大唐長安城面臨被吐蕃軍揮師突破的危重局面,這老小子暗恨自己用人不當,以致引來後患無窮。
「著金吾衛將軍廖桓統領二萬唐軍,房勇、杜子淹、魏無涯為偏將助之,堅守鄯州城,不得稍有差池,否則、軍法從事。」
聞得城中情形之後,秦曉樂心中已有計較,這小子當真是藝高人膽大,吩咐單思敬率軍于城外林中隱蔽,休得暴露行藏,自己卻率甲頭兒、劉浪等數十軍士混進城中,約定以城門火光為號,屆時,單思敬率軍突進城中。
二人擁別,秦曉樂出屋,于府門臨別之際,對送他出征的府中一應人等,再是囑咐道。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倒是便宜了你這廝,卻使小爺見之好不晦氣。」
武則天卻是對這小子輕鬆無比的表情,感心中大定,想此子如此,心中必有破敵之計,老娘倒要看看你能否當得重用,遂吩咐身邊太監說道。
話畢,這小子翻身上馬,往金吾衛軍營準備出征之事。
便在秦曉樂等剛到城門邊不久,但見吐蕃軍營已有十數處著火,聞聽得有諸多軍士驚叫的聲音。
秦曉樂回往府中,言及hetubook.com.com往西域征戰之事,太平公主雖心中擔憂夫君,卻知此時不是該表現柔軟、傷感之時,趕緊吩咐府中下人替夫君準備出征在外所需物品,隨後親手替夫君著甲,關切而道。
一時,寂靜的夜空,但聞馬嘶聲、馬蹄踢地聲此起彼伏,馬背上的戰士面色肅穆,滿是煞氣,此等氣勢,正是應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吐蕃誓不還」的詩意。
待阿史那道真領旨謝恩,秦曉樂再是言道。
望著眼前的小子,李治仿若看見先皇李世民時期時秦文遠於殿堂上那等自信的模樣,心中稍得安寧,輕言說道。
「著火了、起火了,趕緊撲火啊……!」
聞聽數人領令,秦曉樂繼續又說:
「上馬!」
「皇上、皇後娘娘,程老將軍所言極是,臣願領軍出征,還望二聖允准!」
李治又言。
秦曉樂和劉浪趁此時機,集中數十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發難,竟是在吐蕃軍還未反應過來之時,便已然砍翻數十軍士。
再見這嘴角帶著壞笑的小子身側左右,卻是單思敬、劉浪兩位煞神,皆是著玄鐵盔甲,一持紅櫻長槍,一持泛著黑鐵光的馬槊,頭盔中露出的臉面,其神態仿若寺廟中供奉的哼哈二將一般,皆是怒眼環睜,不苟言笑,端是嚇人。
慨因薛仁貴知道,如果大非川被吐蕃軍完全佔領,以吐蕃軍統領噶爾·欽陵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野心,一旦脫離自己所部的威脅,他必定會下令吐蕃軍主力部隊進攻鄯州,使其為吐蕃軍前進基地直搗大唐長安城,到那時,一旦長安城失守,自己的罪過,便是被殺頭也不能謝罪。
見得秦曉樂手中人頭,甲頭兒等知刺殺吐蕃將軍得手,遂點起十數名穿著吐蕃人服飾的漢子悄然離去,而秦曉樂卻是率劉浪等往城門處,藉著黑暗的遮掩,悄悄摸近。
你看那三千鐵血兒郎的馬隊前,秦曉樂著金甲,頭戴二龍戲珠束髮金冠,手執長戟,腰懸天子劍,嘴角似帶有一絲和圖書壞笑,好比二郎神君下凡,雖是英武,卻是身邊少了只神犬。
「妞且放心,你家爺征戰沙場,正是大戰四方,蕩平敵寇,建立功勛之時,妞於家中等著爺便是,待爺回來,咱繼續造人。」
「待本帥摸進營中結果吐蕃軍主將之後,甲頭兒率十數人伺機于吐蕃軍軍營放火,製造混亂,屆時劉浪率其餘人等,隨本帥摸入城門附近,待守門軍士注意力被城中火勢吸引,稍有動亂時,趁機打開城門引軍入城。」
廖桓、房勇、杜子淹、魏無涯領軍令,皆道:
大非城城門軍士聽到城中四處傳來喊叫軍營失火的聲音,一時不明所以,多是于城門之處使眼觀望,且有諸多軍士聚在一起猜測、談論失火因由,甚至更有守衛城門的吐蕃軍小隊人馬離開往軍營查看。
「單思敬、劉浪、程大寶、尉遲小黑、李敏忠聽令,爾等隨本帥兵至大非城時,會同先期於此打探消息的斥候統領甲頭兒,待了解薛將軍如今情勢后,劉浪、單思敬隨本帥伺機奪回大非城為我軍前進基地,程大寶、尉遲小黑、李敏忠率五百兵士佔據大非嶺,紮營立柵,為大非城側翼,待我等於此收攏薛仁貴殘軍后,再行下步打算。」
「皇上;如今情勢危急,臣以為可使金吾衛大將軍秦曉樂領兵救援薛仁貴部,使其收攏兵力後設法將吐蕃軍擊潰退至烏海一線,使唐軍于大非城固守,大非嶺築寨據險以作側應,如此方能解大非川之困,解長安城之危。」
退保大非川,逃脫被吐蕃軍圍困城中的厄運后,薛仁貴立馬面臨的便是糧草和軍需短缺的厄運,大非川無險可據的危機,只得率軍且戰且退,將吐蕃軍拖住以待朝廷援軍,使大軍給養全靠首戰之勝時俘獲的萬頭牛羊艱難維持。
「夫君在外征戰,一切當小心,且休挂念家中之事,平兒于府中待夫君凱旋歸來。」
軍帳中,秦曉樂逐一安排妥當,傳令三千金吾衛精銳騎兵抓緊補充糧草,稍作休整。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