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炮火!打擊!

大唐廊州、河州軍結集鄯城后的隔日,秦曉樂從甲頭兒收集的吐蕃軍情中,發出快速奔襲大非城至吐谷渾一線,摧毀數座吐蕃軍營,擊潰於此的近十萬吐蕃軍的命令。
見得眾將對自己的計劃沒有反對的意見,秦曉樂帳中傳令。
秦念蔣率五百秦家親衛護著數十輛馬車,晝夜兼程往鄯城方向與秦曉樂的大軍匯合,這位少年時便被秦文遠收養,賜姓秦家姓氏的小子,如今已然是秦家親衛中得力的將領,此次他奉王爺之命,攜帶火箭、迫擊炮和各種彈藥,往前線助小將軍一臂之力。
「秦將軍治軍有方,金吾衛當得起帝國精銳之軍,至於廖將軍所說的情況,小人以為是在情理之中,並無有覺得不妥之處。」
甲頭兒領令,出帳行事,秦曉樂吩咐信兵分別往鄯城、廊州、河州傳令,使各州城都督接軍令后,迅速率部往鄯城結集。
隔日清晨,大軍開拔,中午時分,全軍進入鄯城,秦曉樂升帳,著令鄯城守軍分出一部兵力待命,隨時奉命進駐大非城和大非嶺,傳令全軍加緊休整,待廊州、河州軍結集鄯城,甲頭兒收集的吐蕃軍情報傳來后,正式展開對吐蕃軍的反擊。
「我軍經過近二年的艱苦訓練,于高原作戰沒有問題,此戰行快速之勢,本將軍打的是以戰養戰的主意,每攻破一處吐蕃據點,繳獲馬匹、糧草等物資外,除了百姓,對吐蕃軍施行殺滅不留戰俘的策略,萬不能因為其它因素而成為遲澀我軍行動的牽拌。」
三萬唐軍精銳騎兵在這泥濘的道路上,輕裝快速前進,馬蹄攪動地面的泥土,使戰馬的四蹄和肚子,皆是沾滿稀泥,馬匹和馬匹背上的騎士,此時看來,都顯得有些疲憊。
吐蕃營帳中,諸多睡醒和仍在睡夢中的兵將,被這突如其來的劇烈打擊,還沒反應過來便命喪黃泉,這些毫無痛苦死去的兵將,比起那些被爆炸氣浪撕裂四肢,被火焰燃和_圖_書燒其身,慘叫連天的兵將何其幸運。
三萬唐軍騎兵殺入敵營,揮舞十八般兵器,逢人便殺,毫無憐憫之心,連綿近數里的吐蕃軍營此時也是火光衝天,奔跑的吐蕃軍士就如唐軍騎兵訓練場上紮成人形的草垛,被馬背上的騎士肆意砍殺。
二人于軍帳中交流完畢,金吾衛十數將領進帳,分別與秦念蔣見禮,廖桓老將軍早知秦家親衛的戰力,對此戰信心大增,劉浪、單思敬、程大寶、尉遲小黑等將領卻是對秦念蔣身上背著的兵器大感興趣,欲借來觀看,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到達鄯城外徐曉樂駐軍不遠的地方,秦念蔣從望遠鏡中已然發現前面有大片的軍帳,使人打探得知正是少將軍統領的部隊,遂傳令五百親衛將數十輛馬車護著,自己與十數兵士往大營參見秦曉樂。
天後武則天獲此權勢,隨即建言朝廷「十二事」,李治皆允准施行,使武則天提出的「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獎」和「為政苛濫,使戶口流移者罰」的政令得以充分施行,此利於民生的舉措倒是彰顯了這位天後不凡的政治智慧。
「元帥大人;我等佔據天時地利,唐軍遠來,兵馬疲憊,大帥可使騷擾鄯城、廊州外軍鎮的我軍,收縮部隊,于大非城、大非嶺駐紮,使駐守吐谷渾一線的部隊埋伏于鄯城到大非城間的山谷之中,唐軍如是敢於深入,大帥可再創擊敗唐軍的神話,使唐軍不敢與我吐蕃為敵,將鄯城、廊州等地割讓給我吐蕃。」
便在狄仁傑暗中探查明崇儼的案子,仍是沒有突破的時間中,洛陽城中的繁華盛景,因為沒有了兵士和差役的折騰,又是浮華起來,而朝堂上,李治口諭:「允准皇后武則天參与處置朝廷軍政,對帝國重大事宜有建言和決策的權利。」
「你對金吾衛的感覺如何,對廖將軍的說辭有何看法?」
「甲頭兒聽令,斥候營迅速匯聚吐蕃和圖書軍于吐谷渾與大非川一線的軍情,通知散佈於吐蕃勢力內的眼線配合我軍行動,但凡有吐蕃軍異動的消息,需及時稟報。」
黎明時分,蒙蒙的天空下,一條仿若黑色巨蟒爬行的騎兵正全速前進,接近吐谷渾與大非城接壤之地,有五萬吐蕃軍駐紮的軍營時,秦曉樂吩咐秦念蔣率五百親衛擇高地,使火箭、迫擊炮對吐蕃軍營實施打擊,隨後使三萬精銳騎兵分成左右兩翼,待炮擊停止后,對吐蕃軍展開全線攻擊。
眾將得令,雖不敢忤逆大帥軍令,然、輕敵的思想使這些將領在執行軍令時,皆因拖拉而犯了貽誤軍機的大錯。
葛爾·欽陵接報,召集謀士噶爾·贊魯和麾下將領商議如何應對唐軍,有麾下將領說道。
秦曉樂也不想行此等稱得上屠殺敵人的戰鬥之策,奈何掌控的兵力,除了三萬鐵騎便是駐紮于鄯城、廊州、河州的數萬駐軍,而與吐蕃兵力的懸殊,使他不得不如此狠心。
近半個時辰的炮火打擊,使吐蕃軍軍營中已然是人仰馬翻,各自逃命要緊,哪裡還有半分的戰力。
秦曉樂聞言說:「你且率軍隨本將軍行動便可,大軍行動時,你部可於有利地形狙殺吐蕃將領,使火炮嚇阻、摧毀敵軍步、騎兵,隨後將擔任破城的主力。」
「朕御駕親征西涼之時,皇后與太子當齊心合力穩定帝國軍政大事,休得再起爭端,遇有不決之事,可多聽齊王徐天的意見。」
李治聞奏,大驚、大怒之下急召群臣商議對策,有兵部尚書姚崇出來說道。
葛爾·欽陵聞言與謀士噶爾·贊魯略微商量,傳令迅速搞清此次唐軍主將是誰,麾下有多少兵力,同時傳令收縮騷擾、進犯大唐邊境的部隊往吐谷渾、大非城結集,待摸清唐軍的情況和目的后再作相應的戰鬥部署。
炮火停止后,秦曉樂吩咐號兵吹響號角,傳令三萬鐵騎縱馬出擊。
狄仁傑聞言,轉身再望hetubook•com•com軍營,心中總有說不出來的疑慮。
秦曉樂見是父親手下親衛來到,為保持這支隊伍的神秘性,令秦念蔣率部于緊靠大營外的地方擇地休整。
……
眾將得令,秦念蔣使五百親衛于高地架設迫擊炮,火箭發射器,較准打擊範圍后,吩咐旗語兵揮動紅色旗幟,旋即、帶著火焰、震破虛空,似雷鳴的炮聲響起,瞬時,便見吐蕃軍營從中間炸開,而分散向四處射擊的火箭和炮彈的殘片,撕裂並引燃營帳,收割人畜的性命。
天皇此話,使殿堂上的大臣聞言后皆是大驚,紛紛奏本阻止天皇此行,李治不允。
退朝後,李治于御書房與天後武則天言道。
大唐「儀鳳」二年十一月,已然進入深秋的季節,沒有一絲雲彩的天空又高又遠,偶爾飄落的霏霏細雨,使地面濕了又干,幹了又濕,車轍和行人經常來往的道路上,因泥濘而變得有些濕滑。
天皇、天後允准姚崇所奏,傳旨秦曉樂率金吾衛數萬將士,節制大唐河州、廊州、鄯城等地駐軍,征討吐蕃。
接近鄯州城數十里開外,有一處緊靠河谷的開闊之地,秦曉樂於此傳令全軍紮營休整,他是要在這裏等待父親秦文遠調派給他,攜帶火器的五百親衛,充任這次攻擊吐蕃的奇兵。
秦曉樂聞言再是說道。
待得大軍稍作休整,秦曉樂召集眾將軍議。
秦念蔣見到少將軍時,已將一支狙擊槍交給秦曉樂並說道。
「隆隆」的馬蹄聲音震顫大地,數萬唐軍精銳騎兵殺入吐蕃軍營,直如狼入羊群,使本已經在炮火中被嚇破膽的吐蕃軍,頓陷入進退無門的恐慌,隨著「噼噼啪啪」的槍聲響起,但凡著吐蕃將領服飾的將領,陸續從馬背跌落,如此詭異的殺人方式,使吐蕃兵士見到,皆是嚇得不辨方向,只恨爺娘少生兩腿,四處潰逃保命要緊。
「將軍;如末將等按照這個策略使軍,且不說糧草之事,我軍兵馬能否適www•hetubook•com•com應這等疲於奔命的戰法呢,如是其中那個環節稍有過錯,豈不使我大軍陷入不復之境地。」
五百名親衛皆是騎著高頭大馬,背著各種槍械,一色的秦家軍軍服、頭盔,使整支軍隊的妝容,看來甚是整齊、威武。
「朕隨後欲率三十萬軍御駕親征西涼,使薛仁貴為兵馬元帥——」
突來的大唐邊關戰事,倒是使太子李賢和天後武則天的爭端,得以暫時的安寧。
而此時,太子李賢與天後的爭鬥,表面上看來風平浪靜,暗裡卻是激流洶湧,朝廷中有見識的大臣,皆是遠離這等爭鬥的漩渦,當然、也有想于其中撈些好處的官員,於是,諸多大臣之間形成涇渭分明,各有主見的陣營,便是在朝廷這等風起雲湧的政治環境中,大唐邊關再傳警訊,有吐蕃軍、涼州軍襲擾大唐邊關,使大唐靠近吐谷渾、涼州一線的軍鎮再入戰火之中。
眾將聽得秦曉樂所說,各自倒吸一口冷氣,這等近乎屠殺的軍事行動,其慘狀怕是比之修羅場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次我等奉旨反擊吐蕃,本將軍之意,我軍當以鄯州為前進基地,使部隊輕裝出擊,對吐蕃軍採取各個擊破,不戀戰的奔襲策略,先將吐蕃軍于吐谷渾至大非川一線的駐軍擊潰,兵貴神速,在吐蕃軍反應過來之前,我等再尋機消滅駐守吐谷渾的吐蕃軍主力,並使大軍推進至河口,拿下烏海城,那時奏報朝廷派員安撫吐谷渾貴族,助其復國,使此地形成吐蕃與大唐邊關的緩衝地帶,如此,吐蕃之禍亂可解也!」
對於鄯城、廊州、河州的駐軍,秦曉樂並沒有打算使這些唐軍直接參与大戰,而是欲使鄯城分兵據守大非城和大非嶺,而廊州、河州的駐軍,屆時,也是使其分兵駐守烏海,隨後等待朝廷援兵補充對數州城的防務。
一時間,整個吐蕃軍營大火衝天,人馬皆如受了驚的野獸四處亂奔,各自尋找能躲避炮火的地方。
秦曉https://m.hetubook.com.com樂此話絕非無的放矢,縱觀太子與皇后的權力之爭,他必須保證自己統領的金吾衛不會成為太子和皇後任何一方倚重的力量,凡沾上太子和皇后的事,哪怕絲絲點點都不可以。
秦曉樂領旨過後,天皇李治又道。
想軍士在明崇儼府邸外發現太子府屬下的事,秦曉樂在第一時間知道明崇儼被殺的消息后便嚴令軍士休得提起此事,他不想因麾下說出這個情況,使皇后一方的勢力知道后,成其為攻擊太子的證據,畢竟,巡邏的軍士並沒有看見殺人的兇手就是太子的屬下,僅憑發現太子屬下出現在明崇儼出沒的地方便判斷為兇手,這也太不靠譜,他可不想因此事給自己引來麻煩。
姚崇之言,得殿上諸位大臣贊同,便是分為帝、后兩黨的宰相們也認為此乃解決邊患的唯一方法。
秦念蔣聞言,心中瞭然。
「少將軍準備如何用兵,需要末將如何配合?」
「二聖容稟;鑒於邊關軍情緊急,臣以為可使金吾衛大將軍徐曉樂為帥,率軍于吐谷渾一線應對吐蕃大軍,啟用薛仁貴為帥整軍征戰涼州,直逼西涼之境,此次戰役,關鍵在於徐曉樂部能順利、快速解決吐蕃軍對帝國邊關的威脅,隨後,可使薛仁貴率部與徐曉樂大軍匯合,二軍征戰西涼,如是戰事順利,朝廷可趁機收回安西四鎮,如此,可保帝國西線安寧。」
李元芳聞主子詢問,秒回說道。
狄仁傑和李元芳出金吾衛軍營后,狄仁傑輕聲問元芳道。
吐蕃眾將聽得這將領所說,皆是咧嘴大笑,彷彿數萬唐軍已然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如此輕視敵人的傲慢態度使葛爾·欽陵皺眉不已。
眾將聞言,有老將廖桓說道。
中軍帳里,秦曉樂於地圖前對廖桓老將軍等十數將領說道。
其時、駐紮吐谷渾和大非川一線的吐蕃軍已然發現唐軍有數萬騎兵進入鄯城,駐紮大非川一線的吐蕃將領使人趕緊將此軍情,稟報駐于烏海城中的元帥葛爾·欽陵。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