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一旦有世家豪門這麼幹了,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派大軍殺過去。
不過,在推行這些計劃之前,要先說服李神通他們。
剩下的就不用他們多管了,兵部的人會統計出軍中不識字的基礎軍官,下發給地方,也會儘快在軍中遴選出一些適合在武學中充任教習的人。
這會讓大唐吃很多敗仗的。
讓他的兒子去給他老家的鄉親們發福利,還能火速升遷,他絕對舉雙手雙腳贊成。
以武學的殼子去傳播學問,即便是世家豪門也不好阻止。
那樣的話,我們得付出多少將士的性命,才能培育出一個合格的隊正呢?」
只要他兒子的蒙學立起來了,其他從武學出去,並且在附近為官的縣尉、兵曹們的蒙學也就更容易立起了。
李元吉盯著李神通語重心長的問。
大宋是怎麼從對遼戰事中從進攻變成防守的?
如何迎接李孝恭一行,如何為李孝恭等人論功行賞,是李元吉眼下最需要操心的事情。
各州的兵馬,由各州的軍司馬節制即可,各州的地方政務由地方官處理即可。
這也是李元吉在重新劃分天下州道的時候的一個小小的改動,將原來統管一個大州(九州)的大都督,變成了現在統管一道的大都督。
所以只要操作得當,並且樹立一些典型,絕對能讓各地的蒙學如同雨後的春筍一樣冒出來。
而越積越多的大將後裔們,也會趴在大唐身上瘋狂的吸血,最後甚至變成大唐發展的絆腳石。
關內道就是新設的州道,也就是關中這一大片地方,以前屬三輔,如今全部歸納進了關內道。
這麼做能讓領兵的和*圖*書大將們儘快的掌握一支並不熟悉的兵馬,可這對大唐沒有太多的好處。
李元吉繼續道:「既然要用,那為什麼不培養培養他們,讓他們用的更順手一些呢?再說了,我在各道設立武學,也僅僅是想教隊正、旅帥等將士識字,並且學習旗語,以及粗通一些軍陣之道,並不是真的要將他們培養成一個個能接替你們的將帥之才。
「殿下,如果僅僅是為了這個的話,那似乎沒必要在各道設立武學。只需要在各軍中設立蒙學博士即可。」
大唐的第一場改革也就這麼轟轟烈烈的拉開了。
拿誰做典型,李元吉都想好了,就張亮的兒子張顗。
如今正在班師回朝。
眼下,李元吉在各道建立武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藉助武學的殼子,去傳播學問。
「我知道你們有部曲,可朝廷的隊正、旅帥,你們不可能一個也不用吧?」
這對你們,對我大唐,都有好處,我想不出你們有什麼理由可以拒絕的。」
長此以往下去,一旦能征善戰的大將全凋零了,經驗豐富的部曲們全消亡了,那大唐就沒人能領兵了。
雖然李元吉沒有明確的表明各州道大都督,以及各州都督無詔令不得去各自管轄的州道晃蕩,但所有的武將還是默默的遵循了這一點。
一旦插手,那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圖謀不軌的名義,向世家豪門下殺手。
李神通明顯的鬆了一口氣,蘇定方等人也明顯的鬆了一口氣。
即便是重新發掘出了大將,重振起了雄風,很快也會凋零。
別看張亮現在混的人五人六的,以前就是個種地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僅出身不高,還沒有門第。
在這種情況下,軍中始終會保持一種活力,上升的渠道也不會全部都成了將門世家的自留地。
李元吉繼續笑道:「不過,王叔的話我並不贊成。我大唐有你們這些將帥之才就已經足夠了,再多一些,那就不是好事,而是禍事了。」
緊繃著的臉一下子就劃開了,一個個都跟著笑了起來。
畢竟,朝廷如果一下子讓他們領數萬大軍的話,他們手裡的那些部曲也不夠派的,只能儘可能的去掌握最精銳的兵馬,剩下的兵馬就要由朝廷的隊正和旅帥去約束。
職權上做了一些約束,統管的地方也做了一定的壓縮。
在李元吉叮囑所有人嚴格的落實已經通過的幾項五年策的時候,一個個都拚命的點頭表示一定會一絲不差的落實下去的。
如今李元吉明確的表明,設立了武學以後,只會教授將士們一些簡單的東西,並不會涉及到兵法要義,以及一些為將者的根本,那他們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不過,李元吉也沒有戳破他,而是笑著道:「那就是說,王叔是贊成我的想法的?」
要不是得到了房玄齡的舉薦,現在還在李世勣門下做犬馬呢。
所以他們說什麼也會用到朝廷的隊正和旅帥,這是沒辦法反駁的。
畢竟,他吃過沒門第,沒文化的苦,絕對不會跟那些有門第的同流合污。
都是從戰場上磨礪出來的隊正、旅帥的好苗子。
雖然他們都是李元吉堅定的支持者,可他們也怕李元吉動他們的根基。
在這件事敲定了以後,李元吉就沒有和-圖-書再提出新的想法,滿朝文武齊齊鬆了一口氣。
所以必須從根子上解決這件事情。
李元吉笑問道:「那旗語要不要學呢?簡單的軍陣配合要不要學呢?我們總不能讓將士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搏殺中去學吧?
這話有些違心,所以李神通說的毫無底氣。
咋地,人家都當官了,階級和社會地位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又靠著軍方大背景,手裡還握著當地唯一的兵馬,你還敢阻止人家為自家孩子和親朋好友家的孩子謀福利?
李神通豪邁的說著。
各州道的事情,由各州道的都督。
民部的人會協調好修建武學所需的錢糧。
那就是多培育一些基礎的軍官,讓沒背景的軍官成為軍中的主流,甚至成為軍方的中流砥柱。
李神通在思考了良久以後,遲疑著說。
除非是各州道發生了重要的天災人禍,又或者要動兵,不然各州道的大都督不用出面管事。
李神通遲疑了一下道:「用肯定會用……」
並且都督也是由在京的所有武將充任,除非是遇到了戰事,或者重大的天災人禍,不然各州的都督也不用在各州坐鎮。
由李神通充任大都督,節制關內道的一切府兵。
所以藉助武學的殼子去傳播學問,絕對是可行的。
說到最後,李元吉哈哈大笑了起來。
並且全部由在京的皇族中人兼任。
在學問被世家豪門把持,並且不允許朝廷廣泛傳播的情況下,那麼就只能了另闢蹊徑。
再加上他現在也是個不大不小的爵,在他們滎陽也是個勵志的典範,是個名人,當地的世家豪門絕對不敢阻止他兒子在當地開設蒙學,傳播學問https://m•hetubook.com.com
「那就由我牽頭,先在關內道設立起武學,讓十二衛中的那些不識字的傢伙們全去識字。」
因為,軍隊不是世家豪門可以插手的地方。
到了危急時刻,臨時派人領兵,又得進行新一輪的磨合,也得進行新一輪的部曲培訓。
不過,李元吉已經沒有閑暇去一點一點的盯著了,因為李孝恭、李世勣、柴紹,以經臨時被李孝恭徵調的李靖,已經成功的在幽州城內擊潰了李藝最後的兵馬,將李藝的一眾家眷盡數捉拿了,也將李藝的謀反給平定了。
大唐雖然不會落到大宋那種地步,可是一味的把領兵這種事情全部寄托在已經變成了權貴們的大將身上,還是會出問題的。
世家豪門是厲害,但也不可能公然聚集起一支人馬去跟縣尉械鬥。
一下子被揭穿了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李神通有些臉紅,吶吶道:「真要是能培養出一兩個將帥之才,那也不錯,我們也不用擔心老了以後,後繼無人。」
有了李神通起頭,其他人也跟著表起了態。
李神通乾巴巴的笑道:「臣等有部曲……」
至於李藝本人,以及他的弟弟李壽,在幽州城被攻破的時候,全部自刎了。
畢竟,有他兒子在前面擋著,有人要找麻煩,也只能找他兒子,在搬不倒他兒子的情況下,也不好動其他人。
也會讓大唐在屢屢受挫以後,失去進取心的。
沒過多久以後,各州道大都督就全表態了。
李神通心不甘,情不願的點了一下頭。
當然了,這都是以後武學發展成熟以後所以發展的目標。
在能領兵的大將們全部凋零了以後,大將們的後輩m.hetubook•com.com被各種榮華富貴腐蝕以後,大唐也就開始日薄西山了。
此外,楊妙言也快生了,李元吉得不分晝夜的守著。
而這些豪強對大唐可不會有什麼忠心,最後都會發展成一方諸侯,覬覦起大唐的江山。
畢竟,一幫子出身不好的隊正、旅帥在學成以後,回到家鄉去充任官吏,為自己的孩子,以及親朋好友的孩子開設蒙學,甚至藉助軍方的背景,為自己的孩子,以及親朋好友的孩子打通去縣學的道路,還不是世家豪門可以阻止的。
你信不信人家這個現管能折騰死你?!
張亮以前因為出身不好的問題,沒少遭人冷落,如今又因為李世民的關係被外派了出去,讓他貢獻一個兒子出來,去做典型,他絕對願意。
就是在大將們全部失去了權柄,變成了被遙控操控的傀儡以後,屢屢吃了敗仗,最後才失去了進取心,在三征遼國皆大敗而歸以後,放棄了進攻遼國的想法,失去了收復燕雲的雄心,從進攻變成了防守。
這一點歷史已經驗證過了。
只要將各道武學中培育出的隊正、旅帥等基礎軍官滿滿的安插到各地的官府充任兵曹、縣尉等職務,讓他們再以培養自家子弟的名義在各地廣開蒙學,打通貧寒學子進入縣學的道路,那麼絕對能打破世家豪門對學問的封鎖。
是啊,這個時代有部曲。
最後大唐能依賴的就只有偏遠地方的豪強。
所以的領兵大將們在上了戰場以後,之所以能如臂使指的指揮大軍,就是因為他們會在大軍出征之前,將軍中的隊正、旅帥等基礎的軍官換成自己麾下的部曲。
蘇定方、羅士信、謝叔方等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