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收購青衣社

當然,這5萬股也馬上被王大滿掃掉了。
楊超辦事還算是得力,只用了一個小時左右,就拿著一沓文件走了進來。
「是,王先生。」陳寶成答應了一聲后,直接在1塊2的價位上掛了50萬股的買單。
「服飾企業?」
等楊超離開后,王大滿又坐到了交易終端前。這時,陳寶成彙報道:「王先生,我查了一下,青衣社現在的賣單大概在30萬左右,價位在1塊到1.2塊之間。
陳寶成剛剛那一下子,立刻就把那些散戶震了一下。
他們最輝煌的時候,也就是1975年他們上市的時候。
於是,這家公司也就磕磕絆絆地維持到了今天。
幸好,那四個人的腦子還算靈活,他們居然也知道要轉型。
不僅做,而且給的價錢還便宜。
那個時候,青衣社幾乎佔據了香江所有工廠定製工裝的一半份額。
楊超楞了一下,但立刻肅聲道:「是,王先生,我馬上去辦。」
哦!對了。這支股票的交易不是很活躍。
所以,https://m.hetubook.com.com這些手裡有青衣社股票的散戶們,還是比較關注它的。
讓人驚奇的是,青衣社這家小公司的生命力居然還很頑強。
可是,一二十件工裝的量,那些制衣工廠又不怎麼接,或者即使接了,也會把價錢提得很高。
而這些工人上工自然是不可能穿著平時的服裝去的,那就需要有統一的工裝。
「是!王先生。」
「好的,王先生。」楊超答應了一聲后,便退到了一旁。
由於它收費便宜,到它那裡去縫補工裝的工人就越來越多了起來。
可是,上市即巔峰!
就這樣,青衣社從小做起,逐漸地打響了名頭。
先是它的創始人,在發了點小財之後,居然迷上了賭博。
最後一筆成交是在15分鐘前,成交價格是9毛9。」
甚至有些地方,還形成了工廠密集聚堆的工廠區。
他把文件放到王大滿的面前,略顯歉意地說道:「王先生,這裏只是一些關於青衣社的,比較膚淺和圖書的背景資料。深入一些的資料,還需要一點時間來搜集,您看?」
在創始人自己作死,退出公司之後,它居然沒有倒閉。
在跟隨創始人創業的四箇舊人的支撐下,這家公司居然挺了過來。
「嗯!——」
這種漲幅也讓青衣社躍升到了今日漲幅榜的首位。同時,也讓它收穫了市場內外的大量關注。
有些人拿著青衣社的股票已經有些年頭了,可還從來沒有見過青衣社有過這種走勢。
青衣社今天的開盤價就是1塊左右,而以青衣社此時1塊2的價格來說的話,它今天的漲幅是20%。
見到有賣單出來了,陳寶成立刻看向王大滿。
於是,便有一些工廠主跑到青衣社這裏試著問,他們做不做成衣製作。
……
最後,他把自己的身家,連同青衣社的股份都扔在了賭桌上。
「這四位股東,每個人占青衣社5%的股份。」王大滿說道:「以青衣社現在1000萬左右的市值,他們每個人的股份不過值50萬而已。」說m.hetubook.com.com到這裏,王大滿略微停了一下,才接著道:「這樣吧!你找到他們,就說我出100萬收購他們每個人手裡5%的股份。
因為,此時香江的經濟環境已經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
工廠多了,做工的工人自然就更多。
「不必了!」王大滿擺了擺手,「這些就可以了。」
楊超沉吟了一下后,說道:「我想想辦法,應該可以的。」
「這是一家服飾企業!」陳寶成答道。
而且,這個價格只是我今天的出價。
就這樣,當股價抬到1塊8的時候,王大滿手裡已經持有青衣社50萬股的股票了。
後來,由於在工人之間的名氣越來越大,逐漸地,一些小工廠的老闆也知道了它的名號。
由於人工成本的上升,大量的工廠倒閉,或者是外遷。
「是的,王先生。」陳寶成點頭道:「我們家附近就有一家青衣社的門店,因為價格不貴,所以我有時也會去光顧的。」
看到這裏,王大滿對著楊超說道:「楊先生,這家青衣和圖書社的四位股東,你今天能聯繫到嘛?」
最開始的時候,青衣社只是開在工廠區的一家為工人縫補工裝的小攤子。
「掃掉它。」王大滿說道。
……
……
那些小工廠雖然只是有一、二十號工人的小攤子,可你既然雇了工人,你就要給他們準備工裝。
青衣社雖然是個市場關注度低的小盤股,但不意味著完全沒有人關注它。
到明天的時候,他們手裡股份的價值將會大幅度地縮水。」
王大滿沉吟了片刻,便對等在一旁的楊超說道:「楊先生,拜託了。」
早期的香江,雖然沒有什麼資源,但仍然是以輕工業為支柱產業。
對於青衣社來說,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啊!
看到1塊3的股票被掃掉了,市場上的各方也明白了過來,這是有人在不惜代價地在掃貨。
於是,在1塊4的位置立刻就有人放出來了5萬股。
「把所有賣單都掃掉。」王大滿沉聲道。
呃!
青衣社董事會的手裡只有區區20%的股份,剩下的高達80%的股份可是都https://m.hetubook.com.com在市場散戶手裡握著。
青衣社從上市起,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而青衣社就是以做工裝起家的。
工廠少了,做工裝的業務自然也會縮小,青衣社也就越發地艱難了起來。
儘管如此,青衣社的經營也是每況愈下。
那個時候,大大小小的工廠遍布香江的各區。
短短一瞬間,股價上漲了這麼多。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肯定是做了。
這個操作除了把市場中所有的賣單掃光之外,還把青衣社的股價直接抬到了1塊2。
這時,一位機靈鬼看到1塊2位置上的20萬股買單似乎掛了一段時間了,但大家卻沒有什麼動靜,他便試著在1塊3的掛了1萬股的賣單。
他們的衣服雖然式樣稍微老了一點,但勝在便宜,倒也很受香江底層人士的歡迎。
於是,在他們的帶領下,進入80年代后,青衣社由單一的工裝生產,開始逐漸地轉向成衣製造。並在全香江租了幾間商鋪,專門出售他們自己生產的衣服。
「明白,王先生。」楊超答應了一聲,便立刻起身走了出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