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有些急迫的直接開出表演價碼,其他也都承諾各種車馬費、辛苦費、茶水費等等必要支出都給滿足上。
荊小強內心才不在乎這些牛鬼蛇神呢,不為人妒是庸才,更主要在於他知道未來的社會風氣、方針政策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專心努力耕耘出的戲骨,才能在這個行業走得更遠更久。
結果戲曲系這麼一搞,無論如何荊小強那邊都不缺人手。
但他那點年入百萬的九十年代驚人收入,在荊小強的收入面前啥都不是。
穆春雷還不到五十呢,默默看著眼前光芒四射的學生,這原地掉頭般的轉彎改變,他當然都看在眼裡。
到了新學期開始以後,大半個歌舞劇團隊轉專業,就是文化課還在原班級上,專業課全都聚在一起舞蹈、聲樂、表演課程自己上。
所以現在滬戲內部,關於歌舞劇專業這些學生,未來連教師都沒有,不務正業,荊小強帶頭長期曠課的說法非常多。
學校里這點簡直就是小兒科!
荊小強琢磨:「我們在平京、滬海的高校都巡演過,有些經驗了,既然拿一分錢最後都要承擔名聲,索性不要,但擴音設備、場地布置、安全設施等方面有對方提供,肯定要派人先去落實確認,好了,沒問題了,我們二三十個人手才帶著樂器什麼的過去,其實也就是點路費,過去住高校招待所總不用給錢吧,這個過程中,這些派出去落實考察的人手,可不就是鍛鍊出來的運營高手了,我從學校挑高年級要畢業的去做。」
滬海電視台和-圖-書自然是大力宣揚荊小強的業績,這時候還沒有衛視上星,但起碼在整個滬海地區,絕對家喻戶曉的當紅炸子雞。
其實就幾個月時間。
誰敢簽這個。
笑稱:「丟不起這人吧,要麼演唱會幾十百來萬一場,要麼就高校巡演分文不收,您看怎麼都行,滬戲可是一貫都反對在校生下劇組的。」
理論上戲劇學院也應該培養這種市場化的專業,目前的電視編導專業裏面就有些沾邊的東西。
各家高校好評如潮。
前提不過是還有沒有能力賺到更多,只要這個價值天平失衡,就完犢子了。
荊小強是回饋了一千萬給戲劇學院,但這錢全都去了音樂歌舞中心,學院這邊一分錢都沒有。
論勾心鬥角,陸媽媽還經歷少了啊。
平時也保持很好的關係,隨時願意去歌舞劇團隊參与,只是不轉系專業而已。
能賺是能人,能放才是強人。
但荊小強這麼考慮,那就絕對不是想走草台班子了:「未來音樂歌舞中心建築、場地搭建起來只是硬體,最重要的還是軟體,是人才,我們要從現在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市場人手。」
八十歲的成老太點醒了他。
直接等於是刷了波名望。
的確有很多天資聰穎的表演天才從小就能演,也有很多角色需要年輕人。
從系主任到任課老師都給院領導提出,乾脆我們改名叫滬海歌舞劇學院算了,什麼人手都要抽調給新專業,這麼搞,教學工作還要不要開展,學生怎麼管理?
老師教授中,則直接炸和-圖-書鍋。
穆春雷都跟荊小強訕笑起來:「怎麼辦?」
搞不到手,就用規則、校紀來拆台。
荊小強春節前後幫歌舞劇團隊請假,都是靠穆春雷特批,教務處更是對他另眼相看,才後來給安寧、羅莉網開一面。
全場啞然。
有些人盯著的是好處,是升職和加薪。
紛紛踴躍報名。
荊小強給他一一掰手指:「所以我會拚命賺錢給音樂歌舞中心來籌建,現在我也不想什麼產權不產權的,能夠擁有一個永久使用的我的小劇場,就是我這輩子的音樂夢想。」
目前集中在那些拼盤演唱會、走穴的草台班子里。
從磚兒台到各地省台爭相報道。
更主要還是這些歌舞劇團隊的成員,從專輯分紅到排練表演補貼,少則萬把塊,多的十來萬。
這也是他不堪其擾,想退出院長職務的最大原因。
散文學家兼戲劇學院院長,欣然點頭:「好!這個很好!就按這個辦!」
既然捂不住,不如早點散開,這點甚至適用於陸曦。
人心就是這樣的。
只要自己納稅夠積極,不違法亂紀,怕個毛線。
學生中間的閑言碎語都不少,更別提老師了。
穆春雷哈哈笑的動作都凝固了:「這麼多?!」
荊小強不過是藉著這事兒提醒下:「您在乎嗎?」
穆春雷哈哈大笑:「我還以為你完全不在乎這些聲音呢。」
參不透這點,就遲早是過年豬。
荊小強想想:「這對滬戲肯定是好事,如果我能帶著團隊這樣走一波,名聲擴大,招生更強,甚至能夠在最大和_圖_書範圍內傳遞歌舞劇的概念,沒準兒還能招點好苗子,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培養人手。」
主要還是賺得太多了。
穆春雷更笑了:「謝謝,謝謝,有你擋在前面,我今年輕鬆多了,再接再厲呀。」
校內各系各專業的師生還是有很多態度的。
因為這不但沒好處,還傷害到他們的利益了。
大家都窮,沒關係,還能和睦相處。
其實也是荊小強以前最熟悉的。
讓好多看著院系擴張,希望連升三級撈好處的老師、教授心塞不已。
作為國內版權第一人,穆春雷有文采更有滬海這邊精明的特色,收入冠絕同行,早就是同行嫉恨紅眼的中心。
學生中間本來嫉妒的心理就要少些,更多是高年級有點這樣那樣的心理,甚至可能要畢業了就業焦慮。
可其他人就等於又來次機會。
這可是平京、滬海的高校,包含響噹噹的清北交復這些最頂級的名校,對荊小強有了這樣的評價。
這是編導、運營、市場經理方面的活兒啊。
很可怕的。
但絕對沒有這樣市場化的實習機會。
這麼大筆錢是瞞不住的,誰看了都眼紅。
上次歌舞劇團隊招募錯過了,還能說前途未卜,這次可是所有人都看到有搞頭。
這種姿態就完全不同了。
歌舞劇專業貼出來新的招募海報。
上回招募表演人手、歌唱團隊人員,還有專業天賦的限制,這一回更接近於尋找市場人員。
從買房,到歌舞劇院的產權,再到現在主動放棄產權,幾乎是拱手白捐建設。
如果荊小和*圖*書強僅僅是個唱歌的,那麼影響力也就僅僅在舞台上。
這是專業高校的一個底線。
舞蹈系、戲曲系一個戲劇學院的專業老師都不要,行政管理也僅僅讓教務處做協調,幾乎是自成天地的做法。
交響樂團和音樂學院在《祖國》專輯中各拿四百多萬,雖然也被拉進了音樂歌舞中心,但好歹之前一百多萬也給交響樂團帶來了切切實實的福利,全團編製才一百二十人啊。
可他明明能夠賺大錢,卻堅持到部隊基層去慰問演出,又在滬海各大高校裏面免費巡演,再加上之前平京高校的巡演。
穆春雷眼睛亮了下:「怎麼說?」
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信息傳播幾乎只能是電視和報刊。
現在一舉擊破他們的立場。
個人的享受跟花銷,在時代紅利面前,連渣都算不上。
雖然還是有很多雜音,但絕對被荊小強分擔了許多。
其他高校對他可不就是趨之若鶩,紛紛邀請,直接把邀請函發到滬戲來了。
哪怕只鎖定在三四年級的範圍內,不排除特別優秀的人手從全校範圍尋求。
荊小強稍微翻翻成疊的電報、信函。
但兩家戲劇學院的態度基本還是,有天賦要演戲就別來讀書,該讀書就好好的夯實理論、演技的基礎。
五十歲的荊小強,非常清楚這背後的邏輯。
荊小強看到的是怎麼捏合培養出有水平的團隊。
從元旦匯演過後,看看這些人手,沒留在歌舞劇專業的那十多人,其實也多半因為自身專業較強,在那邊只是合唱團成員,不想高扯低而已。
https://www.hetubook.com.com平戲和滬戲在這方面要求都比較嚴格,也一直都瞧不起平京電影學院那種一堆學生在外面拍戲,根本沒認真讀過書的假大學。
想法真的是隨著身家改變在水漲船高。
一共才千把人的戲劇學院,百分之五的學生轉系,這也等於是挖了各專業的牆角。
而且大家聯手反對,不就是想逼著分出點好處來嗎。
絕對的新青年新氣象,精神面貌領軍人。
所以也給院長交個底兒:「到現在為止,不含《祖國》專輯的一千萬,我其他專輯收入大概有一千五百萬,廣告收入四百多萬,其他生意六百多萬吧,都一分不差的繳稅了,今年的確是準備爭取再接再厲。」
這方面的人才,現在基本上都是各大電視台、演出公司下海的人手,但還極其稀缺。
結果難得出現在院系領導會議上的副書記兼戲曲系主任簡單直接:「行啊,你哪個系,不願意參加這個極大提升戲劇學院知名度的全國高校巡演活動,簽個字,就絕對不會牽扯到你們專業的學生,來,我已經草擬好了,不願意參加的都可以簽個字。」
仗著時代的脈動,擁有了超出自身能力的財富,那就一定捂不住。
所以他開口都是商量的語氣:「那你覺得這件事怎麼處理好。」
一旦有人富了沒讓其他人得到好處,特別是這種同院校這麼近,要是當初歌舞劇報名的時候參与了,就能撈到這麼多好處,卻錯過之後的心態扭曲。
瞬間在戲劇學院引發新一輪的熱議。
輕輕巧巧的順手一撥,就把矛盾轉移到各系和學生之間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