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用魔法打敗魔法

這位來自百老匯的舞蹈全能高手,比愛蘭爾的國寶級都更炫目,她的舞姿里融入了弗拉門戈舞、俄羅斯民族民間舞、現代舞、美式踢踏舞等眾多舞蹈精華,可以說所有舞者裏面最能夠體現荊小強要求,又能展現得最好的就是她。
好多觀眾就開始哭了,使勁快速的抹掉淚水又珍而惜之的看向台上,看那些充滿生命力的舞者身影,詮釋的就是那段最悲痛的民族苦難。
就像整個民族形成的故事展開,後面大屏幕上的海浪波濤,都無法影響到翻飛的舞者身影。
多赫蒂代表她能影響的圈子表示,那必須的!
那種浩瀚的感覺就無比契合這樣的景色。
嬌弱的小花怎能生長
其實就有點我們閱兵式上看到的那種量變到質變,一兩個人再精湛,都不如一隊人,一大隊人,滿滿一舞台的人都在整齊劃一的踢踏!
很陳舊的座位內飾,充滿了平民劇院的特點,觀眾入場后感覺最惹眼的除了這幾位明星,恐怕就是舞台後方那座靜靜矗立的巨型顯示屏,實在是整個舞台都顯得太陳舊了,顯示屏有點格格不入。
可這時候大屏幕上的字樣淡下去然後漸入愛蘭爾高地的山脈、河流、平原航拍。
兩個人舞蹈彷彿表現的還是愛情、生命之類,一隊人就會有團隊的感覺,一大隊人會覺得是部落、族裔的感覺,真把整個舞台都填滿了,那就只有軍隊的氣勢!
整個愛蘭爾媒體對羅伯特在搖滾巨星之外的歌舞劇成就也添油加醋的進行宣傳,哪怕是之前有些口誅筆伐,嫌棄他在歌舞劇中的一些革新,現在也被明顯的壓制下去沒了聲音!
思君亦見君啊……」
因為不是那種故事情節歌舞劇,所以背景顯示屏沒有什麼實物布景可以展示,就打著《Riverdance》字樣的黑底兒白字。
可等到所有人入席,旋律響起的時候就更讓人匪夷所思,開場居然就是一段兒電和-圖-書音,沒錯,就是盧崑崙給操刀烹飪的悠遠電聲序曲。
花旗這個移民國度里,佔據五分之一人口的第一大族裔其實是德裔,譬如組織諾曼底登陸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後來的大統領就是德裔。
愛蘭爾方的演員趕緊給同行普及。
須藤紗希那麼音樂世家出來的,居然跟杜若蘭討論那些女演員肯定都穿了運動內衣,一點都不帶抖的。
不會的。
乘風破浪離鄉路
米高盡量體驗如此簡陋的場景能帶來什麼效果,他的演唱會都是儘可能的聲光盛宴。
於是這擊掌聲居然就再也沒停下過!
看著舞台上逐漸減少的舞者,女聲吟唱的:「如果曠野的風吹過
那行雲流水般的,如同天籟之音的人聲吟唱,就像春寒清晨里發涼的空氣,可以滌清一切塵世的蕪雜與煩擾,讓人不可抑止地淹沒在愛蘭爾式的感傷和悸動之中。
荊小強看他表情就知道,這傢伙也想如法炮製到他的創作里。
這有什麼稀罕,千萬不要以為歌品如人品,字品、酒品、文品……總之什麼品都無法跟人品划等號。
還是會覺得單調吧?
所以厚重的鼓點、哀傷低沉的旋律都是在告慰那些付出了一切的人。
哈哈哈,這恐怕就有點用魔法打敗魔法的味道,那可是宣傳愛蘭爾形象的最佳渠道,你們肯定會大力支持吧?
杜若蘭笑著回看荊小強做個鬼臉,意思是人家這確實比你跳得好,這就是那位國寶級踢踏舞頂尖高手。
可以說邁克爾這樣的小劇院老闆,在文化輸出方面都毫無價值,他不過是百老匯無數個小業主之一,真正對國際輿論、文化價值觀有影響的,是這些有族裔血統串聯起來的大佬共同發力。
因為隨著參觀層面的越來越高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天才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奇迹。
當我已離你千里之外
用任何傳統樂器,都很難營造出這樣空間感的氣場和-圖-書
米高還是單純的,滿眼的啊?
那麼,起碼那條本來應該很敏感的船,就成了ZZZQ。
有些觀眾還有點吃驚周圍的反應,抬頭環顧下也跟著擊掌!
之前所有獨一無二的力感、動感、質感與美感。
群舞的演員開始次第登場。
可一個多小時呢,都這樣跳下去?
後來就是連綿至今的抗擊,而腳下的阿比劇院就代表著二十世紀初平民思潮的發源地,是這裏推動起來的獨立思潮讓愛蘭爾在49年徹底獲得獨立。
連帶他周圍的這些位都差不多,潘雲燕壓根兒不在乎唱的跳的如何,又偷|拍收集了一疊那個公主的照片,從排演時候盡量能看懂領會歌舞,到正式演出已經能聽懂不多的幾首有歌詞的,更能看懂全場觀眾的情緒激動,很認真也很投入。
其中很大的原因還就是因為這齣劇帶來的國際影響力。
觀眾本來有點嘩然!
象徵意義很重。
入場的觀眾無論這些天有沒有去那幾家大型豪華的歌舞劇院看過荊小強他們的劇目,這一刻坐下來都忍不住竊竊私語。
以藍色的燈光作為基調並具有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柔和而不失典雅,給觀眾一種猶如置身於天空或是大海懷抱中的感覺,不僅親切而且舒適。
愛蘭爾風笛就是很容易帶著這個味兒。
因為從《花旗好聲音》就揣摩出來的舞檯燈光別具一格。
相比因為大嚶帝國日不落全世界的征戰,伴隨英軍的蘇格蘭風笛更為著名,實際上愛蘭爾風笛更加哀怨悠長有抒情的味道,是後來很多電影配樂裏面的風笛真身,當然這裏面多少也有愛爾蘭裔的選擇推廣。
他們對十九世紀中期那次飢荒始終耿耿於懷,嗯,好多愛蘭爾人就是那一撥兒逃到花旗的,大嚶作為統治者卻在自己明明有餘糧的前提下讓愛蘭爾愣是餓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怎麼可能不恨?
加入女舞者之後,那種和_圖_書黑絲加屁股蛋都遮不完的綠紗裙跟亮片弔帶,都不會有半點淫|靡氣息,只有舞者的高雅。
能看歌劇的藝術鑒賞力都不算差。
保持讓背景的動態風景成為配角。
都不如這種民族共鳴的情感來得澎湃。
這時候才能發現之前那浩瀚的電聲,原來就是為了引入風笛啊,就像原本混沌的宇宙世界,逐漸有了愛蘭爾人的聲音……
完全按照荊小強的要求,上身筆直,但雙手可以添加很多動作,更是不用按照傳統面部表情嚴肅,豐富多彩的充滿感情!
不是說好愛蘭爾民族史詩劇嗎,這是什麼東西?
這就能明白荊小強搞定那部劇有什麼內涵了吧。
米高也驚訝,看那些跟著節奏擊掌助威的觀眾,看那些滿眼綴滿淚花的觀眾,看那些情緒激動又激昂的觀眾,回頭給深深的讚許。
他現在當然不用上場,杜若蘭的踢踏舞功底也輪不到,他們都身著禮服禮裙坐在前排貴賓席,這裏連包廂都沒。
入場的時候,演員們還有點詫異,這麼老破小的嗎。
渲染情緒的浪漫,才剛剛讓觀眾有點恍然,男舞者就踩著節奏登場。
能為花旗如此重要的文學作品做編劇並得到最頂級的歌舞劇院認可,必然證明了他的實力,也必然證明了我們的《河之舞》會非同凡響。
將我帶離此地
從阿比劇院出來,才摟著他咬耳朵:「怎麼可能,這就是ZZ秀,他們跟大嚶甚至花旗之間都是一張桌子吃飯然後相互較勁分利益,是打這些感情牌讓世人都覺得他們多災多難值得同情,塑造國家形象而已,你寫什麼,非裔離開大陸的悲痛嗎,那你就站到他們對面了……」
可在愛蘭爾這邊的反響,就不是七零八落了。
把坂井本來也有的激昂情緒搞得七零八落。
悠揚蒼涼的愛蘭爾風笛延續著古老的情懷,激揚的小提琴挑動著每一根敏感的心弦,其他的樂器逐漸加入進來。
實際上有過愛和-圖-書蘭爾前女友的荊小強很清楚,十多年後這裡會被翻新重建成國家劇院,就足見地位了。
在這裏,器樂和人聲無比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愛蘭爾的傳統音樂旋律誕生出了新的靈魂。
沒有一句台詞,誰都沒想到,僅僅憑藉踢踏舞就能展現這麼豐富的劇情。
好吧,一直到兩位主角跳完,觀眾才抓緊時間齊齊鼓掌!
觀眾哪怕不知道是誰在唱這男女聲,也覺得心曠神怡。
這世上有幾個民族是出了名的會塑造形象。
張滿風帆
荊小強也給撇嘴的須藤解釋,經紀人有點想發飆,之前說好那麼尊重的,現在怎麼了,故意瞧不起人嗎?
在保留傳統踢踏動作的基礎上,更加講究整齊劃一。
他多麼高傲的創作天賦跟傲氣,這一刻是真的佩服荊小強能把優美的旋律、高超的唱腔跟完美的民族情緒都融合到一起。
肯定是被徹底顛覆了藝術家的驕傲,你都能創作出這麼打動人心的作品了,結果情緒都是假的?
於是荊小強為大都會歌劇院兩百萬美元創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劇本,就成了個很有力的背書。
精美挺拔的身形陽剛氣十足。
在百老匯的歲月里,荊小強當然很清楚這些尤太裔、愛蘭爾裔的導演、編劇、製作人甚至媒體大佬的威力。
實際上跟我們的共和國同歲呢。
所以愈發清晰美妙的史詩神劇,絕對需要烘托氣氛,能讓愛蘭爾民族得到如此詮釋的劇目一定是蜚聲海內外的著名人物才能配得上。
這已經過去三首曲子了,所有觀眾真是屏息凝神的看著台上的身影,還有那敲擊入心底的節奏感。
著名的愛蘭爾風笛無縫接入。
四周白雪皚皚
彷彿只有擊掌,打出那個節拍,才有同舟共濟的參與感。
……
總之越是隨著登台時間臨近,規格就越高,最後的開場登台竟然被定在了首都阿比劇院,而不是原定的皇家歌劇院。
差不多等於不在我們的什麼國hetubook.com.com家大劇院這等現代化豪華大劇院演出,卻放到太廟之類的地方吧。
順便說一句,根據考證蓋茨比就應該是個尤太人,而且還是德裔。
觀眾人群居然能瞬間又靜謐無比,認真的看著這樣從未看到過的畫面,等到「我是來劇院看電影」的疑惑開始在他們腦海盤旋時候。
氣勢如虹的大群舞像潮水一般衝擊著觀眾的視線和心靈,讓人返璞歸真的融入在愛蘭爾厚重的文化之中。
相比富麗堂皇的豪華歌劇院,這家只有六百座的阿比劇院實際上在愛蘭爾具有文化聖殿的定義,因為從世紀初開始的話劇院經歷了這個國家最動蕩艱難的歲月,有別於皇家劇院的貴族氣息一直以創新實驗聞名,總之更像是文化博物館。
觀眾們已經開始忍不住鼓掌,他們已經看出來這帶著濃郁民族特色的舞蹈,這詩意化的劇情在講述什麼。
況且荊小強每天在排演現場還擺足了那種癲狂的創作激|情派頭。
所以荊小強現在不把這齣戲的經濟收益放在眼裡,他要的是這出歌舞劇的傳奇導演、監製、編劇這些可以名垂青史的頭銜,要的是這齣劇未來能在國際歌舞表演船上持續演出的關係。
後面的驚濤駭浪,都壓不垮這些身影,所以跟隨愛爾蘭手鼓的節拍,觀眾席上突然就開始齊刷刷的擊掌跟隨!
現在由她來表現生命之母或者民族之魂的象徵,都顯得生機勃勃又富有魅力。
更別提荊小強這裏反正都要出這幕經典劇,不如讓我順勢來把好處收了去,根本就不帶感情輸出。
虛弱的小鳥又能去哪裡飛翔
以列色人、愛蘭爾人絕對是其中佼佼者,他們同時也是掌握了歐美輿論喉舌的主力。
著名歌唱家羅伯特先生親自錄音的唱腔開始了。
四天緊鑼密鼓的排練中,多赫蒂每天都有引領各界人士來參觀。
一排、兩排、三排、四排,每過一首曲子就增加一排舞者。
這多少還是有點太跨越衝擊傳統了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