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求學生涯
第三百四十一章 兌現曾經的想法

這丫的,和數學論文有啥區別?
在朝圖書館走的路上,陳舟摸出手機,挨個給彭佳等人打了個電話。
這裏面的意味,就完全的不一樣了。
至於論文的署名……
同時,校園網的管理員發現,校園網這個論壇,似乎比之前「強大」很多。
每個人都感慨著,不是我不明白,只是這世界變化快。
現在楊院長卻把課題論文的一作,給了他們幾人。
現在他要兌現曾經的想法了。
他們倆都想多少能完整的體驗一下本科階段。
順帶著,邀請了沈靖一起前往廬州玩耍。
畢竟是屬於國家級實驗室的研究項目。
即使是那些令不少同學都抓耳撓腮的難題,在陳舟眼裡,也覺得極為的親切。
幾人也都很是驚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雖然說,這個課題的研究成果,不算多麼的牛逼。
這簡直是……
第二個是,互相學習。
對於這一點,陳舟自然也沒謙虛什麼。
通訊作者,一般指老和_圖_書闆,不知道有沒有直接貢獻,至少儀器設備是他安排的。
在陳舟他們趕稿論文的時候,燕大的校園網又火爆了一下。
也就有人把這則消息拿到了校園網上討論。
從楊院長的辦公室出來,陳舟倒沒有起初吐槽的心情了。
至於答案,讓閱卷老師自己挑吧。
但這個課題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家級課題。
但陳舟和楊依依都拒絕了。
以及那已經被媒體爭相報道,被國家官方媒體交口稱讚的,青年人才的旗幟!
這件事也獲得了實驗室領導的大力支持。
都說女孩的心思更細膩,楊依依就是,她比陳舟想的還多。
這五天時間里,有三天時間,陳舟和楊依依是在實驗室度過的。
看著楊依依這麼快投入狀態,陳舟自然也不能落下。
儘管陳舟說的是並列一作,但最終的署名,還是沒有多少懸念的。
還有潘詩妍、彭飛這些四十三所的朋友。
楊依依同樣也是滿臉的意外之色。www.hetubook•com.com
這點擊量,簡直不要太誇張。
但事情已經決定,多想無益。
因為完全沒有必要。
此時,學校的考試季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隨著他的不斷打聽,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這件事。
更何況,這件事還是件好事。
花了五天時間,這篇課題論文,初稿完成。
一直等著時間,這會正好。
說不定,等這絕代雙驕畢業離開,就好了呢?
對陳舟而言,也有著一定的幫助。
想到通訊作者的定義,陳舟忍不住在心裏笑了笑,這倒是蠻形象的嘛。
這可不是一般的課題啊。
先前四十三所的課題獎金,他還留著呢。
尤其是林孝恩這傢伙,更是嚷嚷著,感謝大佬,大佬威武!
陳舟沒想到的是,楊院長這麼做之前,早就已經跟燕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進行了彙報。
陳舟不知道楊院長這樣做,會不會不符合大多數的利益。
用的實驗室也是國家級實驗室。和*圖*書
起因就是那位助教老師。
按理說,她和陳舟只能算是這個課題組的編外人員。
回到圖書館,陳舟緊跟著就把消息分享給了楊依依。
大概所有人都不會想到,陳舟和楊依依一直參与的課題,最後兩人居然都是一作。
或許,在以後,他們都不會再有這樣的考試了。
還有小道消息稱,這傳說故事帖的版權,居然有影視公司想買。
陳舟和楊依依也踏上了本科階段最後的考場。
尤其是那個置頂的傳說故事帖,真的快成就傳說了。
和去年不同,今年陳舟主動聯繫了張一凡等人。
接連不斷的消息,一遍又一遍衝擊著,這些燕大學子的內心。
其實,楊院長是打算對他和楊依依進行免試的。
他們這算是緊跟政策風向的決定。
在陳舟完成了論文骨架之後,他和楊依依便去實驗室待著了。
和陳舟同一考場的學生們,一個個心裏苦啊。
這幾個月,不斷有新的用戶湧入校園網,他們的流量,都和*圖*書快趕得上一些大論壇了。
眼前的題目,也變得可愛了很多。
當然,陳舟看著完成的論文,還是吐槽了一遍楊院長。
在論文初稿完成後,陳舟並沒有急著發給楊院長,而是互相交叉審核一遍。
但現在,楊院長通過陳舟的口,把這件事說出來。
不管怎麼說,陳舟現在得先把這件事告訴幾位當事人。
只是,陳舟沒想到楊院長居然如此有魄力。
看看論文的完成章節就知道了。
很快,楊依依就投入了課題論文的撰寫工作中。
因為伺服器已經擴容過一次了,現在實在不好再開口要經費了。
他們也希望通過這件事,促進年輕科研人才的成長與成熟。
陳舟和楊依依排在前面,其後才是彭佳等人。
當然,這裏面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陳舟成功入選國家「萬人計劃」。
陳舟不由得笑了笑,心中卻想到,自己是不是楊院長的活給搶了?
而且,這些湧入的用戶,發的帖子,瀏覽的帖子,幾乎都是和陳和-圖-書舟沾邊的。
陳舟一時興起,還特意給出了多種解法。
這麼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幫著大家理清這次課題的所有細節。
考場里,握著筆答題的陳舟,心態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光他和沈靖拿獎金,那可不行。
只不過,隨之而來的煩惱,也令管理員十分憂愁。
對於陳舟和楊依依這絕代雙驕2.0的版本,所有人直呼「牛逼!」
這件事對楊依依,對彭佳等人而言,都可以說是極大的好事。
不可避免的,以前亂人心態的事情,也再次出現在了考場上。
沒辦法,所謂縫縫補補又三年,再強撐一段時間吧。
在把論文發給楊院長后,整個課題基本上算是結題了。
……
至於通訊作者的話,那自然是屬於楊院長的。
考試季結束,緊接著的便是寒假了。
就地和彭佳等人配合完成論文。
正如陳舟說過的,四十三所的這個課題,本就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但既然他敢這麼承諾,想必已經想到了對應的解決辦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