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求學生涯
第四百二十二章 沉迷的陳舟

短暫的停筆,習慣性的用筆點了點草稿紙。
「在1985年的時候,流管模型首次被應用於估算較輕膠球的質量……」
「唉……連我都佩服我自己了……」
剛制定好計劃的他,現在只想埋首于自己的計劃之中。
楊依依從來也不比陳舟懈怠。
然後,好正式展開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而且,從SLAC帶回來的實驗數據,也一直在吸引著陳舟。
只聽見筆尖和紙張摩擦的聲音。
在晚上十點不到,便全部結束了。
草稿紙被梳理完時,正好陳舟所定的鬧鐘,也響了起來。
快速下床,洗漱好,陳舟就去找楊依依,兩個人開始晨跑。
楊依依的導師,雷納·韋斯暫時還在華國呢,最早也是在這個月底才會回來。
所以,現在的楊依依,是極度自由的。
至於阿廷教授所給的資料,還有那個「如何從幾何角度研究非交換環」的問題。
她在物理系那邊聽完講座后,就直接去食堂解決了午飯。
這次的中秋活動party,除了這些對陳舟十分尊敬的數學系學生外。和圖書
翌日,伴隨著鬧鐘的聲音,屬於陳舟的新的一天開始了。
聽講座時,這位教授還調侃自己,這是趁著雷納·韋斯教授不在,才敢開這麼一期講座。
對此,楊依依不置可否。
雖然也是陳舟需要考慮的內容,但不像這兩個課題的研究,需要進行合理的平衡。
現在的陳舟,只想儘快把和膠球有關的理論模型,給全部梳理一邊。
把背包放下,從裏面掏出了自己聽講座時,所記得筆記。
尤其是像一些和劉茂聲曾子固類似的學生。
對於這點,陳舟從弗里德曼告訴自己那天開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卻還是把草稿紙拿了出來。
現在,正好把自己聽講座的筆記,和雷納·韋斯給自己的資料,進行比對式學習。
畢竟,雷納·韋斯有很大的可能,會因為引力波的探測,而獲得明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在的時間點,麻省理工不大可能會允許別人在引力波這個領域開設講座。
當然,陳舟和楊依依是各回各的宿舍。
然後,自己走到另一張https://www.hetubook.com.com書桌前坐下。
而且,陳舟本身的想法,是邊學邊和阿廷教授溝通。
陳舟停下筆,把做好的計劃放在一邊,便迅速上床睡覺了。
就成為了陳舟當前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和格點QCD理論的計算一樣,陳舟並沒有進行太過深入的研究。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性,這位教授,對於引力波的探測,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很順手的,就給陳舟帶了一份回來。
相比之下,陳舟在這樣安靜的狀態里,一旦進入了沉浸狀態。
格點QCD理論的計算,又被陳舟梳理出了三頁,滿滿當當的A4草稿紙。
這也就是庫侖規範模型。
也因為大部分都是華國人,整體的氣氛還算不錯。
最終匯聚成一個個的公式符號,和一個個的數字。
只是計算了粒子的量子數,在0++、1+-、……、3+-等狀態的膠球質量。
只不過,這裏面的膠子場,被一種特別定義的流管所代替。
伸手把鬧鐘關閉,陳舟的嘴角露出一絲得意。
在組分模型的框架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應用庫侖規範方法,計算多個量子數膠球的質量。
流管模型也從最初的,用於計算樸素夸克模型中的強子。
她不覺得敢於在這樣的時間里,在講座里講關於引力波的教授,會沒有兩把刷子。
活動的時間,並沒有持續太長。
陳舟和楊依依兩人,在和劉茂聲等人告別後,就直接回到了宿舍。
只不過,當他洗完澡,坐在床上時。
而陳舟則回了宿舍。
到中午時,楊依依已經聽完講座,回來了。
「這完美的控制力,除了我,還有誰?」
進而用於研究,由純規範場耦合而成的膠子球態。
只要把對方拿下,那文化的輸出,就絕對是成功的。
陳舟想了想,還是決定不去了。
要是弗里德曼在這裏,大概又會感慨一聲:「我還以為這小子在飛機上,就已經展現了高效的研究效率。沒想到,這時的他,才展現了真正的技術!」
而陳舟依舊沉迷在眼前的理論模型之中,無法自拔。
聽到陳舟的回答,楊依依自然也沒強求。
不管怎麼說,這個膠球的實驗,和圖書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口袋模型的到還好。
早餐吃完,楊依依詢問陳舟去不去聽,物理系一個教授的講座。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是陳舟這麼長時間以來,最有益的收穫。
所以,如何把哥猜的課題,和膠球的課題,合理的分配好時間。
這也是楊依依去聽講座的目的。
他的學習效率,思維的敏捷性,都是高的可怕的。
但偏偏,這位教授的講座是跟引力波探測有關的。
「也不知道哥猜的課題經費啥時候能到帳?」
事實上,強子的流管模型,也是起源於格點QCD理論的。
其中,夸克和流管是基本的自由度。
而習慣的養成和保持,也是自律的體現。
陳舟定了個鬧鐘,開始再次梳理這些關於膠球的理論模型的計算。
回到宿舍的陳舟,直接開始了對流管模型的研究。
藉著中秋文化,打著團圓buff,十分機智的就輸送了一波傳統文化。
她是絕不可能荒廢的。
隨即,陳舟開始學習Contach等人的方法。
隨後,陳舟坐在書桌前,拿起筆,在一張m.hetubook.com•com新的A4草稿紙上,做著後續的詳細計劃。
學習上,陳舟和楊依依一直是互相尊重的狀態。
房間里,時間悄然流逝。
當然,這些學生的想法,也沒有錯。
做完這個表,陳舟把這張紙單獨拿出來,和口袋模型、格點QCD理論的計算匯總,放在了一起。
當然,對於楊依依來說,在導師回來之前的時間。
這個講座的內容,是關於天體物理學的,裏面有關於引力波探測的內容。
就這樣,兩個人在食堂門口分開了。
其他的人,到還好。
一張張草稿紙,被水筆里流出的墨水所覆蓋。
沒有打擾陳舟,楊依依悄悄把打包盒放在一邊。
畢竟,在學習和研究這回事上。
本就乘坐了一天飛機的陳舟,此時也打算趕緊洗個澡,上床睡覺。
陳舟邊開啟自誇模式,邊把這些草稿紙收拾整齊。
就連楊依依開門的聲音,他都絲毫沒有察覺。
楊依依似乎也知道陳舟的習慣,她的手裡就拎著一份打包盒。
陳舟開始匯總流管模型中,部分膠球的質量。
楊依依徑直去教學樓,準備搶個座位,聽一聽這位教授的講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