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求學生涯
第四百七十八章 有些影響在悄然發生

「如果能夠保有極大的毅力和熱情,在學術研究中,不斷的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那這份毅力和熱情,是否能夠一直維持下去?」
聽到李禮的話,趙琦琦和朱明理兩人同時點頭。
因為,只有深入的了解了陳舟,華國的這些學者們,才能更好的與陳舟相處。
朱明理則說道:「陳哥已經從燕大完美畢業,我們也得朝著這個目標好好前進!」
隨著每一次新聞報道的宣傳,隨著每一回新聞聯播的引導,再加上政府部門和各大高校有意的傳輸,就形成了這樣積極進取的學習效應。
彭益友微微抬頭,看著說話的這位浙省大學教授。
他們需要更加深入的,把這股影響再往前推一把。
不過簡單一想,彭益友也猜到了這群人的想法。
也正因為這樣的一個過程,更令他們深刻的感受到了那種差距。
先前的陳舟已經很厲害了,第一次國家「萬人計劃」申請的傑波夫猜想課題的完成,也給了他們這些人很多的壓力。
「至於這個差距,其實一直都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跟陳哥比,我們要跟自己比,就像陳哥其實從來沒和任何人比過一樣。當然,就算他跟別人比,那也肯定比別人強!」
學術研究又不是上學考試,有周考月考,逢考還必出結果。
甚至於,陳舟是否會成長為華國數學界,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隨即,趙琦琦笑著道:「那必須的,比陳哥不足,虐虐其他人還是可以的,不能陳哥一走,咱們數學系就沒壓力了不是?」
陳舟在代數幾何領域,再次做出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消息,便傳播了開來。
此時,造成這些影響的源頭,正在前往首都國際機場的班車上。
彭益友點點頭,把張守武的話,又複述了一遍:「這是陳博士回國之前在《數學年刊》投的稿,估摸著不是這個月,就是下個月,期刊就會刊登。」
朱明理話音落下,三人頓時全陷入了沉默。
也是看見了這些正在發生的改變,才會有了本次聯合數學家大會上m.hetubook.com.com,老領導的開幕式致詞。
估計三人自己都沒想到,這一通分析,結果把自己整沉默了。
正如老領導所言,基礎創新的研究,是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
看完之後,朱明理感慨道:「陳哥還是那個陳哥,一出手就是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這要是簡單了,估計他都不好意思發表論文……」
拋開這一點的話,他們不可否認的是,陳舟這種飽滿的研究熱情,和堅韌的研究毅力,是令他們感到佩服的。
雖沒有互相再說什麼,但都從對方的眼神中,明白了對方的想法。
這都是他們很關心很關心的問題。
如果仔細算一下的話,陳舟先前的那種研究節奏,是沒有任何變化的……
難道說,就因為他一直能夠保持著絕對的毅力和熱情?
而陳舟目前所取得的學術地位,全是依靠他自己的學術成就得來的。
與陳舟張守武分開的時候,彭益友都還在想這個問題。
至於今後的陳舟,能不能再做出先前的研究成果,或者說更進一步,成為數論領域的絕對權威。
趙琦琦看著朱明理,疑惑道:「變得跟陳哥一樣?」
因為陳舟的影響,也因為後來趙琦琦三人的優異表現,數學系這個「瘋人院」,變得比往常更「瘋」。
想來陳舟也終究只是個人,也有思維不那麼敏捷的時候。
聽到彭益友的聲音,這群人齊齊便望向了他。
難道他就不會感覺到疲乏嗎?
物理系、計算機系等等,也都是一樣。
李禮解釋道:「你沒看這代數幾何的論文,都足以作為博士研究生的論文了嗎?可陳哥壓根沒提過這件事,也就是說,他現在沒打算把這篇論文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他還不想畢業。那他現在研究的是啥?能作為他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能是啥?」
研究就研究好了,偏偏還這麼快的就研究出了成果。
儘管談不上對陳舟這個人有多少喜歡,甚至還因為他帶來的無形壓力,有點厭惡這個人。
李禮這麼一解釋,趙琦和-圖-書琦和朱明理瞬間反應過來。
聽完張守武的話,彭益友終於明白了一件事。
卻沒想到自己下意識的一句話,竟引來這麼多人的關注。
那股無形的壓力,再次襲來。
趙琦琦抬起頭,說道:「其實,要不是陳哥,我們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愛學習……」
畢竟,誰也無法保證,可以一直保持那樣高效的研究節奏。
沒聽彭益友剛說的么?
朱明理點點頭,贊同的說道:「我們宿舍三個人,其實是受陳哥影響最深的,不管是學習方式方法,還是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也因為這個影響,我們現在逐漸變得跟陳哥一樣了……」
但奇怪的是,他們想著想著,就想到了陳舟的獲獎感言上去了。
朱明理接過趙琦琦的話:「也就是說,陳哥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八九不離十,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了……」
趙琦琦頓時說道:「李禮,你這樣一說,還真是這樣!上次見面,陳哥完全就沒把這代數幾何的難題當回事,連一點分享的感覺都沒有……而且他聊的東西,也都是我們問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也就是說……」
以至於,當他聽到有人閑聊陳舟,是會一直在數論領域里一往無前,還是會轉向其他數學領域時。
因此,當認出說話之人時,這些認識彭益友的水木大學教授,便主動問道:「彭教授,你怎麼知道他已經轉向其他數學領域了?」
簡單來說,就是陳舟是否還會佔用華國數學界更多的資源。
這就很令人蛋疼了……
還有陳舟所發表的那段獲獎感言,被拿來和老領導的開幕式致詞,放在了一塊。
這種影響從陳舟解決冰雹猜想時,就開始了。
李禮的這番話,說的很是在理。
當然,這股影響所導致的改變,遠不止高校裏面。
而陳舟這個名字,也再一次登上了新聞聯播。
連刊登時間都說的這麼一板一眼的,基本上可以確定是真的了。
如今的陳舟,顯然已經是華國數學界,乃至華人數學家的新貴www•hetubook•com.com
在彭益友跟這群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教授學者們,說過這件事情之後。
趙琦琦和李禮聞言,頓時笑了起來。
過了好一會,李禮看了趙琦琦和朱明理一眼,輕聲說道:「最初的時候,是陳哥在追趕我們,後來變成了我們在追趕陳哥,再後來,變成了我們在努力向陳哥看齊。」
不過這大半年看下來,他們倒是默默鬆了口氣。
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認識到基礎創新研究的價值。
前面還只是在這場聯合數學家大會的晚宴上進行傳播,到後來經過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再加上陳舟粉絲們的熱情打call。
他們都擔心陳舟繼續這樣的研究節奏,他們會被拖累到。
笑過之後,李禮開口說道:「咱們雖然比不上陳哥,但也不能給他丟人不是?好歹也是跟著他在丘賽上面混過的,再不濟,也只能輸給陳哥,不能輸給其他人,是不是?」
雖然他們可能更靠上一點,但是這是可以夠得著的目標了。
雖然這個目標有點太高,就好像他們在第一層,陳舟在第五層一樣。
趙琦琦和朱明理兩人,本來也就知道這個理。
說起來,有些人看到陳舟已經大半年沒有發表過數學論文,便覺得陳舟是斷了靈感。
至於原因,則是今天一早。
在許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孩子們的心裏,有些影響正在悄然發生。
優秀的人,在遇到更優秀的人時,總是想要努力追趕,甚至超過對方的。
可現在,聽到彭益友的話后,這些人的小心思頓時蕩然無存。
朱明理和李禮聽到聲音,趕緊湊到趙琦琦旁邊,伸頭看著趙琦琦手機上的視頻。
這些教授學者的年紀,都是比陳舟大不少的。
坐在班車上的陳舟,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顯然心情很是不錯。
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刊登,只是因為審稿周期的時間有點長罷了。
年輕的陳舟身上,所蘊藏的潛力究竟有多少,沒人知道。
等到彭益友一說完,就聽到有人問:「這篇論文已經發表了嗎?」
見彭益友沒和_圖_書說話,另一位浙省大學的教授,突然想到什麼,開口說道:「彭教授,我剛才看到你在和陳博士交流,是不是得到了什麼新的消息?」
他們深知學術研究中的枯燥,也深知保持毅力和熱情的困難。
陳舟沒走之前,所有人都是以他為目標,進行追趕的。
趙琦琦三人之間的對話,其實就是燕大數學系,乃至整個燕大的縮影。
想到這,這些人不禁想問,為什麼陳舟他能夠保持這樣的研究節奏?
陳舟年前回國前,就已經投稿了。
都說人與人之間有差距,可為什麼差距辣么大嘞?
「用陳哥的話說就是,這個過程中,其實他一直是沒變過的,從最初到現在,他一直是他。而我們卻不一樣,我們是逐漸認識到差距,再奮起直追的……」
但是,這不妨礙每個人想知道的內心。
李禮和趙琦琦,重重點了點頭。
唯一給他們錯覺的地方,就是陳舟剛進入燕大時,在吳西平課上的表現。
畢竟這理由實在是有點太樂觀了點,誰都知道學術期刊都是有審稿周期的。
朱明理嘴角一咧:「沉迷學習,無法自拔……」
李禮也說道:「別說是不好意思發表論文了,光是畢業論文,他都得選年份久的……」
見彭益友楞半天說不出話來,張守武以為他還沒消化這個消息。
本來他們和陳舟的差距,就是從最初便存在的。
剛剛睡醒的陳舟,就收穫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喜。
那就是,陳舟這個人實在是,太恐怖了!
這群人頓時想到了什麼。
那他們就靜觀其變了,這也不是他們能夠掌控的事情。
他們想不通,也不明白。
這樣一來,陳舟這個名字,再次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但是,其受到陳舟影響的程度,卻並不弱多少。
這群人中,也有和彭益友一樣的水木大學教授。
彭益友倒也沒瞞著眼前的這群人,如實把剛才跟陳舟聊天的情況,說了一遍。
還有陳舟大獎獨攬,成為本次聯合數學家大會,唯一獲得陳省身數學獎和晨興數學獎之人的消息,也一起登https://www.hetubook.com.com上了新聞頭條。
這時,也有一個想法,浮現在了他們的心頭。
索性他便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跟彭益友解釋了一遍。
只要別再給他們那麼大的壓力,讓他們承受科技部門的壓力就行。
出成果也就算了,這成果卻還是解決了一個困擾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或者說,陳舟那令人窒息的研究節奏,已經暫時緩了下來。
但是陳舟走後,新近冒出來趙琦琦三人,卻是和他們一樣處在第一層的。
那如何讓人們意識到坐住冷板凳的重要性,便需要這樣的宣傳,這樣的影響了。
誰能想到,哥德巴赫猜想一直沒有進展的陳舟,居然是跑去研究代數幾何了。
這下子一解釋,沒有人再提出疑問了。
趙琦琦一看到陳舟的新聞,便立馬喊道:「老朱,李禮你們快看,陳哥叕上新聞聯播了,還拿了陳省身數學獎和晨興數學獎……」
至於他們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一條理由,就是陳舟發論文的時間間隔,好像越來越長了一些,也被他們自己給否掉了。
所以,因陳舟而激發的鬥志,在這裏再次悄然爆發。
除了燕大外,其它的高校,雖不至於像燕大數學系這麼「瘋」。
燕大宿舍。
彭益友下意識的便接了這個話:「陳博士他的研究領域,早就不單單是數論的內容了……」
想了想,他緩緩說道:「本來我也以為陳博士一直在研究數論領域,畢竟他在國家『萬人計劃』里申請的課題,就是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可沒想到……」
陳舟絕對不會想到,張守武無意間帶來的一個人,居然會間接將他的影響,在華國數學界進一步擴散開來。
彭益友看了這群人一眼,其實他也才回過神來。
既如此的話……
如果這次不抓住機會,下一次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有這樣的機會。
聽到李禮的話,趙琦琦和朱明理兩人,第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齊齊看向李禮:「什麼意思?」
那麼,陳舟目前的研究領域,研究進展等等,就需要重點關注了。
難道他就沒有思路枯竭,思維堵塞的時候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