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六百零六章 想做個聽眾

隨即,陳舟抬起手臂,看了一眼時間。
還有多少時間,去對基礎理論,做出突破性的研究?
隨即,陳舟的個人信息,再次出現在顯示屏上。
包括在原本的任務欄上方,多出的「挑戰任務:正在進行中(限時2年)」那一欄。
可是,這些人,哪一個能單純的從學術成就來說?
這可不是陳舟所希望看到的。
知識的總量,同樣也在飛速的增加。
顯示屏上挑戰任務的相關信息,當即隱去,繼而浮現出一系列的提示消息。
而是頭頂的那片,星辰大海。
而且在那樣的情況下,陳舟很有可能,需要等到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的建設完成。
陳舟又看了一眼顯示屏上的提示消息,心中思緒萬千。
「接受」按鈕。
見證了陳舟這幾年的科研奇迹后,他們無不感嘆,為什麼這樣的天才,會是一名華國人?
這是一開始,從他復讀開始,就無時無刻,都在體現的東西。
而一旦解決了能源問題,便意味著人類,將迎來一次顛覆性的能源革命。
而且,陳舟覺得,挑戰任務2,大概率就是解決能源問題了。
陳舟並沒有讓這些人等的太久。
陳舟認真且仔細的看了一遍自己的個人信息。
其中最低級的是一級文明。
與這些外媒不同的是,原本就極盡猜測,瘋狂暗示的國內媒體們。
那就是,為什麼每次任務完成時,系統都會準確的計算出,他完成任務時,所花費的具體時間。
頂多再服役兩年,就會在完成科學使命的情況下,光榮退役。
就拿陳舟自己來說,他原本是打算在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返回華國,加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的。
尤其是各大高能物理研究機構的學者們,更是恨不得帶著論文,立馬見到陳舟。
「挑戰任務的完成機會,只有一次!」
但是陳舟在回國之後,卻改變了這個想法。
但是後來,陳舟與王貽淓的交流中,也是得到了確認的。
因為高能所那邊,和-圖-書在得知了論文一事後,第一時間便聯繫了陳舟,徵求有關報告會舉辦的意見。
如果忽略一些無法驗證的猜測,事實上,基礎科學停滯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結為兩個東西。
那樣的話,已經服役多年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既然在王貽淓等人的手中,都沒有新發現,憑什麼到了陳舟加入,就能利用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的實驗裝置,去發現新的成果?
誠然,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是一項值得華國人驕傲的實驗。
……
所以,從它這裏確定的事,基本上是不會有錯的。
這也是他在CERN接觸到尋找重中微子的實驗后,認知考慮過的事情。
「如挑戰失敗,則宿主將失去任何挑戰任務的機會!」
這點,倒是陳舟自己的猜測了,卻不知道對不對。
即使陳舟年輕,他也不願意將時間成本,花在這個上面。
那就是,時間。
「宿主已確認接受挑戰任務!」
這些,就是他近些年時間的體現。
此時更是鋪天蓋地的,大肆報道著陳舟的事件。
這一點,雖然是陳舟的猜測。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領域的劃分,也變得越來越細緻。
並且,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已經在計劃退役了。
想到這的陳舟,也想明白了一件事。
隨著陳舟選擇按下那個紅色的「接受」按鈕,系統提示音也再度響起。
這可是打開新物理之門的研究成果啊!
但是,在運行了這麼多年以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適用性,已經不能滿足中微子領域的研究了。
更不要說,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還有諸多事情,需要耗費精力去解決了。
如果單純的從學術成就上來說,那陳舟可能還沒那麼大的壓力。
雖然時間倉促,但是高能所那邊,在確定了陳舟的時間后,第一時間便開始了準備。
至少,參与到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后,陳舟的思路肯定不會與先前一樣。
而他自和圖書己,雖然也會上台,但更多的時間,卻是在下面做一名聽眾。
他也由原本的青年人才旗幟,變為了年輕一代科學家的旗幟。
「機會只有一次嗎?」陳舟喃喃自語道,「這樣或許才更有壓力吧?」
純凈的顯示屏上,剛才的系統提示消息,已經全部消失不見。
而基礎科學的停滯,不也正是因為時間的有限嗎?
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實在太有限了。
躺在床上的陳舟,緩緩睜開雙眼。
但也因此,陳舟在華國的影響力,驟然之間,達到了頂峰。
但是於他而言,既然已經選擇了接受,那就去做就行了。
以及,為了那個導致基礎科學停滯的第二個原因。
他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基礎科學的停滯了。
沒錯,陳舟打算將報告會的主講人,讓給高結和克羅斯。
因為,陳舟的這篇論文,將直接影響到後續高能物理的發展。
學術界的人們,卻還是更為關心,這一場報告會,會在什麼時候舉行。
石油、煤炭、天然氣……
然後翻身下床,回到了書桌前。
只不過,陳舟挺好奇的是。
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華國這麼多年以來,最重量級的物理學科研成果了。
江門中微子實驗,就是為了接棒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才被提出,並開始建設的。
抬起頭,陳舟的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笑意。
第二次能源革命,機器開始取代人力。
這句話說的是:「華國的科學家,往前數,要看錢、鄧、黃、李、茅、華、袁等諸多前輩,但往後數,卻在於陳舟等年輕人之身。」
有一個卡爾達肖夫指數,或許並不准確,但卻有一定的道理。
而當他在這一學科領域,真正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時,他還剩下多少時間?
他們有很多疑問,想要去華國,找陳舟解答。
再加上江門中微子實驗建造的目標,以及整個物理學界,在中微子實驗上的目標,都是以十年二十年計的。
和_圖_書在文章里,陳舟的象徵意義,已經與諸多先輩相同。
這些都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能源。
陳舟自然也明白報告會的必要性。
這個時候,他都已經30多歲了。
事實上,他也沒辦法讓這些人等太久。
倒不是說能源問題的解決,會直接讓一些基礎科學的理論誕生出來。
高能所對這件事十分的重視。
並不是簡單的指代「使用火」這樣的概念。
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陳舟在對整個中微子領域的研究,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進行了了解之後。
陳舟看了伸手點了一下,退出任務模板。
這個世界上,可沒有幾個是像陳舟這樣的,21歲就博士研究生畢業了。
還有,人類無法避免的疾病,也在時時刻刻威脅著,這短暫的時間。
陳舟收回思緒,不再多想。
而這個目標,還只是他剛解決的中微子振蕩相關課題的內容。
簡單來說,這個掌控是指使用資源的效率。
這是陳舟第一次遇到這種限定完成時間,還明確告知機會只有一次的任務。
至於到底是不是,還是說得等到挑戰任務3,或者挑戰任務4,那陳舟就不知道了。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這一場報告會,打造成華國的物理學盛會。
一時間,人人日報的文章,被無數網友,頂到了各大媒體平台的熱搜第一。
當能源解放的時候,人類的時間,也將隨之被解放。
陳舟可不覺得,自己能夠憑空造物。
與此同時,相較於媒體們的狂熱,吃瓜群眾們的追逐。
挑戰任務1的獎勵,能源解決之答案。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在某一學科領域,開始進行科研工作時,至少都得在博士研究生學歷或者更高了。
宇宙中的文明,可以根據其掌握的能源量級,分為三個等級。
然後再對這個花費的時間,進行評價。
「挑戰任務與各學科任務有牽連,但卻單獨存在,互不干擾!」
以前陳舟不太理解,但現在,https://m•hetubook.com.com他懂了。
同時,基礎學科停滯的現狀,也將隨之發生改變。
這才有了在前兩年被提出來的江門中微子實驗。
另一個則是,系統通過課題任務與時間的關係,應該就是在暗示他,基礎科學停滯與時間的關係。
這幾天的學術論壇,無論國內國外,都在討論著這件事。
「僅以告知宿主以下消息,挑戰任務一經接受,需完成整個挑戰系列任務!」
如果他真的沒有完成,除了失去挑戰任務的機會,還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這其中的時間成本,已經佔去了他整個生命歷程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
尤其是在研究中微子振蕩相關課題之後,他對基礎科學停滯這件事,更有了深入的認知。
對此,高能所這邊立馬提出了反對意見……
這一刻,他好像明白,系統到底是因何而來了。
所以,他直接給了最近的一個周末,也就是4月22日,作為報告會的時間。
那就是通過研究課題的時間成本,繼而衡量陳舟做出基礎科學突破,所需的時間成本。
也是系統在每一次任務時,跟陳舟所強調的時間。
其中,華國官媒第一的「人人日報」,更是藉著外媒的報道,以頭版頭條的方式,刊登了一篇名為「華國的科學家,從來都不弱於任何國家」的文章。
一級文明,便是需要掌控能源。
他發現,大亞灣那裡的研究進度,或者說可以從事的研究,是無法滿足他的預期的。
能源,這是一個十分誘人,且每個人都在面對的東西。
最明顯的就是,系統一直強調的,讓他珍惜時間。
系統對當前世界的科學發展,有著遠比所有人類,更為清醒的認知。
只不過,在準備的過程中,他們才發現,陳舟居然不打算去台上,而是想做個聽眾。
陳舟這兩篇論文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
所以,基礎科學停滯的兩個原因,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一個。
也是。
原本的任務模板,也重新浮現了出來。
但是,這裏面的時和-圖-書間成本,未免太大了。
這沒有損失的任務,到底代表了什麼?
時間是一種有限的東西,只有精準的把握了自己不多的時間,才能更好地去利用它。
而是選擇了直接進入高能所,自己組建粒子加速器的實驗團隊。
最後作用到基礎科學的突破上來。
就像第一次能源革命,人類會使用火。
也難怪陳舟會直呼壓力山大了,這個評價,確實很重。
而是時間。
所以,如果說陳舟仍然選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的話,那他很有可能,將無法取得現在的研究。
他們也不得不重視。
這個大航海,指的可不是海洋了。
看完之後,陳舟未做停留,直接離開了系統空間。
人類也將迎來第二個大航海時代。
但是拋開這些基礎能源和資源的概念,能源最重要的一點,是去衡量一個文明的發達程度。
這是一個導致基礎科學停滯的,很直接的原因。
隨著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癱瘓的消息,在學術界越傳越廣。
「請宿主珍惜時間,奮勇向前吧!」
在沒有解決能源問題之前,人類目前的文明等級,大約只有0.7級左右。
文章中更有一句話,使得陳舟在看到之後,連呼「壓力山大……」
能源問題的解決,將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也就優化人們的時間組成。
還有一點就是……
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系統有告知權,但他卻沒必要太在意。
第二個原因,不是別的,正是陳舟剛接受的。
而目前的世界,人類文明卻是連一級文明,都算不上的。
一個就是時間,也就是人類的壽命。
而會轉變到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這條線上來。
以前,陳舟在剛踏入學術研究之路時,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用以往的時間成本,來衡量陳舟解決能源問題的可能。
國外的媒體們,更是以一種「陳舟何不生於我國」的感慨,在報道著這件事。
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學習起來的時間成本,也跟著在飛速增加。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