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六百四十一章 時間不夠用了

兩人隨之也掛斷了電話。
這一個多月的研究時間,陳舟雖然也會爆肝研究,但還是會保持著先前「三天熬兩夜,兩天補三覺」的節奏來。
張一凡的語氣較之前,稍微變了變,顯得有些像是做錯事的小孩子。
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與規範場理論的研究,同步進行確實是最高效的。
驀地,陳舟眼角的餘光,瞥到了自己戴著的手錶。
陳舟看著這份規劃,習慣性的拿筆點著草稿紙。
每天的下午,是屬於這個副產物相關課題研究的。
因為,在7月12日之前,陳舟有近一個多月的時間用來研究。
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這樣的研究方式,可以激發出陳舟最高的研究效率。
要不然,他怕自己都等到7月12日了……
所以,在陳舟說了這一番話后,張一凡就覺得自己有點對不起陳舟。
陳舟的答案,肯定是,怎麼可能……
事情算是交代給張一凡他們了,後續的研究方向,就看他們的針對性研究結果了。
這樣就可以與張一凡他們的針對性研究,進行對照,和*圖*書同時用他們的針對性研究結果,來驗證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
然後,據此可以展開這個副產物的各方面理論研究,以及紙面化實驗的研究。
當然,這個問題,就不是簡單的化學或材料學問題了。
他自己難道,不對這個副產物可能的研究方向,進行分析嗎?
有針對性的,在有效研究的同時,度過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他並沒有站在陳舟的角度上,去考慮整個實驗的問題。
豈不是會完全無視掉這樣「不重要」的內容?
陳舟輕聲笑了笑,道:「好,我等你們的好消息!」
想了想,陳舟摸出草稿紙,決定採用以前的老辦法。
忽然,他想起來,陳舟自己難道對這個副產物不感興趣嗎?
這也是陳舟給自己的最後兩周時間。
陳舟想了想,又在這份研究規劃上,補充了兩個時間節點。
想到這,張一凡便問道:「陳舟,那你要參与這個針對性的研究嗎?」
再者,從陳舟目前開展的研究結果來看。
還有就是,這是陳舟最舒服的研究方式。
但是,這份針m•hetubook•com.com對性研究的結果,卻只是從這個意料之外的副產物身上,所想到的諸多想法之中的一個。
「嗯,有一些想法,想去研究證實一下,算是與你們的針對性研究,互相驗證吧……」陳舟並未過多解釋,因為他確實只有一些想法。
聽著電話里,傳來的陳舟的笑聲,張一凡也跟著笑了起來。
同時,陳舟還在這兩個時間節點旁,標註了一些說明。
然後,如果到7月12日,陳舟沒有解決掉這些研究課題中的任何一個的話。
當然,如果某一課題研究上,有所突破,那自然不可能再把時間考慮的那麼精細。
那就是,開始做研究計劃!
張一凡不解的問道:「其它的針對性研究?另一個角度去論證這一方向的可行性?」
陳舟也希望,在對這個意料之外的副產物的研究時,解決掉這個問題。
事實上,現在的陳舟和張一凡之間,更像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至於7月12日,與7月25日之間,相隔有14天。
至於陳舟為什麼沒有從現在開始,就把所有的時間,全部hetubook•com•com堆給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
就這個副產物而言,陳舟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還有一些其它的想法,想去研究證實一下。
聽到這個問題,陳舟看了看眼前電腦屏幕上的文件,又看了看一旁的錯題集,他回道:「你們的針對性研究,我不參与。不過,我也會從另一個角度,去論證這一方向的可行性。同時,我可能會做出其它的一些針對性研究。」
每天的上午和晚上,是屬於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和規範場理論研究的。
本來時間就不夠用了,這下子,再加上材料學的這個課題,那他的時間,將會嚴重不夠用。
所以,陳舟又跟張一凡說道:「一凡,我說這麼多,只是希望你能夠更成熟的去考慮問題,畢竟,你現在需要為你的實驗團隊負責。」
此外,難道就只為了一個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為了一個國際數學家大會,放棄整片森林嗎?
基於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屬於規範場理論的研究範和*圖*書疇的考慮,陳舟做出了以下規劃。
張一凡微微一愣,立馬說道:「好!我馬上組織他們開展針對性的研究!陳舟,你就等我們的好消息吧!」
那陳舟就會調整研究規劃,把最後的兩周時間,全部留給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
則是因為,有些難題,並不是堆時間就能堆出來的。
張一凡對於陳舟,有著發自內心的尊重。
這是所有課題之中,最重中之重的。
比如說,對先前理論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再重新研究一遍,找到這個被他忽視的副產物。
「對!時間!這不是一份長期規劃,這是一份有時間限制的研究規劃!」
「陳舟,是我考慮的不周全,你說的有道理,在我們原有研究方向,沒有出現大問題的情況下,不應該貿然改變原定的研究方向……」
這更像是一個學科的研究問題。
這也是陳舟結合了先前的經驗,把不同學科的研究,交叉組合,以達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陳舟自然也聽出了這其中的變化,他也知道原因是什麼。
想到這些的陳舟,不禁覺得有點頭大。
其它和圖書課題是得給這一有突破的課題讓路的。
那沒有錯題集的研究人員呢?
再比如說,有著錯題集的陳舟,都會忽視研究內容中,並不「重要」的東西。
他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當然,陳舟的直接目的,仍然還是解決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這個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
他甚至於,都沒有站在實驗團隊領導者的身份上,去考慮這個問題。
頓了頓,陳舟又笑著說道:「不過,就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我們可不能放棄這個意料之外的副產物。你們現在呀,就抓緊時間去做針對性的深入研究,我等著你們給我一個改變研究方向的理由。」
具體的內容,得等到他去研究之後,才知道是什麼樣。
把這份研究規劃,在草稿紙上寫好之後。
那麼,如何才能在理論研究中,尋找到有價值的研究內容,不至於忽視掉這些「不重要」的內容呢?
7月25日是國際數學聯盟那邊,給陳舟所留的最後提供論文的時間。
見陳舟不願多說,張一凡也就不再追問。
陳舟所補充的時間節點是【7月12日】和【7月25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