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六百五十八章 1小時45分鐘學術報告

相關的物理學知識,陳舟也開始儘可能的迴避開來,只單純的從數學角度,去解讀這個千禧年大獎難題的結果。
除了震撼之外,對於陳舟在課題研究上的態度,以及他所採用的研究方法。
「博士大佬?」
「從其目的來看,楊-米爾斯理論是為了描述,基本粒子的行為,使用這些非阿貝爾李群,統一電磁和弱力,以及量子色動力學理論的強力……」
「不管不管,陳教授的顏,愛了愛了!」
回到房間的陳舟,用冷水洗了把臉,頓時感覺好多了。
「說學歷沒有意義的,那你可就錯了,從某意義來說,陳教授的學歷,也只是博士畢業,你覺得沒有意義嗎?」
「噓~」
節奏被陳舟控制的很好。
也就在兩人離開后沒多久,陳舟房間的門,被敲響了。
於是,陳舟便直接回到了酒店房間。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幻燈片的不斷切換中,開始有人逐漸跟不上陳舟的節奏了。
他才突然想起來,自己居然把時代周刊的專訪邀約給忘了……
隨著陳舟的講述,會場內的數千名與會者,以及那些守在各個國家電視台直播前的觀眾朋友們,也被帶入了這神奇的數學領域。
「各位,這彈幕字數有限制,我剛才的話,還沒說完。我是想告訴大家,以我數學系博士生在讀的水平來看……」
德利涅看了一眼這位一向以古板嚴謹著稱的德國老頭,他沒想到,這老頭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
對他們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奮鬥一生的研究課題。
不過,對於成功征服全場的數千名學者,乃至於各個國家電視台直播間前的人們。
回到會場之內,陳舟所準備的PPT,也已經切到了最後一頁。
「還有,陳教授好帥啊~」
而且,從今天的結果來看,這些史上第一,都是美好的事情。
這位大佬就是在研究規範場理論的過程中,解決的這個千禧年大獎難題。
陳舟與舒爾茨等大會獲獎者,和_圖_書自然成為了晚宴中,受關注的重點。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SU(1)×SU(2)×SU(3)……」
德利涅微微一愣,旋即尷尬的笑道:「我也沒找到什麼致命性的缺陷問題……」
所以,陳舟的這番話,帶給他們的震撼,可想而知。
投影幕布上,陳舟勻速切換著幻燈片,講述著自己對於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研究。
尤其是那些記筆記的學者們,更是期望著,能夠在這裏,就把筆記中的絕大部分問題,給解決了。
「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是建立在楊-米爾斯方程的基礎之上,這是一個微分方程,指作用量所確定的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記筆記。
也因此,當聽到陳舟的話后,會場內產生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只有將兩者相結合,在實際的物理研究中,充分的發揮數學方程的意義,才能夠去尋找到,那個隱藏在背後的答案。而我,也正是這麼做的。」
「切~」
「確實聽不懂……」
原本就不溫不火的電視台直播,居然因為一次數學家大會,雄起了起來。
「基於楊-米爾斯方程的語言,已經在布魯克海文、斯坦福、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和筑波等,全世界範圍內的實驗室中,得到了高能物理實驗的證實。」
「不只是數學家,我相信還有不少的物理學家,總之看到陳教授這獨一無二的1小時45分鐘學術報告,就賊開心!」
「不是,我其實就想問一下大家,大家都聽的懂嗎?」
稍微休息之後,陳舟便與熊浩和齊茵一起,來到了晚宴大廳。
幾乎每一個物理學家都知道,規範場理論是大統一理論的第一步。
「很貼切的形容……」
對於純數學領域的學者而言,雖然沒有這些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的人,感受的那麼清晰。
以至於,陳舟在商業吹捧之中,不知不覺hetubook•com.com的就多喝了一點。
陳舟這一次的開場,和以往稍微有些不同。
陳舟還是感到挺爽的。
「這貨絕對是假的……」
「不妨告訴大家,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我是在具體的研究規範場理論的過程中,把它給解決的……」
「從楊教授與米爾斯教授發現,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與幾何對象的數學之間,那令人注目的關係以來。」
這也是他有史以來,面對人數最多的一次報告會。
伴隨著雷鳴般的掌聲,這位史上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完美的結束了他的1小時45分鐘學術報告。
在還剩下最後3分鐘時,陳舟看了一眼會場內的眾人。
「就感覺一串符號擊中了自己,然後從眼睛里飄過,壓根沒在我的大腦里留下任何痕迹……」
「各位,那大家到底在看啥?我很好奇……」
「咦,陳教授有對象了!!!」
「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他從正面直接介紹了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實際意義。
他也已經順利的解答了,所有提問者的問題。
這場報告的結束,也等於宣告著,7大千禧年大獎難題,又被人類的智慧征服了一個!
按照大會流程,今天只剩下晚宴了。
「……」
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陳舟對於這個問題的掌握程度。
這大概是在每個國家的直播行業,都沒有想到的一件事。
但當理解不了的時候,記筆記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找不到問題嗎?這可一點都不像你的風格呀……」德利涅打趣道。
「不管是對於物理學來說,還是對於數學來說,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在物理學上,想要把楊-米爾斯方程往更深層去應用,從而把規範場理論更深入的研究下去,這是不可不邁過的一道坎。」
所以,陳舟在回答問題時,盡量的保證簡潔明了。
說起來,1小時45分鐘的學術報告和_圖_書,還是有些累人的。
尤其是那最後的,快語速解答問題,簡直就是沒停歇的,追趕著時間。
「這……我竟無言以對……」
「噢喲?」
「我已經徹底懵了,完全不知道陳教授在說些什麼了。所以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們,我也是聽不懂這些的……」
「不是,各位,我話還沒說完呢,我就想說,其實學歷這東西,對於陳教授這個層面的來說,沒有多大意義……」
尤其是那些微分方程領域的數學家,和那些研究規範場理論的物理學家們,聽的格外認真。
「各位,我想問一下,大家都是什麼學歷?」
「儘管有著諸多璀璨的實驗結果,但楊-米爾斯方程這個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數學上十分嚴格的方程,始終沒有已知的解。」
「看到陳教授把一眾數學家,給講的一愣一愣的,我就很開心……」
於是,陳舟最後說道:「我想,我的學術報告,已經結束了。那,謝謝大家……」
「在數學上也是一樣。具有著嚴格數學意義的楊-米爾斯方程,迫切的想要獲得它的唯一解。但是,不管是從數學的角度,還是從物理學的角度,這個問題的答案,都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的答案……」
同時,並沒有刻意迴避自己的研究課題,而是把他對規範場理論的研究,直接拋了出來。
「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則是基於SU(N)組的一種規範理論,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緊湊、半簡單的李群……」
他們先前就在猜測,陳舟既然解決了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問題,那會不會繼而開始研究規範場理論的問題。
別說兩個月的時間能研究出點什麼了,就是把整個課題的方向性給梳理出來,那都是一項卓越的研究成就了。
可這直播間的人數,卻始終沒有見到任何減少。
「哦唷?」
此時距離1小時45分鐘學https://m.hetubook.com.com術報告結束,還有50分鐘的時間。
「大佬,陳教授剛才的話,該怎麼解?」
畢竟,這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可是打破了不少歷史記錄,創造了多個史上第一。
「但是,大兄弟,話又說回來,這要是聽得懂的話,我還會坐在電腦前面看直播嗎?我早就追著陳教授的腳步,去里約熱內盧了……」
畢竟,除了陳舟剛才所說的,屬於物理學範疇的規範場理論外,還有那個在6月份突然冒出來的,被評為「改變研究格局的論文」。
即使現在已經是凌晨,最容易犯困的時間。
見陳舟沒太大事,熊浩和齊茵也就回到了各自的房間。
現在倒好,不用猜了。
為什麼這樣一個年僅22歲的年輕人,能夠有著如此廣闊的學識,能夠在這麼多的研究領域里,取得如此眾多且又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
「兄弟,我勸你謹言慎行!這種時刻,你不覺得這種問題,太過煞風景了嗎?」
但會場內的數千名與會者們,卻是正在躍躍欲試。
身份是沒有問題的。
與法爾廷斯坐在一塊的德利涅,輕聲問道。
陳舟的聲音落下,會場內的掌聲再起。
「尤其是在這其中,被大多數物理學獎所確認,並且在他們對於夸克的不可見性進行解釋時,所應用的質量間隔假設,從來沒有一個數學上,令人滿意的證實。」
開場之後,陳舟便也直接進入了正題。
晚宴的氛圍,不可謂不熱鬧。
法爾廷斯微微扭頭,看向德利涅:「那接下來的提問環節,就交給你了。」
後面的時間,國際數學聯盟並沒有再安排一場學術報告。
「看什麼?」
也因此,陳舟的語速,是要遠遠快于先前做報告時的語速的。
他們想不明白,也不知道該怎麼去想。
按照國際慣例,這場特殊的1小時45分鐘學術報告,也就進入了提問環節。
因為來者,他們也都見過。
「浪費感情……」
對此,熊浩和齊茵自然也有警覺。
hetubook.com.com然這兩位數學大佬,是決定不再進行提問了。
「算了,我來給大家專業性的回答一下吧,我就是燕京大學隔壁的水木大學的數學系學生,本人博士在讀……」
在座的每一位學者,也在儘可能的從中獲取著,對自己有益的內容。
畢竟,親口相傳的知識,遠比他們摸不著頭腦,要強得多。
「噓!好好聽陳教授講課!這可是燕京大學的學生,都未必能聽到的!」
此時,華國電視台網路直播間里,也是熱鬧非凡。
最後,還是熊浩把陳舟扶回房間的。
只不過,兩人並未出面阻攔。
下午是屬於陳舟的專場,陳舟的報告會結束之後,已經是下午的4點多鍾。
引起騷動的那些人,正是以數學家身份來參加這次大會,實際上卻是物理學家的人。
他們只能說,自己和陳舟真的不在一個層面上。
但毫無疑問的是,對於陳舟的研究效率,他們有著同樣的震撼感受。
「法爾廷斯教授,你覺得他的研究,有沒有什麼問題?」
此時,已經沒有人舉手提問了。
「看陳教授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裝杯……」
隨著陳舟最後一句話落下,也隨著幻燈片定格在最後一張上,會場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聽不懂啊……」
不止是華國電視台的網路直播間里很熱鬧,其他國家的電視台直播,也同樣熱鬧非凡。
「???」
只不過,更令他們感到震撼的是,陳舟是如何做到,在這麼一個大課題之中,只花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把這個千禧年大獎難題,給解決了的?
因為不像自己舉辦的報告會,時間有著不少的限制。
陳舟打開房門,看到敲門之人時。
而陳舟,自然是這些受關注人中的焦點。
雖然理解才是任何學習中,最為有效且重要的方法。
法爾廷斯搖了搖頭:「我仔細看過他的論文了,沒有找到什麼致命性的缺陷。至於小問題的話,提與不提,其實是沒多大區別的。」
沒辦法,這些人只好採取最古老原始的方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