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六百八十八章 瑞典雙獎!

也因此,在完成「能源解決之答案」的各項能源任務后。
全部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這件事情。
諾貝爾獎的評選,哪一年的評獎難度不大?
沒錯,他們用上了「偉大」這個詞。
亦或者是,交給克羅斯和高結的中微子相關課題研究。
二來,就是因為一個人了。
他們更多的還是驚嘆。
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在連續的兩年裡,連續獲得諾貝爾獎。
陳舟小聲念叨了一下,這個「注意2」的內容。
只不過,對於已經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創造了多項歷史,成為史上最年輕菲爾茲獎得主的陳舟。
只是,這後半句的「有些貢獻並不僅僅局限在宿主自己的研究之上」。
……
只不過,鑒於系統的跳脫性,不按常理出牌的習慣。
一來是因為,兩個獎項的評選,都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進行的。
想通這些的陳舟,也不再考慮腦海里兩個問號的答案。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布了一則重磅通知。
貝爾托盧奇輕聲說道:「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名單公布了。」
在這麼多年的頒獎歷史中,從未有人,在連續的兩年裡,連續獲獎過。
都瘋狂的在網上,討論這這件事情。
艾爾肯·貝格自然知道貝爾托盧奇口中的「陳教授」,指的便是陳舟。
看著「能源解決之答案」的頁面上,那五大核心部分的內容。
現在,這個「注意2」等於是,要陳舟改變自己的習慣。
他決定用實際行動,來回答腦海里的問號。
第一位,幾乎是眾所周知的物理學家。
那就是:「這是一位以自身寫就歷史的偉大學者!」
她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這是陳舟在「能源解決之答案」的最後一頁,所找到的相關內容。
陳舟決定,還是先從理論開始。
這還是在系統激活之後,陳舟第一次看見實物獎勵。
不對,陳舟其實也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實物獎勵。
那自己到底是應該更看重自己的課題研究,多做出一些研究成果呢?
這樣的貢獻,確實能稱之為,不僅僅局限在他自己的課題研究之上。
或者是,自己要做到兩者均衡發展?
皺了皺眉,將研究規劃的問題,先給放到了一邊。
他猜測,可能指的是語言學的內容。
陳舟一時間,想不m.hetubook.com.com明白這個問題。
通知的內容,是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克拉福德獎的。
這也是陳舟最不明白的地方。
管他是什麼意思呢,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理解。
陳舟剛才猜測時,就在想著。
這件事,得等他後面好好想一想,才能做決定。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還沒有人,連續兩年都獲獎的先例。
驚嘆于陳舟這個人,是不是就為了打破歷史,才來搞研究的?
陳舟覺得,應該就是字面意思。
亦或者是說,自己暫時把物理學滿級升級任務的課題研究,給放到一邊。
只一眼,貝爾托盧奇的表情,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這一幕,也恰好被抬頭看過來的艾爾肯·貝格所看到。
只是看著像是一枚鑲嵌進去的勳章。
就這樣,陳舟確定了自己的第一個研究規劃。
歐洲各國的媒體們,不管是網路媒體,還是國家電視台。
這在陳舟看來,其實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只不過,艾爾肯·貝格還是覺得,陳舟在今年可能是沒有機會獲獎的。
這些問號,倒不是對於任務內容的。
「基礎科學的突破,需要宿主做出更多的貢獻,有些貢獻並不僅僅局限在宿主自己的研究之上!」
隨即,他又再次看了一眼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官網。
儘管陳舟現在的年齡才剛20出頭……
但他還是堅持道:「我覺得還是不可能,畢竟陳教授已經獲得了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今年,評獎委員會那邊,肯定會更多地考慮其他人。即使要給陳教授頒獎,那也會再等等。」
乃至於專為某些人設立的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貝爾托盧奇倒也沒有就此事反駁艾爾肯·貝格。
實際上,這也是陳舟一早便預想過的場面。
將進度條拉到100%之後。
陳舟同時獲得了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克拉福德獎。
至於為什麼要將這兩個獎項放在一塊發布公告。
貝爾托盧奇一邊翻著手機,看了一眼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官網,一邊對艾爾肯·貝格說道。
而且,陳舟在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后。
他們對於陳舟的評價,只有一個。
他對規範場理論進行研究時,所結合的內容,便有大統一理論。
還是說,這個「有些貢獻」,指的是其他的什麼意思。
陳舟才不敢確定自和*圖*書己的猜測。
就這樣,艾爾肯·貝格沉默了下來。
這本來沒什麼,系統也一直是這麼提醒的。
以及一枚能源勳章。
聽到這話的貝爾托盧奇,並不贊成艾爾肯·貝格的這個觀點。
先去把「能源解決之答案」的進度條給打滿?
也將被記錄進整個學術發展的歷史,以及華國的歷史之中。
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多學科聯合研究。
大統一理論的研究任務,正是陳舟所想的那個答案。
陳舟就是一心一意撲在研究上的人。
整個世界,沸騰了……
屬於陳舟的,多學科聯動研究,將正式開啟了。
收起思緒,陳舟便關閉了任務模塊界面,重新回到了個人信息面板。
毫無疑問,陳舟的名字,將被記錄進諾貝爾獎的歷史。
陳舟將一次性獲得大量的自然科學經驗值和應用科學經驗值。
他們認為,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克拉福德獎,頒發給陳舟,是應該的。
貝爾托盧奇沉思了一下,然後輕聲說道:「可他不就是把不可能,給變成可能的人嗎?」
這是一件足以稱得上偉大的事情。
他轉而問道:「艾爾肯教授,那你覺得,今年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會是哪幾位?」
現在,終於到了實踐的時候。
伸手捏了捏鼻樑,陳舟輕輕搖了搖頭。
選擇了那個帶有30%進度條的圓形圖案。
不出意外,隨著瑞典皇家科學院這則公告的發布。
艾爾肯·貝格想了想,說了幾個自己心中的名字。
對於前半句中「基礎科學的突破,需要宿主做出更多的貢獻」。
都將被陳舟串聯進這一次的多學科研究之中。
不管是對克拉福德獎,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來說,他們都將藉助陳舟的名字,再一次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看完了整個物理學滿級升級任務的描述之後。
尤其是DMD-2號材料的研究,陳舟一直都在考慮,能不能用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
因為NP完全問題的研究,將幫助解決控製程序部分的內容。
當然,這裏的知名度,不是狹義上的知名度。
也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連續兩年,在同一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而陳舟自己,也沉浸在了「能源解決之答案」的頁面中。
聽到這話的艾爾肯·貝格,明顯愣了一下。
第二位是以唯一獲得者的身份,兩次在不同領域和_圖_書獲得諾貝爾獎的鮑林教授。
其次,就是這個「有些貢獻」了。
他到底應該做到怎樣一個程度才好。
但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塊公布后,就更多了一層意義。
而且,最後確定規範場理論關鍵性研究方向時,所依據的也是大統一理論。
也將追平歷史上,單人獲得諾貝爾最多的次數。
需要自己多做出一些,傑出的研究成果唄。
算了,還是別想那麼多的好。
因為任務內容,是在陳舟的預料之中的。
再次看向「能源解決之答案」的陳舟,眼神變得銳利起來。
1903年因發現放射性釙元素,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提煉出鐳,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一次,他看到了那則公告。
的確,這兩項研究成果,單拿一項,就已經是諾獎級的了。
看了艾爾肯·貝格一眼,貝爾托盧奇不由得笑了笑。
難道說,自己必須要做出一個研究規劃來?
陳舟將成為歷史上,第五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者。
這可不是晚公布的理由。
至於陳舟現在腦海里的問號,實際上,是因為物理學滿級升級任務中的兩點「注意」。
系統為什麼要在這裏,再特意強調一次?
更不要說,還是一個人的研究成果了。
就在陳舟完成了物理學滿級升級任務,意識停留在系統空間,沉浸於「能源解決之答案」時。
還是說,應該更看重那個「有些貢獻」,從而忽略自己的課題研究呢?
第三位和第四位,則是分別在1956年和1972,獲得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巴丁教授。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陳舟。
而不是瞻前顧後,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
DMD-2號材料的研究,自然關聯著材料部分的研究。
以及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桑格教授。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考慮,陳舟都應該需要再等等。
可是後面那句「希望宿主妥善做出研究規劃」,就令陳舟有些不太理解了。
他打算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正式投入到這項研究之中。
但不管在哪,只要研究時,進入了沉浸狀態。
無數的人,不管是學術圈的,還是高校圈的,乃至於其他各行各業的人。
聽到艾爾肯·貝格說出的名字后,貝爾托盧奇不禁問道:「沒有陳教授嗎?」
畢竟hetubook.com.com,大統一理論的研究,算是對新的規範場理論的延續。
除了CERN這裏,最先是看到這則公告的歐洲國家那邊。
那一頁,寫著完成之後的經驗值獎勵,以及此刻黯淡無光的圓形勳章。
「注意1」裏面,系統提醒了陳舟,關於任務時間無限制的事。
雖然和以往的研究方式,有一些不同。
於是,陳舟就在猜測,這次刷新的物理學滿級升級任務,會不會是大統一理論。
艾爾肯·貝格一時語塞,回答不上來。
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個人信息后,陳舟再次點開了背包。
陳舟想不明白這個研究規劃,具體指的是什麼。
艾爾肯·貝格點點頭,也是說道:「確實是比往年晚了一些時間,可能是因為今年的評獎難度比較大吧?」
他分別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他創造了歷史,他也就成為了歷史。
沒錯,這次的沙雕系統,按照常理出牌了。
更多的是指那種,被創造的歷史。
陳舟就有點想不明白了。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改變他人,促使更多的人,走上突破基礎科學的研究上來。
沒有人不感嘆于陳舟的高效研究,也沒有人不讚歎于陳舟的傑出研究成果。
前面讓自己多做出一些研究成果,結果後面就告訴自己,基礎科學的突破,不能光靠你的研究成果……
當然,這隻是在他的角度看來,應該有極大概率獲獎的人。
貝爾托盧奇將獲獎名單,一一念了一遍。
陳舟不太理解,這個「有些貢獻」,到底指的是什麼。
相反,如果沒有頒發給陳舟,他們反而是要質疑一番。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之前。
而中微子相關課題的研究,則是從側面會幫助到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理論研究,以及相應工程設計部分。
而這五大核心部分的內容,正是理論研究部分,原料產生部分,工程設計部分,材料部分,以及控製程序部分。
貝爾托盧奇這位CERN的研究主任,此刻正與中微子實驗負責人艾爾肯·貝格教授一起,在餐廳吃著早餐。
她就是居里夫人。
陳舟隨即又看向了,令他感到困惑的「注意2」。
于諾貝爾獎而言,這是一次打破歷史的獲獎公告。
因為他在去年已經拿過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了。
他疑惑的問道:「貝爾托盧奇博士,你怎麼了?」
https://m.hetubook.com.com艾爾肯·貝格的話,說的不無道理。
別的不說,這兩個獎項在一則公告上同時公布,必然會吸引極大的關注度。
不管是NP完全問題的研究,還是張一凡那邊關於DMD-2號材料的研究。
首先,這後半句跟前半句,有點矛盾。
因為對陳舟而言,他是一個純粹的研究型學者。
驚嘆於2018年是屬於陳舟的。
於是,艾爾肯·貝格便將自己的想法,跟貝爾托盧奇說了一下。
不管是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是諾貝爾化學獎,亦或者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
只不過,他不是一直是這樣做的嗎?
任誰也沒有理由,把這兩項成果,給放在一邊。
但是貝爾托盧奇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又問道:「艾爾肯教授,如果你是評獎委員會的成員,你覺得還有什麼,是比迭代中微子理論和新的規範場理論,更值得獲獎的研究成果?」
歷史上,獲得兩次以上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四個。
于克拉福德獎而言,這雖然是一次錦上添花的頒獎。
「說起來,已經進入10月有一段時間了,諾貝爾獎的消息,卻還沒有公布,這可是比往年晚了不少時間了……」
當聽到那個不可能的名字時,艾爾肯·貝格頓時瞪大了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
陳舟也相信,在他之後走過的每一步中,必然是能夠回答這些問號的。
得,隨著陳舟越想越多,他不僅沒有搞定自己腦海里的問號。
那則關於陳舟獲得瑞典雙獎的公告。
還是說,自己需要針對物理學滿級升級任務的課題研究,單獨做出一個研究規劃來?
艾爾肯·貝格微微一愣,旋即問道:「都有哪些人?」
歐洲,CERN總部。
不過,不管這獎勵是什麼。
陳舟的腦海里,不禁冒出了一些問號。
即使陳舟的迭代中微子理論,的的確確是諾獎級的研究成果。
腦海里的這兩個問號,反而還越來越大了。
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屬於他的研究課題的。
畢竟,陳舟在CERN給他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
可以說,由這五大核心部分所組成的「能源解決之答案」,是真正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任務。
沒錯,這兩大獎項,已經需要靠獲獎人,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了。
最好是那種,能夠打破基礎科學停滯的研究成果。
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這個任務。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