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六百九十七章 找李振邦推薦研究員

在放下手機后沒多久,房間的門便被敲響了。
但是,關於開民智之道,帶來全民向學之類的評價,陳舟就有點不置可否了。
最終,將這檔訪談節目,將節目中有關陳舟的這些話,推向高潮的,還是官媒。
這本來就是一件彙報給老領導知道的事,老領導那邊也是大力支持的。
可現在,早就過了3天了,卻連一個電話都沒打給自己。
此外,還有華國核工業集團、華國航天科技集團、華國能源建設集團、華國機械工業集團等等等等,華國各大行業戰略性的集團也紛紛出手,開始配文轉發視頻。
就算是小一百個心,都是不為過的。
但旋即,他便晃了晃手中的文件夾,又說道:「陳教授,您先在這等我一會,我去趟會議室,把這個文件夾送過去。」
就比如說,這位李教授所說的,華國的學術環境變了,大家對待知識的態度更友好了,更適合搞研究搞學術,都是不爭的事實。
看了看自己剛發的這則消息后,陳舟便退出了微博。
「嗯。」陳舟點頭稱是,繼續說道,「研究院的選址已經敲定了,我打算在去斯德哥爾摩之前,把研究院相關的資質材料,全部辦理完。」
燕京大學,宿舍里。
陳舟搖了搖頭,道:「太鬧的地方,並不適合搞研究,至於配套服務實施,可以在研究院建設完成後,慢慢補齊……」
「那可不能投降……」李振邦意有所指的回道。
僅剩的三分之一了,現在都沒有了……
「李教授,您所說的開民智之道,全民向學之路,簡直振聾發聵!」
猛一看見陳舟,李振邦還有點沒反應過來,過了一會,才遲疑著問道:「陳教授,您……怎麼來了?」
不管前面的話,說的多好聽,也不管心裏有多麼想要快點落實,沒最終拍板之前,一切都可能會成為不可控的改變因素。
可即使不去看最近的熱點評論,陳舟也覺得滿眼都是自己的名字,滿眼都是那頂帽和_圖_書子的口號。
李振邦走到門口,才又補充了一句:「那個茶葉,在柜子里……」
但不管多少次,嘴角那咧的越來越大的幅度,正在表達他內心越來越興奮的狀態。
起身打開門,看到站在門口的熊浩,陳舟問道:「都安排好了?」
陳舟的個人微博上,突然冒出了一條消息。
陳舟需要的是能夠沉下心來,認真搞研究搞學術的人,這個研究院就是為此設立的。
李振邦看了一眼陳舟手指的地方,眼中浮現出一抹不解,他疑惑的問道:「這個地方會不會有點偏了?而且這塊的配套服務設施也不齊全……」
「嗯,你去吧。」陳舟點點頭,示意李振邦可以先去忙自己的事。
頓了頓,陳舟又補充道:「你知道的,數學、理論物理、理論化學、理論生物學這四大學科的人員。」
陳舟很快看出來了李振邦的想法,緊跟著便說道:「李局長,這個人員的事不急,畢竟離研究員正式建好,時間上還早著呢。」
陳舟沒有說話,而是起身走到了辦公室里的燕京地圖前,伸手指了一下。
整理了一下表情,李振邦坐下后,一邊伸手摸向茶葉罐,一邊問道:「陳教授,您今天來找我,是有什麼的事嗎?」
這也在陳舟的意料之中,這件事要真3天就被拍板敲定,他反而心裏不踏實了。
等到陳舟和熊浩來到李振邦的辦公室時,他正拿著一個文件夾準備出門。
不由得,李振邦又想到了當時看到陳舟的研究機構計劃書時,內心的那種震撼與折服。
「您放心,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熊浩憨厚地回道。
毫無疑問,各方大佬的出手,肯定不是單純的為了捧一個訪談節目,或者說為了一個年輕的李教授。
聞言,陳舟輕笑一聲,看來這位李局長是打算拿茶葉,當做自己沒有完成保證的補償了。
但就是這幾行字,卻無異於又在華國學術界,丟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聽到這https://m.hetubook.com.com話的李振邦,哪裡能不知道陳舟話里打趣的意思。
「沒問題!先前您給我看計劃書時,我就說過肯定全力支持!」李振邦十分爽快的答應下來。
陳舟邊繼續打趣,邊跟著讓身的李振邦,走進了辦公室。
李振邦可是保證了要3天之內,以最高效的速度,把可控核聚變的研究計劃書落實下來。
但對於陳舟能不能安全回來,熊浩十分確定。
只簡簡單單的幾行字,外加一個郵箱。
對於陳舟所說的一起回來,熊浩不能確定。
這則消息跟他被華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破例增選為院士無關。
泡好茶,收好茶葉罐,陳舟沒等多久,李振邦便回來了。
他們都是因為訪談節目中談到的陳舟,也因為這位李教授不知有意還是無意,說出的那一番言論。
他有預感,這檔節目一定會爆!
說完,陳舟和熊浩二人便離開宿舍,驅車前往李振邦那裡。
由老領導再根據這各方面的意見,認真思考,斟酌定奪。
陳舟就覺得,大家都知道的事,多普及普及也是沒問題的。
相反的,在研究院建設期間,就會很順理成章的被解決掉。
整個程序走下來,一點問題都不會有。
當外界熱鬧非凡的時候,反倒是視頻中的直接對象,也就是陳舟,彷彿又沒了消息一般。
「可能的變動都沒什麼,我聽你們的安排。」陳舟擺了擺手,看著熊浩,繼而認真說道:「倒是真的辛苦你們了,我希望能夠和上次去國際數學家大會一樣,咱們都一起回來。」
來的目的已經完成,陳舟便轉移話題道:「李局長,還有件事,就是你這邊,有沒有合適的研究員推薦一下。」
「舉雙手的那是投降……」
這裏面,還齊聚了各大高校的官方媒體。
而這檔節目的導演,此時已經不知道查看了多少次手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舟」這兩個字,已經不僅僅是陳舟自己的名字了,更像是一和*圖*書中符號。
這就說明,這些剪輯視頻,是實實在在的撒出去了。
熊浩重重點頭道:「我剛與齊茵聯繫過,對於三天後的行程,她那邊已經全部安排妥當。可距離您出發,畢竟還有三天的時間,這期間可能還會發生一些變動……」
這樣一來的話,這地方反而變得合適了。
這也就造成了,李振邦最近的日子,只有忙一個字。
本想著再次回到書桌前,埋首那令人著迷的公式符號里,不理會各方面的電話,只顧自己躲清靜的陳舟,還是無可避免的經歷了幾天的電話轟炸。
陳舟還記得自己上次揣走的茶葉,很香……
旋即,李振邦好奇問道:「您的研究院選在了什麼地方?」
再想到這個早已引起廣泛關注的研究機構計劃,事實上壓根不用管配套設施什麼的。
想了想,李振邦果斷說道:「這樣吧,我給您介紹個人,讓他幫你物色……」
陳舟自然注意到了李振邦摸向茶葉罐的手,他倒也沒有揭穿,只是回道:「李局長,我需要申請研究機構的資質。」
而這檔訪談節目,陳舟在休息時,也抽空看過相關的視頻。
也和大家正在熱議,引來無數大佬參与的「開民智之道,全民向學之路」的話題討論無關。
在研究員推薦的問題上,李振邦倒是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他怕自己沒時間幫忙。
可令人無奈的是,隨著這兩天的發酵,似乎華國所有人,都已經默認了這頂帽子的歸屬。
這檔訪談節目,也在這樣的氛圍中,迎來了一個令人十分滿意的結果。
終於在最近兩天,才難得的感到了一絲清靜。
當然,這些官媒的身影里,可不僅僅是華國有關部門。
此時,倚靠在座椅上的陳舟,手指輕觸手機屏幕,退出了這些熱點的評論區。
李振邦聞言,微微一愣,但還是先給自己泡好茶,才又問道:「是你先前跟我提高的那個燕京自然科學理論研究院嗎?」
一念及此,李振邦更是上心起來,連和_圖_書忙保證道:「行,那我這邊,今天就幫你把事情辦了。」
的確,有著這樣理想的人,是不在乎外界的喧鬧與平靜的。
而在發這則消息之前的一天……
以至於到了最後,算是這件事直接原因的華國科學院和華國工程院也參与了進來。
二來,他這段時間忙著可控核聚變研究計劃書的論證,暫時抽不出時間來幫陳舟物色研究員。
也不會像陳舟說的那樣,在研究院建成后,慢慢補齊。
最近的李振邦,忙的是不亦悅乎。
輕輕搖了搖腦袋,陳舟將眼前的雜念斬除,再次輕觸手機屏幕,跳轉到他的個人微博里。
現場的氛圍也再次上升了一個層次,令人振奮且愉悅。
最令人驚訝的是,視頻底下的評論,也完美匹配了那不斷增加的點擊量。
對於裏面的精華內容,他還是十分贊同的。
這些視頻的點擊量,一個個的都高的嚇人。
並且符號化的趨勢,還在一步步的加重。
聽到陳舟的話,李振邦大概了解了陳舟選在這裏的原因。
一進辦公室,李振邦就有些肉疼。
至於像什麼無奈與絕望啊,既幸運又不幸啊,研究沒有瓶頸啊之類的言語。
聞言,李振邦連忙解釋道:「陳教授,您別誤會,我肯定是全力支持您的。就是我這段時間太忙了,我怕耽誤了這件事……」
倒不是說他李振邦不相信陳舟的能力,這種重大項目的上馬,是肯定需要多方論證的。
一來,他知道陳舟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不是隨隨便便推薦個人過去就行的,一時間還真沒想到合適的人員。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陳舟和以前一樣,在每次造成轟動后,任外界再怎麼熱鬧,身為當事人的他,壓根就不參与。
他想起了李振邦在拿到可控核聚變的研究計劃書時,對自己拍著胸腹保證的話。
別的不說,從他拿到可控核聚變的研究計劃書後,似乎每晚都是睡在辦公室的。
這番保證聽在陳舟耳中,卻別有一番意味。
說起來,陳舟還和_圖_書得感謝一下那位李教授,要不是那檔訪談節目的爆火,他估計自己這兩天也還在疲於應付那些不知幾何的電話。
自從陳舟把可控核聚變的研究計劃書交給他后,他就開始了腳不沾地的快樂生活。
這帽子戴的太大,他還真不想去接,他還有自己的宏偉藍圖。
陳舟點點頭:「得過去一趟,在去斯德哥爾摩之前,能解決一件事是一件事。」
女主持臉上帶著激動的神色,和台下的觀眾們一起用力鼓著掌。
至於那則消息下面不斷增長的99+,他並沒有去理會。
收斂情緒,熊浩轉而問道:「陳教授,那咱們現在是去李局長那邊嗎?」
事實也的確如這名導演的預料,僅僅過了兩天,各大視頻網站、app平台上,便到處都是這檔訪談節目的剪輯視頻了。
一方面,需要找相關領域的專家,秘密地對研究計劃書進行校核。
說到這,陳舟繼續解釋道:「研究院的建設也會同時開展,採用同時設計、同時施工的方式進行,也需要這方面的資質。」
可知道歸知道,李振邦絕不會自己提出來,他打著哈哈道:「陳教授,您這是哪裡的話,您能過來,我是絕對的歡迎,舉雙手歡迎!」
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將研究計劃書的各方面意見,及時有效的反饋給老領導。
收回思緒,陳舟笑著打趣道:「李局長,怎麼?我不能來嗎?以前可是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的邀請我過來,今天反倒是問我怎麼來了?」
陳舟見到李振邦的這幅表情,心中不由得有些好笑。
要不就是在會議室裏面,跟那群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專家鏖戰。
談不上誰先誰后,他們幾乎不約而同的轉發視頻,並配文表示:「華國的全民向學之路已開,我們準備好了!」
但最終,他還是按耐住了心中的不確定,選擇再相信這位李局長一次。
不用想都知道,這件事受到了不小的阻礙。
節目導演為此,還特意在後台等著走下來的李教授,好好感謝了一番。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