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七百四十四章 第一次研討會

對於這個時間的預估,眾人均是認可的。
李振邦在介紹完吳志鵬之後,並未讓這位副總指揮發言,而是繼續介紹了起來。
直到這會,這六人的內心,才稍稍平靜了下來。
後續關於具體實施研究的細節,就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
後面就是五大單項具體申請立項,以及實施研究的細節討論。
雖說是稍顯年輕,但也只是跟潘老相比。
帶著一絲緊張與忐忑,六人陸陸續續走進會議室。
根據李振邦的介紹,他們五大單項研究的負責人,還是擁有不少自主權的。
而且,這五人和吳志鵬一樣,均是華國科學院或工程院的院士。
畢竟「夸父」工程的研究,不可能脫離諸多研究單位的協助。
張一凡那邊的DMD-2號材料的研究,一直在進行。
對於每個人的提議,他都儘可能的去了解,並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後再討論,再確定。
那就是在五大單項研究完成之前,誰也不能向研究人員透露任何消息。
關於這五人,他們分別是對應的五大單項領域里,華國目前最具有話語權的研究人員。
潘老一一掃過這六人,隨即扭頭看了陳舟一眼,才說道:「人員名單都在諸位的手裡,這也是經過我們篩選過後的人員,你們可以就此發表看法。」
現在,既然陳舟已經提出來了,眾人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這怎麼可能不緊張,不忐忑?
「剛才陳教授的意思是,整個『夸父』工程的研究人員,只能從這份人員名單中挑選分配,在五大單項研究的過程中,如果有與其他單位的合作研究,是可以的。」
這樣一來,他的工作,可比其他人要輕鬆多了。
這時,其餘五人看吳志鵬的眼神,也沒有了羡慕。
吳志鵬在內的六人,聽到陳舟和潘老的話后,頓時明白了兩人的意思。
這方面並不是完全可控的,那就必須保證整體研究人員的可控,再去進行合作研究。
最年輕的李雲生,今年也已經48了,是陳舟年齡的兩倍還多點。
和*圖*書誰想到,李振邦這會又說,他們見不到自己。
不由得有些奇怪,這就開始了?
由於陳舟開了個頭,吳志鵬等人便也藉此,開始講述起了合作研究的想法。
沒有人了嗎?
除了在做的幾人,任何一名研究人員,包括合作研究單位,都不會知道,他們其實在進行「夸父」工程的研究工作。
吳志鵬在內的六人並沒有主動說話,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潘老。
之所以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全因為陳舟在討論中的態度,足夠包容與開放。
當這六人到了會議室,看到早就在等著的陳舟三人時,心裏均是咯噔了一下。
臉上掩飾著自己的真實情緒,跟陳舟三人打著招呼。
在吳志鵬之後,方青華五人,也依次講了各自的想法。
這次討論的是研討會的第二個議題,也是今天的最後一個議題。
在強調了五大單項分別立項研究的必要性后,李振邦同時保證,會儘快促進五大單項的立項完成。
在陳舟詳細講述了一番后,眾人這才明白,為什麼那天的討論會,陳舟對材料部分的研究,會有那麼令人驚訝的研究深度。
等到大家用完午餐,休息一會再繼續。
就像去開開心心去學校的學生,來到班級才發現,老班已經在坐班了。
也就是被往後推了又推的,五大單項的申請立項,和實施研究的細節。
就是不知道,當這些人知道這些的那一天,他們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等到六人全部到齊后,由李振邦主持,屬於「夸父」工程的第一次研討會,算是正式開始了。
即使是面對著年齡如自己父輩一般的眾人,陳舟卻沒有絲毫的怯場,反而有一種雷厲風行的感覺。
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華國對「夸父」工程的重視程度。
這個建議不是別的,正是關於材料部分的研究。
尤其是看到陳舟和潘老的搭配后,他更是清楚知道了自己的定位。
他們是真的沒想到,陳舟三人居然來的這麼早,而且看樣子,明顯是已經等了不和*圖*書短的時間。
吳志鵬的臉上,先是錯愕,然後便滿是驚喜。
陳舟頓時反應過來,敢情是這樣。
實際年齡,也早已過了五十。
李振邦聽到陳舟的問題,不由得笑道:「陳教授,不是他們不想找您,是他們見不到您。」
不知為何,明明他們也早已是各自研究領域里,有話語權的那一部分人了。
事實上,這才是學術界的常態。
只不過,他們也有些奇怪,上次的討論會,陳舟來的可一點都不早呀?!
陳舟三人也只是禮貌性的回了一下,並沒有細聊的打算。
所以,吳志鵬也需要選人。
五人雖然還是有些羡慕吳志鵬的副總指揮,但在確認了自己的身份后,那份羡慕明顯減少了一大部分。
但相比于吳志鵬的副總指揮而言,還是羡慕居多。
六人這會也才意識到,本來就是沒什麼的事情,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剛才會有那種感覺。
這是陳舟和潘老、李振邦商議后的決定。
在研討會開始后一小會,六人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主持會議的李振邦,還有坐在一塊的陳舟和潘老。
可在看到會議室里這個場景的時候,那一瞬間,他們的心情,還是由原來的興奮,變得有些緊張與忐忑。
其餘五人雖然對自己的身份,也隱隱有了猜測。
最後,再綜合考慮「夸父」工程的研究需要,進一步細分人員。
而且,從走進班級的那一刻,就總感覺老班的眼神,一直在自己身上。
不過,也幸好是這樣,他才有了時間,來進行極限研究。
吃飯時,陳舟突然想到一件事,便問了李振邦。
這時,李振邦也已經講到了這次研討會最重要的主題——人員分配方案。
今天還得拉著這幫人加班,把時間磨出來才行。
事實上,陳舟這麼做還有一個目的。
不過,因為沒有人帶頭,幾人倒沒有提出具體的合作研究的想法。
想來,應該會很有趣吧?
可直到現在,陳舟也沒見到一個人來找自己。
意思表達清楚后,吳志鵬便率先講了https://m.hetubook.com.com自己的想法。
但與此同時,他的內心開始狂喜起來。
在此之前,陳舟主動提出了合作研究的一個建議。
這樣的配置,能夠兼顧老一輩科學家,和年輕的研究人員。
尤其是材料部分負責人趙頌,更是滿臉的驚訝,有些不敢相信,陳舟已經將材料研究突破到了這種程度。
不過有一點要求,卻是必須遵守的。
而且通過陳舟的講述,DMD-2號材料的研究,明顯是能適配上「夸父」工程的。
在這個議題上面,李振邦的話自然就多了一些。
雖然他們知道自己的名字在人員名單上,在接到李振邦的電話后,也對今天的研討會有所猜測,但卻不能確定。
說起來,吳志鵬雖然是副總指揮,但相比于潘老而言,他壓根不敢託大。
陳舟三人或許怎麼也沒想到,這六人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對於兩名副總指揮的老少配,陳舟是完全支持的。
那個好像是有陳舟這位總指揮親自參与的,不能比。
而原本的下一個議題,五大單項的申請立項,和實施研究的細節,則是被往後推了又推。
陳舟並沒有寒暄什麼,而是直接切入正題:「諸位,對於自己的新身份應該都知道了,下面就各自所負責的單項,說一下人員分配的想法吧。」
這次的研討會,也藉此暫時休會。
本來就是李振邦告訴他,在上次的討論會結束后,估計會有不少人找他,讓他不要答應找他的人什麼。
一旦讓「夸父逐日」的神話照進當代,那他們的名字,註定會留在科學史上。
李振邦看著熱烈的氛圍,無奈地按照上一次的安排,又讓人把午餐先準備好,等討論結束再去用餐。
如今,也終於到了,將它應用在「夸父」工程上的時候。
默默地,六人均是暗自做了個決定,下一次的會議,必須提前至少半個小時到!
至於為什麼會說暫時結束了,則是因為目前討論的,只是合作研究的想法。
等到李振邦將昨天討論的人員名單,簡單講述了一遍后https://m•hetubook•com.com,便開始介紹起了參會的這六人。
對於人員分配方案這個重要議題,自然應該由陳舟這位總指揮來主持。
也就是說,在正式合併五大單項的研究,跨入「夸父」工程研究的階段前。
陳舟一時沒反應過來,不懂李振邦話里的意思。
單從目前會議室里的眾人來看,整個「夸父」工程的研究團隊,不可謂不豪華。
當然,他們也只是這麼想一想,腹誹一番,可沒有誰敢真正說出來。
不在亂想的陳舟,重新將目光聚焦于吳志鵬在內的六人身上。
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下午一點。
在商量了兩個多小時后,人員分配方案也差不多被定了下來。
在李振邦簡單講了幾句后,會議便交到了陳舟手裡。
在吳志鵬後面,依次是理論研究部分負責人方青華,原料產生部分負責人汪斌,材料部分負責人趙頌,工程設計部分負責人王雲,控製程序部分負責人李雲生。
「但是,必須保證研究的保密性!」
這個建議,是陳舟早晨過來后,跟潘老和李振邦說的。
五大單項研究需要研究人員,「夸父」工程這個立項,也同樣需要研究人員。
終於,等到下午兩點半,在眾人意猶未盡中,關於合作研究的討論,暫時結束了。
誰也沒想到,這位總指揮居然有自己的實驗室,並且一直沒有放下過材料研究。
有幾個人能像陳舟這樣,二十多歲的年紀,搞出這麼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搞不出來一個的研究成果出來。
等到每個人發表完自己的想法后,眾人便就著這些想法,又深入探討了起來。
所以,今天提到合作研究的事,陳舟就想到了李振邦的這個建議,也才有此一問。
顯然是事先就已經知道,並且三人溝通過了。
也才有了陳舟和潘老兩人的那番話。
因為李振邦昨天只是通知他們過來參与研討會,並沒有詳細說明研討會的性質,所以幾人並不知道今天的研討會到底是做什麼的。
另外一名副總指揮,便是由稍顯年輕一些的吳志鵬來擔任hetubook.com.com
但無形中的影響,卻是改變的開始。
李振邦見陳舟沒明白自己的意思,便朝熊浩那努了努嘴,然後說道:「有命令,誰也不可能,提前就『夸父』工程的事見到您。」
預計五大單項全部完成立項的時間,大概在兩個月左右。
聽到李振邦的介紹,吳志鵬在內的六人,才終於反應了過來。
只不過,看著人均半百的眾人,陳舟才意識到,他確實有些太年輕了。
反觀潘老和李振邦,則是一點不意外。
六人主要的想法,就是先根據各自熟悉的領域,對人員進行篩選和分配。
說完這句后,陳舟的目光陡然一變,嚴肅道:「關於『夸父』工程的重要性,想必諸位都知道。所有研究人員的選擇,也僅限於你們手中的那份人員名單。」
想到極限研究,陳舟下意識地看了看其他人。
這不禁又讓他們的心情緊張了幾分。
下午三點十分,研討會繼續。
那就是藉由吳志鵬等人,深入了解一下可以合作研究的單位。
在之後的具體實施研究的過程中,肯定還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冒出來。
因為他們都知道,「夸父」工程意味著什麼。
但同時,也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夸父」工程已經在前面進行立項,為防有心人之人的窺探,後續盡量將五大單項的立項,穿插在其他項目的立項之中進行。
這也是近幾年,國內聚變技術領域里,挑大樑的人才。
而且過來后,就看到陳舟三人坐在會議室里,也沒人再去多問。
這已經是很快的了,要擱平常項目,怎麼可能兩個月就完成立項?
哦對,理論研究部分除外。
這倒是令吳志鵬在內的六人,感到有些詫異。
在此之前,可以按照立項完成的先後,開展對應單項的研究工作。
因為潘老是老一輩科學家的代表,由他出任了一名副總指揮。
怎麼這次會這樣?
對此,陳舟和潘老,並沒有什麼異議。
因為陳舟自己,實際上並不是很了解,國內的各家科研院所。
就導致到現在,他們都還沒搞明白,這次的研討會具體是幹什麼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