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七百七十七章 兩個專訪

此外,她還提到了一個已經被眾人選擇性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夸父」工程的研究項目。
陳舟簡單問了一下有哪些媒體,最後選擇了自己的兩個熟人,也就是《燕京日報》和《時代周刊》。
等姚彤彤走出專訪的房間時,有些驚訝的發現門口居然還有別的國家的媒體在等著。
理由嘛,馬上要過年了,他得回家陪父母還有媳婦,再準備準備過年的事宜。
和姚彤彤不同,迪莉婭詢問的問題,即是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他們關注的問題。
同時盡展風情又略顯可憐的說道:「您已經拒絕了我好多次了,難道還要再拒絕我嗎?」
原本覺得比不上對方的感覺,也頓時煙消雲散,昂首走過《時代周刊》的記者和攝影師的身邊,禮貌性的點頭,算是打了個招呼。
以前的陳舟是學生,是一名厲害的年輕數學家,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這位年輕人已經真正站在了數學界的巔峰,是真正的數學領袖。
至此,他以報告會的圓滿,為自己的數學滿級劃上了hetubook•com.com句號。
迪莉婭原本等的有些急躁,她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被排在第二位,尤其是在得知排在他們前面的,居然是燕京的地方性媒體后,更是有些煩躁。
陳舟聽完后,則是思忖著說了句:「我覺得改成改變數學界的華國科學家比較好。」
「走吧,進去。」
姚彤彤的專訪時間是半個小時,時間並不算長,所以她也儘可能的撿一些最引人關注的問題來採訪。
像什麼幾乎不去實驗室啊,研究人員都沒見過他兩次啊,反正都是事實,告訴迪莉婭也無妨。
至於能夠從這裏面獲得什麼信息,那就看他們自己的判斷了。
……
這一瞬間,姚彤彤和攝影師都感覺到了一種偏愛。
但是,關於數學的研究,卻如他所言,大海里還有很多貝殼。
陳舟實際上並沒有立即回家,而是去報告會的晚宴上走了一遭,算是有始有終。
陳舟的回答自然也不同,他儘管圍繞著自己的學術問題來講,關於他們關注的問題,和圖書全部避重就輕,能答則答,不能答則繞開。
與其那樣,不如老老實實的採取一些行動,真正從行動上看看能不能阻止陳舟的影響,能不能避免世界數學中心的轉移。
她本來以為陳舟接受的專訪只有《燕京日報》的,沒想到還有別人,而且他們被排在了第一位。
總體來說,整個專訪的氛圍還是很不錯的,至少陳舟是這麼認為的。
報告會結束之後,燕大這邊照例安排了記者會。
說起來,她為這次專訪倒是做了不少的準備,各種問題也是她多方搜集而來的。
等姚彤彤他們走的有段距離后,迪莉婭才回過神來,連忙喊上攝影師走進了專訪的房間。
陳舟點點頭,隨後迪莉婭的專訪開始。
注意到姚彤彤的神情,陳舟開玩笑式地問道:「怎麼了,姚記者,不認識我了?」
這次的記者會,和上次一樣,來的全是各國重量級的媒體,甚至猶有過之。
記者會結束后,燕大負責這次報告會人,過來告訴陳舟,有多家媒體想要對他進行專訪,www.hetubook.com.com詢問他的意見如何。
迪莉婭臉上的笑容不減:「那我們開始這次的專訪吧?」
後面便是專訪的開始了。
而他拖了這麼久的物理學的大統一理論,也將要得到最終的答案……
雖然已經採訪過很多次陳舟了,但是姚彤彤此刻卻莫名的有些緊張。
其中也有一些沙雕網友們好奇的問題,比如說陳院士什麼時候生猴子,陳院士有沒有測過智商多少……
聽到陳舟的話后,姚彤彤緊張的情緒稍微緩解了一下。
過完年沒幾天,陳舟便帶著楊依依和陳曉返回了燕京。
認真看了看眼前這位美女記者,陳舟笑著搖了搖頭,不出意外的再次拒絕了迪莉婭的邀請。
看著陳舟離去的背影,迪莉婭氣的直跺腳,可卻又無可奈何。
稍微準備了一下,陳舟便來到了專訪的房間里。
而排在他們後面的,居然還是《時代周刊》!
可當姚彤彤他們走出房間,昂首走過她身邊時,她彷彿明白了為什麼。
而楊依依在燕京也沒有待多久,便再次離開了。
不過,hetubook.com.com這次的各國媒體們,倒是比較和諧,沒有再問什麼尖銳的問題。
「這是燕大的安排,現在不是到你了嗎?」陳舟微微一笑,直接甩鍋給了燕大。
迪莉婭倒是一點也不緊張,一進房間看到陳舟,便立即笑著說道:「陳教授,好久不見,您可是讓我好等。」
原因嘛,也很好理解。
等到離開時,迪莉婭自然而然的又邀請了陳舟共進晚餐。
迪莉婭先是一愣,隨即表示會認真考慮陳舟的建議。
先過來的是《燕京日報》的記者姚彤彤。
順帶著,迪莉婭還告訴陳舟,這次的標題她都想好了,就叫改變數學界的人。
陳舟不由得一笑,想到這位美女記者先前可是為了採訪,沒少蹲著自己的,這會居然也會緊張?
陳舟在這個問題上,很是坦誠的說出了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
身份地位的變化,是使她緊張的最大原因。
不過,楊依依上半年便可以將畢業課題全部完成,到時直接回國,回到陳舟身邊。
在楊依依離開后,陳舟則是又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活。
和圖書訪結束后,攝影師給陳舟拍了個特寫,打算用作《時代周刊》的封面。
當然,姚彤彤不可能把這些問題用來專門提問陳舟,而是在專訪結束后,代表廣大沙雕網友額外詢問了一下。
雖然免不了陳建國和張紅英的嘮叨督促,但是因為今年在老家,這種嘮叨沒有持續太久。
對此,陳舟也沒有不耐煩,而是開玩笑式的回答了。
該問的上次也都問了,陳舟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他們想要看的的,想要確定的,陳舟也以BSD猜想和黎曼猜想的兩篇研究論文,做出了最有力的回應。
後續的春節,自然是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中度過的。
迪莉婭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只覺得眼前的年輕人,似乎變得成熟了許多。
姚彤彤連忙回道:「陳院士,您別逗我了,現在全世界哪有不認識您的人,我就是面對您,突然有些緊張。」
於是便輕鬆道:「沒事,不用緊張。我們也算是老熟人了,你想採訪些什麼,直接問就行。」
如果再問什麼尖銳的問題,反而有種死皮賴臉尋求心理安慰的感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