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滕王閣序出

這一段寫出來,圍觀眾人的表情變了,從開始的不屑變成了認真嚴肅的表情。
已經遠去的船上,王勃看著出現在眼前的林夜,有些意外。
也有震驚過後反應快的人,先朝著閻都督拍馬屁了。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林夜可以理解這些文人,畢竟不是每個都是曹植這樣的,可以七步成詩,一些詩會所謂的即興創作,只怕是有不少都是提前一天就開始想好的,或者說把平時來了靈感給寫的詩詞在當天給展示出來。
面對圍觀的人的質問,林夜表情有些尷尬,這兩句確實不怎麼樣,但後面精彩啊,當下把目光看向王勃,王勃也是表情古怪看了林夜一眼,穩了穩筆尖,繼續寫道:「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
閻都督很開心,等到王勃落筆完成整篇滕王閣序后,忍不住開懷大笑道:「好,真是好文章,如此文采必然不是無名之輩,敢問小兄弟名諱?」
「好,小的這就去操辦。」
今日滕王閣重修完成,閻都督光邀本州文人前來參加宴會,並且做記來描述這一盛事。
閻都督發了話,在場的賓客熱情高漲,紛紛開始凝思,有的更是站起身來回走動,走到閣樓欄杆處,看著江上美景尋找靈感。
「不愧是閻公,想的就是周到。」
這文章,這內容……
這就是詩詞文章的魅力。
這篇文章可是提到了閻都督的,而這樣的文章必然名垂千古,那麼作為舉辦這次宴會的閻都督,也必然跟著流芳百世。
中午宴會過後。
而接下來www•hetubook.com•com自然就是眾人圍繞著王勃和閻都督進行奉承,婢女們再次擺上水果佳釀,一群文人開始喝酒作樂,穿梭在美婢侍女之中……
沒一會便是有人做了一首詩詞,引得滿堂喝彩。
拋磚引玉,那只是客套的說法,越是第一個表現的,就越是對自己的自信。
「老爺,那位老神仙還真是料事如神啊。」
此時的王勃對於周圍圍觀的情況視若無睹,目光只有眼前的紙張,才如泉涌,奮筆疾書。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徹底震驚住了他們,雖然這文章不是自己寫的,但林夜頗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閣名「滕王閣」。
敢第一個念誦的,想來是來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並且還對自己頗有自信,這詩的質量也確實是不差。
林夜看著被眾人圍捧的王勃,他的注意力卻是落在了那閻都督身上,閻都督很是高興沒錯,但林夜總有一種感覺,這閻都督的並沒有特別的激動,就好些這一幕他已經是提前有所預料到一樣。
「諸位都是我洪州城的才子,好些本官都有印象,這樣一來評判未免會有失公允,本官有一想法,諸位可把詩詞文章寫下來,本官在屏風后觀看各位寫的佳作,來評選出個名次。」
這文章雖好,可現在還沒到最好的地方,這閻都督就放棄了?
聽著周圍人的話,王勃很是謙虛道:「如果沒有第二個王子安的話,那就是在下了。」
人群有人驚呼,而後更有人念道「莫不是寫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那位王子安?」
林夜玩味看著王勃和*圖*書,王勃臉上露出思索之色,半響后,道:「林兄的意思,這神仙老伯與閻都督之間……」
「看林兄不慌不急,想來是胸有丘壑。」
林夜看著這一幕,只能是長嘆一聲,真是放浪形骸啊。
所有圍觀的人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可是那京城神童王勃?」
「王子安,龍門人氏。」
作為一城之都督,在場來的文人不下三十人,王勃坐的又是角落,按道理來說不應該吸引到這位閻都督這麼多次的眼神的。
「本還想留王公子再待幾天,但百事善為先,王公子既然是去看望父親,本都督也就不挽留了。」
……
林夜看著圍觀的人傻眼的表情,心裏暗笑,這就震驚了,更震驚的還在後面呢。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林夜看著走出來的閻都督,按照歷史學家所言,這一場滕王閣宴會,實際上是閻都督為了捧自己的女婿,只不過出來了個王勃攪局了,閻都督就算想捧自己女婿,可在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下也是無計可施。
「故作驚奇,你到底懂不懂文章?」
緊接著,王勃一就而成,一連寫出這幾句。
王勃給林夜讓開了位置,林夜嘴角抽了一下,我不是胸有丘壑,我是知道在場沒有人能寫的過你,更不可能去寫文章,純粹看熱鬧自然就輕鬆了。
嘶!
王勃抬頭看了林夜一眼,林夜有些尷尬,長得帥又不是自己的錯。
「劇情不對啊。」
「都督,子安還要前往交趾看望父親,就先告辭了。」
林夜已經是可以聽到現場諸多文人的倒吸涼氣的聲音了。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宴到正酣。
閻都督親自送王勃上了船,並且隨後有僕人送上了一封盤纏放到船上,王勃也沒拒絕,這本就是潤筆費。
船老大開始划船,眼看著船舶離著滕王閣越來越遠,直到最後消失在江邊遠處看不到蹤影,閻都督臉上的笑容也是消失不見。
當然古人https://m.hetubook.com.com可能想不到那麼遠,但林夜是知道現實中確實是有這樣的一些人,因為他們祖上和某位名人有著密切關係,而恰好這位名人如果沒有後代的話,這些人便是擔任該名人故居的講解員之類的,也能活的很滋潤。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豫章故郡,洪州新府,這好在哪裡,不就是寫了下地名嗎?」
主角閻都督上場了,說了一番客套的話,最後指出了重點。
這個道理放在王勃身上同樣適用。
「我來這裏只是湊個熱鬧,可不打算寫文章,子安兄才華過人,還是留給子安兄展示吧。」
有上了年紀的老者已經激動的身子都在顫抖了。
「我要不在你船上,只怕你馬上就命不保夕了。」
……
「好!」
林夜很是自覺的站起身,把長桌讓給了王勃,能夠第一現場親眼見證滕王閣序的出爐,也是一件振奮的事情。
屏風內傳來閻都督的爽朗笑聲,下一刻林夜便是見到閻都督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朝著王勃這一桌走來。
這一聲一出,嚇的王勃的手一抖,墨汁滴落了幾滴在紙上,看的林夜很是心疼,而旁邊幾桌的人聽到林夜的叫好聲,也全都好奇圍了過來。
「一個求的是名垂千古,一個求的是香火供奉,不過是各取所得罷了。」
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
隨著第一位文人念誦了詩詞,接著又有好幾位也都把自己「即興」的詩詞都給寫了出來,林夜不得不感慨,到底是能夠參加閻都督宴會的文人,這寫的詩詞都是極好的,有的用的典故他都沒聽過。
「果然是大文豪啊,今日得見,猶勝聞名。」
「名垂千古,必然名垂千古!」
「海內存知己,天涯m.hetubook.com.com若比鄰,這句詩老夫是一直掛在書房來回欣賞。」
王勃聽懂了林夜的意思,說道:「我明白林兄的意思了,那閻都督重修滕王閣,求一篇文章名傳千古,那神仙老伯想藉著閻都督得洪州百姓香火,但這是三贏的局面,我也可以藉著神仙老伯的神通,早日見到我父親。」
林夜看到和他所學的滕王閣序一樣的第一句,忍不住喝了一聲彩。
屏風后的閻都督也是從下人口中知道了外面的動靜,當下便有下人過來,在一旁將王勃寫的內容給謄寫下來,傳遞給了閻都督。
「什麼神仙,不過……」
就如同李白的贈汪倫,還有《將進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這幾位做了什麼,就是請李白吃飯喝酒,便是因此隨著李白的詩詞而名字被後世所知。
「只怕你見不到你父親,只能是要栽在這江河之中。」
當初上學時候,林夜也和同學開玩笑,那些藝術家大部分生前都是窮困潦倒的,他們的作品是在他們死後才大火被人追捧,原因在哪裡?
如果這些藝術家還活著,那他們的作品就不屬於孤品了,商人們也不敢去炒作,只有死了的藝術家的作品才值錢。
閻都督話說到一半便是戛然而止,半響后道:「不過既然與本都督達成了交易,本都督也不能言而無信,你吩咐衙門那邊準備祭拜大典,嗯,就說今年秋水泛濫,本都督要祭拜河神,為我洪州百姓求個風調雨順。」
如果說滕王閣序的上篇屬於磅礴大氣,那麼下篇王勃藉著這片文章抒發|情節並且勵志之言恐怕得震驚死你們。
「你說昨日遇到神仙老伯,讓你一日千里來到這洪州,做出名垂千古的文章,那神仙老伯為何要送你到洪州來,而且又恰好閻都督又在滕王閣舉辦宴會?事情就這麼的湊巧嗎?」
罷了,入鄉隨俗吧。
不過這對於那位閻都督來說只是錦上添花罷了,王勃的生死和他無關,只是有人動了貪心。
有僕人從偏殿搬來屏風,婢女把長m•hetubook.com.com桌上的酒水給收掉,鋪上筆墨紙硯,其中一位婢女在收拾林夜這桌的時候,不小心手臂還碰觸到了林夜一下,俏臉微紅,眉黛含情。
林夜注意著王勃,發現王勃低著頭不知道在思考著什麼,同時他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位閻都督在酒宴上,目光竟然看了王勃這邊好幾眼。
……
另外閻都督和這幾位路人甲不一樣啊,閻都督那可是大官,史記可以查詢的,人家一聊起滕王閣序,就肯定會提到組局者閻都督,閻都督的後人甚至可以靠這個吃飯了。
有點類似於現代某個旅遊景點打造完成開始對外營業,邀請一些作家來採風做詩詞紀念這一大事。
絕對的文采差距面前,權力都失效了。
「這……這文章驚世之才啊。」
看著此刻王勃身後足有三丈之高的文氣,說句實話林夜覺得自己也動心。
林夜的話讓王勃一楞:「林兄何出此言?」
「林兄怎會在我的船上?」
「朝聞道夕死可矣,能夠看到一篇絕世之文章出世,還能親眼可見,老夫死而無憾。」
「豫章故郡,洪州新府。」
「閻公此言公允。」
儒家文氣是一種很特殊的能量,他可以轉化為功德,也可以轉化為香火供奉,還能轉化為靈力。
林夜:……
滕王閣的宴會繼續舉行,林夜沒有再打擾王勃,而是靜靜坐在那裡喝著美酒,等待著王勃光芒萬丈的時候。
「可是有人寫出好文章?」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好好好!」
滕王閣序不可否認是一篇絕世文章,但賦予滕王閣序被後代讀書人追捧的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王勃的英年早逝,滕王閣序成為了王勃的最後絕響。
「恭喜閻都督,賀喜閻都督,得此佳文,今日之盛宴,必然流芳百世。」
王勃也沒客氣,在長桌上鋪好紙張,研磨拿起毛筆,端詳了一會,便是開始下筆。
這是從當初董仲舒提出天人大一統后,儒家文氣也就有了這特性,當初也才能百家稱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