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應家

現在的金陵火車站和後世的金陵站位置相同,出站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湖。不過金陵最著名的火車站卻不是這裏,而是十年前現在所在的新站啟用時同時停用的浦口站。
前世的時候,宋援朝回到滬海后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一直忙碌,所以和應彩霞之間的聯繫並不多,再後來,除秦正國外,宋援朝和林燕、應彩霞都漸漸失去了聯繫,林燕他倒是打聽過,知道她畢業后出國去了,至於應彩霞的情況卻不清楚,一直到宋援朝離開人世那一刻都再也沒見過她一面。
金陵女子大學籌建於1913年,於1915年正式開學,1919首屆五名畢業生畢業,並授予學位,這是中國歷史第一批擁有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
宋援朝道了聲謝,隨後坐著和這位婆婆聊了起來。
「不麻煩,都是老街坊老鄰居了,從小看彩霞長大的,她不在家,你是她的戰友,也不是什麼外人,大老遠的來看她大冬天站外面等著算什麼事?來來來,快進來坐。」
火車上睡了一晚,第二天中午時分火車先抵達金陵,交代了李曉芸幾句話,宋援朝下了火車,在站台和李曉芸揮手道別,說等幾天滬海再見。
孫婆婆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大小姐,和應彩霞的奶奶從小一起長大,而且還是一起從金陵女子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
婆婆的老式官話中金陵口音頗重,金陵雖然屬於江南,可當地話和吳語卻不同,更像是徽州話。
向前走了好一段,宋援朝終https://www.hetubook.com.com於找到了應彩霞家的位置,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應彩霞家居然高牆大院,雖看不清牆后的建築什麼樣子,可從頗有氣派的大門就能看出應家以前一定是大戶人家。
「這個不會麻煩您吧?」
人力三輪車,也叫「黃包車」,算是屬於比較原始的計程車吧,這種車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後期才徹底被出租汽車取代,說了地址,談好價格,宋援朝上了三輪車,坐在後面前面的師傅用力蹬著車,宋援朝然饒有興趣地看著如今金陵城的風貌,並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三輪車師傅閑聊著。
「彩霞現在在街道工廠干臨時工呢,糊紙盒的那種。」孫婆婆嘆氣道:「這孩子不容易呀,應家十年前糟了大難,她爺爺奶奶當年被拉出去戴了高帽子,回來后實在受不了就一起走了,彩霞她爸去了,她媽算是熬到了彩霞回來,可這老天爺就是不肯放過她們家,回來沒幾天她媽就得了急病也去了,偌大的應家眼下就彩霞一個人了……」
聽著孫婆婆的講述,宋援朝的表情嚴肅起來,眉頭緊皺。
宋援朝他們是二十五日放假那天離校的,火車站人多雜亂,宋援朝特意沒讓林燕送他,同林燕告別,背著行李直接離開了學校返回滬海,和來的時候一樣李曉芸和他一起走,不過李曉芸直接到滬海下,宋援朝卻先到金陵,要在金陵呆幾天再回滬海。
放下行李,宋援朝站在黑漆厚重的大門前抓起和-圖-書門環拍了拍門,隨後靜靜地等著。可過了片刻裏面並沒有生意,宋援朝微皺眉頭再一次拍門,這一次力氣用了大了些,但還是沒人答應。
這一片都是老巷子,大多都是古舊的徽式建築,地上是石板路,許多地方已經有所損壞,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聊了些閑話,宋援朝問起了應彩霞的近況。
不過宋援朝和應彩霞一起當了幾年的知青,對於徽州話雖然不會說卻還是能聽懂,當即用普通話回答道:「婆婆您好,這裡是應家吧?我找應彩霞。」
可應家就不同了,應家是金陵的大戶人家,不僅是經商有道,還在解放前出過官員子弟,據說應老爺爺的二兒子也就是應彩霞的叔叔還是對方組織中頗有地位的官員,解放前離開了金陵最終不知所蹤。
孫婆婆家是書香門第,祖上當過大官,清朝沒了后孫婆婆和她夫家並沒有繼續從政,只是靠這祖宗留下來的產業維持體面的生活。
宋援朝、林燕、秦正國、應彩霞他們四人是當年在西北知青中關係最好的,不過說實話在下鄉的那段日子里,大家對彼此的家庭情況卻聊的不多,宋援朝只知道應彩霞祖上不僅當過官還是做買賣的,要不然她也不會離開家鄉遠赴萬里去西北下鄉了。
後來因為戰亂,孫婆婆家的地產什麼的陸續變賣,最後只留下這個祖宅。但話又說回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因為如此,孫婆婆家倒沒遭遇到什麼太難的事,也算是安然渡過。
「小夥子,你找和*圖*書誰?」也許是宋援朝拍門的聲音有些響,應家這邊沒人應,反而是斜對面的一戶人家家門打開了,一個年齡頗大的白髮婆婆探出頭來看了眼站在應家門口的宋援朝開口問道。
但如果讀過朱自清先生的那篇《背影》的話,就能知道當時朱先生描寫的火車站就是浦口站。
應彩霞的家住在武定門附近的三七八巷那片,這個位置位於火車站的南邊,過去有些距離。
「你是……?」婆婆用狐疑的目光打量著宋援朝,彷彿在審視他的來歷。
剛才聽孫婆婆說應彩霞在上班,宋援朝好奇地問了問,看了應彩霞已經找到工作了,這對於回城的知青倒是一件好事。
孫彩霞家的情況他了解的不多,因為在當年西北的時候應彩霞很少提自己家的情況。
「哦,是這樣呀,彩霞現在不在家呢,這個時間應該在上班呢。小宋是吧,要不你來我這坐會兒?喝杯水等她回來?」
婆婆今年歲數不小了,她是光緒年的生人,如今已有七十齣頭,婆婆姓孫,宋援朝稱呼她為孫婆婆。
院子雖然老舊,卻打理的乾乾淨淨,角落裡還種了些花草,不過由於是冬天花草都凋謝了,只剩下枯枝殘葉。
浦口火車站,知道這個名字的除了解金陵歷史的人外並不多,後世這個站在1985年後又開始重新啟用,同時改名為金陵北站。
應家有錢有勢,在地方有頭有臉,轉眼間曾經興旺一時的應家就剩下了應彩霞一個人。
孫婆婆的丈夫十年前就去世了,如今孫婆婆和和*圖*書小兒子一家住,大兒子不住這,二女兒和三女兒也早就出嫁了,小兒子夫妻都是雙職工上班去了,小孫子今年四歲正在上幼兒園,所以家裡也就孫婆婆一個人。
婆婆笑呵呵地沖宋援朝招手,宋援朝遲疑了下覺得等在外面也不方便,面對熱情的婆婆他道了聲謝,提著行李進了婆婆的院門。
想了想,宋援朝打消了直接坐公交車的打算,在車站外叫了一輛三輪車。
可沒想到當宋援朝開口問這事的時候,孫婆婆的臉上卻沒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無奈和嘆息。
婆婆的家同樣是大戶人家的格局,可裏面的院子和房子卻顯得有些破敗,有些地方雖然修補過,但看得出來都用的是很尋常的材料,而且還沒修補到位。
看著孫婆婆的滿頭白髮梳理的整整齊齊,談吐之間口齒清晰,思路敏捷,言語熱情中帶著禮貌,依稀可見當年的風采。
現在宋援朝才知道原料應彩霞和自己一樣已沒了親人,相比自己的遭遇不遑多讓。
李曉芸的火車緩緩離開站台後,宋援朝這才轉身離開,片刻後走出了火車站。
得知宋援朝是京師大學的學生,孫婆婆對於京師大學興趣頗高,還說了些當年她和同學北上燕京去過京師大學的一些往事。
金陵離滬海並不算遠,不過宋援朝之前沒有來過幾次,雖然他有應彩霞家的地址,可怎麼去宋援朝卻不了解。
大半個小時后,三輪車到了街口,再裏面道路狹小車不好掉頭,宋援朝就在這下車給了路費,看看四周順著路牌徑直和*圖*書往前面的巷子里走。
孫婆婆和應彩霞的奶奶畢業於二十年代末期年,那個年頭能上大學的女子簡直就是鳳毛麟角,更不用說能夠完成學業,最後畢業順便拿到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了。
火車票是羅陽幫忙買的,知道他們要回去特意幫著搞了兩張卧鋪。長途跋涉還是坐卧鋪舒服的多,再說以現在宋援朝和羅陽的關係這隻是一件小事,宋援朝沒有推脫就接受了羅陽的好意,和同學們道別後,宋援朝登上了南下的火車。
「我是應彩霞在西北下鄉的知青戰友,我姓宋,叫宋援朝,現在也是京師大學的大學生,這不學校放假了么,回家路上順道過來探望一下,您知道應彩霞是住這裏么?」宋援朝微笑著回答道,特意指了指別在胸前的京師大學校徽以表明身份。
一晃就是五十年過去了,當年的青春少女早就風華不再,只留下了記憶中的印象,不由得令人感慨萬千。
站在火車站前,宋援朝眺望著不遠的玄武湖,後世的時候這裏已經成了一片風景,但現在四周還顯得很是蕭條。
回到滬海后宋援朝給應彩霞寫過信,不過應彩霞只回了一封信,信里的內容也很簡單,只是說她已經回到金陵,一切過的還算不錯。至於其他的應彩霞在信里也沒提起,之後就再也沒來信。
招呼著宋援朝進前院,婆婆先進屋給宋援朝倒了杯水,然後笑眯眯地讓宋援朝喝水。
婆婆打量了一眼,當目光最終落在宋援朝胸前的校徽上,警惕的表情緩和了下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