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氣運紅樓
第七百三十九章 殘酷的現實

他又不是書院出身,想要直接授官作威作福顯然已經不太可能了。
可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考上舉人的非書院學生,不是運氣特別好,就是自身的本事確實厲害。
幾位感覺不妥的文官,立即將消息傳到高層那,想要禁絕《陳世美別傳》的傳播。
不過這時,那位酒後吐真言的仁兄,還真是不怕把自己喝死,再一次於醉酒後給了陳世美一個相當美好的出路指點。
不僅如此,其在省城認識的紅顏知己,還有看對眼的青樓花魁,甚至連消息都沒得到就被其拋棄。
那位喝醉的書院舉人很是不客氣表示,若非看到陳世美很有希望得中進士,他想混進書院舉人的圈子裡,那是做夢。
當然,尋常百姓或者對歷史不了解的讀書人,根本就不清楚這個,很容易套用本朝科舉制度。
這時候,京城權貴甚至皇家,都開始悄悄和他們這些新嫩進士接觸,若是沒有成婚的,很可能被hetubook.com.com看中甚至成為駙馬。
在小說情節之中,將讀書人或者說文人以及文官集團,最引以為傲的科舉,其中的門道以及各種潛規則全部亮出來了。
不是此中存在,怎麼可能了解其中的內情?
在此期間,只是給遠在老家的妻子秦香蓮寫了一封信告知。
那就是春闈過後,等進士榜單出爐,距離最後一關的庭試還有一段時間。
心理落差有些大啊,原本在省城那邊備受關注的他,來到京城后便成為了無人注意的小透明了。
此時,通過男豬腳陳世美經歷的種種,有條不紊的將這些內情一一道出。
不知道尋常聽眾是什麼心思,反正那些出身貧寒,又非書院出身的讀書人,估計心裏哇涼哇涼一片。
不僅如此,他們還十分積極熱情的參加各省書院舉人,聯合舉辦的文會,往往都會有京中官員參加。
想想看,凡是和書院學生水平差不多的考卷和-圖-書,基本上都過不了考官這一關。
一旦作為考官以及閱卷官,自然而然會有所偏向。
京城可是文官集團的大本營,《陳世美別傳》這樣新奇的故事剛一出來,就有不少文官聽過。
而這些,陳世美都沒有資格參与,誰叫他不是書院舉人?
這廝酒後吐狂言,除了會試三鼎甲,還有第二檔次賜進士出身前十位,能夠直接授官。
其餘非書院出身進士,就只能慢慢苦等朝廷授官吧。
當然,表面上依舊如故。
至於成為駙馬,郡馬或者縣馬,就不能擔任實職官員,也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至於老家的妻兒,此時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若是成為駙馬,郡馬或者縣馬,直接就是皇家之人了,自然而然就是權貴中的一員。
陳世美一聽立即心動,這不就是他直接進入權貴階層的捷徑么?
他能參与的,就是一些出身貧寒的舉人,舉辦的寒酸文會。
看文風,看行文習慣,還有m•hetubook•com.com某些頗有特點的個人寫作風格。
倒不是明目張胆的舞弊,其實手段相當簡單。
更要命的是,從同行出身書院的舉人,醉酒後吐露的真言,猶如晴天霹靂將他炸得外焦里嫩,一時間心慌意亂不知該如何是好。
賈蓉也是使壞!
此時的陳世美,已經頗有傳奇故事中的混蛋性格。
比如,和所謂的同年好友混熟了后,從其口中得到的一些信息,相當的驚人。
京城不僅只是文官集團的大本營,同樣還是皇族力量最強大的區域,還是勛貴集團的老巢。
只能說,聽了故事後才知,那些著名書院為何那般受歡迎,而且名氣也是越來越大,原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這裏。
「不能讓這樣的故事,繼續流傳下去了!」
而這時,《陳世美別傳》的故事,又顯露了一波大瓜。
無意中聽到了這番『酒後吐真言』,陳世美心中十分震動。
陳世美雖然自負才學,卻也沒把握能夠考和-圖-書得這麼好。
那些書院出彩學生,他們的文章水平,還有各種習慣,各大書院高層都是十分清楚的。
儘管,故事里的朝代乃是宋朝,可怎麼給聽眾的感覺,都像是本朝呢?
這位同年出身某個書院,據他所言各家書院幾乎將舉人的名額全部包攬了。
只是後來,感覺越聽越不對味。
不走這一步的話,甚至就連直接授官都難,他一個出身貧寒的進士,就是到了地方又能做得了什麼?
當然,儘管心中一片憤慨,卻也不會貿然鬧騰,畢竟這隻是一本小說故事里的情節么,當不得『真』。
這個消息,對他的打擊可是不輕,差點一蹶不振。
畢竟在清末綜影世界待了那麼長時間,又在現代社會了解過一些信息,對於科舉考試的內情相當了解。
男豬腳陳世美自覺學業有成,自身的水平不低,便和同省童年一同趕赴京城參与春闈會試。
總之,有了阻礙想要禁止《陳世美別傳》的傳播,基本不太和-圖-書可能實現。
同行的書院舉人,直接將其拋在腦後,整天不是拜見這位翰林,就是遞帖探望某位同書院出身的吏部郎中。
故事情節倒是比較平淡,可裡頭揭露的科舉弊端,卻是叫他們坐不住了。
文官集團想要出手禁絕《陳世美別傳》的傳播,也得問問勛貴集團答不答應?
至於各家書院如何在封名的情況下,包攬一屆考試的絕大部分舉人名額?
每三年一屆的秋闈,錄取的名額就那麼多,各大書院一分過後,還能剩下幾個?
只是,他們的期望註定要落空了。
這些情節,聽在聽眾耳朵,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只是到了京城后,陳世美再遭心靈重創。
宋朝可沒有童生試和院試一說,只有解試和會試兩層考試。
下意識的,對書院舉人多了幾分防備和排斥。
留給其餘參考士子的機會和名額,少之又少!
只是,這個故事的情節也太特么真實了。
不管是誰聽了,都有一種相當誇張的真實感湧上心頭。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