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績看來,李淵的安排,是有其不妥。但是,劉文靜這樣立下大功的人,能耐得住寂寞嗎?
劉文靜卻不以為然。
劉文靜自始至終,都是晉陽舉兵的主謀。
坊間傳說,李密此時投奔了翟讓。
第三次,決戰東都,李二郎率三千玄甲軍東進,與秦叔寶、程咬金部系統作戰。
唐公攻入長安后,還曾派他出使突厥,爭取始畢可汗的支持。
然而,李淵稱帝后,他的地位一直在裴寂之下。
李績斟滿酒,端杯在手,隨口吟誦:「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淵每天朝會時都自稱名字,還邀請高階層官員同坐在一個席墊之上。
此時,只有喝酒、賭博、逛街。
李二郎盡到了一個仁兄弟的應盡之責。
李績說到此處,忽然,不說了。
撲朔迷離。
這時,再派一支人馬攻入隋都長安,何愁不成帝業。
自從大海寺相識李氏父子,就結下不解之緣。
李淵設置丞相府官屬,命裴寂當秘書長,劉文靜當軍政官。
誰也沒有見到那個實際的李密,倒有m•hetubook.com.com
神山廟小相師李績在萬崗寨露了幾次面。
李淵賞賜裴寂的服裝和珍貴玩物,多到無法記載。
洛陽已經被李績、李艾等人長期圍困。
「主公,如果要是不順心,那就回東都去。您的一批小兄弟,還都在那邊等您呢。」
「高鳥盡,下面就是良弓藏了。」餘生心道,「跟著主公走,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
李淵任命裴寂當國務院右執行長(右僕射)兼知政事。
只稱他「裴總管」(裴寂曾任晉陽宮總管〔宮監〕),而不呼喚他的名字。
楊玄感兵敗,李密外逃。後來說四處流竄,隋政府派內侯追殺,在一個小山村裡,僥倖逃脫。
劉文靜說道,東都被困,越王無力駕馭東都隋軍,段達優柔寡斷,不能當斷則斷,導致政令不出東都。
劉文靜繼續出點子,他教李世民結交裴寂,利用裴寂遊說李淵。
劉文靜揮揮手,接著分析說,二郎,你不要煩神李密到底在哪裡?有一點,你要清楚,這背後,必有高人掌控東都局面。
而又命宮廷總管署膳食和-圖-書管理官(尚食奉御,正五品),每天把皇帝吃的御餐,同樣的送一份給裴寂。
「李世民聽到此處,忍不住脫口而出道:『誰說沒有有氣魄的人。就怕平常人有眼不識泰山,我冒險來獄中探望,當然不是兒女情長,正是想和先生共商大計。』」
這樣一來,百姓對隋朝的憎恨更是火上澆油。
再後來,東郡的法曹翟讓在睢陽縣越獄,嘯聚山林,糾集一批變民在瓦崗寨起兵。
李淵父子晉陽舉兵,裴寂的作用其實不及晉陽令劉文靜。
李績的話剛說到這,餘生死盯著李績看。「主公,這位高人,就是您吧。」
我一個外姓人,毫無根基,人家憑什麼重用你。
李世民聽了連連稱是,但是說服父親造反,實在是沒有太大的把握。
餘生,咂咂嘴,主公不說自己,拿劉文靜說事,這裏必有玄妙。
李績看看窗外已經泛白,二人一夜未寐。
「好詩,這首詩作堪稱精品。」
對裴寂的建議,沒有一次拒絕。
我怎麼能嫌棄自己的位置和處境?楊姓一族,都被追殺殆盡,我這個王爺能逃過一劫,就和圖書
算萬幸了。
餘生一驚,這麼說,李世民是晉陽舉兵的始作俑者。
在與隋軍的作戰中,他也立過很多戰功。
李績又把劉文靜的獄中對策,給餘生講了一遍。
且,李淵待裴寂特別優厚,所有官員都不能跟他相比。
李績起身,在房間的四周走了一圈,接著小聲道:「李世民是有作為的少年。他的心態,竟然一下子暴露無遺。」
你想想,我一個隋末的異姓王爺,根本不是皇親國戚。
李績笑笑,心道,我李績只是一個小相師,只是與李二郎深交,我才應邀西進。
「余少,天機不可泄露。後來已來,所以,我李績之所以圖個逍遙自在,你也該心下明白了吧。」
此時,還看不出來,裴寂與劉文靜的差距。
李績笑笑,餘生竟然不明白我的意思。眼下,不是爭名奪利的時候,大唐剛剛開局,你要冷眼旁觀。
「假為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餘生,你仔細聽聽劉大人的『獄中對』。」
李淵與楊廣是表親關係,實際上,隋朝和唐朝有一定的延續性。
「唐公不該冷落你。」餘生端起酒杯,心和*圖*書中好像有股悶氣。
前世的史學家,常常用「隋唐」來稱呼隋朝和唐朝。
自古英雄相惜,李世民到太原不久,也注意上了風流倜儻的劉文靜。
第一次,我從滎陽郡進東都,李二郎千里奔襲,率領親兵東都護駕;
李淵自長樂宮入大興城,楊侑授予李淵:皇帝誅殺時專用的銅斧(假黃鉞)、代表皇帝大權的符節、任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國務院總理、大丞相,晉封唐王。
當今聖上楊廣,遠居江淮,各地叛軍佔據州郡阻隔山河。
劉文靜見李世民說話豪爽,便毫無保留地為他分析天下形勢:
他對李淵當皇帝后,仍和裴寂像老朋友一樣不拘禮節,十分隨便的做法,直抒己見。
其實,那個牛角掛書的李密肯定在幕後,不過,眼下竟然成了一個迷。
「余少,你的想法沒有錯。這就叫退有去路。眼下,只能再等等長安的風向。我估計,一場風暴就要來臨。」
司馬劉文靜,當最高監督長(納言)。
餘生給李績的杯子里倒酒,李績又從后廚的一個牛皮包里,拿出一瓶。
李淵出席金鑾寶殿朝會時,一定拉裴寂坐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身旁,回皇宮時,一定叫裴寂進入卧房。
「余少,我真的不是貪圖什麼高位。身逢新朝,那些比我有戰功的將領,多了去了。比如,劉文靜。」
李淵當了太原留守,劉文靜一眼就看出他是個志在四方的英雄,對於李家的二郎李世民,劉文靜更覺得他前途遠大。
餘生聽到這裏,急忙問道:「主公,那李世民怎麼說?」
李世民忙去探望,他倆談起當前的局勢,劉文靜故意說,如今沒有成湯、周武、漢高祖、光武帝那樣的人才,所以局面很難收拾。
二人交接不久,劉文靜就因為與瓦崗集團的李密是姻親,被官府關進獄中。
餘生著急的問道:「主公,那後來呢?」
第二次,李神通兵犯東都,李氏父子舉大軍勤王;
為了動員太原豪傑參加起義,劉文靜又故意偽造楊廣的詔書,徵集二十至五十歲的壯年入伍,說朝廷又要與高麗作戰。
朝廷征高麗又使很多人躲避到太原,唐公李淵擁有雄兵數萬,登高一呼,天下必然紛紛響應。
李二郎率軍圍東都,決戰王世充、竇建德部,瓦崗集團軍與唐軍兵合一處,這才取得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