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36人能種萬畝良田(1)

「是啊,主公,您這麼大的官職,為何不在京都啊。」
皇上只同意畫「赦」而止。
「你奶奶可不糊塗。我早就知道,王爺是個大官。不過,朝廷的官員,不在朝堂處理政務,竟然回東都來了。」
李績的職務實際上很尷尬。不如遠離朝堂,也就遠離是非之爭。
所以,李二時期,李績有時只有降到三級,才能領實缺。
「奶奶,靖王爺也是東都宮留守,在東都,也是他的責任所在。」
無論身居京都,還是身居洛陽,總之,不耽誤政事。想到此處,李績面沉如水,長嘆一聲,對著老太太微微點頭。
第一二品官,均已處元老。說白了,就是顧問團,不負責實際的行政責任。
會議召開時,中書門下兩省長官及侍郎皆出席。
為了提高辦文辦會效率,故唐制遇下詔敕,便先由門下省和中書省舉行聯席會議,會議場所稱為「政事堂」。
「給事中」官位並不高,但是對皇上的詔書需要參与提出意見。門下省反對此項詔書的內容,就要將原詔書批註送https://m.hetubook.com•com還,稱為「塗歸」。
中書舍人官位不高,他們卻有擬撰詔赦之權。等到中書發布命令,就由他們擬撰。
後來,李績慢慢感覺到,此種制度,亦有相當麻煩處。
唐朝官階分為九品。
李二在未登基前,曾做過尚書令,及李二即位,朝臣無敢再當尚書令之職,因此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常虛懸其缺。
然後,由中書令或中書侍郎從許多初稿中,選定一稿,或加以補充修改,成為正式詔書。然後給皇帝畫上一個「赦」字。
中書省發令。唐帝國一切最高指令,皆由中書省發出。
他不具體辦理事務,如果皇上要他定奪之事,只需快馬送達徵求意見稿即可。
在唐代叫做「赦」。
詔赦自中書省定旨,門下省複審手續完成後,即送尚書省執行。
之所以選擇回東都,李績早已深謀遠慮。一來看守東都宮,為朝廷盡微薄之力,二來,也想歇歇腳。
帝國的最高機構,則在政事堂。
凡屬皇帝命令,在敕和-圖-書字之下,須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即須政事堂會議正式通過,然後再送尚書省執行。
李績伸手敲敲飯桌,「長孫無忌是李二的託孤大臣。再說了,他是李治的舅舅,多管事,也是理所應當的。」李績自斟自飲,「權力爭奪的好戲,還沒正式開始。誰演,就讓他們粉墨登場。反正,我回到洛陽也不會閑著。洛陽城我有私田,宋城山神廟也有,雖然不多,二十拉頃,也夠我種的了。退下來,種田養花,也是一種時尚。」
當時的尚書省,因它只管行政,不管出命。
「我不是說了嗎,東都留守也是官。」薛仁貴撓撓頭,難為情的看看李績。
實際上,皇帝自己卻並不草擬「赦」,而系中書省擬定。就如同前世的機關發文擬文部門。
故唐人目光中,須中書門下始稱真宰相。尚書省左右僕射如果沒有參加「政事堂」的許可權,只能是個虛職。
文秀老太太沉默一會,把竹筷往飯桌上一放,輕聲應道,「哦。退下來,也好。以後啊,您就常來薛家。和-圖-書我讓柳葉給您做好吃的。誰也不能再官位上干一輩子。當然嘍,退出權力中心,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急流勇退,也是人生處世之妙處。只是,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爭權奪利的鬧劇每日都在上演。」
若尚書省長官不出席政事堂會議,即事先不獲預聞命令決奪。
在中書省,除了中書令,還有中書侍郎。中書侍郎之下,還有中書舍人,一般設有八九人之多。
待門下省侍中或侍郎接到此項詔書後,隨即加以複核,就是對此項命令進行審查把關。在門下省侍中侍郎之下,設有第三級官屬,謂之「給事中」。
經過皇上畫赦,就成為皇上的命令,然後送達門下省審定。
「老人家,薛禮說的是實話。我享受宰輔的待遇而已。新帝待我不錯。讓我回東都,就是尊重我的選擇。不過,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保護先帝御駕親征,太子李治又順利接班,新的一套班底也逐漸建立起來了。我手頭的事,有人去辦理。我就想落個清閑。這不,我就想退下來,讓更多的年輕人去https://www.hetubook.com.com干。」
三品以下,是為實際負責的官吏。
此種最高命令,名義上就是皇帝的詔書。
政事堂會議原先常在門下省舉行,後來又改在中書省召開。
他雖然是尚書省左僕射,但唐代宰相職權已經一分為三,也就是說,從唐朝起,已把以前皇室濫用之權重新還給三省。
也就是說,尚書省只是執行命令而已。這個對於穿越而來的李績再熟悉不過,尚書省則僅有執行命令之權,而決定命令則無權過問。
唐朝分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僅有兩個副長官,即尚書左僕射及右僕射。
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認為違法的,不能為下面各級機關所承認。
薛仁貴搖頭晃腦,豎起大拇指。見奶奶沒聽懂,又補充道,「奶奶,東都留守,也是官位。先帝東征遼東時,簫瑀就是洛陽的留守。如今,東線無戰事,皇上就委任王爺看守東都。靖王爺官至當朝宰輔,一級實職宰相。出將入相,這可是人生仕途的巔峰。」
「大孫子,我就更和*圖*書聽不懂了,靖王爺是大官,為何又回到洛陽隱居。」
所以,尚書僕射,離開京都,一點也不影響命令的執行。
唐代帝國定旨出命之權,實操于中書省。
老太太呵呵大笑,「可惜了。堂堂的柱國,退下來還要種田。不過,老嫗種地種了一輩子,眯著眼都知道什麼季節種什麼。要我說,也沒啥種頭。你本著人家幹啥您幹啥,保管不會耽誤農時。錯過好時節……」
「種地。您要種地。」
「聽說,長孫無忌大權獨攬,可得新帝信任了。」
尚書左右僕射若得兼銜,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參知機務」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會議,獲得真宰相之身份。
李績微微一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一杯酒,道不盡仕途貪歡。
三省之權,各有不同。
中書省擬好命令送達門下省,如遇門下省反對,即予塗歸封還,如是說來,則此道命令等於白費,即皇帝之「畫敕」亦等於無效,門下省否決帝命,這在唐帝國也是常事。
李績說著,端起酒杯,「老人家,種地您是行家,以後啊,還請您多多指點。」
上一頁